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目录
- 对于如何欣赏艺术作品,你怎么看
- 如何欣赏和理解音乐
- 欣赏的本质是什么一个人一件事为什么有人欣赏有人嫉妒
- 怎样欣赏杜甫写给李白的诗《天末怀李白》
- 怎样欣赏《唐诗三百首》中李白的《春思》一诗
- 怎样欣赏《唐诗三百首》中张旭的《桃花溪》一诗
- 怎样欣赏王勃的千古名篇《送杜少府之任蜀州》
- 你最欣赏哪首古诗词
- 欣赏跟喜欢是一样吗
- 您在头条中有超过10万阅读量的原创文章吗能不能发在下面让我们阅读欣赏一下
对于如何欣赏艺术作品,你怎么看
我以艺术创作者的眼光看,欣赏艺术作品可用两种方式:
1.猛然一看
艺术,花样多,形式美,个人投入到一堆艺术作品里,眼花缭乱,不知云深处,很多时候,还没有欣赏,我们已是审美疲劳,想多看,都没有了心情和意愿,这是因为当代艺术作品很雷同!手法相同、构图相近、色彩单一,看一张便知百张。
欣赏艺术作品,我觉得猛然一看有新意,一张作品的新颖特别之处,就是打动人的地方。艺术创作提倡的是独具匠心的思想,创造出独具魅力的作品,如果有特别新意的艺术作品,自然会留住欣赏者的脚步,吸引观赏者的目光。
2.仔细一看
如果被一张艺术作品吸引住,证明该作品的魅力,这时候,就需要静下心境,认真欣赏。
欣赏艺术作品,是为获得审美情趣,体验审美认知。何为情趣?可以有娱乐,可以有教化,还可以有纯粹的情感体验;何为认知?从画面的构图、色彩、气息以及用笔的技巧方式,认知创作者的内心世界。
如何欣赏艺术作品,每人体验不同,感受不同,没有觉得一致的答案,但有一点:艺术作品必须是能打动人心的作品,才能带来最好的审美体验。
如何欣赏和理解音乐
谢谢你的邀请提问;
这关系到个人的审美观问题,没有固定的答案,如果有人认为他对音乐的欣赏和理解是一个普世性的答案,那么纯属无稽之谈。有的人喜欢欣赏西方音乐,有的人喜欢欣赏东方音乐,有的人喜欢欣赏古典音乐,有的人喜欢欣赏流行音乐,有的人喜欢欣少数民族音乐,有的人喜欢欣赏原生态音乐……因此在如何欣赏和理解音乐上,我们怎么能够以一概全。
北南方
欣赏的本质是什么一个人一件事为什么有人欣赏有人嫉妒
你好,我是风中涟漪,欣赏是一个人对另一个人的赞赏,认可,看对眼的人,而嫉妒是本身自己做的不如别人还要厌恶想低别人。一个是看对了眼,一个是怎么看都讨厌。
怎样欣赏杜甫写给李白的诗《天末怀李白》
要回答这个问题,先介绍一下二位诗人的情况。
李白(701一762),字太白,号青莲居士,唐朝浪漫主义诗人,被后人誉为“诗仙”。汉族,祖籍陇西成纪(今甘肃省天水秦安县境内)。李白的诗雄奇飘逸,艺术成就极高。其诗大多为描写山水和抒发内心的感情为主。
杜甫,自号少陵野老,唐代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他共有1500首诗歌被保留了下来。
李白与杜甫都是唐朝著名诗人,被人们称为“李杜”。两人之间是惺惺相惜的友谊,相互欣赏。
那么,李白为什么被流放呢?是因为他在安史之乱中投靠错了人。怀才不遇的他投到永王李璘门下,永王有夺权野心,起兵造反失败,连累李白也被逮捕流放。
《天末怀李白》是杜甫寓居秦州,还在担心李白的遭遇,写此诗怀之。这首诗是千古名句。
此诗以凉风起兴,对景相思,设想李白于深秋时节在流放途中,从长江经过洞庭湖一带的情景,表达了作者对李白的牵挂丶怀念和同情,并为他的悲惨遭遇不平。全诗情深意长,风格婉转沉郁,为历代广为传诵的抒情名篇。
作品原文:天末怀李白
凉风起天末,君子意如何?
