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历史上的福将,都有哪些人?历史上有哪些一语成谶的事_福将_抗战_日军

历史故事本文相关内容:吉星文 福将 抗战 日军

本文目录

  • 中国历史上的福将,都有哪些人
  • 历史上有哪些一语成谶的事
  • 历史上的七七事变是指什么
  • 有哪些河南籍的抗战名将

中国历史上的福将,都有哪些人

“福将”不仅应该是在危机关头每每化险为夷,还应该伴随着已方阵营的不断胜利。就这一层说,早年北伐的所谓“福将刘峙”、以及曾经撰文写过的唐生智四弟唐生明,好像都差点意思,而在人民军队的开国将帅当中,真正的福将应该首推叶帅。

(叶剑英)

千万不要以为叶帅没有带兵打过仗,那是对军史不够了解所致。早在1922年6月陈炯明发动叛乱炮打越秀山“大总统府”的时候,时任海军陆战队营长的叶剑英,就率部与叛军激战以保卫孙中山,而当时的蒋某人只是“随侍左右”并未直接参加战斗。东征时期的言岭关大捷,叶剑英名震一时,并且他虽然未及参加南昌起义,却是后来广州起义的重要领导人。

黄埔军校开办后,叶剑英出任教授部副主任,从黄埔一期学员算起,所有黄埔生都是叶帅的学生,这一点勿庸置疑,从而奠定了叶帅在战争时期军界的地位。北伐战争开始后,叶剑英调任总预备队指挥部参谋长,不久以后的1926年11月,再被任命为新编第2师代理师长,驻江西吉安,年仅30虚岁。

(红军时期)

然而蒋介石1927年的倒行逆施,让叶剑英选择了另外一条道路,他毅然放弃年薪20万大洋的军职,只身前往武汉通电反蒋,并于当年7月秘密入党,而那正是腥风血雨的革命低潮期。在武汉,非常欣赏叶剑英的粤军大佬张发奎,立即任命他为“铁军”第四军的参谋长。

叶帅不仅是儒帅,更是一员福将,在22年的武装斗争中,无论是战场上的枪林弹雨,还是在特务密布的武汉、重庆和北平(军调时期),他没有一次负伤经历。尤其是抗战时期在国统区从事统战工作时,慑于叶帅的深厚资历和巨大声望,蒋系特务是真的不敢胡来,每每有惊无险。

(抗战时期)

1940年3月,蒋某人企图在重庆军事会议上攻击为八路军“游而不击”,一帮子战区司令和参谋长也跟着群起攻诘。叶剑英据理力争舌战群“将”,一一驳斥了重庆方面的诬陷,同时出示了石友三、朱怀冰等人制造摩擦甚至勾结日伪的证据,让蒋某人哑口无言气急败坏,甚至连原定宴请叶帅的饭局都取消了,有这样一位文武双全的参谋长,实乃八路军之福。

说叶剑英是福将,是因为在重大历史关头总会出现叶帅的身影,并且都能从容应对。1927年南昌起义之前,第二方面军总指挥张发奎电邀贺龙、叶挺上庐山开会,企图借机扣押解除他们的兵权。没有暴露身份的叶剑英紧急下山赶赴九江传递消息,由此贺龙、叶挺动悉张发奎之阴谋,拒不到会并且率部向南昌开拔,成功发动起义。

(解放战争时期)

红军长征途中,张国焘搞分裂的电报本来是发给陈昌浩的,由于其正在开会,时任前敌指挥部参谋长的叶剑英率先拿到电文,立刻通知了中央领导,避免了可能出现的极端情况,因而获赞:“诸葛一生惟谨慎,吕端大事不糊涂”!至于70年代的重大贡献,这里就不提了。

解放战争取得不断胜利之际,叶剑英先后担任北平、广州市的市长及军管会主任,尤其是在广州时期,敌特多次企图实施暗杀但均未得逞。他为北平的和平解放和接管做出重大贡献,同时协助指挥解放广东和海南岛的战役,从而夺取了华南战场的最后胜利,戎马一生,功勋卓著。

(五位元帅)

说叶帅是福将,还因为他在建国以后始终位居人民解放军的指挥中枢,凡三十年并没有受到什么大的冲击和影响,到1976年仍然在主持军队工作,周公也引用“疾风知劲草,板荡识诚臣”来赞誉他。

叶帅子孙满堂安享晚年,直到1986年10月因病逝世。所以叶帅不仅仅是儒将和福将,在笔者看来,简直就是一个传奇。

历史上有哪些一语成谶的事

隶属于昆明陆军总司令部的第四方面军组建于1945年3月5日,仅仅一个多月后,方面军司令官王耀武就指挥所部在湘西大破日寇,一举取得雪峰山大捷,8月在芷江出席日军投降的草签仪式,不久被推选为GMD中执委,年仅41岁,这位山东老王人生可谓走上巅峰。

