结合《汉书·艺文志》《隋书·经籍志》《四库全书总目》《书目答问》等书目谈谈对中国古典文献学的认识?中文系需要掌握哪些书目基本技能_上海古籍出版社_中华书局_文学出版社

本文目录

  • 结合《汉书·艺文志》《隋书·经籍志》《四库全书总目》《书目答问》等书目谈谈对中国古典文献学的认识
  • 中文系需要掌握哪些书目基本技能
  • 可否推荐些喜欢的古代文化经典著作
  • 怎么提高读书质量

结合《汉书·艺文志》《隋书·经籍志》《四库全书总目》《书目答问》等书目谈谈对中国古典文献学的认识

粗浅的理解:文献学是一个工具属性偏强的学科。它的本质其实只有两点:整理资料和甄别资料。  如果广义的讲,任何学科的研究其实都离不开文献方面的功夫,即使是理工类学科,你在确定一个课题之初,也需要进行大量地研究资料整理,例如前人的研究方法、角度,现阶段已经确定的结论,以及尚待研究的问题,等等。这是搜集资料的方面。  而甄别也是文献学经常需要处理的问题,举个例子。国内书摊上经常有“内蒙古人民出版社”出的《老子》、《论语》这些书籍,相对于“中华书局”、“上海古籍出版社”这些书社,这一类书籍无论是备查还是待读都不可取。这种情况在古人那里也是存在的,明代书商经常干这一类事情。并且,古代还有一种重要的风气叫“拟古”、“仿作”,他们的初始目的可能并非作伪,只是练习或者竞赛。但因为时代久远,传到后世往往不能分辨,这时候就需要运用文献学的知识来进行甄别。历史上比较有名的这类情况如“苏李诗”、“古诗十九首”“二十四诗品”,至今仍在争论。以下内容摘自我学习文学文献学时的讲义材料,由四川大学王红老师讲授,暂未曾获得老师授权(12.29注:已获得王老师首肯),十分感谢她在我对文献一窍不通时开的这门课程:一、 何為“文獻”?  《論語·八佾》:“子曰:‘夏禮吾能言之,杞不足徵也。殷禮吾能言之,宋不足徵也。文獻不足故也,足,則吾能徵之矣。’”  朱熹:“徵,證也。文,典籍也。獻,賢也。”按朱說,文獻包括歷朝典籍和賢人的學識。   今“文獻”意義縮小,但指歷代典籍。  文獻學三內容:   1、目錄  2、版本  3、校讎二、何為“目錄”?有何作用?  詳余嘉錫《目錄學發微》“目錄學之意義及其功用”。“治學之士,無不先窺目錄以為津逮,較其他學術,尤為重要。”  重在目录之“用”。用途:  “辨章(彰)學術,考鏡(竟)源流。”(章學誠《校讎通義·序》)  “即類求書,因書究學”(章學誠《校讎通義·互著》)具體作用:掌握古籍基本狀況;瞭解著作大要;略探學術源流;初窺讀書與治學門徑。  張之洞《輶軒語·語學·通論讀書》節錄:  “讀書宜有門徑”:氾濫無歸,終身無得;得門而入,事半功倍。或經,或史,或詞章,或經濟,或天算地輿,經治何經,史治何史,經濟是何條,因類以求,各有專注。至於經注,孰為師授之古學,孰為無本之俗學。史傳,孰為有法,孰為失體,孰為詳密,孰為疏舛。詞章,孰為正宗,孰為旁門,尤宜決擇分析,方不致誤用聰明。此事宜有師承,然師豈易得?書即師也。今為諸君指一良師,將《四庫全書總目提要》讀一過,即略知學問門徑矣。析而言之,《四庫提要》為讀群書之門徑。三、學習文獻學的目的 解決讀書、研究的一些基本問題1、收集資料  (1)原始的(非二手)、經典的、常見的、考實的  (2)電子古籍如何用(在具備閱讀紙本文獻常識的基礎上謹慎使用。)  例,研究生“魏晉六朝韻文研究”作業中出現的問題:  《文選·潘岳〈西征賦〉》:“過延門而責成,忠何辜而為戮?陷社稷之王章,俾幽死而莫鞠。”  李善注:《漢書》曰:“成帝時,日有蝕之。王章奏封事,召見,言王鳳不可任用。帝謂章曰:‘微京兆直言,吾不聞社稷計。’後上不忍退鳳,章遂為鳳所陷,章罪至大逆,死獄中。”  【箋注】《漢書·馮奉世傳》:“是時,成帝長舅陽平侯王鳳為大司馬大將軍,輔政八九年矣,時數有災異,京兆尹王章譏鳳顓權不可任用,薦野王代鳳。上初納其言,而後誅章。”(該事《漢書》多處記載,最接近李注原文的是《元后傳》!且馮奉世傳記該事明確說“語在《元后傳》”,你若讀的是馮傳原文就一定會看到。)  (3)竭澤而漁,小題大作  (4)歸納法而不是演繹法2、使用資料:明源流,辨真偽,別雅俗  極重要,作論文最易於此處犯錯誤。  源流:  例:博士生《後漢書》、《三國志》順序弄錯問題;  《晉書》材料來源問題;  《舊五代史》問題:修于宋初,薛居正監修。歐陽修新史出,北宋並行,金章宗時削舊史,止用歐陽。元時舊史不行於世。四庫館臣邵晉涵等從《永樂大典》輯,又用《冊府元龜》、《通鑒考異》等補,恢復原貌十之七八。今為輯本。注意中華書局出版說明(從現在起,養成讀書先看序跋、出版說明、凡例等的習慣)。  真偽:  尚書今古文,《文選》的一些作者,偽書問題。  還有較複雜的辨真偽,應參看群書(孤證不可靠)。  例:過去有同學課堂提出《唐六典》載“工商之子不入仕”問題,實際情況如下: 《唐六典》由玄宗時興起,手書白麻紙,依據《周禮》“建邦之六典”:治(避諱改爲“理”)、教、禮、政、刑、事,由三代宰相三個班子完成(張說、張九齡、李林甫)。韋述在《集賢記注》中有說明,其中提到“工商之子不得預於仕”,並未實行,《唐六典》僅是理論。韋述認爲“書雖成而盡不行”,晁公武《郡齋讀書志》認爲《唐六典》還是實行了一部分。盧杞《建中二年奏》卷五五認爲它常被人引用。《四庫提要》卷七九疑當時討論典章已相引據,而公私科律則未嘗事事遵用。陳寅恪《元白詩箋證稿》第五章《新樂府·道州民》認爲《唐六典》常被引用,但實行起來非事事遵行。《隋唐制度淵源略論稿·職官》也提到《唐六典》,可參看。陳寅恪《唐代政治史述論稿》

