怎样在学习中举一反三、触类旁通?你是知道了哪些吉他知识,让你的吉他技艺触类旁通突飞猛进的_触类旁通_学习_吉他

本文目录

  • 怎样在学习中举一反三、触类旁通
  • 你是知道了哪些吉他知识,让你的吉他技艺触类旁通突飞猛进的

怎样在学习中举一反三、触类旁通

举一反三和触类旁通,我觉得关键点是对于学习的这项知识或技能达到非常熟悉的程度。古人的学习方法是先专后博的,你跟着一个师傅学习,起码得学习十年吧,才能把技能学得很熟练。然后,再博采众长。比如学武的人,肯定先是跟着一个师傅学,学精之后,万物都是他的老师了,看到螳螂搏斗就能发明螳螂拳。

如果从学校教育的角度说,举一反三和触类旁通的能力是建立在对基础知识十分扎实的基础上的。学生就该老老实实把课本的知识学习扎实,然后再去学习课外的东西,这时候课外的内容才会真正帮助到你。

从这几年教书也时常反思,前几年在教书的过程中,我总是在寻找各种类型的题目给孩子训练,以此来提高孩子的成绩。

最近几年,我很认真地研究了没学期的期末考卷,无论试卷多难,我发现里面的知识点其实都是课内知识的拓展。只要我在教学的时候,把可能知识讲清楚,讲透彻,让孩子学清楚,学明白。那么考试的时候,题目不管怎么变,孩子都能够应付了。

学校的学习,搞题海战术是最累的,我曾经教学的时候,以穷尽所有题型的方法进行应试教育,发现并不理想。

理想的方法应该是

先一门深入,然后再是触类旁通。

你是知道了哪些吉他知识,让你的吉他技艺触类旁通突飞猛进的

你能点开这篇文章,真的是太感谢了,希望我的回答,能对你有点帮助。

我个人越学习音乐,越发现自己没啥天赋。所以学吉他那么久,真没有感觉到我的吉他技艺啥时候有触类旁通突飞猛进的那样的高光时刻,对于我来说,这种情况只存在与武侠小说里面。

但是要说哪些吉他知识让我感觉到了自己的进步,这种情况还是有的。


让我感觉到进步的吉他知识,有三个:

1、用节拍器练习,从指板音开始;

2、把位系统(CAGED系统);

3、多多练习听力,就是耳朵为主眼睛为辅。


说出来,其实就是最最平常的知识,反复锻炼而已,没有什么深奥的。

现在大家学吉他(也不只是学吉他,学所有新东西都是一样),主要缺乏的是耐心。

都希望像段誉一样,掉进山洞几天就神功大成;

或者像虚竹一样,误打误撞碰到无崖子几分钟就传给你几十年的内力。

先来说第一个,用节拍器练习,从指板音开始。

对于现在开始学吉他的朋友来说,是个最基础的概念,但是这一步我走了四年,我07年去北京学琴,老师才严格要求我们学生都这么练习。

这个阶段最大的进步,就是从以前的六线谱,转到开始思考自己弹的是什么音,弹的是什么节奏。


再来说第二个,把位系统,这也是跟着名师学来的。

也是一样,把位系统现在来说更多人知道了,我当时是11年左右学习的,感觉真的像是“发现了新大陆”,吉他指板居然还可以这么理解,音阶里面有和弦,和弦里面有音阶,原本就是一家子。

来看看整个指板的音阶图(学习的时候是分五个把位去学习的):

原创谱例

然后再来看看整个指板对应的和弦指法图:

原创谱例

给大家几个实战的练习,学了这些东西最重要的还是实战。

大家都比较喜欢solo,我们就来点solo方面的例子,这样学习的话,会把和弦的知识也用进来,最终的目标是学会自己编写solo:

原创谱例

原创谱例


第三个多多练习听力,耳朵为主眼睛为辅。

这个对于很多朋友来说是不友好的,但是我可以肯定地告诉你,吉他弹得好的人都有一个共同特点就是耳朵好。现在很多朋友还在争论,到底是用五线谱学习吉他还是六线谱还是简谱会更好?我可以负责任地告诉你,不管你用什么谱学音乐都是从视觉的角度去学习的,你爱用什么谱就用什么谱,而它永远只起到辅助作用,最好是用耳朵去学习音乐。

最最简单的一个例子,请看一段大师的谱例:

网络图片

你要是就用眼睛去看谱然后去练习的话,你弹奏的味道肯定是出不来的,甚至可以说是非常难听。必须反反复复地听原曲作者去弹奏并且能听到背下来,你才能尽可能多地表达出吉他的味道。

所以,最最衷心的一句话:

学吉他最后谁都帮不了你,除了你的耳朵。

你的耳朵是最好的教材也是最好的老师,练习耳朵比什么都重要。


就说这么多吧,如果你有更好的观点,也麻烦分享给我。

等你......

特别声明

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分享:

扫一扫在手机阅读、分享本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