抗战胜利以后,在长沙受降后的第四方面军部队被拆分,第74军空运南京,第100军调淞沪,至1945年11月,方面军番号被裁撤,坊间风闻老蒋准备派老王主政老家山东。王耀武戎马半生颇有倦意,加之身体也出了点问题,对主鲁颇有些迟疑,遂执弟子礼问计于山东著名的爱国民主人士、“易经大师”刘子衡。

这可是个民国年间齐鲁大地有名的人物,还是个历史和考古学者,曾经给林森讲学、曾经跟老蒋掰扯抗日国策,尤其是对易经研究颇深,听过他讲学的军政大员名单有一大串,都是如雷贯耳的人物:冯玉祥、李济深、顾祝同、于右任、何应钦、白崇禧、李延年、朱绍良、胡宗南、董钊、李玉堂等等,当然也有小老乡王耀武。

(刘子衡)

听完王耀武的情况介绍,刘子衡老先生毫不犹豫直言相告:“不去!八年抗战,是民族之战,仰仗的是国共合作和全民支持。在这场战争中,你屡立战功,将来会青史留名,但如果涉入内战,必然殃及万民,一将功成万骨枯,不如一圣功成万民苏,你当急流勇退,免得留下骂名啊”!老王是个贼精明的人,对刘老先生的相劝其实是听得进去的。

王耀武随即称病请假,住进了武汉的一家医院,打算用这一招躲过任命,可惜老蒋不可能放过他,不久以后的1945年12月初,派专机将其接到重庆会见,根据王耀武《自述》里面的回忆,见面后蒋问:“看你气色精神都很好,有什么病”?王耀武回答:胃病咳血,这些年饮食起居失常的缘故,蒋继续说:“休息休息,生活一正常,不久会好的,日军虽赶出去了,可还有内患,中共和我们能合作吗”?

(王耀武在济南)

王耀武还想推托,老蒋跟着又是一番很严肃的教训:“时局能让你休息吗?你知道济南很重要,派别人去难以胜任,你是山东人,我认为你去最为相宜,你不要怕困难,我一切都有办法”!客观来说,王耀武能够火箭般窜升,除自身作战指挥和带兵很有一套之外,与老蒋的欣赏和着意提拔也是密不可分的,所以得算是于王耀武有恩。

因此在老蒋的恩威并施之下,王耀武既不方便也不敢再抗命,只能就范,接受了“山东省主席、山东省党政军统一指挥部主任、第二绥靖区司令长官”的职务任命,按当时的整编规则,是战区改制为绥靖公署,集团军改制为整编军或者绥靖区,那是不是意味着王耀武被降职使用了呢?非也,他同时还是“山东绥靖统一总指挥部主任”,管着好几个绥靖区呢,其实是权力更大了。

(芷江受降)

王耀武试图带自己的基本部队过去,要不心里没底,也就是原来第24集团军、第四方面军的基干部队韩浚第73军、张灵甫第74军、李天霞第100军,然后以第四方面军司令部改组成为绥靖指挥部机关。不料劈头盖脸又被批评一顿:“何必非带自己的部队不行呢?那不成了军阀思想了吗”?老王只好退而求其次,说那带我指挥过的第18军和新编第六军也可以,总之得控制点王牌部队吧。

结果仍然遭到拒绝:“第18军要守备武汉,新六军要支援东北,都不能带,你如要带,只能带73军,韩浚不是也很能打仗吗,你必须顾全大局,此外,我还可以给你另调有力部队,你先去吧”!就这样,王耀武只能带着黄埔一期韩浚的73军,于1945年12月底随何应钦飞抵济南,次年1月正式就职。

(何应钦和四个方面军司令官)

至1946年初冬,王耀武率领所部连续打通了胶济线和山东境内的津浦线,老蒋亦来电嘉奖,老王有点飘飘然了,在济南大摆庆功宴,邀请各界名流到场,惟刘子衡老先生拒不参加。王耀武有点不舒服,事后专门约请刘子衡喝茶聊天,期间不免得意,说道:“老师,您看我打仗本时还可以吧”?

刘子衡勃然变色,摔杯厉声道:“佐民,你别高兴的太早,我看不出两年,你就要当俘虏”!

春风得意的王耀武当时肯定不信,两人不欢而散,然而仅仅19个月之后,我华东野战军便发起济南战役,高喊着“打进济南府,活捉王耀武”的口号奋勇攻击,迅速占领济南城。王耀武兵败潜逃,旋在寿光县被俘、

粗粗一算,当真不过两年,刘子衡老先生果真是一语成谶!

