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渊为什么能容忍李世民手下有那么多能臣猛将?古代历史上有哪些“友谊的小船说翻就翻”的事情_吴王_李渊_评书

本文目录

  • 李渊为什么能容忍李世民手下有那么多能臣猛将
  • 古代历史上有哪些“友谊的小船说翻就翻”的事情
  • 隋唐时期的十八路反王最后都怎么样了
  • 如何评价唐朝越国公汪华
  • 为什么历史上那么多皇帝,而山东一个没有
  • 历史上皇室里面出过哪些打仗特别厉害的将领
  • 历史上的吴王叫什么名字
  • 如何看待隋唐时期王雄诞攻打已经归唐的汪华
  • 有人说杜伏威十六岁起兵屡败隋军精锐,降唐后为何却被毒杀
  • 大唐立国之战,李渊如何拿下长安

李渊为什么能容忍李世民手下有那么多能臣猛将

并不是李渊容忍李世民手下拥有能臣猛将,而是李世民在玄武门之变胜利后,大肆“修改”史官记录,以至于我们并不能全面地看到李渊、李建成、李元吉三人的创业事迹及其属下事迹。换言之,并不是只有李世民拥有能臣猛将,而是我们毫无机会看到关于李渊及其另外二子的手下能人了。质言之,并非李渊容忍秦王李世民做大而无所作为,而是在李渊手里,依然有能臣猛将可用,至少在李渊、李建成看来,他们手里的能人也可以抗衡李世民。

但李世民能够修改史书,却无法修改干净史实发生的全部痕迹,近现代以来的唐史研究,大抵根据史书中未被删改干净的痕迹,通过专业的推理考据功底,还原出了武德年间政治斗争的原貌,寒鲲在这里简要概述一下。

在武德初年,刘文静曾经过早地表露出支持李世民的倾向,并与李渊亲信裴寂发生冲突,最终刘文静被李渊处死,唐史研究者黄永年先生便主张,这是李渊对李世民的一次政治警告。从这件事中,我们其实可以看出李渊通过裴寂对于武德年间朝政的掌控力是充足的,也可以看出李渊对于秦王结党的零容忍态度,即便是刘文静这种在太原起兵就跟随的老部下。

至于武德前期,因为“太子留守”传统皇室习惯的羁绊,导致李世民在外掌军机会增多。李世民借着围点打援消灭夏、郑二王的势头,吸纳了大量关东人士到自己的秦王府之中。但李渊也并未坐以待毙,而是继续扶持太子李建成,在武德后期派李建成与李元吉频频领军,虽然来不及像李世民那样大量招募关东人才。在玄武门事变之前,无论关陇人才,还是关东人才,太子府与齐王府也拥有如同魏征、王珪、马三宝、薛万彻、冯立、谢叔方这样能臣猛将。

李渊既然在称帝之初就明确了李建成的太子之位,那么李建成的利益已然与李渊绑定在了一起,齐王李元吉无论其动机如何,在斗倒李世民前,都不可能背叛李渊-李建成这一利益联盟。所以,扶持李建成,纵容李元吉,本身也是不容忍李世民做大的表现。

再结合,玄武门之变前,李世民所能控制的王府卫士仅仅占长安城全城武装力量的一小部分,以及李世民所发动政变的突袭性,以及见到主子人头前对秦王府造成严重军事威胁的冯立、薛万彻、谢叔方所部人马。可以看出,李世民在玄武门之变前以及处于一个被孤立了的政治地位,这就是李渊李建成联手不容忍李世民的结果。

另外,还有一个因素放大了秦王府文武人才在民间的高大形象,那就是《隋唐演义》,这部脱胎于宋元戏曲、成型为明清小说的作品,用文学夸张的手法,以及简单的善恶两分法,极力渲染了秦王府人马的英雄豪杰属性,这才造成了大家印象中秦王府能臣猛将远多于李渊嫡系、太子党与齐王府的假象。

古代历史上有哪些“友谊的小船说翻就翻”的事情

19世纪60年代左右欧洲的绘画行业开始转型,他们从古典现实主义向现代印象主义过渡,说的直白点吧,就是从画实人实景变的画有隐含意义的虚拟场景,到了抽象派就是画人都不像个人了。

在这次绘画革命中法国画家爱德华·马奈成为先锋人物,他被誉为印象之父,这哥们在画家圈里算比较另类的。与一群苦哈哈出身的平民画家不同,这个老兄的家世非常显赫,他老爹是个法官,他老娘的祖父是瑞典外交官,算是贵族家庭。

所以马奈的朋友圈虽然很宽,但真正的知己并不多,除了埃德加·得加。得加这哥们和马奈一样出身富裕家庭、一样是印象主义的开创人、一样在普法战争中参军,相同的经历让这两个人好的差点穿一条裤子。

得加这个人挺不遭人待见的,是个政治观点偏激的反犹主义者,为人孤寒又吝啬,还有一条把死人气活的毒舌。基本上他只能感谢法制社会救了他,要是杀人不犯法这哥们得死上100来遍......

