齐太史秉笔直书(司马迁精通历史,为什么不懂得明哲保身而惨遭宫刑)_司马迁_李渊_史记

本文目录

  • 司马迁精通历史,为什么不懂得明哲保身而惨遭宫刑
  • 唐高祖李渊是个能人还是个庸碌之辈呢
  • 修仙养神的、爱做木匠的,明朝为何多是“不务正业”的皇帝
  • 司马迁到底写过《史记·今上本纪》吗有什么依据吗
  • 历史都是真实的吗
  • 司马迁为什么要把所有的帝王将相,都编入同一张大网黄帝家谱中
  • 有哪些让你有感触的历史人物
  • 司马迁为什么说商鞅是千古罪人

司马迁精通历史,为什么不懂得明哲保身而惨遭宫刑

这是一个很好的问题。我们常说以史为鉴,一个人如果读了不少史书,按说多少都会从历史当中学到一点经验,最起码也能知道不跟昏君讲道理,特别是在气头上的时候,更何况是司马迁这样能够从三皇五帝写到汉武帝的人呢?

其实,司马迁当然懂历史,也看得清现实情况,只是他有不得不如此的理由罢了。


想要理解司马迁在李陵一事上的想法,最直接的材料莫过于他的《报任安书》,在这封写给至交好友信里,司马迁提到了他对李陵的看法:

夫仆与李陵俱居门下,素非能相善也。趣舍异路,未尝衔杯酒,接殷勤之余欢。然仆观其为人,自守奇士,事亲孝,与士信,临财廉,取予义,分别有让,恭俭下人,常思奋不顾身,以徇国家之急。其素所蓄积也,仆以为有国士之风

司马迁跟李陵没有密切的来往,都没有私下吃过饭喝过酒。但是根据司马迁的观察,李陵这个人不错,是忠臣孝子,而且不骄傲,有“国士之风”。须知,国士这样的称号可不是随便一个好人就能够获得的。

李陵北伐之初,捷报频传,汉武帝大喜,群臣皆恭贺,把李陵吹到天上;李陵一败,情况不明,汉武帝怒火冲天,马屁精们望风改口,纷纷诋毁李陵,没有一个人肯说句公道话。

汉武帝呢,不分青红皂白,逼死了李陵的部下陈步乐,还想要杀掉李陵全家。这时候司马迁实在忍不住了。刚好汉武帝问司马迁怎么看,司马迁就竹筒倒豆子,讲了李陵是什么样的人品,他出征有多么不容易,并且推测李陵之所以不自杀,是为了寻找机会重新归汉。


结果我们都知道了,司马迁本来是要被处死的,又没钱赎罪,为了完成《太史公书》的编撰,只能接受了最屈辱的宫刑。

是司马迁预料不到这样的风险吗?

自然不是,他也不是头一天认识汉武帝。汉武帝性格中刚愎自用以及残酷无情的一面,他自然也是清楚的。

那为何偏向虎山行?

恰恰因为司马迁是一位“良史”。

所谓在齐太史简,在晋董狐笔。先秦时期的优秀史官们为了秉笔直书,可以不要脑袋。 司马迁编撰《太史公书》,是为了“究天人之际,通古今之变,成一家之言” , 比写一朝一代的历史更加宏大,在他内心深处,想必也是以齐太史、晋董狐这些人为榜样的。如果面对身边的不合理都不敢直言,又何谈去对历史说实话?

所以,也就是我们所熟知的结果了。

唐高祖李渊是个能人还是个庸碌之辈呢

能有唐高祖是个能人还是庸材的疑问,大概是因为其名声没有儿子响的缘故吧。

其实,李渊绝非泛泛之辈,说是个难得的大才也不为过。

史书中是这样记载的,“帝素怀济世之略,有经纶天下之心,接待人伦,不限贵贱,一面相遇,十数年不忘,山川冲要,一览便忆,远近承风,咸思托附”可见,有如此评价,可不是庸碌之辈能够担得起的。

具体是怎么个能人,待从他生平事迹慢慢分析:

