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目录
- 皇帝死叫驾崩,和尚死叫圆寂,仇人死叫什么
- 和尚死了叫圆寂,皇帝死了叫驾崩,那前任死了叫什么
- 鲁智深身体素质那么好为什么会一夜之间圆寂
- 凤凰涅槃什么意思
- 坐脱立亡是什么意思
- 佛教中说的“圆寂”是什么意思
- 老和尚圆寂不坐缸不火化不留肉身直接入塔是什么意思
- 《水浒传》中,鲁智深圆寂时说的话是什么意思
- 和尚死了,为什么叫圆寂不叫涅槃
- 《水浒传》中,鲁智深坐地圆寂,若在现代社会,医生得给鲁智深写死亡原因,要怎么写
皇帝死叫驾崩,和尚死叫圆寂,仇人死叫什么
古人讲究避讳,连死都不直呼死,我们一起看看,古代都有哪些关于“死”的说法。
一,按身份等级
按照周代礼制,天子死称“崩”(后来也称“驾崩”);诸侯死称“薨”,大夫死称“卒”,一般官员死称“逝”,士死称“不禄”,庶人(平民)死称“死”。
这种礼制一直延续到清朝灭亡,但演变出一些其他叫法,如皇帝死也称登遐、晏驾。
二,按年龄段分
古代“少者曰死,老者曰终“,未成年就死称“殇”,幼年便死称“夭”,年轻女人死,称香消玉殒;老年而死的称呼最多,长逝、百年、作古、登仙、仙逝、与世长辞、溘然长逝、寿终正寝……等等。
三,按死亡原因分
遭受灾祸而死,称遇难,蒙难;为某人某事主动舍命而死,称“殉XX”,如殉国、殉道、殉职,或捐躯、牺牲;死的突然,称暴毙、猝死;死在异国他乡,谓之“客死”。
四,按职业角色分
和尚死,称圆寂、坐化、涅盘;
道士死,称登仙、羽化、得道、升仙、驾鹤西游。
对仇人之死,自然没那么客气,势必要嘲讽、诅咒一番,但中国地大物博,方言众多,很多地方对“死”都有不同说法,作者发现以下这些词语使用率很高:
活该死、死的好、欧耶……这些是最常见的口头语。
见阎王、下地狱,源自于民间鬼神故事,认为坏人死后要去阎罗殿。
上西天,源自于佛教,原本是褒义,后来演变为贬义。
哏屁,读音gén pì,常见口头语,不知是何处方言。
翘辫子、死翘翘,常见于影视剧,不知是何处方言。
挂了,常见口头语,据说由古代绞刑演变而来。
还有诸如“伸腿了”、“咽气了”、“完球”、“完蛋”等词语,虽不是描述仇人之死,但也是比较粗俗的说法,说出来不太尊重人。
亲爱的朋友们,你们还知道哪些对“死”的称呼,欢迎留言补充。
我是专注历史文化的狄飞惊,欢迎关注我!
和尚死了叫圆寂,皇帝死了叫驾崩,那前任死了叫什么
和尚死了叫圆寂,皇帝死了叫驾崩,前任死了叫前赴,后任死了叫后继。古人早就给出答案,前赴后继。看来你的前任对你伤害不小,恨之入骨。
鲁智深身体素质那么好为什么会一夜之间圆寂
花和尚鲁智深身体那么好,之所以还在在杭州六合寺圆寂,他不是一般人认为的死,因为阎王爷是管不到他的,他倒可以管阎王爷。因此他是归西,也就是因为功德圆满,在这个时候、在这个地点,该归位了。你看他圆寂时腾云驾雾的姿势,就是告诉世人他不是死,而是上天,是回原籍。
鲁智深原来是西天佛祖座下的十八罗汉中一个罗汉,佛祖看到人世间太昏暗了,就令他下凡来打富济贫,他功德圆满,任务完成,该回去了,因为观音妈妈在召唤他了。圆寂前他写了颂子云
平生不修善果,只爱杀人放火。忽地顿开金绳,这里扯断玉锁。咦!钱塘江上潮信来,今日方知我是我。他也是应运了智真长老的“遇林而起,遇山而富,遇州而迁,遇江而止”鲁智深是回佛祖那里去了,给我们留下的是无尽的惆怅和思念。
凤凰涅槃什么意思
首先,“凤凰涅槃”这句话是错误的,甭管是谁说的。
中国古代根本就没有凤凰涅槃的神话故事,是外来文化,即不死鸟烧成灰烬后会重生,即浴火重生。
而涅槃一词也是外来语,即佛教用语,专指佛陀圆寂。这个圆寂还不是逝世的意思,而是“超出三界外,不在五行中”,已经脱离了生死轮回。既然已经无所谓生死了,哪儿还有“重生”一说?所以不死鸟只是死不了,而涅槃是不死不生,不是永生。
所以“凤凰涅槃”是拼凑出来的概念,不伦不类。即便把西方传说的不死鸟就当成中国的凤凰,正确的说法也应该是:凤凰浴火重生。
