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金子是铜吗?如果让你在水浒传中挑选十名英雄助你一统江山,你都会选择谁_日军_徐州_美军

历史故事本文相关内容:千里馈粮 日军 徐州 美军

本文目录

  • 古代金子是铜吗
  • 如果让你在水浒传中挑选十名英雄助你一统江山,你都会选择谁
  • 为什么自古徐州都是兵家必争之地
  • 瓜岛日军司令靠树根充饥,海军为什么不管不顾
  • 皇帝“赏金千两”,真的就是100斤黄金吗

古代金子是铜吗

古代金多指代铜类合金,明嘉靖之前指的是青铜或红铜;明嘉靖之后一般指的是金属黄铜,也可称赤金。“金”在古代的释义上也有钱财货币以及铜的意思,而当时的流通货币自然是以铜为主,古代的铜也是贵重金属!而黄金一般是直接叫黄金。

古时如赏金万两的金,一般都是黄铜万两,而不是黄金!例如:凡用兵之法,驰车千驷,革车千乘,带甲十万,千里馈粮;则内外之费,宾客之用,胶漆之材,车甲之奉,日费千金,然后十万之师举矣。——《孙子》。

如果让你在水浒传中挑选十名英雄助你一统江山,你都会选择谁

第一人选肯定是武松。

能赤手空拳打死猛虎的人,前无古人,后无来者,别说是人,鬼见了都会惧怕三分。

第二人选无疑是鲁智深。

不仅是武艺高强,而且人品极佳。行侠仗义,惩恶扬善,大公无私,乐于助人,水浒108将中,他是唯一领导三山聚义打青州的将领。

第三人选是智多星吴用。

前两位虽然勇气可叹,但谋略欠佳,吴用正好可以弥补这一缺陷。三人合作可谓绝配。

第四人选是入云龙公孙胜

前面三位已经有勇有谋,缺少的是天神相助。关键时刻由公孙胜施行法术,百战百胜天下无敌。

第五人选应该是林冲。

昔日八十万禁军枪棒教头,上梁山后,作为先锋官身经百战所向披靡。一心除暴别无他念,是带兵上阵冲锋陷阵的绝佳人选。

小结一下:

前五名,有勇,有谋,有武,有术,有带头打仗之人,唯独缺少一位能工巧匠。所以其他的五位,就要考虑技巧了。

首选是鼓上蚤时迁。

攀房越脊如履平地,剌探情报无人可比。知己知彼方能百战百胜,情报工作要先行。

再有是小李广花荣。

神箭功夫天下无双,射人先射马,擒贼先擒王。关键时刻显神功。三打祝家庄多亏花荣射落对方的红灯,方使梁山人马脱离险境。

还有是没羽箭张清。

飞石打人百发百中,紧要关头可以飞石救险,能发挥他人无法替代的作用。

第四是金枪手徐宁。

钩镰枪法神出鬼没,可以大破铁甲连环马阵。

第五是玉麒麟卢俊义。

这个人物的作用不单是武功方面,更主要是利用他的名望也就是知名度。打下江山以后,总得有个人来作头领,这个人非卢俊义莫属。

为什么自古徐州都是兵家必争之地

兵家必争之地,这种地区肯定在地理位置上有一定的优越性,才会受王侯将相的青睐,不仅不能放弃,还要不惜一切代价去争夺。众所周知的大禹治水,就是当时的徐州洪水为患,大禹让按照水的流向去疏通治理,经过各个部落的配合后才得以疏通。自此也形成了“九州”,徐州也是其中之一,并且这些州都有一个特点,就是一个可以住人并且高于水面的据点。

另一方面就是当时的徐州,想要拿下并不是很容易的,临近黄河这道天堑,当时的北方又是泗水、汴水这两条护城河,并且河道的水量多而稳定,河道交通也是比较便利,而徐州的山脉遍布四周,也算是在战场上能有效阻碍敌人前进,可谓有山有水易守难攻。

▲彭城之战

并且古代的军队一般多为沿着水路前进,徐州的周围水系较多水量丰富,行军补水简便,农业发达对军队的后勤补给也是极其重要。徐州的地理位置南北又是可攻可守,适合屯兵,只要这一咽喉要地尚存兵力,就不至于被敌军长驱直入。

古代的战略要地一般围绕在政权附近,特别是徐州这个点。徐州城有三面山地险要可以依傍,能在战乱中建立一个稳定的根据地,屯兵以备出击;有江河水道流通、京杭运河的航道输送资源。天然的水运交通便利,存在一定的优势。

