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目录
- 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时,无为在歧路,儿女共沾巾,是谁写的
- “无为在歧路,儿女共沾巾”是什么意思
- 无为在歧路儿女共沾巾表达了作者的什么感情
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时,无为在歧路,儿女共沾巾,是谁写的
张九龄《望月怀远》: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时。情人怨遥夜,竟夕起相思。灭烛怜光满,披衣觉露滋。不堪盈手赠,还寝梦佳期。
《望月怀远》由张九龄创作,被选入《唐诗三百首》。这首诗是望月怀思的名篇,写景抒情并举,情景交融。诗人望见明月,立刻想到远在天边的亲人,此时此刻正与我同望。有怀远之情的人,难免终夜相思,彻夜不眠。身居室内,灭烛望月,清光满屋,更觉可爱。
披衣出户,露水沾润,月华如练,益加陶醉。如此境地,忽然想到月光虽美却不能采撷以赠远方亲人,倒不如回到室内,寻个美梦,或可期得欢娱的约会。诗的意境幽静秀丽,情感真挚。层层深入不紊,语言明快铿锵,细细品味,如尝橄榄,余甘无尽。“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时”为千古佳句,意境雄浑豁达。
清风朗月之夜,最易牵动相思,牵动对远方之人的思念。诗歌从“天涯共此时”的明月到“不堪盈手赠”的明月,以明月作媒介,曲曲折折地道出了对远方亲人的思念。
“无为在歧路,儿女共沾巾”是什么意思
“无为在歧路,儿女共沾巾”的意思是:
不要在分手时徘徊忧伤,像多情的儿女一样,任泪水打湿衣裳。
【拓展资料】
《送杜少府之任蜀州》是唐代诗人王勃的诗篇之一,也是送别诗中的名作。全诗构思巧妙,以送别而不伤别为主题,层层围绕这个主题,从不同角度展示这个主题。虽角度不同,但处处扣住别意,扣住友情,没有悲伤,只有乐观和豁达,没有儿女般的依恋,只有真诚的激励。一扫一般送别诗的惆怅悲伤的情绪,真实反映了初唐时期人们的精神境界。而“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也成为表达深厚友情而广为传诵的名句。
送杜少府之任蜀州
城阙辅三秦,风烟望五津。
与君离别意,同是宦游人。
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
无为在歧路,儿女共沾巾。
白话译文
雄伟长安城由三秦之地拱卫,透过那风云烟雾遥望着五津。
和你离别心中怀着无限情意,因为我们同是在宦海中浮沉。
只要在世上还有你这个知己,纵使远在天涯也如近在比邻。
绝不要在岔路口上分手之时,像小儿女那样悲伤泪湿佩巾。
无为在歧路儿女共沾巾表达了作者的什么感情
表达了作者对朋友的深刻感情,并不流于表面的一种对朋友深厚的友情。
“无为在歧路,儿女共沾巾”解释:请别在分手的岐路上,伤心地痛哭; 象多情的少年男女,彼此泪落沾衣
歧路解释:岔路口
无为在歧路,儿女共沾巾出自:
王勃 《送杜少府之任蜀州》
城阙辅三秦,风烟望五津。
与君离别意,同是宦游人。
海内存知已,天涯若比邻。
无为在歧路,儿女共沾巾。
翻译:
雄伟的长安城有辅佐的三秦,透过那风云烟雾遥望着五津。
我之所以有依依惜别的情意,因为都是离家在外做官之人。
只要四海之内有一知己朋友,纵使远在天涯也如就在近邻。
不要因为我们就要离别两地,就像普通儿女一样泪湿衣襟。
特别声明
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