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战时苏联有没有伪军数量如何?日伪军是什么意思和日军一样吗_伪军_华北_日军

本文目录

  • 二战时苏联有没有伪军数量如何
  • 日伪军是什么意思和日军一样吗
  • 伪军和汉奸是否是一类人
  • 在《亮剑》中,伪军军官和李云龙接头时为什么选择吃凉粉对此你怎么看

二战时苏联有没有伪军数量如何

我是萨沙,我来回答。

事实上,原苏联境内出现大量伪军,总数超过百万。

我们比较熟悉的,就是俄罗斯解放军。

俄罗斯解放军的领袖是安德烈·弗拉索夫。

安德烈·弗拉索夫赫赫有名,它是第4机械化军的军长。

弗拉索夫能力突出,还深受斯大林的器重。

1938年,弗拉索夫作为军事顾问被派到中国。

斯大林认为,弗拉索夫不但精通军事,也是一个出色的外交家,有一定政治头脑,很适合这个岗位。

然而,就是这个政治头脑,让弗拉索夫成为叛徒。

说起来,弗拉索夫是根正苗红的新干部。他和旧友的红军将领不同,从没有参加过沙俄白军。

俄国革命爆发时,弗拉索夫还在神学院学习,是个学生。革命以后,弗拉索夫选择直接加入红军,从普通战士熬到了军长的职务。

在苏德战争初期,弗拉索夫表现出色。基辅会战期间,弗拉索夫被任命为第37集团军司令,这是一个临时拼凑的乌合之众。

然而,弗拉索夫指挥部队挡住了德军的进攻,仅仅因为侧翼友邻部队被击溃,才导致第37集团军司令的崩溃。

基辅会战后,斯大林特令用飞机接他到莫斯科,授予其列宁勋章并任命为防卫莫斯科的第20集团军司令。

1942年3月弗拉索夫出任沃尔霍夫方面军司令梅列茨科夫的副手,支援列宁格勒。

这次,弗拉索夫就倒霉了。

5月,他的部队被德军团团包围,在2个月内被全歼。

7月12日弗拉索夫被俘,据说已经瘦得走不动了。

弗拉索夫被俘后,德国人让他选择是在集中营等死,还是为德国人服务。

当时德国集中营条件恶劣,苏军战俘存活率很低,尤其是得病以后基本没有治疗。

弗拉索夫认为与其好死,不如赖活,选择叛变投靠德军。

但此时弗拉索夫的名气还是有限,关键在于1944年他建立了俄罗斯解放军。

这支俄罗斯解放军是正规野战部队,建立时就有5万人。

随后,大量反共的俄国人都来投靠,俄罗斯解放军猛增到10万,战斗力颇强。

这是俄罗斯伪军中,最有战斗力的一支。

自然,俄罗斯解放军生不逢时,当时德军已经一溃千里。

1945年2月9日俄罗斯解放军第一次参与对苏实战,随后就开始崩溃,最终被全歼。

弗拉索夫在1946年8月被苏联执行绞刑,罪名是叛国罪。

而俄罗斯解放军最大特点在于,他不是乌合之众,大部分是苏联红军战士。

而为轴心国服务的俄罗斯军人人员,总数也在60万以上,但大部分是从事后勤工作,当然也有一线作战部队和保安部队。

日伪军是什么意思和日军一样吗

日伪军其实是两个概念,包括日军和伪军。日军就是日本鬼子的军队,伪军是中国人,是那些汉奸组织的队伍,替日本人卖命,欺压中国人的汉奸

伪军和汉奸是否是一类人

我是战争艺术001。

伪军与汉奸有交集,但二者并不能划等号。

我们以华北为例,来看一下日军为什么要组建伪军,以及真实的伪军是什么样的情况。

抗战爆发初期,日本的主要战略目标仍是对苏作战,其在华北的指导策略是建立一个名义上属于中国,但实际上由日本掌控的地方性伪政权,作为中日(伪满洲国)之间的缓冲区,由原有的地方军事力量维持治安。因此,日军压根没有组建伪正规军的计划。

然而,战局的发展超出了日本的设想,国民政府始终不屈服,使得中日战争向长期性发展,为了维持占领区的治安,日军建立了很多伪组织,如冀南各地各县治安维持会、山东省治安维持会、河南省自治政府、山西省临时政府等,这些分散的伪政权,在1937年12月被大汉奸王克敏的“中华民国临时政府”所统一。