其实越是这种不受人待见的家伙往往越珍视友情,他一直觉得马奈哥是懂自己的,是自己一生的知己。于是他总想着好好给马奈哥和嫂子画一幅流传千古的巨作,经过很长时间的努力,得加完成了这幅画。

画完这幅画的得加觉得自己超水平发挥了,这幅画太牛X了,不流传个几千年都对不起自己的辛苦。于是他决定把最得意的作品献给马奈哥当礼物,兴冲冲的把画一卷就送给马奈了。

然而得加忽略了一件事儿,马奈夫妇的关系是非常亲密的,当然,得加并没有当小三的打算,无论针对男女。只是得加是当时巴黎有名的“女性杀手”,这哥们笔下的女人就没有张得像人的,想来这幅画也没例外。

收到画的马奈打开一看,握草!?这丑娘们是谁?怎么在我身边?为何还在弹钢琴?5分钟后马奈才反应过来,这是尼玛我媳妇?这绝壁不能忍啊!于是他决定把这幅画改一改,PS一下,偏偏马奈改画的习惯很特别,一般是用刀切掉,于是那幅画就变成这样了:

前边也说这哥俩感情好了,某天得加很自然的溜达到马奈家串门,一眼就看见自己被砍的画。我擦!马奈哥你啥意思?嫌弃老弟把嫂子画丑了?太伤自尊了!啥也别说!我懂!我都懂!画还给我!绝交!气死偶咧!

就这样,友谊的小船翻掉了,得加收回画后也没修补,一直被扔在得加的画室里,他去世后这幅画辗转去了日本,目前还在北九州市立艺术博物馆中........

隋唐时期的十八路反王最后都怎么样了

所谓“十八路反王”,在不同的评书版本里人选不同,根据各种评书,这里整理出二十人,说说他们在评书里和历史上的结局。

混世魔王程咬金:评书里投唐,历史上也是投唐,成为唐朝名将,凌烟阁二十四功臣之一。

大凉王李轨:评书里没交代结局。历史上割据河西,被粟特商人集团首领安兴贵干掉,河西归了唐朝。

小梁王萧铣:评书里没交代结局。历史上割据荆州,强大的势力被李靖轻松消灭,萧铣也被李渊斩首。

济宁王王薄:评书里没交代结局。历史上先降宇文化及,又把宇文化及卖给窦建德,后来又投唐,是反复小人,后来被仇家刺杀。

江南王沈法兴:评书里后五龙会被抓处死。历史上以讨宇文化及为名,占据江东。后来被李子通击败,想投奔山贼又后悔,被山贼逼死。

冀州王高士达:评书里没交代结局。历史上在河北起义,与窦建德等结盟,后被隋将杨义臣击杀。

江淮吴王杜伏威:评书里没交代结局。历史上在江淮弄出了好大的动静,但看清大势,早早的降唐,不过其旧部辅公祏不满唐朝的待遇,起兵复叛,杜伏威被李渊责怪,不久暴死,可能是唐朝谋害的。

南阳王朱灿:评书里后五龙会被抓处死。历史上是食人魔王,跟评书里的侠义之辈完全是两码事。朱粲很早就投唐,但因被唐朝使者羞辱,把使者煮了吃了,改投王世充,唐朝消灭王世充后,将朱粲处死。

