杭州市委书记王国平(西湖新十景和老十景各有哪些西溪国家湿地公园十景包括有哪些)_阿里_杭州_南昌

本文目录

  • 西湖新十景和老十景各有哪些西溪国家湿地公园十景包括有哪些
  • 南昌能否做大做强,下一步该怎么做
  • 如何评价浙江这个省
  • 杭州三江汇地区会是杭州下一个经济增长的爆发点吗
  • 为什么马云会说“杭州师范大学是全世界最好的大学”
  • 宁波和杭州哪个城市的地位在浙江更高一些你怎么看
  • 十八年前,阿里巴巴是怎样在鬼门关捡回一条命的
  • 浙江大学真的是靠把浙江高校优势资源全部合并后才挤入华东五校的吗

西湖新十景和老十景各有哪些西溪国家湿地公园十景包括有哪些

有关新老十景提问比较混淆,有问整个浙江的;也有问整个杭州的;此问回答的只局限于西湖和西溪这两个景区,不含浙江和杭州其它地方的风景区。其两处均属国家5A级旅游景区,新老景点介绍如下:

一、西湖老十景————1、苏堤春晓。2、平湖秋月。3、柳浪闻莺。4、花港观鱼。5、双峰插云。6、三潭印月。7、南屏晚钟。8、雷峰夕照。9、曲院风荷。10、断桥残雪。

二、西湖新十景————1、虎跑美泉。2、龙井问茶。3、云栖竹径。4、满陇桂雨。5、九溪烟树。6、吴山天风。7、玉皇飞云。8、宝石流露。9、阮墩环碧。10、黄龙吐翠。

三、西溪十景(国家湿地公园)————1、秋芦飞雪。2、火柿映波。3、龙舟胜会。4、莲滩鹭影。5、洪园余韵。6、蒹葭泛舟。7、渔林烟雨。8、曲水寻梅。9、高庄晨迹。10、河渚听曲

明白了吧。不看不知道世界真奇妙!欢迎阅读感谢点评。一叶轻舟85将继续回答读者有关旅游方面的精彩文章,供拓展视野,饱揽风光!

【本图片系来自网络,首先表示感谢,如有侵权,请联系立刻删除。】

南昌能否做大做强,下一步该怎么做

南昌做大做强,要看如何去比较。我只从行政区划方面谈一谈。

一、放在中部地区省会城市比较,南昌想要超越周边省会,做大做强,难度非常大。

首先是国家层面上,中部地区就有武汉和郑州是国家中心城市,郑州作为中原地区的核心城市,交通各方面都优势明显,加上河南人口众多,郑州和周边的城市的互动发展也相对比较到位。而武汉更是九省通衢,内陆地理中心,城市庞大,未来发展可期。武汉城市圈各城市的发展也大大的超越南昌周围。

其次是合肥和长沙,十多年前,南昌和长沙的差距不大,跟合肥几乎是统一起跑线,而十年后的今天,长沙合肥已经远远把南昌甩在了后面,而且拉锯的速度还在不断扩大。

二、放在省内来看南昌如何做大做强。

南昌在江西省内的首位度相对不高,跟成都、武汉等完全不是一个量级,但是我们也没必要照搬上述两个城市的发展轨迹,毕竟省情不一样,何况,首位度太高未必是好事。但是不照搬并不意味着不做大做强南昌。

我觉得南昌作为省会,提升首位度做大做强还是很有必要的。南昌作为江西省会,是历史、地理、经济各种因素决定的。江西的地理地图就是赣中平原,四周都是山脉。省内的所有大江大河都汇入鄱阳湖,而南昌处于赣江下游平原地区,东临鄱阳湖,是江西中部的核心,形成江西第一大城市是必然。

我认为首先要从行政区划上解决一些硬性的发展障碍,虽然说,行政区划不是万能的,不是划几个县,多加人口和数据就是发展了。但是江西省长期以来因行政区划问题造成的影响地区的经济发展也是事实。