▲曹操

古时徐州称为彭城,项羽也是定都于此,西连中原,北倚鲁南山地,南瞻江淮平原。当然此地就远不及关中易守难攻。但是,曹操却看中徐州资源丰富,在北宋时期,徐州地区的农业产量十分充足,但是对于农业发展颇为重视,粮食多到可以积存。并且可能是农业发达,劳动力充足,对于征兵也是较为容易,士兵资源也是比较优质。当时的曹操对这里的优势了如指掌,以徐州形成自身的防御体系,再打算逐个击破东吴蜀汉,徐州成为当时三国的重要战略要地。

综上所述,徐州实乃兵家必争之地的原因就是这个地方资源丰富,又是当时近政权中心的咽喉要地,水运交通便利,山地较多,适合防御屯兵。

瓜岛日军司令靠树根充饥,海军为什么不管不顾

1942年11月,日本陆军今村均中将担任第8方面军司令,指挥整个南太平洋战场,当他赶到拉包尔基地时,遇到的却是前所未有的难题,岛上几万日军陷入断粮的绝境,而被打怕了的山本五十六,全然不顾岛上日军死活,就是不派护航舰队。

按照日本大本营的计划,在岛上的第17军团坚决守住防线,为下一次总攻建立登陆场。可是,守没有问题,但没有粮食,如何守?今村一面给百武保证“粮食很快就到”,一面亲自找到山本做工作,但他以舰队需要休整为由,拒绝派兵。

其实,山本真正的拒绝理由是生气和失望。要知道,为了报中途岛海战的仇,他首次与陆军合作,与美国海军进行捉对厮杀,取得了“辉煌”的战绩,一度掌握了瓜岛的制空、制海权,为瓜岛上的陆军创造了极为有利的条件。

然而,不争气的陆军,不仅三番五次的推迟进攻时间,而且连攻7次都未能突破美军防线,致使反应过来的美军频频出击,给联合舰队带来了无法弥补的损失。在山本看来,日本海军的优势渐失,都是无能的“陆军”造成的,难怪他要拒绝。

更让今村失望的是,就连“东京快车”也停止了夜间运输,这预示着维持岛上日军1/5的补给量也没有了。说白了,第17军团将得不到一粒粮食。今村不得不派出陆军空军进行空投,但大多是有去无回,岛上的日军陷入了灭顶之灾。

身强力壮些的人靠着野菜、草根充饥,四脚蛇成为唯一的佳肴;受伤的、染疟疾的人只能躺在那里慢慢等死。成批的日军饿死,因为没有人有气力去掩埋尸体,很快成为岛上动物的“美味”。此时的日军更希望美军进攻,宁肯战死也不愿饿死。

但美军似乎并不愿意“乘人之危”。他们一边严防死守,不许一粒粮食运给日军,一边将大量的兵员和装备运抵瓜岛,不仅有可口、非富的食物,而且连士兵的生日蛋糕都能运来。在他们看来,更愿意看到日军“自生自灭”,根本不用进攻。

今村不得不向大本营反映,但大多“泥牛入海”。

瓜岛上的日军已经饿得昏天黑地,每天一大早就有许多士兵在睡梦中饿死。百武晴吉的求救电报一封接一封,今村一次次地向日本大本营反映情况。在他看来,必须一次性将37万吨物资运抵瓜岛,否则,日军将不战自垮。

经过大本营做工作,陆、海军双方同意了一个彼此都能接受的方法——“铁桶运输”。就是将粮食等物资装入铁桶,但不装满,可以使其在水中能够浮起来;并将这些铁桶穿成串,由驱逐舰运抵瓜岛附近投入海中,再由岛上部队派出汽艇拉回。

这么做的好处是,一方面能够快速通过美军的封锁,将物资运往瓜岛,另一方面不需要停留卸货,从而避免遭受美军的袭击。也就是说,用“东京快车”的方式快进快出,利用美军的反应时间差,既可以运送补给,又能做到自保,一举两得。

于是,日军准备了1100个铁桶,用6艘驱逐舰实施援助计划。但和以往一样,美军获悉了日军的大规模增援行动,哈尔西命令包括5艘巡洋舰、6艘驱逐舰,组成的第67特混编队前往截击。从实力看,美军力压日军。

这天深夜,美军通过雷达发现了日军的“东京快车”,首先发起了进攻。遭到攻击的日本舰队,慌忙扔下“铁桶”边打边撤。“送到嘴边的肉,岂能不吃”,美军“快马加鞭”、奋起直追,突然,前方发现大量“水雷”,舰队紧急刹车。

让美国人大惑不解的是,日本人为什么在开阔的海域“布雷”?于是,小心翼翼的靠近开始“排雷”,但让人哭笑不得的是,根本不是水雷,而是日军装粮食的铁桶。眼看着日军逃走,美军将怨气全部撒在铁桶上,日军的补给全部沉入大海。