河北凤鸣王李子通:评书里没交代结局。历史上占据江东,但被降唐的杜伏威派兵击败,投唐后又试图逃跑,被杀。

金提王张称金:评书里没交代结局。历史上作张金称,是剧盗,在隋将杨义臣镇压河北叛军时,兵败被杀。

西秦霸王薛举:评书里没交代结局。历史上占据陇右,是唯一一个击败过李世民的狠角色,但他死后儿子薛仁杲不成器,被李世民消灭,斩首。

曹州宋义王孟海公:评书里前五龙会被抓处死。历史上投降了窦建德,随窦建德救王世充,却在洛阳虎牢之战中战败被擒,被李渊斩首。

相州白御王高谈圣:评书里前五龙会被抓处死。历史上作高昙晟,本是和尚,在河北起兵,四处招降纳叛,不久被招到的部下高开道干掉。

兖州鲁王徐圆朗:评书里后五龙会被抓处死。历史上在王世充、李渊之间反复,刘黑闼复叛时,徐圆朗也趁机造反,兵败被杀。

洛阳王王世充:评书里前五龙会被抓处死。历史上割据洛阳,建立郑国,与唐朝对抗,后兵败被擒,虽然李渊将其释放,但不久被仇家所杀,亦有可能是唐廷授意。

定阳王刘武周:评书里被刺客杀死。历史上割据晋北,得突厥支持,与李渊多次激战,失败后逃奔突厥,不久又想逃回,被突厥处死。

夏明王窦建德:评书里前五龙会被抓处死。历史上割据河北,建立夏国,领兵十余万救援王世充,却在虎牢之战被李世民击溃,自己被擒,随后被李渊斩首。河北不服,后来多次反叛。

北平王罗艺:评书里是被苏定方射成重伤而死。历史上割据幽州,后来投唐,但投靠李建成,与李世民为敌,李世民即位后举兵造反,兵败身死。

西魏王李密:评书里是兵败于王世充后投唐,又欲叛唐,被唐将盛彦师伏杀。历史上轨迹与此相似。

燕王高开道:评书没交代结局。历史上在河北一带反复无常,后常引突厥等异族兵进攻汉地,后被部将杀死。

如何评价唐朝越国公汪华

汪华(586年-649年),隋唐时期割据势力,唐朝大臣。

主要事迹:

1.隋末天下大乱之际,汪华为保境安民,起兵统领了歙州、宣州、杭州、饶州、睦洲、婺州等六州,建立吴国,自称吴王。实施仁政,吴国境内百姓安居乐业,在群雄争霸、战火纷飞的年代,吴国安宁祥和,史称“镇静地方,保境安民”。

2.622年,汪华审时度势,说服文臣武将,主动放弃王位,率土归唐。唐高祖李渊授予上柱国、越国公、歙州刺史、总管六州军政。

3.627年,唐太宗李世民授予忠武大将军、统军事掌禁兵,拱卫东都洛阳和西都长安。太宗征辽,汪华留京,任为“九宫留守”,辅佐朝政,位极人臣。649年病逝,唐太宗赐其谥号“忠烈”,故又被称为”忠烈王“。

主要功绩:

1.汪华的最大功绩,在于保境安民,促进了山越与中原汉文化的大融合。之前,徽州的山越人与南迁的中原衣冠贵族纠纷不断,汪氏虽为最早南迁望族,但汪华起义以“捍境保民”为口号,深得人心。在与外来兵燹战乱抗争中,域内矛盾迅速化解,客观上促进了两种文化的大融洽。后来汪华归唐之举,又使得徽民得以休养生息,文化教育也随之得到发展。徽州民风,在汪华的推动下得到了空前的净化和统一,为宋元之后的朱子理学风行,打下了良好的社会基础。

2.汪华集儒释道于一身,文韬武略,拥有非凡军事才能和政治谋略。自唐至清,唐玄宗、宋徽宗、元世祖、明太祖、乾隆帝等历代帝王多次下诏,视为忠君爱国、勤政安民的典范表彰;赵普、李纲、苏辙、岳飞、朱熹、文天祥等历朝文臣武将赋诗题词,把他作为千秋楷模来赞颂;江南六州百姓奉其为神,建祠立庙七十余座,四时祭祀,千年不辍。

为什么历史上那么多皇帝,而山东一个没有

大家好,最近和大学里的一位教授探讨了一下这个问题,最终得到了一个比较合理的答案:朝代的更替王朝的兴衰和英雄豪杰的孕育,主要有两方面的原因:人文和地理!

中国的历史和文化博大精深,历经这么多朝代,前前后后有很多位皇帝,可是山东省一个皇帝都没出现过,这主要是由于山东的人文地理决定的!

首先,人文方面:山东是孔孟之乡,时代受儒家思想影响,人文气息浓厚,忠君爱国往往是山东人的第一选择!

其次,地理方面:山东当时缺少一个特别出众的城市,泰山将山东一分为二,这样很难形成有战略意义的立足之地,失败的风险特别高!

山东省尽管没有出过一个皇帝,但是山东在历史上的文人墨客、名臣良将,也是一抓一大把,魅力山东行,是你不二的选择!