一、在李渊起兵反隋之前,窦抗和夏候端先后都有鼓动或者暗示李渊起兵夺位,但李渊都是严厉斥责,不予理会。其实他哪是不知道当时局势变动,他早已洞若观火,只是自有他的思虑:

一方面,起兵非同儿戏,需要周密的计划和恰当的时机,稍有差池,只会万劫不复。这一点,汉王杨谅和杨玄感的下场就是佐证,任你如何手握重兵,声势浩大都不是起兵任夺胜的关键。

另一方面,当时各地的起义军前赴后继,但大多最后都成不了气候,这就说明朝庭的战斗实力仍不可小觑,况且河东(今山西永济西)本也是军事重地,离长安和洛阳都很近,而两都必定都有隋军主力部队,这时起兵,实不是明智之举。

所以,此时,任谁来劝说,他也保持清醒的头脑,审时度势,做正确的判断,坚决不打无把握之仗。

二、杨玄感起兵被平定后,杨广对有一定势力的将领和官员疑心很重,大业九年、十年,连续数位大将被杀,彼时访间又出现“桃李子,有天下”之类的歌谣,这使得杨广对李氏已心生嫌隙,于是诏令弘化留守李渊进京面圣。李渊一时不知如何是好,去则凶多吉少,不去则公然违抗圣旨,思虑之后,李渊装作生病,一直拖着不去面圣。待到杨广忙完农民起义的正事见李渊还在称病,便带着怒气说了一句“可得死否”,面对如此危险的处境,李渊一方面更加殷勤地向杨广进献贡品,又在京城上下一番打点,另一方面,终日混迹于酒楼赌坊之间,以将浑浑噩噩、游手好闲纨绔子弟的形象塑造的淋漓尽致。

最后,李渊这一招韬光养晦成功的骗取了杨广的信任,不仅放下了芥蒂也不再追究不面圣的过错,还放心的起用了他。而李渊实则是暂时收敛光芒,只待一击即中。

三、李渊镇压辖内农民起义军时,采取的是招抚政策,这样一来,不仅造反被平定,同时还扩充了自己的实力。对于前来投奔的队伍,也是委以重用,这样的待遇一经传开就为李渊赢来了爱才惜才,礼贤下士的好名声。可想而知,如此反复,闻讯而来的投奔的人员亦是源源不断,即笼络人心,也为以后起兵夺隋积累了人力基础。

四、李渊一开始打的旗号,只是反杨广,而不是反隋,把杨广和隋朝分裂开来,区别对待。

实则李渊拥戴隋室,举起反杨广反暴政的大旗,是为了掩人耳目,有个名正言顺的理由,同时麻痹其他对手,给自己争取时间。

五、突厥想和李渊做马匹生意,虽然李渊对突厥的使者很是恭敬,但在挑选马匹时李渊只从好的里面购买了一半,这时,旁边的部下纳闷了,心想,眼下起兵不久不正需要马匹吗。随后,私下向李渊表示愿意用自己私人银两把剩下的都买了。听部下这么说,李渊忙解释道,胡人马多,又贪得无厌,要是以后一直找你买就吃不消了,之所以这样做一来是示贫,打消他们的贪念,二来表示我们并不急切需要,以免以后受到他们要挟。部下们了解原委后,恍然大悟。由此可见李渊的良苦用心和不凡的远见。

修仙养神的、爱做木匠的,明朝为何多是“不务正业”的皇帝

明朝的皇帝很奇葩,有只知玩乐的正德皇帝,专门炼丹修道的嘉靖皇帝,恣意声色的隆庆皇帝,躲在深宫死活不见大臣二十八年的万历皇帝,寻欢作乐身先死的泰昌皇帝,专门做木匠活的天启皇帝,这些皇帝之所以不务正业,其实与朱元璋有很大的关系。

朝建立之初,朱元璋为了给子孙后代谋福利,出台了两份永保朱家江山不变色的政治遗产。一份是《皇明祖训》,这是保护大明王朝的看家法宝。告诫子孙后代该如何做皇帝,如何管理好这个国家。一份是用制度强化家族特权。规定亲王府每年有五万石禄米,亲王子为郡王的,每年也有一万石禄米。还规定藩王的地位仅次于皇帝,大臣无论位置多高,也都要对亲王行拜礼。