引文原作者沈轲,侵删!

中文系需要掌握哪些书目基本技能

听说读写,会说一笔好的字,会说一口流利的普通话、会写好的文章,领悟能力强 。

一级书目 :

1、费正清、刘广京编:《剑桥中国晚清史》

2、费正清、刘广京编:《剑桥中华民国史》

3、麦克法夸尔、费正清编:《剑桥中华人民共和国史》

4、王光东等主编:《中国现当代文学精品导读》

5、郭沫若:《女神》(1921)

6、郁达夫:《沉沦》(1921)

7、鲁迅:《呐喊》(1923)、《彷徨》(1926)

8、丁玲:《莎菲女士的日记》(1928)

9、茅盾:《子夜》(1932)

10、沈从文:《边城》(1934)

11、萧红:《生死场》(1935)

12、艾芜:《南行记》(1935)

13、曹禺:《雷雨》(1936)

14、老舍:《骆驼祥子》(1936)

15、张爱玲:《传奇》(1944)

16、柳青:《创业史》(1960)

17、陈映真:《将军族》(1964)

18、《朦胧诗新编》(2003)

19、张炜:《古船》(1986)

20、王安忆:《长恨歌》(1995)

21、余华:《许三观卖血记》(1995)

二级书目 :

22、赵家壁主编:《中国新文学大系》(1935-1936)

23、周作人:《自己的园地》(1923)

24、鲁迅:《坟》(1927)、《朝花夕拾》(1928)

25、沙汀:《淘金记》(1943)

26、沈从文:《长河》(1945)

27、巴金:《寒夜》(1947)

28、《穆旦诗选》(1986)

