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饼的来历?你知道月饼是怎么来的吗_月饼_天象_富翁

历史故事本文相关内容:月饼来历 月饼 天象 富翁

本文目录

  • 月饼的来历
  • 你知道月饼是怎么来的吗
  • 月饼的由来和传说是什么

月饼的来历

中国自古有拜月赏月的文化,历史典籍、文人骚客对此描述极多,不复赘言。但中秋节要吃月饼这个规矩起于何时,却还是值得推敲一番。翻看了不少文章,发现关于月饼起源的记载很是有趣:

一说是嫦娥奔月后托梦丈夫后羿,要求他于8月15日夜用米粉作丸,圆似月亮,焚香求告,以望夫妻得到团圆。

二说唐高祖年间,大将军李靖征讨突厥得胜,八月十五凯旋。当时有吐蕃人向唐朝皇帝献饼祝捷。高祖李渊接过华丽的饼盒,拿出圆饼,笑指空中明月说:“应将胡饼邀蟾蜍”。说完把饼分给群臣一起吃。

三说有一年中秋之夜,唐太宗和杨贵妃赏月吃胡饼时,唐太宗嫌“胡饼”名字不好听,杨贵妃仰望皎洁的明月,心潮澎湃,随口而出“月饼”。

四说宋代有一小甜饼,苏东坡吃后写诗赞道:“小饼如嚼月,中有酥和甜”,人们便将小饼叫做月饼。

五说元代末年政治腐败,贪官横行,民不聊生。当时朱元璋、刘伯温组织农民起义,将起义时间写在小纸条上并夹于小饼之中。到了中秋之夜家家吃小饼时见到纸条,便纷纷举行起义,为纪念这一行动而将小甜饼称为月饼。

南宋吴自牧的《梦粱录》一书,已有“月饼”一词,但对中秋赏月,吃月饼的描述,是明代的《西湖游览志会》才有记载:“八月十五日谓之中秋,民间以月饼相遗,取团圆之义”。到了清代,关于月饼的记载就多起来了,而且制作越来越精细。清人袁枚《随园食单》介绍道:“酥皮月饼,以松仁、核桃仁、瓜子仁和冰糖、猪油作馅,食之不觉甜而香松柔腻,迥异寻常。”

你知道月饼是怎么来的吗

相传在很久很久以前,某天的晚上,本该是皓月当空的夜晚,突然之间变得乌黑一片,伸手不见五指……!

当时的人们,由于受到封建迷信思想的束缚,再加上又没有太多的文化知识和天文知识,所以把“月全食”天象奇观,称之为:“天狗”吞月!认为是人类的灾难,于是人们自发的组织起来,几乎是全民参与,敲打铁器,铜锣以及铜盆之内的,只要能够发出响声的东西,想用声音来驱赶吞月的“天狗”……!

可是,任凭人们怎么敲,月全食天象没有结束前,怎么敲天体还是乌黑一片,依然是伸手不见无指……!等到月全食天象奇观结束,一轮明月又挂在了天空中,人们也逐渐恢复了平静而正常的生活……!

此时,人们都认为月亮打不过天狗,是月亮的法力不够强大,才导致了天体漆黑一片的……!

认为需要人类的帮助,于是乎不知道是谁,就用面粉模仿月亮的形状,做成了圆圆的酷似月亮的耙耙,当时的耙耙是没有陷的,到后来,人们为了追求耙耙的口味,不断地往耙耙内填充了各种陷料,这就是月饼的前身,也是月饼来历的典故!

月全食天象虽然过去了,可是当时的耙耙,却演变成了今天的,中秋佳节必吃的——月饼!

文原创,图片来自网络!

月饼的由来和传说是什么

感谢邀请!说起月饼的由来,记得小学老师讲过。那是元朝末期,起义军计划在农历八月十五日发起总攻,但是那时候部队很分散,又不能把情报泄露,于是他们想出了一条妙计:把行动计划写在一张正方形的红色的纸上,然后贴在饼的背面,这样可以神不知鬼不觉地分发到各部队,达到传递行动命令的目的。所以直到今天,最传统的苏式月饼还保留着在饼的背面贴上一张纸,也算对几百年前光复华夏的先辈英雄的缅怀和纪念吧。

真是无巧不成书,昨天凑巧还看了一段关于月饼的视频,内容是电影里的片段。葛优扮演的骗子想行贿范伟扮演的富翁,他买通了富翁的美女秘书和经理,于是骗子他们仨人和富翁坐下聊事情。美女秘书故作娇媚地说:“中秋节马上要到了,我们公司发了新款的扁豆馅儿月饼,我寻思着老总您肯定没吃过,所以拿了一盒给您尝尝。”她把象首饰盒一样精致的月饼盒推到了富翁面前,富翁连眼皮都没抬一抬,把月饼推回给秘书说道:“这个嘛,就不用客气了,啊哈。“葛优扮演的骗子向富翁的经理使了使眼色,经理不失时机地说:”这个老总啊,人家大老远的给您来送月饼,您不吃您瞧一眼也行啊。“这句话一说,富翁似乎琢磨出意思来了,于是他用小指头轻轻挑开月饼盒盖子,里面是满满的百元美钞,富翁立刻兴高采烈地说:”这个这个扁豆馅儿的月饼嘛,我还真是没吃过,待会儿我尝尝,我尝尝,啊哈。“

一出好笑的讽刺剧让月饼躺了枪,古时候的月饼是起义军用来推翻暴政的工具,但是到了现代社会它的意义似乎走偏了,成了一些人投机取巧的载体。古今往来的文人墨客对中秋月圆的描述极尽浪漫唯美之辞,寄托了人们对金秋时节合家团聚的美好遐想,即使时过境迁物是人非,至少不要玷污了月饼美好的属性,还给它传说中赋予它的尊严。

特别声明

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分享:

扫一扫在手机阅读、分享本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