鸿雁几时到,江湖秋水多。
文章憎命达,魑魅喜人过。
应共冤魂语,投诗赠汨罗。
此诗首联以秋风起兴,营造肃杀悲凉气氛。这两句意思为萧瑟的秋风天边刮起,遭流放的李白你现在心情如何呢?人海茫茫,世路艰险,诗人遥远的牵挂,真切的怀念,表现了两位诗人的友情深厚。额联说不知传书的鸿雁何时才能到达,江湖上秋水漫漫,暗涛汹涌。因杜甫设想李白流放应经过湖南,故此处“江湖”当指洞庭湖。颈联前一句意谓山精水怪在等着你经过,以便出而吞食,犹“水深波浪阔,无使蛟龙得”。近人评曰:“一憎一喜,遂令文人无置身之地”。此联概括力极强,它道出了千古文人屡遭陷害丶命途多舛的共同悲剧命运。尾联第一句是说:当年屈原被谗含冤投江而死,与李白受冤有共同之处。李白又经过屈原自沉的汩罗江,也应有与屈原共语的地方。后一句设想李白把愤恨的诗篇投进汨罗江中,以吊屈原。然而诗中却不用“吊”字而用“赠”字,其妙处正如清黄生所说;“不曰吊而曰赠,说得冤魂活现。
此诗是文人相重,且末路相亲,跃然纸上,感人至深,弥足诊贵。
怎样欣赏《唐诗三百首》中李白的《春思》一诗
怎样欣赏李白的《春思》!
先吟诵原诗:
“燕草如碧丝,秦桑低绿枝。
当君怀归日,是妾断肠时。
春风不相识,何事入罗帏?”
翻译过来:
燕地的草,才发岀碧绿的丝,
秦地的桑,已看见弯曲的枝。
当你产生回家念头的日子,
也正是我想断肝肠的时候。
春风呀!我们并没有什么约定,
你为什么竟然吹入了我的帐帏!
我们分析一下:
题目“春思”。在古典诗歌中,“春”字往往语意双关,既指春天,也指男女之情。这里的“春”,就包含这两方面的内容。
“燕草如碧丝,秦桑低绿枝。”作诗有“赋”“比”“兴”三法。这两句就用了“兴”的方法。“兴”,又可以叫做“起兴”。在这里,起的是如碧丝的燕草,低经枝的秦桑。兴的是燕秦两地征人与思妇的感情。“燕”,指河北省北部,借代遥远的边疆,是征人所在之地。“秦”,指陕西省一带,借指思妇所居之地。由于地域原因,春风到时有早晚之别。所以,燕地才看见小草萌生之时,秦地的桑叶桑枝已经长长了,披拂着有下垂之姿。因此而说“燕草如碧丝,秦桑低绿枝”。思妇看见自己所居之地的“秦桑”已经低垂着头,就想起征人所戍之地的“燕草”才刚刚萌芽。本来是思妇想征夫,借用两地“桑”“草”的生长情况道岀。这“兴”的手法真正是高啊!而“丝”诣音“思”,也喻意“思”,还回应题目。“枝”诣音“知”,也喻意“知”。因为相知,所以相思。可见,这两人感情够深厚吧!
“当君怀归日,是妾断肠时。”一二句是从两地着手,三四句还是从两地着手。“君”是古代女子对丈夫的尊称,“妾”是古代女子对自己的慊称。征夫想念家中妻子的日子里,正是妻子断肠的时候。这似乎是矛盾的。丈夫想念妻子,妻子应该高兴呀?怎么还断肠了呢?其实非也。“断肠”乃是特别想念之证明。这两句中的“怀归”和“断肠”,正是上两句的“知”和“思”的印证,有前后照应之用。
“春风不相识,何事入罗帏。”正当思妇想断肝肠之时,春天里的一缕清风吹进了她的帏帐之中。春风似乎成了多情而不太严肃的东西,竟然进到了思妇的闺房。这让思妇感到奇怪!我与你并“不相识”,为什么要“入罗帏”呢?这位思妇非常可贵,阔别而情愈深,迹疏而心更坚。与丈夫的深厚感情,使她不可能移情而别恋。她尊重爱情,坚贞不二的高当情操在此二句中透露了岀来。春风来撩人,春意也缠绵。但是,思妇批评了春风,以明自己的志向不移。诗到此处,戛然而止,恰到好处。
20191102
图片来自网络,若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怎样欣赏《唐诗三百首》中张旭的《桃花溪》一诗
这是一首情韵悠长,意境深邃的小诗。今天就让我们跟着诗人构思婉曲,意境若画的生花妙笔,一起走进向往中的桃花源。
古诗今译
隐隐飞桥隔野烟,石矶西畔问渔船。桃花尽日随流水,洞在清溪何处边。迷濛的野烟外,溪水深处似乎有一座长桥,高高地架在那里,宛如云中彩虹。正苦于无人引路,那飘流着片片落花的溪上,有渔船在轻摇。
我到石矶旁去问向渔人打探:一片片鲜艳的桃花瓣,随着清澈的溪水不断漂出,却不知那传说中的世外桃源在清溪的什么地方呢?