首先,将宜春东部五县(丰城、高安、樟树、奉新、靖安)划入南昌。高安、丰城加入国家级赣江新区,其实现在赣江新区的条状结构是非常莫名其妙的。

其次,将南昌北面的永修划入南昌,通过海昏侯、临空经济、赣江新区的发展,永修融入南昌已经成为趋势。

第三,加强和南昌周围设区市的全方位联系,培育和提升南昌周围的地级市共同做大做强,南昌和周围地级市主城区相隔都很远,最近的是抚州临川区,差不多都要90公里了,而九江、新余、鹰潭、景德镇都在110-150公里之间,这和周围湖南、湖北都差很多。湖南有株洲和湘潭,湖北有黄冈、黄石、鄂州、咸宁、孝感等,还有汉川、仙桃、大冶等实力较强的县级市。没有了地级市的互动和拱卫,单干的结果也是不尽人意的,这也是南昌都市圈发展慢,没有什么实质的原因之一。

总之,我认为南昌做大做强,行政区划上是需要大胆尝试的。区划不能万能,但是有些壁垒还是需要打破,才能放手发展。

如何评价浙江这个省

外地人在浙江超过8年了,谈谈我的一点看法。

浙江真的非常强大,远比你看到的强大。

1,地理位置优越,北靠长江东靠海,有优越的水陆运输条件。毗邻上海,带动能力强。

2,人少,平原更少。闽浙丘陵占了大部分地方,风光倒是不错,但是不适合经济发展。就是在这样的条件下,浙江可以说化整为零,各县市发展相对平均,全国百强县数量数一数二。

3,GDP高,全国第四,次于广东,江苏,山东。但是人口可是那三个省的一半,所以算下来你懂得。这就是为什么浙江是人口净流入大省,像山东总体GDP高,但是人口都是跑出去打工的。

4,浙江人真的富裕,当然有些破产的负债的也有,总体来说,浙江本地人收入水平应该是全国数一数二的,土豪太多了,房租,小厂,电商等很多经营不纳税的,不算GDP,所以呈现的数据差距很大。而且在外面做生意的浙江人多,那资产肯定不算浙江GDP了。

5,商业发达,政府开明。这点是最重要的。众所周知,在中国这样的国情下,一个地方能不能富裕,基本就是政府决定的。浙江政府可以说为本地商业发展提供了很好的平台,是我在其他省,尤其是北方省份没见过的。办事只要走正常程序就可以,还有各种利民利商措施,所以来浙江创业或者工作的人特别多。

总体来说,只能是一个字,服。浙江可以说是民营企业的天堂了。其他省份,国企央企等可是贡献了GDP的大部分,跟普通人没半毛钱关系。但是在浙江,普通人只要你有想法,肯努力,不管打工还是创业,都会有很好的回报。不要只看数据,数据会说谎,但是切身感受是不会错的。浙江是全国豪车密度最大的省份,足以说明很多问题。可以说浙江的模式真的很值得其他省份学习。

杭州三江汇地区会是杭州下一个经济增长的爆发点吗

当然是的,现在是洼地。三江汇正处于城西和萧山中间地带,起到链接和拥江的起承转合。市区及滨江区发展已经基本成型,三江汇将是钱江新城、钱江世纪城、未来科技城之后第四大城市发展区块。将杭州整个进行有机打通及链接。拱墅,临平,钱塘,良渚等地做好城市外延发展之功能。大杭州就基本摊开了。

为什么马云会说“杭州师范大学是全世界最好的大学”

我认为马云说的杭州师范大学是全世界最好的大学,是有道理的。他给出的理由是因为老板是杭师大毕业的,公司里面雇佣的员工都是哈佛大学、耶鲁大学、斯坦福大学、清华大学、北京大学、浙江大学、复旦大学的毕业生,没有办法,老板是杭州师范大学毕业的,只能说杭州师范大学好。

马云在杭州师范学院文一路校区合影

马云毕业照

马云毕业照

马云的成功让杭州师范大学成为一所世界闻名的学校,没有其他原因,就是因为马云曾经毕业于这里,他创办了一所世界著名的互联网公司——阿里巴巴。

杭州师范大学110年校庆马云演讲

马云在杭州师范大学校长陪同下重回校园

马云在杭州师范大学仓前校区与同学合影

马云在教室后排听课

为什么毕业于一所非著名高校杭州师范大学的马云会成功。原杭州市委书记王国平曾经总结三点:一是有梦想。二是有激情。三是有社会责任感。我认为还应该加上有远见、有领导力和有毅力。一句话概括就是综合能力强。

