鲁智深的性格特点(就是鲁智深那性格,怎么办)_鲁智深_施恩_自己的

本文目录

  • 就是鲁智深那性格,怎么办
  • 武松与鲁智深的为人与血性男儿的性格特征是什么
  • 鲁智深和武松的性格一样吗

就是鲁智深那性格,怎么办

有鲁智深式的性格,没什么不好。

人,本来就各有各性,不必过于苛求。每个人的性格,都有自己的性格特点。好的,不好的,突显点的,隐性点的,加拢起来就谓显出个性。

鲁智深的性格特点,根据古典名著《水浒》里的描述,此人在施耐庵先生的笔下,是个直肠子,有担当,敢说敢做,耿爽重义,嫉恶如仇,好打抱不平的真汉子;但其性情粗鲁暴躁,有勇无谋,也是个不怕事儿大,敢把天地踩脚下的主。

鲁智深式的性格,并非一无是处。有可取之处,也有性格弱点,其实,我们每个人何尚不是如此。我想,又有谁能从这个煦煦攘攘的世界上,找出一个十全十美的人来?

虽有冮山易改,本性难移之说。然而人的性格本来就挺复杂的。它并不是就一成不变的,在一定程度上,会因时间、经历、环境等情况因素的变化而变化。

还是那句话,适者生存。

不要过分拘泥于无法实现的完美追求,现实终归是现实,如果仅仅当做一个美好的憧憬来看待,那也未尚不可。

当你已经意识到自己存在的某种性格缺陷时,首先可以确信,你是个头脑比较清醒且有理性的人。

没有最好,只有更好。性格的进步,不也是这样吗?一点点的进步加起来,就是前进了一大步。好的方面,继续保持;不好的方面,一步步的改进。

当你已经适应这个社会生活环境了,其实你就有了一套属于自己的生存之道,你的性格也就获得了很好的进步和提升。

而这,就是一首完完全全地属于你自己的心中之歌。

生活,不就是需要这样吗?

谢邀。欢迎赐评!

武松与鲁智深的为人与血性男儿的性格特征是什么

武松和鲁智深同样性格暴躁,嫉恶如仇,但二者有皆然的区别。

在水浒中,武松怒杀西门庆,嫂嫂潘金莲等三人,又醉打蒋门神,看似除恶,实际在报私仇。

武松杀西门庆等人,自不必说,是因为三人害了自己的哥哥,故以恶报恶以血还血,纯粹是因为个人的恩怨,根本谈不上侠义二字,只凭自己拳头硬便赢得了一声喝彩,与英雄无关。

再说醉打蒋门神,也是为朋友两肋插刀的事,原因是施恩给了武松酒肉穿肠过,武松少挨了打,这也是报恩,是酒肉的朋友,也与正义和为民除害无关,尽管实质上除去了一个霸道者。

而鲁智深就不同,作为提辖,自有酒肉伺候,但他在看到镇关西不仁不义抛弃翠莲后怒火烧胸,而后即怒打镇关西,打得脑袋开了花。并保护翠莲父女成功逃脱,从此走向了亡命之路。此乃真英雄也。

鲁智深虽然大闹五台山,怒砸金刚身,佛后屙尿,酒肉穿肠过,但最后做花修成正果,此乃真佛也。




鲁智深和武松的性格一样吗

鲁智深和武松粗一看性格相似,大概都是仗义豪杰。大概都是恩怨分明,快意恩仇,行侠仗义。同时也是武艺高强,胆大心细。当然,也都是“出家之人”。

但是仔细的分析武松和鲁智深的所作所为,应该可以发现,这两位经典的“好汉”,其性格特点其实还是有非常本质的不同。我个人认为有两个大的方面。

第一,武松是一个以“恩怨情仇”为原则的“侠客”,而鲁智深是一个以“是非善恶”为准则的“义士”。

小说《水浒传》用了十回的篇幅集中的讲了一个“侠客”的故事,在这个故事里,除了“武松打虎”这个脍炙人口的,充分表现武松武艺高强,力大过人,胆大心细的“英雄”形象之外,武松的所有行为都是以自己的“恩怨情仇”为依据的。

在柴进的庄园里,本来是投奔柴进而被收留,在柴进庄园白吃白喝一年多,武松对柴进却没有什么“感激之情”,其根本的原因,就是武松认为柴进“怠慢”了自己,没有奉为上宾,但是,又有谁是可以在武松动不动就发脾气,喝完了酒就撒酒疯的情况下还能在长达一年多的时间里将他奉为上宾呢?因为柴进的“怠慢”就迁怒于庄客,这其实是武松自己太小心眼。

武松杀嫂为兄报仇的故事也是读者看了很痛快的故事,为了给被毒害的兄长武大郎报仇,武松斗杀西门庆,手刃潘金莲,可以说是痛快淋漓,但说到底这是“私仇”。属于“恩仇”范畴,值得肯定的一点就是这个“私仇”是站在“正义”的立场“快意恩仇”。

