本文目录
- 怎么理解“大善即大恶”
- 李世民为什么敢逼李渊下台
- 结肠炎应该艾灸什么穴位才能治好
- 顺治宠爱的太监吴良辅为何在顺治死后被处死,和佟妃有关系吗
- 大善与大恶是否会并存于一个人心中
怎么理解“大善即大恶”
大善!你得有所行动才会有善举,也就是你得动念动口动身才会行善,然而圣者告诉我们不思善不思恶才是我们本来面目!老子讲多言数穷不如守中,就是告诉我们不要造作!只要你一动念即已经离道了,道就是我们的念!你一念不生就回归本来道了!所以说大善即大恶!对于修行来说你动善念即已经离道就是大恶。
李世民为什么敢逼李渊下台
李渊是唐朝的开国皇帝,权力自然是比李世民大,只不过敢于发动政变的人,要么成功要么就是死,李世民在发动玄武门之变的时候,就想好了要逼李渊下台,对于李世民来说,如果父亲李渊不合作,他肯定会叫手下“不小心”的弄死李渊,在李世民掌控皇宫的时候,李渊也只有两条路可走,要么交权要么被杀。
太子李建成和秦王李世民的矛盾
李世民是中国历史上有名的帝王,大唐帝国在他的管理下,成了当时世界第一强国,对内百姓能够休养生息,国泰民安,对外能够开疆拓土,并且实行恩威并施的策略,使周边各国臣服于大唐,唐太宗李世民被各民族尊称为天可汗,可以说李世民的光芒把开国皇帝李渊掩盖住了,很多人会觉得李世民才是大唐的开国皇帝。
李世民对中国的贡献自然不用多说,只不过他发动的玄武门之变却也是绕不开的话题,在那场政变中,他将自己的大哥李建成和四弟李元吉都杀死后,还下令将李建成的5个儿子和李元吉的5个儿子全部杀死,杀红了眼的李世民下令大规模搜捕李建成和李元吉的部属,在将大哥和四弟进行灭门屠杀后,李世民还想接着对太子东宫和齐王府臣僚们进行屠杀,这时候亲手割下李建成和李元吉头颅的尉迟敬德却站出来拼命阻止,李世民这才停止了大规模杀戮。
李渊一生中共有22个儿子,而他和窦皇后就生了四个儿子,分别是李建成、李世民、李玄霸、李元吉,三子李玄霸早逝,李渊对自己嫡传的这三个儿子都非常爱护,而长子李建成和次子李世民都是不世出的英才,这既是唐高祖李渊的骄傲,也是李渊头疼的地方。
唐高祖李渊是大唐开国皇帝,在大业十三年(617年)起兵反隋,第二年五月就建立了大唐坐上了皇帝宝座,在起兵造反的过程中,李建成和李世民都发挥了重要作用,在大唐建立后,嫡长子李建成就被立为太子,封李世民为秦王,李元吉为齐王。
李渊建立唐朝后,当时中国还是处于四分五裂的状态,各地军阀鼎立,唐王朝处于强敌环伺当中,然而出身贵族世家的李渊挺贪玩,经常到陕西华阴、终南山去狩猎,李建成身为太子就担起“监国”的重任,李世民则四处征伐各地军阀,因此变成了大唐江山大半是李世民打下来的局面,这也使得李世民军功不断,威望日隆。
特别是在虎牢之战后受到了长安军民的隆重欢迎,李渊对于这位立下诸多战功的儿子在封赏方面也颇为头疼,最后将李世民封为天策上将,还下诏特许天策府自置官署,这也使得李世民明目张胆的培养自己的势力,俨然一个小政府机构,李世民认为自己奠下了唐朝开国基业,并认为李建成是坐享其成,所以一直蓄谋夺权。
李世民为什么敢逼李渊下台
对于李世民的锋芒,李渊也心知肚明,不过仁慈的李渊面对几个儿子势成水火的局面却是痛苦犹豫,不知如何是好,对于他来说,李建成是嫡长子,而且也立下了很多功劳,所以没想过换太子,而李世民想要夺得皇位,只有通过政变一途,李渊对李世民的野心也有所察觉,只不过他和李建成仍然从亲情的角度出发,没有预料到事情最后会发展为严重的后果。
所以李世民在诬陷李建成和李元吉秽乱后宫的时候,李渊也没想到是李世民要发动政变了,“愕然”的李渊从震撼中回过魂来,让他们三个兄弟明天早上到宫里当面对质,全然没想到是李世民为了血腥政变埋下的一着恶毒狠招。
可以说李世民是有心算李渊和李建成的无心,第二天一早,李渊召集了裴寂、萧瑀、陈叔达等重臣在太极宫里泛舟湖上,悠哉悠哉的等着几个儿子来当面对质,等到尉迟敬德浑身是血、穿着盔甲手握长矛来到李渊面前时,一切都已经掌握在李世民手里了,皇宫已经被李世民手下包围,李渊就算是想下命令也送不出去,何况面前还站着一个杀气腾腾的尉迟敬德?