历史上皇室里面出过哪些打仗特别厉害的将领

历史上皇室里面打仗特别厉害的人比较多,大部分开国帝王都是杰出的将领,皇室将领我认为三国时期的曹彰、唐初的李孝恭和清初的多尔衮是厉害的军事家。

曹彰是曹操次子,曹丕二弟。自幼习武,少年时曹操问他志向是什么,曹彰回答“好为将,披坚甲,握利器,面临危难不顾自己,身先士卒,有功必赏,有罪必罚。”成年之后臂力过人、喜搏猛虎,跟随曹操征战四方,战功赫赫。218年,代北乌桓无臣氐造反,曹操任命曹彰担任北中郎将讨伐乌桓。曹彰北征进入涿郡的境内,以步兵一千人、骑兵数百人击败叛变的乌丸族数千骑兵。亲自与敌人搏战,箭射敌骑,杀敌数十人,追击到桑干河。军中众将认为部队远道而来,人马疲累,又有命令深入敌境,违令轻敌。曹彰执意乘胜追击,下令:“落后者斩!”随后追击一天一夜斩首俘虏数千人。

李孝恭是李渊堂侄,李世民堂兄,凌烟阁二十四功臣排名第二。621年,李孝恭率兵攻打萧铣,连战连捷攻下夷陵,围攻南梁都城江陵,使用疑兵之计将南梁援兵拖延住。萧铣深知援兵不能到来,开门投降。623年, 辅公祏反唐、杀王雄诞、率部占领湖州。李孝恭率李靖、李绩等出兵九江。出发之前,将杯中突然变为血色的水一饮而尽,并称杯中是反贼的血。李孝恭大本营守而不战,派出奇兵偷袭反贼粮道,大败反贼。624年,辅公祏放弃丹阳逃走,李孝恭派骑兵追击追,俘虏辅公祏,江南平定。

爱新觉罗·多尔衮是皇太极的弟弟。1629年,多尔衮跟随皇太极从龙井关突入明朝边塞,攻下汉儿庄,逼近通州。在广渠门外大败袁崇焕、祖大寿的援兵,在蓟州歼灭山海关的援兵。1631年攻打大凌河、进攻锦州城,多尔衮都不惧炮火,亲自冲锋陷阵。1635年,多尔衮等精兵万人,前往黄河河套地区,顺利招抚察哈尔部众。1637年,追击朝鲜国王家属,俘虏182人。1638年,皇太极命多尔衮为南征明朝,攻山西,破济南,斩杀明朝总兵卢象升。1641年多尔衮在皇太极增援的增援下破松山城俘虏洪承畴,逼降祖大寿占领锦州城。

历史上的吴王叫什么名字

一、吴王,中国古代封爵之一。吴王本指周朝封国吴国的国君,后来成为王爵封号。主要的吴王有吴王阖闾、吴王僚、吴王夫差。汉代的吴王刘濞、三国时代的吴王孙权、晋代的吴王司马晏 、唐朝的吴王杜伏威、唐代的吴王李恪 、吴王杨行密等。

二、历代吴王

1周朝吴王

吴王阖闾

阖闾(?—前496), 春秋时期吴国第24任国王,又作阖庐,姓姬,名光,吴顺王诸樊之子,谥号吴道王,故又称“公子光”。公元前514至前496年在位,著名军事家,为“春秋五霸”之一。

赵晔《吴越春秋》:“始任贤使能,施恩行惠,以仁义闻于诸侯。司马贞《史记索隐》:“太伯作吴,高让雄图。周章受国,别封於虞。寿梦初霸,始用兵车。三子递立,延陵不居。光既篡位,是称阖闾。王僚见杀,贼由专诸。夫差轻越,取败姑苏。甬东之耻,空惭伍胥。

吴王僚

吴王僚 (?—前514年),姬姓吴氏,名僚,号州于。吴王夷昧之子。春秋时期吴国第23任君主,前526年─前514年在位。后被其堂兄弟吴公子光的刺客专诸刺杀。

吴王夫差

夫差(?—前473年) ,姬姓吴氏,春秋时期吴国末代国君,阖闾之子,前495年─前473年在位。前494年于夫椒之战大败越国,攻破越都(今浙江绍兴),使越屈服。此后,又于艾陵之战打败齐国,全歼十万齐军。前482年,于黄池之会与中原诸侯歃血为盟。