29、王蒙:《组织部新来的年轻人》(1956)

30、赵树理:《三里湾》(1953)

31、老舍:《茶馆》(1958)

32、白先勇:《台北人》(1965)

33、西西:《我城》(1979)

34、张承志:《心灵史》(1991)

35、贾平凹:《废都》(1993)

36、阿城:《棋王》(1984)

37、史铁生:《我与地坛》(19)

38王朔:《动物凶猛》(1991)

中国古代文学部分(计94种) 对应课程:中国古代文学A1-5 中国古代文论1-2 一级书目 1、《山海经校注》,袁珂校注,上海古籍出版社。

2、《诗经注析》,程俊英、蒋见元注析,中华书局。(亦可用其他《诗经》全注本,如陈子展《诗经直讲》等)

3、《楚辞补注》,(宋)洪兴祖补注,中华书局。(亦可用其他《楚辞》全注本)

4、《春秋左传注》,杨伯峻编著,中华书局。

5、《论语新解》,钱穆注解,三联书店。(亦可用其他《论语》全注本)

6、《孟子译注》,杨伯峻译注,中华书局。

7、《老子校释》,朱谦之校释,中华书局。(亦可用其他《老子》全注本)

8、《庄子集释》,(清)郭庆藩集释,中华书局。(亦可用其他《庄子》全注本)

9、《史记》,(西汉)司马迁著,中华书局。

10、《汉书》,(东汉)班固著,中华书局。

11、《三曹诗选》,余冠英选注,人民文学出版社。

12、《乐府诗选》,余冠英选注,人民文学出版社。

13、《六朝文絜译注》,(清)许梿选,曹明纲译注,上海古籍出版社。

14、《曹植集校注》,赵幼文校注,人民文学出版社。

15、《陶渊明集笺注》,袁行霈笺注,中华书局。(亦可用其他《陶渊明集》全注本)

16、《世说新语校笺》,徐震堮校笺,中华书局。(或用余嘉锡《世说新语笺疏》,中华书局)

17、《搜神记》,(晋)干宝著,汪绍楹校注,中华书局。

18、《唐诗选》,中国社会科学院文学研究所编,人民文学出版社。(亦可用其他大型唐诗选注本,包括沈德潜的《唐诗别裁》,乃至上海辞书出版社的《唐诗鉴赏辞典》、陈伯海《唐诗汇评》)

19、《唐宋词选》,中国社会科学院文学所编,人民文学出版社。

20、《李太白全集》,(清)王琦注释,中华书局。(亦可用其他《李白集》全注本,乃至各种规模较大的《李白诗选》)

21、《杜诗镜铨》,(清)杨伦撰,上海古籍出版社。(亦可用其他《杜甫集》全注本,乃至各种规模较大的《杜甫诗选》)

22、《王维集校注》,陈铁民校注,中华书局。(亦可用其他《王维集》全注本,乃至各种规模较大的《王维诗选》)刘学锴、余恕诚撰、中华书局出版的《李商隐诗歌集解》)

23、《唐宋八大家文选》,牛宝彤选,甘肃教育出版社。(亦可用类似选本,或高海夫主编、三秦出版社出版的《唐宋八大家文钞校注集评》)

24、《古文观止译注》,(清)吴调侯、吴楚材选,李国章等译注,上海古籍出版社。

25、《唐人小说》,汪辟疆校录,上海古籍出版社重印本。

26、《宋诗选注》,钱钟书选注,人民文学出版社。

27、《宋词三百首》,朱孝臧选编,唐圭璋笺注,上海古籍出版社。

28、《苏轼选集》,王水照选注,上海古籍出版社。

29、《陆游诗选》,游国恩选注,人民文学出版社。

30、《稼轩词编年笺注》(修订本),邓广铭笺注,上海古籍出版社。

31、《资治通鉴》,司马光著,中华书局。

32、《全元散曲》,隋树森辑,中华书局。

33、《明诗选》,杜贵晨选注,人民文学出版社。(亦可用其他明诗选本,如《明诗别裁》之类)

34、《清诗精华录》,钱仲联、钱学增选注,齐鲁书社。(亦可用其他清诗选本,如《清诗别裁》之类)