随后李渊在尉迟敬德的胁迫下写了一道手谕,要求所有军队全部接受秦王李世民的指挥,李渊在当时的内心绝对是震撼和恐惧的,自己的儿子杀了另外两个儿子,还将自己的十个孙子都杀了,李渊没有理由不怀疑李世民会趁机杀了自己。
在政治面前,亲情显的多么苍白,当李世民出现在李渊面前时,已经掌握了长安城内外的绝对军权和政权,随后李世民扑到李渊怀里“吮乳而哭”,李渊此时心里才算稍微安定下来,面对无可挽回的局势,李渊也只能顺势而为,跟李世民说几次都有想“投抒”的感觉,算是认命了,随后下诏斥责李建成和李元吉罪行累累,死有余辜,另外又下了一道立秦王为皇太子的诏书。
李世民敢于逼李渊下台,是经过了周密的布署,再加上他是大唐帝国军功卓越的皇子,是唐王朝第三号人物,威望很高,他的部下跟着他也是死心塌地,只有李世民登上帝位,这些跟着李世民出生入死的人才可以更进一步加官进爵。
在这些文臣武将的支持下,李世民发动政变,封锁消息,李渊完全不知情,自然不可能下什么命令,等到李世民政变成功,李渊已经被软禁,更没有办法下命令了,再说李建成都已经死了,李渊毕竟心善,为自己也为了大唐江山,只能交权给李世民,将大小国事交由新太子管理,被架空的李渊两个月后禅位给李世民,自己去当太上皇了!
结肠炎应该艾灸什么穴位才能治好
中医对慢性肠炎的辨证要点:
1、辨病缓急:慢性泄泻发病缓慢,病程较长,迁延日久,每因饮食不当,劳倦过度而复发,常以脾虚证为主。或病久及肾,出现五更泄泻,腰膝怕冷,是命门火衰,脾肾同病,治疗则脾肾同治。
2、辨病重:一般泄泻,若脾胃不败,饮食如常,多属轻证,预后良好。若泄泻不能食,形体消瘦,泄下无度;或久泻滑脱不禁,致津伤液竭,则每有亡阴、亡阳之变,多属重证。《中藏经》说:“病洞泄不下食,脉急则死。”可见能食与不能食,对于权衡泄泻的轻重有重要意义。
3、辨寒虚:凡病程较长,腹痛不甚,腹痛喜按,小便利,不渴,多属虚证。粪质清稀如水,腹痛喜温,畏寒胀冷,顽固不化,手足欠温,多属寒症。
4、辨兼挟症:泻而兼有恶寒自汗、发热头痛、脉浮者,为挟风;泄泻发生在炎夏酷暑季节,症见身热烦渴、头重自汗、脉濡数,为挟暑;泄泻而兼脘腹痞闷,嗳腐酸臭,为挟伤食。
四、中医对慢性肠炎的辨证:
中医认识:认为结肠炎大多为湿热壅结、脾肾阳虚、气血两虚、气滞血瘀、饮食失调、劳累过度、精神因素而诱发。
1、脾胃虚弱:久病不愈或寒湿之邪困阻中焦,使脾胃虚弱。脾为中土,喜燥恶湿,主运主升。胃乃腑脏,喜润恶燥、主受纳主降。两者相辅相成,一纳一运,燥湿相济,共同完成吸收转运水谷功能。今脾胃虚弱,清浊不分,升降失和,致气机逆乱,致水反为湿,谷反为滞,湿滞内停,肠腑混浊而下,遂成本病。
2、肾阳虚衰:肾为先天之本,又为命门之火脏,主一身阳气,具有温煦、气化、推动气血、脏腑的功能。肾阳不足,命门火衰,脾阳得不到阳气的温煦,致脾肾阳虚,阴寒积盛,胃关不固,中气下陷,运化失司,久泻不止,疼痛缠绵,致发本病。
所以应该针对不同分型选取不同穴位进行艾灸,除了艾灸脾腧,关元,足三里,大肠腧神阙,胃腧等穴位,还应该艾灸肾俞,命门等温补肾阳。
顺治宠爱的太监吴良辅为何在顺治死后被处死,和佟妃有关系吗
清宫戏《少年天子》中有这样一幕场景:顺治宠信的太监头子吴良辅一直和失宠的康熙生母佟妃“对食”,他权势薰天,竟把顺治佟妃揽入怀中极尽猥琐,被装睡的三阿哥玄烨瞧见,成为宫闱丑闻。康熙登基,立马处死吴良辅。历史真像电视剧说的那样吗?