坐脱立亡是什么意思
南怀瑾先生讲过:“坐脱立亡”是禅宗术语。坐脱,两腿一盘走了;立亡,站着走了,譬如五百罗汉,还有中国祖师,把徒弟召集起来就走。
当然,也有人倒立而亡,如唐代邓隐峰祖师。一般有道的人,死时大都是打起坐来走的,站着的也有。他问徒弟有没有倒转的?徒弟答说没有。他就倒转来死,两双手撑在地上,穿个长袍,如此倒转死也没有问题,长袍却也没有翻挂下来,还是顺着身体倒立着,本事很大,就是要特别表演一手。他的姐姐也是出家的比丘尼,悟了道的,听到弟弟倒立死了几天,跑去看他,姐姐打他一下说:“你生也调皮,死也调皮,连死了都不正经。”弟弟一听这样不正经,反转过来,站着死了。
坐脱立亡不一定得道,当然邓隐峰是得道了,以佛法来讲,证得菩提了。坐脱立亡是修定的功夫,有些人还是在阴境界中,修行中要特别注意!因此历代提倡净土的祖师告诉大家修净土最好,念佛最好,原因何在?你不要考虑定慧,只要念念在佛上,定在其中,慧也在其中,这是给后世非常方便的一个法门,因为后世人般若智慧差了,慧观起不来。
慧观起不来,学佛修行都喜欢在定境上做功夫,功夫做得好,走入阴境界的非常多。阴境界当然也有好处,纵然做到坐脱立亡,死了以后也得一个学位,鬼仙而已!然后有人扶乩,他假托济公和尚或其他什么的就来了,这往往都是鬼仙在作怪,在鬼道中他也可以活得很久。
《宗镜录略讲》
--------------------------
我们再举一个例子,去年一位朋友去世了,他也学佛很多年,但是解脱仍难,要想离开身体,说去就去,做不到。想做而又做不到,道理在哪里?你真做到,你的身心分离得开,那就差不多了。但是这不算悟道,只能说是解脱。所谓坐脱立亡,盘个腿,或坐着就去了。不仅是出家人可以办得到,在家居士也可以办得到,甚至修养高的读书人也做得到。
修持作功夫,身心绝对可以分离。但是,做得到身心分离,也不过是能够解脱而已,至于悟道了没有,答案是不一定。功夫要到可以坐脱立亡的境界,虽然不容易,但比悟道就容易多了。
*****
禅宗里记载一个公案,有个大禅师自认大彻大悟了,结果师父涅槃时,并没有把衣钵传给他;反而把他的师弟从远地叫回来,接受法位。他觉得不是味道,而师弟也知道,所以在师父火化的时候,把他叫来,郑重地说:你以为你悟了对不对?现在如果我把你和师父一起化了,你们哪里见面?
师兄很不服气说:你不相信我啊,你 点一炷香来,香烟还没烧完,我就走了。换句话,我要走就走,要来就来。师弟不理,一把火把师父烧了。这个师兄也跑去盘腿,准备自己也要走,表示他跟师父两个可以见面。这叫作坐脱立亡。纵然到达这样的程度,还是没有悟啊!师弟走到他涅槃的身体旁边,拍一巴掌说:师兄啊!“坐脱立亡则不无,先师意尚未梦见在。”你要走就走的功夫是有,但佛法的真正道理,你连梦都还没梦到呢!
《如何修证佛法》
---------------------------
喉轮的受用轮完全打通了,自然一天到晚没有妄念了,见闻觉知都在般若智慧境界,妄念自然清净了,梦境也清楚了;有时候未来事情没有发生,都已经知道了。喉轮这里道家叫“生死玄关”,破了这里的生死玄关,功夫修到这样,可以“坐脱立亡”,打起坐来要走就走。所以我常常劝人家,你们不要谈学佛,谈修行修道,能够活着健康快乐,死的时候不要拖累自己,不麻烦别人,就是第一等人了。
《答问青壮年参禅者》
----------------------------
禅宗语录有一则公案,一位师父悟道了,但是衣钵还没有传,大弟子功夫好,打坐、不倒褡样样行,认为师父应该把衣钵传给他,不料师父临走前把师弟叫回来,把法印传给了师弟。大师兄心里很不高兴,增上慢来了。师弟回来接方丈位,一看便知道师兄不高兴。当然,这些人修养很高,表面上看不出不高兴,其实修持到他们那种境界,别说面子上,念头一动,立刻感应得知,他心通的本事很容易。
众弟子替师父焚化时,接法的弟子接了位,等于皇帝传位给小太子的道理一样,小太子登上宝座,大太子照样要下跪叩首。师弟看看师兄的态度说:“师兄啊!师父传位给我没有错,你还要好好努力。”
师兄说:“师弟,你不认可我吗?”