35、《近代诗钞》,钱仲联,江苏古籍出版社。(亦可用其他近代诗选本。)

36、《琵琶记》,(元)高明著,钱南扬校注,上海古籍出版社。

37、《西厢记》,(元)王实甫著,王季思校注,上海古籍出版社。

38、《牡丹亭》,(明)汤显祖著,徐朔方、杨笑梅校注,人民文学出版社。

39、《桃花扇》,(清)孔尚任著,王季思等校注,人民文学出版社。

40、《长生殿》,(清)洪升著,徐朔方校注,人民文学出版社。

41、《三国演义》,(明)罗贯中著,人民文学出版社。(亦可用其他版本,以下诸书同)

42、《水浒传》,(明)施耐庵著,人民文学出版社。

43、《西游记》,(明)吴承恩著,人民文学出版社。

44、《红楼梦》,(清)曹雪芹著,人民文学出版社。

45、《儒林外史》,(清)吴敬梓著,人民文学出版社。

46、《聊斋志异》,(清)蒲松龄著,人民文学出版社。

47、《老残游记》,(清)刘鹗著,人民文学出版社。

48、《孽海花》,(清)曾朴著,上海古籍出版社。

49、《中国文化读本》,董乃斌主编,上海大学出版社。

50、中国文学史,在章培恒、袁行霈、郭预衡主编的三种或刘大杰《中国文学发展史》(上海古籍出版社,1962年版)中,任选一部通读。

51、鲁迅《中国小说史略》,见《鲁迅全集》,或单行本,人民文学出版社。

52、王国维《宋元戏曲史疏证》,王国维著,马美信疏证,复旦大学出版社。

53、刘师培《中国中古文学史》,人民文学出版社。

54、闻一多《唐诗杂论》,见《闻一多全集》,开明书店。亦有其他版本及单行本。

55、钱钟书《七缀集》,上海古籍出版社。

56、陈寅恪《元白诗笺证稿》,上海古籍出版社。

57、《中国历代文论选》(四册),郭绍虞主编,上海古籍出版社。

58、《文心雕龙注》,范文澜撰,人民文学出版社。(亦可用其他《文心雕龙》全注全译本)

59、《诗品集注》,曹旭撰,上海古籍出版社。

60、《沧浪诗话校释》,郭绍虞撰,人民文学出版社。

61、《艺槪》(清)刘熙载著,上海古籍出版社。

62、《人间词话》,王国维著,人民文学出版社。(此书有多种注释本,均可参用)