历史上的七七事变是指什么

七七事变是日本发动全面侵华战争的标准性事件, 1937年7月7日,日军炮轰宛平城和卢沟桥,发动了对中国的全面侵华战争。史称“七七事变”,标志着中国全民族抗战的开始。

1937年7月7日夜10时,日军在距北平(今北京)十余公里的卢沟桥(西方称作马可波罗桥)附近进行军事演习,向中国驻军挑衅。日军诡称有一名士兵失踪,要求进入桥边的宛平县城搜查,遭到拒绝后,就向宛平县城和卢沟桥开枪开炮。7月8日早晨,日军包围了宛平县城,并向卢沟桥中国驻军发起进攻。中国驻军二十九军官兵奋起抗战,给日本侵略军以沉重的打击。团长吉星文亲赴前线,指挥作战。一位战士用大刀接连砍死砍伤日军13人,自己也壮烈殉国。

事变发生的第二天,中国共产党向全国发出通电,呼吁:“平津危急!华北危急!中华民族危急!“指出“只有全民族实行抗战才是我们的出路“。但国民党政府却推行一条消极的抗战路线,在日军的大规模进攻面前犹豫动摇,致使北京、天津等地在7月底相继沦陷。

  迫于全国人民抗战的压力,直接威胁到蒋介石等四大家族的统治,国民党政府于8月中旬发表《自卫宣言》,起来抗战,并接受了中国共产党提出的建立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主张。抗日战争民族统一战线的形成为抗日战争的胜利打下了基础。一场以中国共产党人为中坚力量的伟大民族解放战争轰轰烈烈地展开了。

有哪些河南籍的抗战名将

河南地处中原,历来为群雄逐鹿之地。通用语言为中原官话,在表达对人或事的赞美和欣赏时,通常会干净利索地甩一次字:中。如果程度很高,老高了,就说“中,真中!”在全民抗战过程中,河南人民多奇志,敢叫日军哭上天,奋勇杀敌自是不甘人后,也涌现出数位非常具有代表性的高级将领。

所谓抗战名将,两个标准:知名度高;在抗战中有代表作。下面举出的英雄排名无先后,用序列只是为方便大家阅读,无他。当然还有很多中高级抗日将领,以后有机会再谈。

1、爱国将领吉鸿昌。吉鸿昌,河南扶沟县人,1932年加入中国共产党。1933年五月同爱国将领冯玉祥、东北义勇军等成立“察哈尔民众抗日同盟军”,吉鸿昌将军任前敌总指挥兼第二军军长,先后收复多伦等数座城市,给日伪军沉重打击。1934年5月,吉鸿昌在天津组织成立了“中国人民反法西斯大同盟”,就任主任委员。同年遭受秘密逮捕,并英勇就义,时年三十九岁。

吉鸿昌将军剧照

2、抗联灵魂杨靖宇。杨靖宇,河南确山县人,1927年5月加入中国共产党。1932年受党中央委托前往东北组织抗日联军,历任抗日联军总指挥、总政委职务。杨将军领导的抗联有力牵制了东北日军兵力,对配合关内抗战起到了重大作用。卢沟桥事变后,杨靖宇指挥了西征战役。1940年2月在与日军的游击战中壮烈牺牲,时年三十五岁。

3、新四名将彭雪枫。彭雪枫,河南镇平县人,1926年加入中国共产党。皖南事变后就任新四军第四师师长、政委。1938年至1944年期间,率部累积歼灭日伪4.8万余人。还取得淮北反扫荡胜利,打出了敌我伤亡5:1的神仙仗。1944年9月,将军亲临一线,不幸中流弹牺牲,享年三十七岁。

彭雪枫将军

4、传奇将军许世友。许世友,河南新县人,1927年加入中国共产党。许将军为我军历史上最具传奇色彩的高级将领之一,早年曾在少林寺学习武术,单兵能力极强。1938年10月,他担任八路军第一二九师第三八六旅副旅长,参加了冀南抗日根据地的创建。1942年10月起,任胶东军区司令员,率部开展了艰苦卓绝的游击战争,多次粉碎日、伪军频繁的“扫荡”和蚕食。

这几位河南籍抗日名将,分别依托八路军、新四军和东北抗联等抗日队伍,为反法西斯战争的胜利做出了重大贡献。其中吉鸿昌、杨靖宇、彭雪枫三位将军还为此献出了年轻而宝贵的生命,历史和人民都将永远铭记他们,他们都是全河南、全中国的骄傲!

特别声明

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分享:

扫一扫在手机阅读、分享本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