清宫戏《少年天子》吴良辅剧照
吴良辅为人精明,很有眼色,顺治皇帝一个眼神或细小动作,他就知道什么意思,加上他对顺治忠心耿耿,因此深得皇帝宠信。顺治亲政后逐步从辅政大臣手中收回权力,仿照明制设立十三衙门,他虽然承诺:“衙门虽设,悉属满洲近臣掌管,事权不在寺人。”(见《清世祖实录》卷七十七)但实际执行时,他却用吴良辅等太监控制内务府,剥夺了一直由两黄旗大臣兼管内廷、后宫事务大权。顺治帝这么做,就是因为索尼、鳌拜、遏必隆等辅政大臣唯孝庄太后马首是瞻,并不完全听命于皇帝,对他自由、独立行使皇权是一种阻碍。孝庄太后和顺治帝母子之间的权力斗争随处可见,连后妃都牵扯其中:孝庄坚持满蒙联姻,既使蒙古族的博尔济吉特皇后不生育,她也不允许顺治废后。顺治帝则对着干,先宠爱镶黄旗佟妃,后专宠正白旗董鄂妃一人,对皇后则干脆无视。董鄂妃生下四阿哥后,顺治帝立即宣称:“朕第一子生”,派重臣告祭天坛、地坛、太庙、社稷,摆明了要立四阿哥为太子的立场。(见《清初内国史院满文档案译编》下册)蒙古族皇后不生育,孝庄太后急也没用。为了对抗宠冠后宫的董鄂妃,孝庄太后采取“曲线救国”策略,扶持佟妃母子,顺治帝因此越来越讨厌佟妃母子。但是佟妃有孝庄太后撑腰,顺治对皇后和佟妃也是无可奈何。由此可见,所谓吴良辅与佟妃“对食”、猥琐佟妃、终因此事被杀,不过是虚构的故事。在孝庄太后眼皮底下,吴良辅和佟妃怎敢秽乱宫禁?退一万步讲,既使孝庄太后不理,顺治帝再怎么宠信吴良辅,又岂能接受太监给他戴的绿帽?
1655年顺治帝下旨:太监不得擅自出宫,不得干政,不得结交外官,并制成铁牌立于后宫,成为不可违背的祖训。但吴良辅却能代替索尼掌管内务府干预朝政,1658年他与大学士陈之璘等大臣结交之事曝光,一桩桩、一件件都是死罪。既使吴良辅因顺治包庇免受惩罚,难道他就不担心万一哪天皇帝变卦或者孝庄太后治他死罪?由此可见,一贯精明的吴良辅敢于屡犯祖制,离不开皇帝的支持,有皇帝撑腰,他当然是有恃无恐了。顺治帝一死吴良辅即被处决,可见他是太后与皇帝争权的牺牲品,孝庄的棋子是以辅政大臣为核心的文武百官,顺治的棋子则是以吴良辅为首的太监团伙!
1661年顺治去世前,他怕吴良辅被朝廷处决,让他到悯忠寺出家,但是吴良辅仍未逃过这一劫。顺治死后第3天,朝廷就公布了他四大罪状:干预朝政、结党营私、勾结外官、祸乱朝纲,说他“阴险狡诈,巧售其奸,荧惑欺蒙。变易祖宗旧制,倡立十三衙门名色。广招党类,恣意妄行,钱粮借端滥费,以遂侵牟。权势震于中外,以窃威福。恣肆贪婪,相济为恶。假窃威权,要挟专擅,内外各衙门事务,任意把持。广兴营造,糜冒钱粮,以致民力告匮,兵饷不敷。”(见《清圣祖实录》卷一)
(除绯闻之外再编不出花样的清宫戏)
顺治死后第12天,索尼、苏克萨哈、遏必隆、鳌拜四位辅政大臣就以皇帝名义发出第一道诛杀令,处决了他们的头号政敌吴良辅,撤销了十三衙门、内阁及翰林院,把顺治帝、吴良辅拿走的权力又夺了回来。
佟妃因儿子玄烨继位,与顺治皇后一道被尊为太后,但因长期体弱多病,23岁即病亡,根本不是坊间谣传的与吴良辅有私情而被康熙秘密弄死。大家别被清宫戏毒害了,这类电视剧除了所处朝代和皇帝名号是真的,其他统统都是假的。
大善与大恶是否会并存于一个人心中
大善和大恶会并存于一个人心中。
“人之初,性本善。”任何人不是一出生就是恶人,但任何善人也不是一辈子都行善。
善与恶同时潜伏在一个人性格中,在人生各个阶段基本隐藏,并不会突然变大善及变大恶,只是在特殊环境诱发下,才能成为大善及大恶人。
从历史人物分析,武则天就是典型的一个例子。
武则天幼时被选入宫,开始只是一个善良单纯的少女,地位懦弱,附属于男权社会,听从唐高宗李世民,在这种环境下,更多显示得柔弱、可怜的少女形象。
但是后来李治继承帝位,娶了武则天为妻,李治性格懦弱,不善执政。在李治死后,为了实现当中国第一个女皇帝的野心,有机会执政掌权之后,大肆杀戮,甚至除掉自己亲生的几个儿子,臭名昭著,在当时的李性王族中,她是一个穷凶极恶的大恶人。
后来武则天实现了当皇帝的美梦,开始励精图治,任用贤人,用心治理国家,优待百姓。在她任皇帝的短短几十年内,天下太平,百姓丰衣足食,从这方面看,她又是一个大善人。
上面的例子可以看出。善和恶其实可以并存在一个人的心中。
特别声明
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