王克敏

此时日军仍没建立伪军计划,也不打算收编投降的中国军队。1937年12月24日,华北方面军司令部在《军占领地区治安维持要领》中规定,对“投降的武装团体,解除武装后使之归农或当劳工。”

战争进行到第二年,随着占领区越来越大,以及国共两党在华北的敌后布局渐成气候,日军兵力逐渐捉襟见肘。此时日军才意识到有必要组建一支由中国人组成的军队,帮助日军控制占领区。

组建华北伪军的负责人是前直系军阀齐燮元,时任华北伪政权治安部总长。

齐燮元

虽然伪军后来很垃圾,但这并不是日本人的初心,日本人还是希望伪军能充当最强助攻的,所以最初筹备组建伪军时,也是下了血本的。

1938年5月和10月,在日本人的支持下,齐燮元先后建立了华北陆军军官学校和华北陆军军事教导团,分别培养排长以上的军官和班一级的干部,还设立各种军事专业班,为即将组建的伪军培养翻译、秘书、会计、军需、医务等人才。

伪军官学校的教官都来自于陆大、保定军校、日本士官学校,学校招考很严格,考核不合格者会被斥退,因此首批毕业生素质很过硬,是日后华北伪军的骨干。

华北治安军第一军司令部

战争进入1939年,日军深感兵力不足,于是让伪军官学员提前毕业,尽快建军。同年9月,伪华北治安军正式成军,以8个团为骨干编成了3个集团军和2个独立团,分驻华北各地。为了维持对伪军的控制,治安军的司令部、团部和营部都要配备日本教官。

武汉会战后,抗战进入相持阶段,日军调整策略,开始重视伪军建设,不仅扩建了正规伪军的规模,还要求各地维持会组建警察、保卫团,负责日军无法顾及的偏远地区的治安,在华北“治安肃正”计划中,日军也多次使用伪军配合作战。

汉奸三巨头,从左至右王克敏、汪精卫、梁鸿志

1940年,汪精卫在南京成立伪中华民国政府,统一了南北两大伪政权,“中华民国临时政府”降格为“华北政务委员会”,华北治安军也改称华北靖绥军。

当时,华北被日军视为治安最差的地区,为了有效肃清抗日力量,华北伪正规军连续3次扩军,到1942年时,伪正规军已发展到31个集团司令部,下辖34个步兵团和1个步兵教导团,总兵力37000人。

伪军(剧照)

以上只是华北伪正规军的数量,事实上,伪军是个大杂烩,除了所谓的正规军外,杂牌不计其数,这其中有投降的中国军队改编成的“皇协军”,有地方保安队、警察、游击队改编成的“保安团”,还有土匪、帮会、兵痞以及地方豪强等组成的“反共清乡队”、“和平救国军”等等。

由此可见:伪军是一个政治概念,狭义的伪军是由日本人组建或收编的非法军队;汉奸则是一个民族概念,泛指一切出卖民族利益的人。从概念上讲,伪军一定是汉奸,但汉奸不一定是伪军,因为当汉奸的方式太多,不一定都是去当“皇协军”。

在《亮剑》中,伪军军官和李云龙接头时为什么选择吃凉粉对此你怎么看

为什么选择吃凉粉?

《亮剑》剧中接头吃凉粉这一段其实体现了这部剧的细节之处,日军自清华以后,采取的都是坚壁清野和三光政策,所以农村很少会有白面和米饭吃,百姓吃的都是野菜和红薯之类的,虽然是县城里但是也只有有钱有势附庸日军的人才有大鱼大肉吃,而平民老百姓吃的还是红薯之类的,而凉粉的小摊是个普通的老百姓,凉粉制作材料主要是以土豆和红薯之类的符合当时的情况。

其次,李云龙部队所属的地区是晋西北,也就是山西,而山西最出名的就是凉粉,如果吃别的就有点出戏了。

还有一个原因就是,小摊掩人耳目,如果李云龙去酒楼和这个卧底接头,那会很引人注目,让卧底引来杀身之祸,而小摊可以随意坐,可以拼桌,讲起来话来更方便,不会引来别人的关注,让卧底更安全。

而《亮剑》之所以能成为经典剧也是有原因的,每个点拍的都很用心。

特别声明

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分享:

扫一扫在手机阅读、分享本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