63、《经典常谈》,朱自清著,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

64、《经子解题》,吕思勉著,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

65、《诗词格律》,王力著,中华书局。

66、《书目答问补正》,张之洞著、范希曾补正,上海古籍出版社。

67、《中国目录学史》姚名达著,上海书店出版社。

68、《中国古典小说导论》,夏志清著,安徽文艺出版社。

二级书目: 69、《四书集注》,朱熹集注,上海古籍出版社。

70、《荀子集解》,(清)王先谦集解,中华书局诸子集成本。

71、《韩非子集解》,(清)王先慎集解,中华书局诸子集成本。

72、《后汉书》,(南朝宋)范晔著,中华书局。

73、《三国志》,(晋)陈寿著,(南朝宋)裴松之注,中华书局。

74、《魏晋南北朝诗选》,余冠英选注,人民文学出版社。

75、《庾子山集》,倪璠笺注,中华书局。

76、《玉台新咏》,中华书局点校本。

77、《文选》,(南朝梁)萧统编,唐李善注、唐六臣注,中华书局影印本。

78、《博物志》,(晋)张华著,范宁校注,中华书局。

79、《白居易集笺校》,朱金城撰,上海古籍出版社。

80、《李商隐选集》,周振甫选注,上海古籍出版社。

81、《唐宋传奇集》,鲁迅编录,人民文学出版社。

82、《全唐五代小说》,李时人编,陕西人民出版社。

83、《敦煌变文集》,王重民等编,人民文学出版社。

84、《敦煌变文校注》,黄征、张涌泉校注,中华书局。

85、《元诗选》,(清)顾嗣立编,中华书局。

86、《金元明清词选》,夏承焘、张璋编选,人民文学出版社。

87、《元曲选》,(明)臧懋循编,中华书局。

88、《金瓶梅词话》(明)兰陵笑笑生著,人民文学出版社。

89、《被开拓的诗世界》,程千帆、莫砺锋、张宏生著,上海古籍出版社。

90、《中国文学批评通史》(七卷),王运熙、顾易生主编,上海古籍出版社。

91、《史通通释》,(清)浦起龙撰,上海古籍出版社。

92、《唐诗品汇》,(明)高棅著,上海古籍出版社。

93、《诗薮》,(明)胡应麟著,上海古籍出版社。

94、《文史通义校注》,(清)章学诚著,叶瑛校注,中华书局。

比较文学与世界文学部分(计45种) 对应课程:外国文学A1-3 比较文学概论A 一级书目: 1、 荷马:《奥德赛》王焕生译,人民文学出版社1997;杨宪益译,上海译文出版社1979

2、索福克勒斯:《俄狄浦斯王》罗念生译,《罗念生全集》(第二卷),上海人民出版社2004

3、《圣经》(和合本)、《创世纪》、《约翰福音》

4、维吉尔:《埃涅阿斯纪》杨周翰译,人民文学出版社1984

5、但丁:《神曲》 田德望译,人民文学出版社2002

6、塞万提斯:《堂吉诃德》杨绛译,人民文学出版社1987

7、莎士比亚:《亨利四世》 朱生豪译,湖北教育出版社2002 《哈姆雷特》 朱生豪译,人民文学出版社1994

8、歌德:《浮士德》,董问樵译,复旦大学1983(2000)

9、拜伦:《唐璜》查良铮译,人民文学出版社,1980

10、雨果:《巴黎圣母院》,陈敬容译,人民文学出版社1992年

11、狄更斯:《双城记》,罗稷南译,上海译文出版社1983年

12、波德莱尔:《恶之花》,郭宏安译,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02

13、列夫·托尔斯泰:《安娜·卡列尼娜》,草婴译,上海译文出版社1992年

14、陀思妥耶夫斯基:《罪与罚》,岳麟译,上海译文出版社1995年

15、T.S.艾略特:《荒原》,赵萝蕤译,中国工人出版社1995年版

16、康拉德《黑暗之心》,智量等译,上海译文出版社1985年版

17、普鲁斯特:《追忆似水年华》,李恒基、徐继曾等译,译林出版社2001年版

18、沃吉妮亚·伍尔夫:《到灯塔去》,瞿世镜译,上海译文出版社,2000

19、贝克特:《等待戈多》,余中先译,湖南文艺出版社2006年版

20、卡夫卡:《变形记》,李文俊译 ,漓江出版社2003年版

21、海明威:《永别了,武器》,林疑今译,上海译文出版社2006年版

22、加西亚·马尔克斯:《百年孤独》,黄锦炎等译,上海译文出版社1989年版

23、福克纳《喧哗与骚动》,李文俊译,上海译文出版社2004年版

24、布吕奈尔等著:《什么是比较文学》,葛雷等译,北京大学出版 社1989年

25、叶维廉:《寻求跨中西文化的共同规律》,北京大学出版社1987年。

26、爱德华·萨义德著:《东方学》,王宇根译,三联书店1999年。

27、孟华主编:《比较文学形象学》,北大出版社2001年。

28、范存忠著:《中国文化在启蒙时期的英国》,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1991年。