2汉代吴王

刘濞(bì)(前216年-前154年),沛郡丰邑(今徐州丰县)人,汉高祖刘邦之侄,西汉诸侯王。

刘濞性情极为剽悍勇猛且有野心。公元前196年,满二十岁的刘濞受封为沛侯,英布反时,刘濞以骑将,随从刘邦破英布军。刘濞从军有功,汉高祖又顾及吴郡接壤东越等国,乃需选壮王镇之,公元前195年,刘邦惧怕江东人士不服他的皇权,故而封刘濞为吴王,都于沛(江苏沛县),改当年刘贾所封的荆国为吴国,统辖东南三郡五十三城,定国都于广陵(江苏省扬州市)。刘濞惧怕江南,故而不敢以荆国旧都——吴县(今苏州)为其国都。

刘濞在封国内大量铸钱、煮盐,并招纳工商和“任侠奸人”,以扩张割据势力,图谋篡夺帝位。当时,由于天子奉行黄老之道“无为而治“,使刘姓宗室诸侯的势力日益壮大,于是骄纵起来,处处与朝廷对抗。

汉文帝已感到同姓藩国的威胁,听从大夫贾谊的建议,就开始削弱诸侯势力的行动。汉景帝采御史大夫晁错建议,削夺王国封地。刘濞谋划了“清君侧”的策略,以诛晁错为名,联合楚赵等国叛乱便在公元前154年,带领楚、赵等七国公开叛乱,史称七国之乱,后被汉军主将周亚夫击败,刘濞兵败被杀,封国被中央废除。

3曹魏吴王

吴太祖大皇帝孙权(182年-252年5月21日),字仲谋,吴郡富春(今浙江富阳)人,生于下邳(今江苏徐州市邳州)。三国时代东吴的建立者。父亲孙坚和兄长孙策,在东汉末年群雄割据中打下了江东基业。建安五年(200年),孙策遇刺身亡,孙权继之掌事,成为一方诸侯。

建安十三年(208年),孙权与刘备建立了孙刘联盟,两军联合于赤壁之战中击败曹操军队。建安二十四年(219年),孙权派吕蒙成功袭取刘备的荆州,使其领土面积大大增加。

黄武元年(222年),孙权被魏文帝曹丕封为吴王,建立吴国;黄龙元年(229年),孙权正式称帝。孙权称帝后,设置农官,实行屯田,设置郡县,并继续剿抚山越,促进了江南经济的发展。在此基础上,他又多次派人出海。黄龙二年(230年),他派卫温到达夷州。

孙权晚年在继承人问题上反复无常,引致群下党争,朝局不稳。太元元年(252年)病逝,享年71岁,在位24年,谥号大皇帝,庙号太祖,葬于蒋陵。是三国时代统治者中最长寿的。

4晋朝吴王

司马晏(281年-311年),字平度,晋武帝司马炎第二十三子,晋惠帝司马衷、晋怀帝司马炽异母兄弟,晋愍帝司马邺的父亲。西晋宗室,晋怀帝时期重臣。

太康十年(289年),受封吴王。历任射声校尉、后军将军。永康元年(300年),因同母兄淮南王司马允讨伐赵王司马伦被杀事件牵连,贬为宾徒县王。后改封代王,不久复封吴王,升任上军大将军、侍中。

永嘉年间(307年―312年),担任大将军、太尉,后因视力不佳、风疾等病无法上朝。永嘉五年(311年),汉赵军队攻入洛阳,司马晏与众多宗室一同遇害,时年三十一岁。其子司马邺即位后,追谥敬王,追赠太保。

5唐朝吴王

吴王杜伏威(?-624年),隋朝末期农民起义军领导者之一。齐州章丘人。

自幼家贫,惯于偷盗,与辅公祏是刎颈之交。辅公祏常从姑家里偷羊送给杜伏威吃。因盗案案发,官府追捕,两人落草为寇,时年十六。

大业九年(613年),与辅公祏率众起义。后转战到淮南,渐渐扩张势力,自称将军,陆续合并苗海潮部、赵破阵部等起义军,势力大增,屯并六合,威胁江都,连败隋将宋颢、公孙上哲、陈棱等,在淮南的历阳自称总管,以辅公祏为长史,又合并江淮各部,占有江淮间广大地区。

大业十四年(618年),杜伏威向越王杨侗称臣,被封为楚王,拜东道大总管。武德二年,投降唐朝,授东南道行台尚书令、江淮以南安抚大使、上柱国,封吴王,赐姓李。次年,击败李子通,将根据地迁至江南的丹阳。武德四年,唐军攻围洛阳,杜伏威遣兵助战。

