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为梁山好汉的中流砥柱,位列13位的天孤星,鲁智深一生功绩卓绝,性格率真。然而最终的他却选择了听潮圆寂,这其中又有什么深意呢?再读《水浒》之时,才了解了鲁智深此举。
梁山好汉上大致分为两波人,一类是像阮氏三雄之类的平民出身,另一类便是鲁智深这种本在朝廷为官,迫于无奈却落草为寇的,他们早已看透了朝廷的腐朽,对其不抱有一丝幻想。
鲁智深便在后者的行列中。有人经常将鲁智深和李逵放在一起对比,但其实二者有着天差地别的区别,李逵是一个纯粹的莽夫,而鲁智深虽然性格冲动,但是有勇有谋。
他本是老种经略相公府上的提辖官,在与史进等人喝酒之时,听到了隔壁民女金翠莲妇女被当地恶霸欺负的事。
一怒之下三拳打死了镇关西,为了躲避追查,他被迫削发为僧,上五台山做了和尚。在这里,鲁智深遇到了一个改变他一生的人,那就是智真长老。
虽说鲁智深刚开始看不起这个老和尚,但当智真长老把鲁智深六十二斤的水磨禅杖,耍得虎虎生风时,鲁智深才彻底为之折服。
智真长老教会鲁智深最宝贵的,不仅仅是那一身陆战无敌的好本领,更是那些善缘思想,这也是鲁智深后来能有善终最关键的原因。
后下山在京城里上演了一番倒拔垂杨柳的壮举,结识了豹子头林冲。林冲遭到奸人迫害以后,鲁智深站出来替林冲照顾妻儿老小,足以体现其义薄云天。
野猪林鲁智深禅杖挥出,从恶人手中救下林冲,为了兄弟,鲁智深再次放弃平凡的生活。后来他占据二龙山,与杨志,武松等人一起落草。
在二龙山落草为寇的鲁智深继续着自己行侠仗义的生活,直到与水泊梁山的相遇。当年从五台山下山之时,师傅智真长老曾教会鲁智深两句偈语,第一句便是:遇林而起,遇山而富,遇水而兴,遇江而止。
前两句都已经应验,这“林”说的便是当年救林冲的野猪林。这“山”便是如今的二龙山。鲁智深明白,后面的两句偈语指的就是梁山和宋江了。于是在林冲的引荐之下,鲁智深等人上了梁山。
本以为在梁山上是一群英雄好汉聚拢一堂共谋大义,结果领头的宋江却一心想着回朝廷做官,对此鲁智深曾在大庭广众之下提出反对的意见,他说:“如今朝廷中的大臣,多是蒙蔽皇上的小人,黑衣服是洗不白的,招的什么鸟安?”
鲁智深等人眼光是具有前瞻性的,当宋江接受招安带着梁山兄弟征讨方腊后,不但损兵折将,回到朝廷后,奸佞大臣们依旧在皇上耳边进谗言,这也使得梁山好汉鲜有善终。
而早就预料到这番结果的鲁智深,却早已来到了杭州六合寺,在这里继续着自己的禅修。智真长老留给他的后半句偈语他总是参悟不透。逢夏而擒,遇腊而执。听潮而圆,见信而寂。
在征讨方腊之时,夏侯成也被鲁智深擒获,方腊也被他抓了。而后的潮和信又是什么意思呢?
时值钱塘江涨潮,滚滚的江水掠过,轰隆作响,鲁智深被此番景象震惊,急忙询问身边的小和尚。
和尚回答:“这是潮信,钱塘江涨潮每年日子固定,从不迟到,故曰潮信。”鲁智深若有所思,旋即哈哈大笑,他转身离开,写下了一片偈语后圆寂,结束了自己的一生。
“平生不修善果,只爱--放火。忽地顿开金绳,这里扯断玉锁。钱塘江上潮信来,今日方知我是我。”这首诗是鲁智深一生的真实写照,在这小小的寺庙中,鲁智深总算是扯断了枷锁的束缚,真正的顿悟。
鲁智深的内心是单纯的,他的一生都是简单地追寻着自己心中的道义,他号称要杀尽天下奸佞小人。
虽然方式激进,但鲁智深就是这样一个率真果敢之人。然而在征讨方腊以后,鲁智深却彻底地对梁山集团失去了信心。
首先,宋江接过晁盖的位置,却没有像晁盖一样继续带领着梁山好汉替天行道,而是一心想要招安。
这让本就受尽朝廷迫害的林冲鲁智深等人心生不满,但又无处可去。他们早已被世人打上了绿林的标签,天下之大却无这些英雄的用武之处。
宋江在接受诏安之时,许诺给梁山好汉的是一个光明的前程,然而真实的结果却差强人意。接受诏安的梁山好汉非但没有得到应有的尊重,反倒是被朝廷派去征讨方腊。
其中的寓意怎能不明显,就是要让这两波草莽拼个你死我活,朝廷不费一兵一卒就可以解决隐患。
看着战场上弟兄们一个个倒下,到后来战争结束,梁山好汉所剩无几,重情重义的鲁智深彻底心寒,他从不想封妻萌子加官进爵。
他只想做行侠仗义之事,于是便孤身一人来到了杭州六合寺,在这里,他听着钱塘江滚滚如战鼓般的潮信,才豁然顿悟。何故为这些世俗之事烦恼,做回自我不就已经圆满了么。
相比于宋江的追求功名利禄,鲁智深显然活得更加洒脱超然。虽然手上沾满了鲜血,却也帮助了无数人,最终选择在六合寺继续为僧也体现出其智慧,这样一个正直单纯之人,又怎么能不被人们所敬佩喜爱。
同样在我们的生活中,也可以学习鲁智深。道不同不相为谋,千万不能被环境影响了个性,追寻自己的本心,本就是一件很了不起的事情。
特别声明
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