这些能力的培养当然源自于他的母校——杭州师范大学的培养。他在这里曾经担任校学生会主席和杭州学联主席。组织能力和口才都得到了极大的锻炼。据马云回忆,有一段时间为了锻炼好口语,天天骑着自行车到西湖边找老外锻炼口语,既锻炼了口语,也锻炼了胆量,还获得了额外的机遇,在游客朋友的支持下到了澳大利亚游学,开阔了视野。

马云在西湖边锻炼口语时认识的国际友人,后受其父资助到澳大利亚旅游

毕业于杭州师范大学的马云到全世界著名的大学去演讲。

清华大学

台湾师范大学荣誉博士学位

韩国首尔大学演讲

莫斯科大学演讲

香港大学演讲

上海纽约大学

马云的成功也诠释了学历不是最重要的能力、视野、机遇、口才、毅力等等这些因素有的时候比学校还要重要。

喜欢的朋友点赞+关注,谢谢!

宁波和杭州哪个城市的地位在浙江更高一些你怎么看

宁波与杭州相比,杭州肯定比宁波高一个档次。

因为在杭州,狗在大街上都是大街上的太上皇,连狗出门,都要由杭州人来护卫,当保镖。

君不见这几天,在杭州城内出现的恶狗咬人,不但带狗遛街伤人者不向被伤害者道歉,反而还遭了这些狗奴,狗仆,狗侍卫的一顿毒打,暴揍。在宁波可能没有类似事件。

因此,杭州不但比宁波高了一个档次,在对狗孝心方面,在全国也是首屈一指的“上等城市和一级城市“。

杭州一一狗是这座城市的太上皇。

十八年前,阿里巴巴是怎样在鬼门关捡回一条命的

今天,4500亿美元市值的阿里巴巴,差一点从历史上除名。

马云的劫后余生告诉我们:留得青山在,不怕没柴烧。寒冬面前,活下来最重要。

时钟拨回到20多年前……

1994年的4月20日,一声惊雷,中国通过第一条64K国际专线,中国互联网时代从此开启。

1997年,互联网大规模飞入寻常百姓家,当年全国网民达到80万,搜狐、网易、新浪三剑客同时登上历史舞台。这一年又被称为“中国互联网元年”。

人们隐约嗅到了一个新的时代即将来临,虽然说不上这到底是什么样的时代,但是数不清的热钱已经疯狂涌入互联网。

等待中国第一代互联网人的究竟是什么?

互联网热火朝天地进行着,每一天,中国网民都在以“万”为单位呈几何级猛增,这是前所未有的盛况。

然而一场危机已在华彩之下酝酿,终于,一场席卷全球的互联网泡沫破灭潮在千禧年降临中国。

首先,网站的访问量日渐减少,三大门户网站在纳斯达克跌得不认爹娘。其次,中国的网站纷纷倒闭,IT人就像一只流浪狗,要么继续漂泊,要么卷铺盖回家。

“网络已死”的大标题登上许多媒体的版面,一个瘦削中年男人的头像也在这时登上福布斯封面。这是大陆商人首次登上福布斯,没成想这个“第一次”竟沦为反面教材。

福布斯用大字加粗写到:Fighting for eyeballs——博人眼球。

美国人怎么也想不到,他们嘲笑的这个男人将在数年之后登顶亚洲首富,在全球掀起一股前所未有的电商浪潮。

毫无疑问,这个男人就是马云。

不过这时候的马云,显然没有能力反驳福布斯。

一年前,他刚刚创立阿里巴巴,意气风发的他没想到仅过一年就赶上互联网泡沫。

以软银和高盛为代表的资方明确表示没有增资计划。马云后来回忆:“我跑去跟孙正义说‘如果没有投资者的支持,我们不可能走下去。’但投资者在没有看到实实在在的市场启动时,他们决不会再投入。”

更严重的是,公司还没赚过一分钱。

蔡崇信算了一笔账:一年前,阿里从高盛和软银那里获得3000万美元投资,如今账户上只剩700万美元,照这种速度,只够公司再维持半年。

换句话说,如果半年内赚不到钱,阿里巴巴极有可能从历史上除名。

马云慌了。2000年是他的本命年,难道注定大难临头?