但是,在孟州牢城,武松“义夺快活林”就相当的不名副其实。事实上快活林醉打蒋门神,依然是很精彩,但是就已经不光彩了。武松替施恩夺回快活林,和“义”毫不相干,而是毫无是非的“报恩”,报的是施恩的“小恩小惠”和“巴结逢迎”。武松和施恩结拜兄弟的时候,其实就已经充分的表明武松是一个没有什么是非观念的“好汉”。

孟州牢城的“小管营”金眼彪施恩,其实就是一个当地的有背景有势力的黑社会老大,他带着老城里的一帮亡命徒,在快活林当中欺行霸市,强买强卖,收保护费。应该说是孟州城的一害。而蒋门神则是比施恩后台更硬,势力更大的黑社会打手,对快活林的争夺,完全就是黑社会之间的利益争夺。武松帮施恩夺回快活林,不但不是什么义举,反而是助纣为虐。武松为施恩夺回快活林之后,施恩这个恶霸仗着武松给他“看场子”,把保护费提高了三成——他要找回对调快活林那段事件的损失。这就不仅仅是缺德了。

武松帮施恩夺回快活林得罪了蒋门神背后的黑恶势力,他遭到了张都监的设计陷害,欲置武松于死地,武松的绝地反击,其实就是为了找回自己的曾经“卑躬屈膝”的面子而已,血腥的报复就是“血溅鸳鸯楼”的十几条该死不该死的人命。

而在武松上二龙山落草之前,包括与杀人越货开人肉包子铺的孙二娘夫妇成为知己,与菜园子张青结拜兄弟,就基本上没有了“是非正义”。而到了蜈蚣岭滥杀,和在孔家庄“醉打孔亮”之时,这个武松就快变成了一个“无赖”。英雄形象已经十分模糊。

鲁智深则正好相反,除了在五台山当和尚的时候不适应清规戒律而率性胡为之外,鲁智深的几乎所有的行为都和自身无关,鲁智深打打杀杀的标准是“是非善恶”,目的是打抱不平。

鲁智深拳打镇关西的故事同样精彩,也很光彩,郑屠镇关西和鲁智深可以说是往日无冤近日无仇,鲁智深教训郑屠完全就是为了打抱不平,就是为了郑屠“强骗了金翠莲”。为了打抱不平,鲁智深失手打死了郑屠镇关西,从此丢掉了在主流社会的差事和身份,被迫当了和尚,但是鲁智深无怨无悔。他依然是“打抱不平”。

桃花庄教训小霸王周通,还是打抱不平,还是因为看到了“强娶民女”的不平事,仗义出手。

鲁智深和林冲结拜兄弟,他是只重兄弟情义的,和武松与施恩的因为“利用”的结拜完全不同。林冲被高俅陷害,发配沧州的时候,鲁智深担心林冲的安危,一路默默的暗地保护林冲,并且在野猪林林冲命悬一线的时候出手相救,这一切与利益无关,与“恩怨情仇”无关。鲁智深重情重义。

第二,鲁智深看透名利,而武松其实很贪恋名利。

鲁智深是一个在主流社会有自己的一席之地的人,尽管只是一个低级的军官,但他在渭州城也是有名望有地位的“鲁提辖”,一个豪杰仗义的热心肠。但是,为了打抱不平,鲁智深丢掉了这一切,是因为在“是非善恶”面前,名利地位在鲁智深的眼里看的很淡。在水泊梁山的好汉当中,鲁智深是唯一的一个因为“打抱不平”而落草为寇的真好汉。

鲁智深对当时的那个朝廷的黑暗和腐败看的很清楚,他是主动的把自己“开除”出官场甚至是主流社会的人。可以说,鲁智深是真正的和朝廷有“决裂”意识的人。

但武松不是,在武松对主流社会绝望之前(血溅鸳鸯楼之前),是一个很热衷于名利的人。只要是见到有官职的人,武松基本上是口称“小人”,不跪不说话。

景阳岗武松打死一只吊额白睛的猛虎,阳谷县令很高兴,有意抬举武松,让他做了县衙的都头,这个都头实际上并不算真正意义上有品级的官员,但是武松的表现就是“纳头便拜”,并感恩戴德“愿效犬马”。

武松对自己的这个“都头”的名头十分珍惜,在他来看,都头的名声比起“打虎英雄”要高达很多。尽管一共也没当多长时间,但是从此以后在江湖上介绍自己的时候,“都头”这个头衔是一定要挂在嘴边,像吊着一支上等的哈瓦那雪茄。

更有甚者,当孟州的张都监请他给自己当一个“亲随”的时候(陷害开始了),武松居然就是“磕头谢恩”,并口称“再造父母”。其实这个亲随其实也就是一个“马弁”而已。武松在张都监府上仗着张都监的关照,也开始“收钱办事”,真的保不齐这位武松真的当了大官也是个“贪官”。

这就是武松的另一面。

武松和鲁智深都是“被迫出家”,鲁智深是个“真和尚”,而武松只是一个“假头陀”。

特别声明

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分享:

扫一扫在手机阅读、分享本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