至此,日军的“铁桶运输”计划破产。美军的“封岛”战术初见成效,岛上日军彻底处于坐以待毙的境地,就连第17军团司令部都断了粮,百武也只能以香蕉、树根维持生命,更不要说普通士兵了。对日军而言,瓜岛真正成了“饿岛”。

在美军作战纲要中有这样一句表述:后勤制胜。在瓜岛争夺战中,暂且不谈双方的军队实力谁更强,但就后勤保障来说,美军已远远超过了日军,成为最终赢得胜利的根本。当然,美军的“封岛”,以及日军内部矛盾,也是其中的重要因素。

“凡用兵之法,带甲十万,千里馈粮……车甲之奉,日费千金,然后十万之师举矣”。两千多年前的孙子,早就告诫后人,战争的消耗巨大,必须准备好物资粮草,才可以发兵。大家熟知的“兵马未动,粮草先行”就是这个道理。

大家认为呢?欢迎留言和讨论。

参考文献:《第二次世界大战》、《太平洋战争》

欢迎搜索关注“白杨树下谈历史”//学习历史,传播文化正能量//未经授权,请勿转载!

皇帝“赏金千两”,真的就是100斤黄金吗

在影视剧中我们经常会看到帝王或者将相有时会一掷千金给自己取得战功的将军们,比如赏千户侯或者赏金千两之类的,那么,在生产能力低下的封建时代,真的可能会随意把那么多黄金赏赐给自己的属下吗?

在中国很早就有了冶炼金属的技术,夏商时期先民已经开始使用金器了。但是在古代中国生产力是很低的,我们想要大批量的把金子从矿石中提取出来并不容易。而在春秋时期,青铜其实也是贵重的金属,这些都是制造货币所用的。

古代如果动则赏黄金万两,咱们可以换算下,在生产能力低下的封建时代,每年收入有多少,有多少黄金千两够皇帝赏赐的,毕竟黄金是有限的。有时候为了减少铸造货币所需消耗的贵重金属量,有的朝代连官员都不发银子用物质代替,比如粮食什么的。

从战国一直到东汉以前的金,通常说的就是真正的金子,那时候的金子多做成马蹄形或饼形,每一块就是“一斤”。

先秦时期的郢爰(yǐng yuán)

在先秦两汉的古代文献中所说的金就是铜制货币的单位,在先秦两汉贵金属是极少见的奢侈品,多用于工艺品,比如曾侯乙幕中出土的金钗,而世面上流通的货币却多是青铜材质。

东汉以后社会就不大用金子了,我们可以先看下东汉以后的记录,如果赏赐的是金子,一般都会很明确的告诉“赏金千两”,一定是有单位的,但是“十万钱”里的“钱”,就是我们所说的铜钱了。所以我们再看“米贵,一斛万钱”,“首饰值七十万钱”。一钱,等于一文,就是一枚铜钱的意思。 一千文(钱)是一贯,或者说是一吊。元代之后,银子流行,相互之间可以兑换。一吊钱约等于一两银子,因此说,“郎吏冯球,家最富,为妻买一玉钗,奇巧,直七十万钱”,这玉钗的价格七十万,乍一看令人吃惊,但其实也就700两银子。

李自成想抓崇祯,悬赏封万户侯,首告者赏金千两,这后头就带着计量单位,如果不带计量单位,那就是银子,这个一会儿会说到。李自成的悬赏很明确是金子,不是银子,更不是铜钱,他再抠门,为了抓皇帝,也不至于赏给人家一千两的铜片子。

明清时期,如果单说“金”就是银子,这主要出现在文人的笔记中,说什么东西值多少金,意思就是值多少两银子。如《清稗类钞》里,记录达官贵人舍得花钱,买鼻烟壶当时尚,“屑叶为末,杂以花露,一器值数十金,贵人馈遗以为重礼。”这里的数十金,是说数十两白银,而不是数十两黄金。更不可能是铜板了,几十个铜板买的,贵人们也不好意思馈赠当成重礼。

终上所述,我们了解到,春秋的金,大约是在说铜。战国、秦、汉的金,通常就是说的金子。汉以后的金,后面加计量单位“两”的,一定是黄金,但说“赏金三十万钱”这种,赏的就是孔方铜钱。明清时期,不加单位的金,如“值数十金”,这里的一金就是指一两白银。

至于影视剧中经常提到的赏赐黄金千两什么的,我们不能绝对的说历史上没有,但是我们肯定的是影视剧中随便的黄金千两万两的是为了烘托气氛,

特别声明

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分享:

扫一扫在手机阅读、分享本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