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适简介
胡适(1891年12月17日~1962年2月24日),男,曾用名嗣穈,字希疆,学名洪骍,后改名适,字适之。思想家、文学家、哲学家。安徽绩溪人,以倡导“白话文”、领导新文化运动闻名于世。
胡适主要经历:
1905年,胡适进澄衷学堂。
1906年,考取中国公学。
1908年,入中国新公学,兼任英文教员。
1910年留学美国,入康乃尔大学选读农科。
1915年入哥伦比亚大学哲学系,师从于约翰·杜威。
1917年通过哲学博士学位的最后考试,回国任北京大学教授。
1920年在南京大学暑期学校讲学。
1922年,任北京大学教务长兼代理文科学长,创办《努力周报》。
1928年,创办《新月》月刊,任中国公学校长。
1932年,任北京大学文学院院长兼中国文学系主任,并邀蒋廷黻、丁文江、傅斯年、翁文灏创办《独立评论》,胡适先后共为其撰写了1309篇文章。
1935年1月4日,抵达中国香港,逗留五天,主要接受中国香港大学名誉法学博士学位。多次要求出任驻日本大使未果。
1938年,任中华民国驻美国大使。1942年9月8日,辞去驻美大使一职,旅居纽约,从事学术研究。
1943年,应聘为美国国会图书馆东方部名誉顾问。
1944年9月,在哈佛大学讲学。
1945年,出任中华民国国民政府代表团代表在旧金山出席联合国制宪会议,以中华民国政府代表团首席代表的身份,在伦敦出席联合国教育、科学及文化组织会议,制订该组织的宪章。
1946年7月回到北平,任北京大学校长。
1947年1月24日,蒋介石想请胡适出任中华民国考试院长和国府委员,但胡适坚持不肯加入国民政府而力辞。
1948年4月3日,蒋介石认为中华民国宪法为内阁制,实权在内阁,中华民国大总统应为虚位,请公正人士较佳,所以想叫中国国民党支持无党籍的胡适出马竞选行宪后第一任总统,等胡适当上总统后再任命蒋中正为中华民国行政院长,胡适同意,但后来因国民党中执会还是支持蒋介石选总统而变卦。
同年11月,中国人民解放军兵临北平城下,用电台广播呼吁胡适留下继续担任北京大学校长,胡适不为所动,毅然决定离开北平。
1949年11月20日,胡适与王世杰、雷震、杭立武等自由派知识分子创办《自由中国》杂志。
1950年3月初,胡适到华盛顿出席中华教育文化基金会会议,被推为该会干事长。应聘为普林斯顿大学葛思德东亚图书馆馆长。
1954年2月至3月,六十四岁的胡适到中国台湾参加“第一届国民大会第二次会议”,担任“临时主席”。
1957年11月,任中国台湾中央研究院院长。
1959年,兼任中国台湾长期科学发展委员会主席。
主要作品:
著《中国哲学史大纲·卷上》(1919年)
著《尝试集》(1920年,北平,北大出版部,新诗诗集)
著《胡适文存·一集》(1921年,北平,北大出版部)
著《章实齐先生年谱》(1922年,上海,商务印书馆,姚名达订补)
著《胡适文存·二集》(1924年,上海,亚东图书馆)
著《戴东原的哲学》(1927年,上海,亚东图书馆)
著《白话文学史·上卷》(1928年,上海,新月书店)
著《卢山游记》(1928年,上海,新月书店)
著《人权论集》(1930年,上海,新月书店,与罗隆基、梁实秋合著)
著《胡适文存·三集》(1930年,上海,亚东图书馆)
著《胡适文选》(1930年,上海,亚东图书馆)
著《中国中古思想史长编》(1930年,吴淞,中国公学)
著《中国中古思想史的提要》(1932年,北平,北大出版部)
著《四十自述》(1933年,台北,远流出版社)
著《胡适论学近著·第一集》(1935年,商务印书馆;后删省为《胡适文存·四集》,台北,远东,1953年)
著《南游杂忆》(1935年,良友图书公司)
著《藏晖室札记》(1939年,上海,亚东图书馆;1947年由商务重排出版,改称《胡适留学日记》)
著《胡适的时论》(1948年,六艺书局)
著《水经注版本四十种展览目录》(1948年,北大五十周年纪念,北平,北大出版部)
著《我们必须选择我们的方向》(1949年,台北,自由中国社;即《胡适时论》的增改本)
著《齐白石年谱》(1949年,上海,商务印书馆,与黎锦熙、邓广铭合著)
著《丁文江的传记》(1960年,南港中央研究院)
著《胡适口述自传》(唐德刚,远流出版社)
胡适校对、编辑与翻译
校编《神会和尚遗集》(1930年)
编《中国文学史选例》(1931年)
译《短篇小说》(1933年)
编《中国新文学大系·第一集》(1935年,建设理论集,良友图书公司)
编《中国台湾纪录两种》(1951年,中国台湾地区文献委员会,与罗尔纲合校编)
编《乾隆甲戌脂砚斋重评石头记》(1961年,台北,自印本)
胡适文章与期刊
发表《文学改良刍议》(1917年1月1日,于《新青年》第2卷第5号)
发表《历史的文学观念论》(1917年5月1日,于《新青年》第3卷第3号)
发表《建设的文学革命论》(1918年)
发表《多研究些问题,少谈些主义》(1919年7月20日,于《每周评论》第31期)
发表《差不多先生传》(1924年,于《申报》)
发表《人权与约法》(1929年,于《新月》杂志第2卷第2号)
发表《我们什么时候才可有宪法—对于建国大纲的疑问》(1929年,于《新月》杂志第2卷第4号)
发表《知难,行亦不易—孙中山先生的“行易知难”说述评》(1929年,于《新月》杂志第2卷第4号)
发表《新文化运动与国民党》(1929年,于《新月》杂志第2卷第6、7号合刊)
发表《我们走那条路》(1930年4月10日,于《新月》月刊第2卷第10期)
发表《容忍与自由》(1959年11月20日在《自由中国》十周年纪念会上的演讲,全文刊登在《自由中国》第20卷第10期)
胡适日记
《胡适日记全集》(全套十册),(台北,联经出版社,POD版)
胡适社会荣誉:
根据诺贝尔奖官方数据库,胡适曾于1939年和1957年分别被瑞典考古学家斯文·赫定和国际笔会中国香港中国笔会提名为诺贝尔文学奖候选人。胡适堪称开路的先锋,做出了重大的贡献,被誉为“中国文化革命之父”。
特别声明
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