他不信。9月20日,他过完36岁生日后,立即宣布阿里进入紧急状态。等待他的将是创业生涯中的最难一仗……

从资本宠儿到命悬一线,除了大环境进入严冬,马云自己做错了什么?

这场全球范围内的互联网泡沫,包括马云在内没有任何人预料到。

当时,手握巨资的马云一时豪气干云。

2000年1月29日,杭州湖畔花园小区迎来两位重量级造访人物:浙江省委书记张德江与杭州市委书记王国平。

张书记参观完后问马云:“你希望这个公司将来做到多大?”

马云说:“我希望它会是一家市值五亿到五十亿美元的公司。”

张书记一愣,王国平赶紧出来打圆场:“小马可能说的是他要做成五亿到五十亿人民币的公司。”

谁知道马云坚定地补充道:“不,我说的就是五亿到五十亿美元。”

他对十八罗汉说道:“目标是2002年阿里巴巴上市,这时候我们得到的不是这套房子,而是50套这样的房子。”

见完孙正义后,马云开始放手扩军。湖畔花园很快容不下这支队伍,2000年4月26日,阿里举司搬到华星创业大厦。很快,一层又坐不下了,那就扩容到3层。

水涨船高,阿里的员工工资也在这时从五百块涨到了两三千。马云甚至一次豪掷8万块,包下整个报纸版面,只为刊登了一个招聘新闻。

启动全球化战略后,马云一声令下,阿里总部从杭州迁到上海,和eBay正面交锋。同时他还在美国、英国、日本、韩国和香港设立子公司,在硅谷建立研发中心,当时的口号就是把红旗插遍全世界。

为了彻底与国际接轨,阿里开始天价招牌外国员工。当时在杭州英文网站有一个30岁左右的比利时员工,年薪6位数,美元,是本土员工的20倍以上。在硅谷的30个工程师,年薪都是6位数起步,差一点让老外以为阿里“人傻钱多”!

老外这种想法不是没有理由。当时,一个美国MBA提出:英文网站应该放到美国,因为美国人英文比中国人好。马云听完后大笔一挥,于是英文网站搬到了硅谷。谁知道硅谷都是技术人才,而阿里需要的是贸易人才要从纽约、旧金山空降到硅谷上班,成本越来越高。

马云多年后回忆:“到了(硅谷)一个半月后我们才发现这是个错误,怎么可能从全世界空降贸易人才到硅谷上班?”

“冬天的时候,我们当时犯了很大的错误。一有钱,我们跟任何人一样,我们得请高管,我们得请洋人,请世界500强的副总裁。我们请了一大堆人。”

当运营成本在呈几何倍叠加时,崩盘就避无可避了。我们看到在同时期,融资上亿人民币的赢海威倒了,融资5000万美元的美商网倒了……

不过这句话是对普通人说的。对马云,对十八罗汉来说,逆势翻盘未尝不可。

马云在宣布阿里进入紧急状态的大会上振臂高呼:如果所有中国互联网公司必须死,我希望我们是最后那一个。

他祭出的杀手锏是裁员节流。

2001年1月,阿里召开“ 遵义会议”,马云和十八罗汉作出了3个“ B2C”的战略决定:Back TO China,Back TO Coast, Back TO Center。

其中,回到沿海是指将业务重心放在沿海六省。回到中心则是总部迁回杭州,从此再没迁出过。

彭蕾曾经说过:“马云是重感情的人,看着一起工作的人离开他受不了。他骨子里是喜欢热闹的人,恨不得大家工作在一起,工作完了还在一起。”

这种形容倒十分贴合他的武侠情怀。但眼下,这个“弱点”成为了拦路虎,裁员,无论是小裁还是大裁,他都下不去手。

在这个生死攸关时刻,如果不能当机立断,阿里巴巴就会成为无数倒闭公司中的一员!