武德五年(622年)七月,召杜伏威入朝,临行前以辅公祏留守丹阳,将兵权交给右将军王雄诞,辅公祏心生不满。朝廷杜以伏威为太子太保兼行台尚书令,以示宠遇。武德六年(623年)八月,辅公祏伪称接到杜的命令起兵反唐,兵败被杀。不久,辅公祏伪造的书信被发现,李渊辨真假便除去杜伏威之官,并籍没其家眷。

武德七年(624年)二月,杜伏威暴卒于长安。李世民即位后,知杜伏威冤,将其赦免。

吴王李恪(619-653年),唐朝宗室,祖籍陇西狄道,唐太宗李世民与隋炀帝之女杨妃的儿子,排行第三。

武德三年(620年)六月,封长沙郡王;武德八年(625年),改封汉中郡王。贞观元年(627年),晋封汉王。贞观二年(628年),改封蜀王,予益州大都督。贞观十一年(637年),封为吴王,改授安州都督。

永徽元年(650年),官拜司空,授梁州都督。永徽二年(652年),加授太子太师。永徽四年(654年),因牵扯进房遗爱谋反案中,李恪被长孙无忌诬陷致死。

神龙元年(705年),李恪平反昭雪,追赠司空、并重新以亲王礼改葬。

吴王杨行密(852年―905年),字化源,庐州合肥(今安徽长丰)人,唐末著名政治家、军事家,五代十国时期吴国奠基人。

唐乾宁二年(895年),进同中书门下平章事、弘农郡王。天复二年(902年),进中书令、封吴王,天佑二年(905年),杨行密去世,唐朝谥武忠王,吴国武义年间改谥孝武王,杨溥即帝位时追尊其为武皇帝,庙号太祖。于江淮举起割据大旗,遏止朱温南进步伐,成功避免全国更大范围动乱。其奠基之吴国,实现由藩镇向王国的转型,南方割据势力与北方中原政权并存的局面得以实现,为禅代的南唐奠定基础,开启唐宋之交政治整合和经济文化中心南渐先河,有“十国第一人”之誉。

6明朝吴王

朱允熥在洪武十一年(1378年)出生,封郡王。洪武二十八年十一月己卯,册兵马指挥赵思礼女为朱允熥之妃。

建文元年(1399年),封吴王,建藩杭州,未就藩,靖难之役起。

燕王入京师后,降封广泽王,居漳州。

1402年九月,召还,废为庶人,锢凤阳。

永乐十五年(1417年)谷王朱橞诈称蜀府崇阳王朱悦燇为“建文君”,意在谋反,朱允熥遂于是年暴卒。年仅39岁。

如何看待隋唐时期王雄诞攻打已经归唐的汪华

王雄诞是在不知情的情况下攻打的汪华。是因为当时的形势还不稳定,明朗从而造成的以及当时的交通远没有现在这么发达。

王雄诞,他是曹州济阳人,是隋末农民起义军将领杜伏威的养子以及部下。王雄诞幼年时就勇敢有决断,谋略过人。在大业九年,杜伏威起兵时,采纳了王雄诞的计谋,出战取得胜利,被任命为了骠骑将军。最初,杜伏威选择军队中的将士士兵作为养子的一共有三十几人,在这当中数王雄诞最为出色。大业十一年,李子通惧怕杜伏威的能力,就派出骑兵埋伏袭击杜伏威,杜伏受到袭击受了重伤从马上摔了下来。王雄诞背着他逃跑,把他藏在了芦苇丛中,他聚集被打散的士兵,但是又被敌将打败。杜伏威之妻王氏力气大背着他逃亡。这时候王雄诞率手下十多人断后掩护杜伏威,一直到隋朝军队赶来。从中可以看出,王雄诞的勇气以及谋略都超过了一般人。

武德四年,王雄诞与李子通在苏州对阵作战并把他击败打退。李子通率精壮士兵防卫独松龄,王雄诞派遣部下将领带一千多人出险招,在晚上把炬火绑在树上,李子通望见山下四处都是炬火,惊慌之下就放火烧营逃走,在逃余杭中,被追赶来的王雄诞抓获。

王雄诞在打败李子通以后,调转军队方向征讨汪华,汪华在新安洞口迎战,王雄诞派遣精锐部队预先埋伏在山谷间,而自己带数千名的弱小士兵来打汪华,交战一会儿,就退到了自己的营中。汪华不知道中计,前来攻打,士兵拼命抵抗,不让汪华攻营。汪华很久都没攻下,而此时埋伏在山谷中间的精兵已把洞口抢占占据。汪华进也不是,退也不是,不得已只得投降。