师弟:“不管认可不认可,我问你,师父平常教我们参禅作功夫,要一条白练去,这是什么意思?”
师兄喊:“点香来。”古代丛林的香有小指头那么粗,禅堂打坐点一支香要两个半钟头。
师兄说:“香烟未断,我就走了。”师弟笑而语。
当然,生死来去自如,说走就走,要来就来,可没那么简单,难上加难。香未点完就要走了,这个本事有多大!是否能要生就生?我们看不出来,但至少他说走就走,当然不是吃安眠药,也不是上吊。
师弟在他身上拍一拍说:“师兄啊!你这样搞没有用啊!坐脱立亡即不无,先师意尚未梦见在。”
佛教中说的“圆寂”是什么意思
佛教中说的《圆寂》就是指(菩提心~清净心~平等心~观照心~寂默心~无争心~离相心),它的特质是(一法不立~一尘不染)就是(心经)所谓的(不取不舍~不垢不净~不增不减)。如若(行者)在(行~住~坐~卧)一切吋中不被(外缘所扰),不论(现象世界)如何波动都不会引响它的(安详心绪)能始终长居在(安详恒乐)中。亦如(老子~道德经)所要求的(致虚极~守静笃),其意就是说要做到(内心虚化到极点~持守安静到纯一)才是(圆寂)真义。只有回归(清净夲源)才能引发(真实智慧),所以(佛法)来自(圆寂)中(离开圆寂)便无(佛法)。
老和尚圆寂不坐缸不火化不留肉身直接入塔是什么意思
尚死了之后,一般都不会当时马上火化,而是会隔一段时间,这是他的后人、弟子决定的。也有个别是自己交代的。这个没有定法的。 比如,有的对圆寂的高僧很尊重,往往会先装缸,密封起来,三年后再火化,而有的高僧在三年后死体也不腐烂
《水浒传》中,鲁智深圆寂时说的话是什么意思
其实开头两句也别有玄机。
平生不修善果,只爱杀人放火。梁山好汉个个杀人放火,为什么只有鲁智深能够得正果?其实鲁智深这是一句反话,意思是自己杀人放火就是修善果。书中鲁智深第一次杀人是为卖唱女子打抱不平,误杀了郑屠。之后为了救一个破庙里的老和尚杀了恶人丘小乙、崔道成。还有护送林冲去沧州,也是林冲不想逃走,如果林冲想逃,鲁智深肯定二话不说把押送林冲的两个公人杀了。
所以书中鲁智深杀人放火都不是为了自己,而是因为路见不平拔刀相助,杀的都是恶人坏人,从不滥杀无辜。从这一点来说,梁山上没有一个好汉能比得上鲁智深。武松虽然英雄,但他杀人是为了给哥哥或自己报仇。李逵虽然被很多人喜欢,但他就是个浑人,一言不合就要杀人,还杀过小孩。
鲁智深是很善良的一个人,明代有一个大思想家李贽最喜欢鲁智深,把鲁智深比作佛、菩萨、圣人。所以鲁智深杀人放火就是修善果,世人一般说道修善果就是吃斋念佛布施等等,但是这些做法其实对他人没有好处,并不是真正的修善果。
忽地顿开金绳,这里扯断玉锁。这里涉及佛教知识,禅宗经常使用比喻来说明佛教道理。有的禅师用玉锁来比喻尘世对人的种种束缚,让人见不到自己的真性,不能觉悟。这里金绳作为玉锁的对仗,其实表示的是同一个意思。这句话是说,鲁智深突然看透了这个尘世是虚幻的,从此自己了无牵挂了。换句话说,鲁智深此时突然顿悟了。
钱塘江上潮信来,今日方知我是我!到底什么是“我”?这是一个很深奥的问题。
佛教说,人是由色、受、想、形、识这五蕴组成的,色就是人的肉体,受想行识包括人的一切思维活动。既然人可以分解成五蕴,那么人的自我在哪里呢?心经说“色不异空,空不异色,色即是空,空即是色。受想行识,亦复如是。”也就是说五蕴皆空,“我”也是空的。
世俗人认为“我”是实际存在的,所以为了满足我的种种欲望,无所不为。但是鲁智深却总是舍己为人,助人为乐。现在他突然顿悟了:所谓的“我”,就是自己的一颗真心。鲁智深做的所有好事,都是源自这一颗真心。他不是为名为利去做,而是想到就去做了。鲁智深顿悟了“我”是什么以后,就圆寂了。也就是说他终于成了正果。这里体现的是一种禅宗的思想。
和尚死了,为什么叫圆寂不叫涅槃
“圆寂”其实也是涅槃的异名。意为圆满寂
灭。是佛教对僧尼死亡的一种美称。
《释氏要览》卷下:“释氏死,谓涅槃、
圆寂、归真、归寂、灭度、迁化、顺世、
皆一义也,随便称之,盖异俗也”。
而据《大乘起信论》释“摩诃衍”义,说
“涅槃”有“三大”,一者体大,为性净涅槃,
二者相大为方便涅槃,三者用大,称作应
化涅槃。
“涅槃”即意味着具有高度智慧和大悲心胸,
无所不在,既能独立自存,又能普遍示现
的佛。这是“法身、解脱、般若”三位为一
体的“涅槃”,名三德涅槃。被视为大乘涅
槃与小乘涅槃的主要区别。
《水浒传》中,鲁智深坐地圆寂,若在现代社会,医生得给鲁智深写死亡原因,要怎么写
问题:《水浒传》中,鲁智深坐地圆寂,若在现代社会,医生得给鲁智深写死亡原因,要怎么写?