诗的写作背景
张旭所写的这首《桃花溪》,相传是根据陶渊明《桃花源记》所写。因为根据历史记载,张旭曾为常熟尉,后入京官拜金吾长史,并无确证说他曾到过桃 花溪。但这并不妨碍诗人发挥他的想像力。
张旭是唐代著名的书法家和诗人。精通草书,狂草最为著称,与李白的诗、裴旻的剑舞,并称为“三绝”。相传他最是嗜酒,世呼为“张颠”。因张旭嗜酒,杜甫将其列入“饮中八仙”。遗憾的是诗仅存世六首,但都构思新颖,意境幽深,都是写自然景色的绝句。
诗词赏析
“隐隐飞桥隔野烟”,第一句就给人一种误入桃源的感觉。
山路幽曲,溪水漫长,一座飞桥似隔着迷濛的野烟横跨在小溪之上。一个“隔”字十分传神,将环境的迷离恍惚,以及误入桃花溪如临仙境的感觉传神的刻画了出来,创造了一种神秘的氛围。
当年武陵的渔人就是从这里出发,驾着小舟发现了那个神秘的洞 口,进入到桃源仙境的。今天的桃花溪依旧是桃花逐水流,我能幸运的来场奇遇吗?
被景色陶醉的诗人正苦于无人引路,凑巧的是溪边岩石畔停靠着一只渔舟。莫非当年的渔人在此隐居?从寻路到问路,将神秘的气氛又进了一层。
后两句是则是诗人的问话,表达出迫切的寻仙愿望,“尽日”说明诗人已经久久徘徊,依然未得如愿,一种急切的心情跃然纸上。他此时已经是急不可耐了,眼前的桃花既然是从洞口里流出来的,那眼前的渔人也肯定是武陵人了。如果今天能和他结伴而行,或许能走入那神秘的洞口呢? 口气与《桃花源记》中的描写完全一致。诗人到此结尾,又给人留下了无尽的想象空间。
桃花源的真实地点
桃花溪在桃源县的桃花源风景区内。风景区里群山环抱,风景秀丽。
相传因陶渊明的《桃花源记》而得名,自唐代就有人开始就在这里修建寺观,现在的建筑和旅游景点则多为清代所建。
景区内有“桃源佳致”碑、菊圃、桃花观、方竹亭、集贤祠、蹑风亭、挥月亭、水源亭以及历代诗人的题咏和碑刻。
“桃源佳致”碑不远,就是“桃花源”牌坊,过了牌坊便是桃花溪。溪上有穷林桥、遇仙桥。顺着溪水盘旋而上,便到了水源亭。水源亭边是桃花潭,潭的上方就是传说中的秦人古洞。
据《清一统志》载:“湖南常德府,桃花溪在桃源县西南二十五 里,源出桃花山,北流入沅。”桃花源是文人心中的一个情结。
由于《桃花 源记》的广泛流传和对陶渊明隐逸情怀、高洁人格的追慕,使得“桃 花源”已成为精神世界和文化中的一个符号。
这首诗通过描写桃花溪幽美的景色和对渔人的询问,抒写一种向往世外桃源,追求美好生活的心情。诗由远外落笔,写山谷深幽,烟雾朦胧,仿若仙境;然后写桃花流水,渔舟轻泛,问讯渔人,寻找桃源。构思婉曲,情韵悠长。
清代《唐诗三百首》的编选者蘅塘退士(孙洙)更是评论这首诗说:“四句抵得上一篇《桃花源记》。”王维也曾有一首《桃源行》:
当时只记入山深,青溪几度到云林?春来遍是桃花水,不辨仙源何处寻。诗的意思同这首《桃花溪》相似,也是追问桃花源的所在。
怎样欣赏王勃的千古名篇《送杜少府之任蜀州》
一提起王勃,人们首先想到就是这首诗和滕王阁序,再就是那定格在26岁的青春年华。
《送杜少府之任蜀川》全诗:城阙补三秦,风烟望五津。与君离别意,同是宦游人。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无为在歧路,儿女共沾巾。这首送别诗一洗千古悲酸之态,思想开阔,感情爽朗,可谓独标高格。
这首诗企改当时“争构纤微,竞为雕刻“的诗风,用语浅直,故而语句无须太多解释。第一句写长安的城阙为三秦之地拱卫,点明送别之地。第二句点明杜少府将宦游之地蜀川,用“风烟““望”把秦蜀两地相连。第三.四句欲吐还吞:跟你离别的意绪啊!你我都是远离故土.宦游他乡的人,客中之别,何必感伤?三联为千古名句,虽有曹植诗化用痕迹,却远超曹诗,可谓高度概括之言,青出于蓝而胜于蓝了。尾联紧接三联语意:只要两心知,即使天涯海角,不就跟邻居一样吗?就不要在临别之时哭鼻子.抹眼泪了,象个小儿女一样。
王勃的诗虽多写个人生活,且流于华艳,但在初唐诗人中,其才华却是与世共睹的。
你最欣赏哪首古诗词
古诗词悲而能壮,诗仙李太白的狂放豪纵千古无双!