朱元璋的两份政治遗产,造就了他的子孙后代不学无术、浪荡嬉戏、游戏人生的颓废生活,因为他们知道,自己不努力照样过着荣华富贵的生活,如此纸醉金迷的糜烂气息诱导出他们任性追求奇葩的行为。即使当了皇帝,根本没有治理国家的才能和责任心,当遭遇强势的文臣集体和宦官集体时,他们只能选择逃避或者举手投降。大明朝以朱元璋勤苦治国开始,到崇祯的呕心沥血上吊自杀收尾,中间这些奇葩皇帝们的所作所为早已把帝国精力耗尽,朱元璋抱着护犊子的心态来庇佑子孙,没想到却害了他们。

司马迁到底写过《史记·今上本纪》吗有什么依据吗

据司马迁的《史记》记载,有关于本纪的记载,本记记述传说的是时代到汉代,历代王朝兴亡的故事。项羽灭了秦朝,却败于汉高祖,他虽然没有建立一个王朝,但司马迁还是将其归入本纪之中。公元二零六年,秦始皇驾崩,四年之后,秦朝灭亡,当时起义的群雄中,最有势力的是汉的刘邦及楚的项羽,他们为了取的统治天下的皇权而进行战争,史称,楚汉相争,楚汉相争历时四年。司马迁《史记》除了《本纪》与《世家外》,另有以思想家。政治家,军事家,大小官员,侠客,商人乃至于市井小民为主的《列传》。这些都是一篇篇完整优美的文学作品。至于司马迁是否有写《今上本纪》,班固在《汉书司马迁传》中提到《史记》缺少十篇。《今上本纪》司马迁确实有写。说到底,只是《史记》不是官修史书,而是司马迁以个人名义写作而成,加上他本人的遭遇,《史记》是在他死后很久,外孙杨恽当了大官,通过杨恽的努力,才得以广泛流传。他所写的《今上本纪》早己失散在风尘中了!???

历史都是真实的吗

中国上下五千的历史是否真实咋不清楚。

毛主席领导全国人民,打败了日本帝国主义,打败了国民党反动派,解放了全中国,抗美援朝打败了美帝国主义,这段历史是最真实的。

司马迁为什么要把所有的帝王将相,都编入同一张大网黄帝家谱中

谢邀请:司马迁是伟大的历史学家,鲁迅先生盛赞他的《史记》为;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开创了纪传体编年史的体例,是中国历史上第一部纪传体通史。上至上古传说中的黄帝时代,下至汉武帝太初四年共记3千多年的历史,这样长的历史跨度,其中发生了许许多多历史重大事件,涌现了众多历史人物,如何筛选甄别将这些事和人记录下来,是一件非常困难的事情,怎么办?他用纪传体这种体裁就是以人物为中心写事件的经过,用“本纪’叙述帝王事迹,用“世家“记录王候封国,用“表“排比历年大事件,用“书“记载典章制度的原委,用列传“记人物。分门别类,一目了然。

一一再说两句,司马迁是一位公正的史官,因李陵事件而受腐刑,其精神打击非人力所能承受,读过他的“报任安书’便知道他受的痛苦,我认为这就是他的自传,却没有并入史记,而是把许多底层人物市井小民写进史记,这就是他的伟大之处。

有哪些让你有感触的历史人物

站在什么山头唱什么歌,站在什么样的立场说什么话,坚持什么样思想的人就拥护、赞美什么样的人,古今如此,历来如此。纵观历史上,无论抬出一个什么样的显赫人物,无论你用么方法去进行粉饰和装修,都不及近代中国劳动人民的领袖、主席毛泽东,只有他最伟大,最霸气,最受中国乃至全世界人民的爱戴和敬仰,以致永远怀念!

司马迁为什么说商鞅是千古罪人

司马迁骂商鞅,司马光骂王安石,司马炎夺曹魏江山还导致五胡乱华,司马家族都是自私的阴谋家,司马家族才是真正的千古罪人。

特别声明

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分享:

扫一扫在手机阅读、分享本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