有人说杜伏威十六岁起兵屡败隋军精锐,降唐后为何却被毒杀

杜伏威做为隋末唐初的一个割据首领,其实并没有什么大志,也就是说他并没有想着统一天下,他想要的不过是自保而已。所以他很快就投了唐,但是这样的杜伏威却并没有好的结局。题主说杜伏威被毒杀,不过是一种猜测,实际上这只能算是一个谜案,暴卒确实有的,只是暴卒的原因众说纷纭。

和当时的很多起义军小领袖一样,杜伏威少年时期也是一个穷孩子,然后走上了偷盗之路,杜伏威和辅公祏是自小的朋友,两人常在一起混,辅公祏经常偷自己姑姑家的羊送给杜伏威。后来辅公祏的姑姑就把两个人告到了官府,两人就开始了亡命天涯,然后聚众为盗,那一年,杜伏威只有16岁,再然后就是组织起义。

613年,杜伏威和辅公祏到了长白山一带,依附于左君行瞒不过很快两人就离开了,然后辗转到了淮南地区,杜伏威英勇善战,很快脱颖而出,做了首领,自称将军,并开始扩大地盘和兵力。先后吞并了苗海潮和赵破阵部,实力大增,至众数万。

杜伏威数次和隋军作战,有胜有败,当时江都留守派校尉宋颢率兵攻打杜伏威。杜伏威佯败而走,将宋颢引到芦苇丛中而放火烧死,隋军几乎全部烧死,后来杜伏威又屠了安宜城。隋虎牙郎将来整来讨伐杜伏威,双方在黄花轮决战,杜伏威大败,仅仅和辅公祏带着几百人逃跑掉,后来收拾残部只得到八千人。

后来隋虎牙郎将公孙上哲讨伐杜伏威,双方在盐城开战,这一次,隋军几乎全军覆没。再之后就是隋炀帝杨广让右御卫将军陈棱带精兵讨伐杜伏威,陈棱惧怕杜伏威不敢出战,结果杜伏威就派人给陈棱送去女人的衣服,并送陈棱一个“陈姥”的绰号,意思是陈棱就是个胆小的妇人。陈棱被激将出战,并且隋军中有人还射中了杜伏威的额头,杜伏威瞬间就怒了,然后暴走到敌方阵营中,逮谁杀谁,这一战,隋军又是几乎全军覆没,陈棱自己逃回到了江都。

所以说杜伏威的实力还是很强悍的,数次与隋军作战,赢的比输的次数多很多。

后来,杜伏威、李子通和沈法兴在江淮地区争夺地盘,斗得不亦乐乎。619年,李渊遣使招降杜伏威,杜伏威不知道出于怎样的考虑就归降了大唐,李渊给杜伏威封了一系列的官职,第二年,杜伏威总管江淮以南诸军事,获封吴王,并被赐姓李。但是杜伏威依旧在活动在江淮地区,只是会响应大唐的军事活动,比如征讨王世充。

622年,杜伏威已经成为江淮地区的老大,而李世民也已经平定了刘黑闼徐圆朗的叛乱,隐隐有向杜伏威下手的意思,杜伏威见情势不妙,遂主动请求入朝为官,李渊自然求之不得。李渊加封杜伏威为太子太保兼行台尚书令,是大唐第四号人物,仅在李渊、李建成和李世民三人之下,尚在李元吉之上。当然这其中并不是说李渊真的重用杜伏威,而是一种拉拢之意,毕竟江淮地区可不是小范围。

杜伏威当初进京的时候只带了部分心腹,包括养子阚棱,而将江淮地区的军权交给了另一个养子王雄诞。那时候的杜伏威和辅公祏已经越走越远,杜伏威忌惮辅公祏而只让他做了没什么实权的仆射。杜伏威一走,辅公祏就开始谋划篡权,并且开始造反,他告诉部下是杜伏威因为被软禁在京城而让他们造反,于是江淮军就这么反了。

辅公祏自立为帝。远在京城的杜伏威如坐针毡,他的处境极其尴尬,不能离开京城又没法证明自己的清白,毕竟造反的正是自己的部下。

在这种情况下,624年,杜伏威在长安暴卒。《新唐书》记载杜伏威喜好长生不老之术,误食了云母而被毒死,但是也有很多人怀疑是李渊下令将杜伏威毒杀的,究竟如何已经不得而知。