《将进酒》 唐·李白
君不见,黄河之水天上来, 奔流到海不复回。 君不见,高堂明镜悲白发, 朝如青丝暮成雪。 人生得意须尽欢,莫使金樽空对月。 天生我材必有用,千金散尽还复来。 烹羊宰牛且为乐,会须一饮三百杯。 岑夫子,丹丘生,将进酒,杯莫停。 与君歌一曲,请君为我倾耳听。 钟鼓馔玉不足贵,但愿长醉不复醒。 古来圣贤皆寂寞,惟有饮者留其名。 陈王昔时宴平乐,斗酒十千恣欢谑。 主人何为言少钱,径须沽取对君酌。 五花马,千金裘, 呼儿将出换美酒,与尔同销万古愁。
《将进酒》篇幅不算长,却五音繁会,气象不凡。全篇诗情由悲转乐、转狂放、转愤激、再转狂放、最后结穴于“万古愁”,回应篇首,如大河奔流,有气势,亦有曲折,纵横捭阖,力能扛鼎。 而李白的幽愤全以牢骚语出之,又全系于诗人的政治理想与时代社会的巨大冲突。本篇无论是傲岸不羁、纵酒狂歌的抒情形象,还是雷霆万钧、狂飚突起的抒情气势,都极富盛唐气象。 纵帝王屈尊就我,不与换江山。 凡是过去,皆为序曲;行云流水,任意所至。 人活着,应该懂得怎么去享受生命,能坦荡豁达就无须蝇营狗苟。
欣赏跟喜欢是一样吗
1、意思不同:
喜欢指的是一个人,或者一个物体,他有包容性,喜欢就表示对一些瑕疵和细节上的包容,他包含了诸如偏袒,袒护,或者说带有放大优点,缩小缺点的含义。
欣赏则不同,他可以是一个人或者一件事情的某个方面,或者说是对抽象概念的称赞,比如欣赏一个人在某件事情上的表现,或者某种性格,也许非常讨厌某个人,但是欣赏他在某些方面的做法。
2、针对性不同:
喜欢是个泛泛的概念,比如在食品上,喜欢素食,喜欢海鲜,而欣赏是有针对性的,比如欣赏某个具体菜肴的做法,颜色搭配等,指向性明确。
3、性质不同:
喜欢是感觉,是情绪,可以随时变化的,比如喜欢某个人,或者某些事情,却因为某些事件,发生改变,比如喜欢某个明星,但是因为他的不恰当的做法和言论而产生反感,欣赏则具有相对稳定性,因为欣赏是结合人的经验,知识等等多方面的综合判断,所以在一个时期内具有稳定性。
您在头条中有超过10万阅读量的原创文章吗能不能发在下面让我们阅读欣赏一下
我就有一条过了10万,目前阅读量48万。回答的是一辈子不舍得吃,不舍得喝的人,最终都过得幸福吗?
这个答问我主要是平时注意观察和体会老友们在吃喝消费上的一些看法,反映老一辈的生活状态和消费观。
不舍得吃喝并不是不要吃喝,而是根据自身收入状况,合理确定消费水平,在吃饱吃好的前提下,力行从俭,不贪图奢华与享乐。吃的好也不仅仅是买贵的,吃缺的就有质量。大众人吃大众莱,手艺上有文章,做好了照样可口,不比饭店差。
现在社会变了,日子富了,但消费还要量力而行,花天酒地不一定幸福,健健康康、快快乐乐才是永远的好生活。
特别声明
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