一、鲁智深之死
在征方腊得胜班师之时,鲁智深和武松同住六合禅寺。是夜月白风清,水天共碧,睡至半夜,忽听得江上潮声雷响。鲁智深是关西汉子,不曾省得浙江潮信,只道是战鼓响,贼人生发,马上跳起来,摸了禅杖,准备迎敌撕杀,当他得知这响声乃是钱塘江潮信时,忽然想起了多年前师傅智真长老的四句偈言:
“逢夏而擒,遇腊而执。
听潮而圆,遇信而寂。”
鲁智深心中忽然大悟:师父智真长老的四句偈言,前两句已经印证,“逢夏而擒”,指在万松林活捉了个夏侯成;“遇腊而执”,指生擒了方腊;“今日正该应‘听潮而圆,见信而寂’,俺想既逢潮信,合当圆寂”。于是智深换上御赐的僧衣,又叫部下军校去报告宋江,又问寺内众僧处讨要了纸笔,写了一篇颂子,于是去法堂上捉把禅椅,当中坐了。焚起一炉好香,自叠起两只脚,左脚搭在右脚,自然天性腾空。
比及宋公明见报,急引众头领来看时,鲁智深已自坐在禅椅上不动了。颂子曰:
平生不修善果,只爱杀人放火。忽地顿开金绳,这里扯断玉锁。咦!钱塘江上潮信来,今日方知我是我。
二、何为坐化?
坐化是佛教用语,通常指正式修行在寺院(庙)的宗职者,其端坐安然而死,谓之“坐化”。
历代有关坐化的记载甚多。如唐·黄滔《莆山灵岩寺碑铭》载:“了公八年冬十月坐亡,色身(肉体)不坏。”
又如清·姚福均《铸鼎余闻》卷四记载:五代间布袋和尚(弥勒佛)“于奉化岳林寺东廊坐逝。据科学家考证:此僧坐化时间为1475年,没有采用任何防腐手法,是在深入禅定中坐化。当适逢天灾,该僧人立志牺牲自己的生命来救度众生,并为世人留下不朽肉身,以明示后人坚信佛法之不虚。据说该僧坐化前曾长期禁食,杀灭了体内的微生物故肉身不坏。
三、鲁智深坐化之死的猜测
其一、鲁智深是一个面上不守清规戒律之小节,心中却洞悉佛法精华之大智的僧人,他笃信师父之言、深受宗教化身成佛思想的影响,以为自己功成圆满之日已到,对于佛法的召唤坚信不疑。冥冥之中,很有可能像武侠小说中描述的那样,采取自断经脉一类的方法,以身死来追求修行的圆满。
其二、别人趁机的谋杀
杭州曾经是方腊苦心经营的重镇,此间仍然存余方腊的残存势力,而且从方腊十分宠幸邓元觉来看,和尚在方腊国中的地位不低,他们当中可能有一批忠心追随方腊的僧人,隐匿于六和寺中。鲁智深作为生擒方腊之人,一定有欲杀之而后快之人。当他们听得鲁智深圆寂之言时,立刻意识到这是一个除掉鲁智深的良机,便趁机在鲁智深沐浴的汤水中暗渗毒药,或者茶水中下药,不留痕迹地将鲁智深谋害于无形之中。
四、给鲁智深写死亡原因,要怎么写?
鲁智深死前,曾经让军校去报与宋江。宋江急引众头领来看时,鲁智深已然圆寂。
宋江把鲁智深衣钵和朝廷的赏赐都拿出来散与众僧,做了三昼夜功果,又请住持大惠禅师来与智深下火,五山十刹禅师都来诵经忏悔,最后将骨殖葬于六合塔后的塔院内。
也就是说,因鲁智深是佛家弟子,死后葬仪遵照佛教仪式,并不需要写死亡原因。
特别声明
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