29、贾植芳、陈思和主编:《中外文学关系资料汇编》,广西师大出版社,2007。

30、李达三、罗钢主编:《中外比较文学的里程碑》,人民文学出版社1997年 二级书目

31、阿里斯托芬:《蛙》罗念生译,《罗念生全集》(第四卷),上海人民出版社2004

32、拉伯雷:《巨人传》 鲍文蔚译,人民文学出版社1998

33、弥尔顿:《失乐园》 朱维之译,上海译文出版社1984

34、卢梭:《新爱洛伊丝》,郑克鲁译,上海译文出版社1997年

35、普希金:《普希金抒情诗选集》上下,查良铮译,江苏人民出版社1983年

36、司汤达:《红与黑》,郝运译,上海译文出版社1992年

37、夏洛蒂·勃朗特:《简爱》,祝庆英译,上海译文出版社1992年

38、艾米莉·勃朗特:《呼啸山庄》,方平译,上海译文出版社1995年

39、列夫·托尔斯泰:《复活》,草婴译,上海译文出版社1992年

40、马克·吐温:《赫克尔贝里·芬历险记》,许汝祉译,译林出版社1998年

41、肖洛霍夫:《静静的顿河》,金人译,人民文学出版社1956年版

42、易卜生《玩偶之家》 潘家洵译 人民文学出版社1978年

43巴尔扎克《高老头》 傅雷译 人民文学出版社1986年

44 哈代《德伯家的苔丝》 张谷若译 人民文学出版社1980年

45、周发祥、李岫主编:《中外文学交流史》,湖南教育出版社1999年 文艺学部分(计32种)

对应课程:文学概论 西方文论1-2 文艺心理学 一级书目 1、童庆炳:《文学理论教程》,高等教育出版社2005年版。

2、韦勒克、沃伦:《文学理论》,三联书店1984年版。

3、刘若愚:《中国的文学理论》,四川人民出版社1987年版。

4、宇文所安:《中国文论英译与评论》,上海社会科学院出版社2003年版。

5、朱光潜:《西方美学史》,人民文学出版社2004年版。

6、伍蠡甫:《西方文论选》(上、下),上海译文出版社1988年版。

7、朱立元:《当代西方文艺理论》(第二版),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5年版。

8、柏拉图:《文艺对话录》,人民文学出版社1983年版。

9、莱辛:《拉奥孔》,人民文学出版社1979年版。

10、黑格尔《美学》(三卷),商务印书馆1979年版。

11、尼采:《悲剧的诞生》,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1979年版。

12、巴赫金:《陀思妥耶夫斯基诗学问题》,三联书店1988年版。

13、张寅德编选:《叙述学研究》,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89年版。

14、本雅明:《发达资本主义时代的抒情诗人》,三联书店1989年版。

15、伊格尔顿:《女权主义文学理论》,湖南文艺出版社1989年版。

16、杰姆逊:《后现代主义文化理论》,北京大学出版社1997年版。

17、斯图尔特·霍尔等:《表征——文化表象与意指实践》,商务印书馆2003年版。

18、罗钢、刘象愚主编:《文化研究读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0年版。

19、钱谷融、鲁枢元主编:《文学心理学》,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3年版。

可否推荐些喜欢的古代文化经典著作

在我国古代的经典著作很多,关键是你需要哪些方面的?你这个提问很笼统,没有一个明确的目标,就不好推荐,我来分析一下你需要什么样的经典著作:

1,假于你喜欢古典小说作品的话,推荐你看《四大名著》,巜儒林外史》,巜七侠五义》,《小五义》,巜狄仁杰四大奇案》,巜包公案》,《岳飞传》,巜聊哉至异》......等

2,如果喜欢古典诗词的话,推荐你看《诗经》,《魏晋南北朝诗选》,巜唐诗三百首》,巜宋代词选》......等

3,如果喜欢医药学方面的知识,推荐你看《黄帝内经》,巜本草纲目》......等

4,如果你喜欢历史,推荐你看巜史记》,巜中国通知》,巜三国志》,巜明朝史》,《清朝史》,巜民国历史》......等

......(略)

总之,中国历史文化悠久,经典名著很多,你首先要定好位,看选择哪些书?必竟人的力量有限,不可能涉猎很多,只选择适合自己的最好。

怎么提高读书质量

(一),生活中能够有所作为,(二),社会中有所果实的贡献。这个应该就是对“读书`质量的提高吧。这个(一)读书能够回报家庭.父母上的经济收入也就是有所作为了。这个(二),读书能够为社会创造产生出新的认知.新的创造.新的产物来,这果实不就是为社会做出贡献了吗?这个不就是读书质量问题的提高说明了吗。哈哈!(读书,不论是围墙学府里的读书,还是社会大学天空下的读书。应该是只要有所作为,有所果实贡献的,就该是称有质量的读书(学习)人了吧???因为,我们的文明己步上有五千年吧!)

草层文盲者我谢谢邀答了,傻语愚识的我见笑了。

特别声明

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分享:

扫一扫在手机阅读、分享本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