辅公祏造反后,李渊派李孝恭去平叛的,同去的还有阚棱,阚棱为平叛立下大功。可惜在辅公祏战败之际,辅公祏诬陷是杜伏威让他造反的,并且阚棱也参与了其中。

大唐立国之战,李渊如何拿下长安

隋朝末年,隋炀帝杨广三征高丽,百姓怨声载道。

各地相继爆发起义,愈演愈烈。

  • 徐圆朗起兵鲁郡

  • 刘武周起兵马邑

  • 梁师都起兵朔方

  • 郭子和起兵榆林

  • 薛举起兵陇西

  • 李轨起兵河西

  • 杜伏威率众起兵历阳

  • 窦建德据乐寿称王

  • 李密据洛口城称魏公

公元617年,五月。

李渊借突厥之事,斩杀隋炀帝安插在他身边的王威、高君雅两人。

大唐王朝的立国之战正式打响。


李建成、李世民作为前锋,率先出兵,南下攻打西河郡。

西河郡一战异常顺利,当地百姓对这支军队颇为拥护。

公元617年,六月。

李渊下令让李元吉镇守太原,自己统领三万精兵南下,进抵西河郡。

他在这里大肆分封当地官员,极力笼络人心。

反正在战乱年代,这玩意都是空头支票,随便开!

七月初四。

李渊、李建成、李世民一行人继续南下,大军屯驻贾胡堡。

李渊大军进驻河西郡的时候,留守长安的代王杨侑已经下令分兵驻守。

  • 虎牙郎将宋老生镇守霍邑

  • 左武侯大将军屈突通镇守河东

不幸的是,七月整个月都阴雨绵绵,李渊一行人在贾胡堡整整停顿了一个月。

期间,李渊因为缺粮问题曾准备返回太原,李建成、李世民劝阻李渊,说服身边大臣。

七月二十八日,太原粮草成功抵达贾胡堡。

八月初三,大军拔营南下,进抵霍邑。

隋将宋老生是个有勇无谋的人,李渊、李建成、李世民仅带百余名骑兵在城下挑衅,同时让士兵谩骂宋老生。

宋老生勃然大怒,提刀上马,下令让三万士兵分别从霍邑城的东、南两门出击。

适时,李渊、李建成在城东列阵,李世民、段志玄在城南列阵。

宋老生出城之后猛扑城东,李渊开始下令部队佯装撤退,诱使宋老生远离城门。

两军相战时,李世民一行人从城南突然冲杀过来,猛冲宋老生后翼。

隋军后翼被突袭,大军开始躁动,李渊突然在军中大喊:

“宋老生已被生擒!”

此言一出,隋军瞬间大乱,士兵们纷纷开始溃逃。宋老生也引兵后撤,城中守将放置绳索,宋老生攀绳欲上,不料军头卢君谔等人,迅速持刀砍杀,斩杀宋老生。

宋老生被杀,霍邑城被破。

李渊再度引兵迅速南下,连破临汾、绛郡,顺利进抵龙门、汾阴。

黄河到了。


八月,十八日。

冯翊郡首领孙华依附李渊,李渊派遣左右绕军王长谐、刘弘基,并左领军大都督府长史陈演寿等人,率先从龙门渡过黄河,扼守黄河西岸。

九月,初十。

李渊亲自引兵进攻河东郡,屈突通婴城据守,未敢出城应战。

李渊下令攻打城池,大军受挫,被阻于河东一带。

九月,十二日。

李渊果断下令分兵进攻,一路继续围攻河东,李渊、李建成、李世民迅速渡河,进入关中地区,大军屯驻于朝邑长春宫。

此时,关中一带多有响应。

冯翊太守萧造、华阴县令李孝常献出永丰仓,潼关守将刘纲被义军所杀,潼关也被顺利占领。

李渊果断下令,李世民引兵北上,扫荡渭水以北的隋军。李建成、刘文静等人引兵南下,占据关中大粮仓永丰仓,扼守潼关。

隋将屈突通派遣部将武牙郎将桑显和,下令进攻潼关。

镇守潼关的刘文静拼死力战,双方恶斗半日,人困马乏。

刘文静派遣一部分士兵,突然奔袭到桑显和身后,突袭后军,桑显和大败。

屈突通也看大势已去,引兵退往东都洛阳。

九月,二十七日。

在关中响应李渊的人数已经接近五十万,李渊屯兵灞上,下令对长安发动总攻。

李世民从阿城南下包抄,李建成从新丰西行包抄。

三路大军全部进抵长安,合计二十余万。

十一月,初九。

长安城被攻十五天,终于被破。

特别声明

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分享:

扫一扫在手机阅读、分享本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