逢场作戏三昧俱(有为法如梦幻泡影,那无为法是什么)_无为_有为_佛教

本文目录

  • 有为法如梦幻泡影,那无为法是什么
  • “逢场作戏”的人无处不在,你对这种人有何评价诚邀你的回答

有为法如梦幻泡影,那无为法是什么

好吧,就无为法有为法说两句。有为法无为法本在两边,且其所指内含在佛教史不同时期是不一样的。原始佛教,部派佛教,小乘佛教期,无为法即指真如本源,因其非因缘和合所生本来即在,有为法即指真如本源所幻化的十方一切,因其皆为因缘和合所生。依此而说佛为有为法,因佛亦为因缘和合,佛世界与娑婆世界一样皆幻,只是因不一样故果亦不一样。那么在大乘佛法出现后,无为法有为法不仅包括以上所指,同时亦有了不造作与造作的深刻内含。金刚经云’’一切贤圣皆以无为法而有差别’’其中不仅有对真如本源不同证悟所形成的不同认识,且有对如何在用心上造作与不造作如何造作而又不造作所形成证悟上境界上功夫上的巨大差异。佛教形成的各宗名派对真如本源’’心性’’的认识体现了各宗证悟的高度。如律宗认为心性本染故需戒,禅宗认为心性本净故修禅,中观派认为心性不垢不净故提中道,瑜伽行派法相唯识宗认为心性染净皆俱故提唯心所现,密宗认为心性本净必生三昧故修如幻观想.......何宗正确何宗见地高?仁者亲证后即知。在如何用心上贤圣虽都是不造作的无为法,然区别巨大。贤人为不分别不执着无智慧,圣人为善分别于第一义不动生大智慧。大乘佛教出现后从以上来说,佛为无为法。而成佛需种佛因方会有佛果,是故成佛为有为法,而至佛果为无为法。当然有为无为只在两边都是戏论,究竟处无为为体有为为用圆满自在。师兄熟读各经论,与佛有缘,然学习佛法大疑大悟小疑小悟不疑不悟,无疑者方小成。阿弥陀佛!

“逢场作戏”的人无处不在,你对这种人有何评价诚邀你的回答

我认为一个人在不同场合和不同的人面前,以对方的兴趣和爱好取悦于人。这样人不得不承认他们脑筋灵活,思维灵敏,但也给旁人同时留下了很大阴影,为人狡猾,奸心狡猾、让人处处都防着你,结交朋友也比较少,致少我是不愿与之为友的。

特别声明

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分享:

扫一扫在手机阅读、分享本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