这时,刚刚加盟阿里的关明生挺身而出:“要杀就杀到骨头,这个恶人我来做!”于是,一场轰轰烈烈的阿里大裁员开始了。

首先,关明生奔赴阿里全球办事处,将原来的10个分公司砍成3个;其次,高薪外籍员工要么大幅度降薪,要么离开。公司40多个老外,最后只剩下5个,那个比利时员工离开时一度泪流满面。

黄明威是阿里第一位美国员工,他曾做了一年旧金山的市长助理,愿望是当旧金山市长。被蔡崇信说服加入阿里后,他工号52,负责公司香港业务,位高权重。然而香港办事处关掉后,他被召回杭州,工资砍掉一半,最后黯然离开。

在这场裁员风暴中,阿里工号100以内的老员工走掉了一半——他们都是举足轻重的老班底。难以割舍的马云含泪目送:这是公司管理层的失误,等阿里巴巴好了以后,欢迎你们再回来。(后来,黄明威成为“返乡潮”中的一员,担任阿里全球领导力学院掌门人。)

大裁员过后,阿里的氛围一度变得压抑,马云还一度伤心地哭了。

但它的效果立竿见影,阿里巴巴每月的成本立刻从100万美元降到50万美元。马云后来说:“虽然人少了,但我们的成本控制住了,几乎每个月都可以做到低于预算15%左右。”

毫无疑问,断臂裁员让阿里赢得了宝贵的一年喘息时间。

裁员节流虽然暂时赢得了时间,但仍然止不住股东们每次在大会上的灵魂拷问:什么时候赚钱?

开源成为阿里上下重中之重。

事实上裁员的同时,马云和他的十八罗汉就已在阿里马不停蹄地开展了“三大运动”:

1、“延安整风”,输出阿里文化价值观;

2、建立“抗日军政大学”,加强干部和团队建设;

3、“南泥湾大生产”,赚钱,赚钱,还是赚钱。

“延安整风”说得直白一点,就是统一思想,坚信阿里巴巴未来一定成功,整饬那些怀疑公司的不正之风,让这群人趁早离开。

“抗大”则是“百年大计”和“百年阿里”的培训班。马云这样解释:“通过抗日军政大学干部管理,阿里巴巴要在三年以内培养出一批人才(去打仗)。”

2001年4月,“抗大”开课了,在阿里最艰难的时刻,马云不惜重金投入数十万,全力加强团队战斗力。

具体流程就是,每个员工在上岗前在杭州接受一个月的脱产培训,工资800元,包吃包住,每期“百年大计”培训花费达到了20-30万。

“抗大”同样注重企业价值观培训,比例高达60%,由马云和关明生主讲目标使命和价值观,彭蕾讲阿里巴巴历史。销售业务培训则由李琪孙彤宇主讲,课程占比40%。

马云这样总结抗大的精髓:“我们要销售人员出去时不要盯着客户袋里的5块钱,你们负责的是帮客户把口袋里的5块钱变成50块,然后从中拿出5块钱。”

“抗大”让一大批技术出身、销售出身的干部懂得了现代化管理。阿里巴巴这支游击队从此变成了正规军,阿里巴巴从“土匪”创业时代走进了制度运营时代,对后来阿里腾飞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

从某种意义上讲,整风和培训的最终目的都指向了“南泥湾大生产”,因为只有大生产——赚钱才能决定阿里巴巴的命运。

马云提出:“技术不是最重要的,销售才是最重要的。”在“遵义会议”上,他成立了一支阿里历史上最剽悍、最具战斗力的直销团队——阿里中供铁军,第一期编制30人。

什么是直销?直销就是上门面对面销售,用阿里的“土话”来讲就是——“贴身肉搏刺刀见红”。

中国供应商继承了阿里巴巴艰苦创业的精神,地区办事处统一选在非常便宜的小区公寓里,没有电梯也没有空调。就是在这样的条件下,2002年,这支铁军带领阿里走出盈利困局,走出了冬天。

后来,从这支铁军走出去很多牛逼人物,撑起了中国半壁互联网的天空:

阿干去美团做了COO,把美团地推销售做到行业第一,帮助美团赢得“百团大战”;

张强做到了去哪儿网的销售副总裁,后来又升为首席运营官;

当然,最出名的还是滴滴创始人程维。当年打车软件大战,滴滴地推尤为凶悍,这离不开程维在“中供”积累的强大销售能力。

回到阿里中来,随着业绩一路飙涨,马云终于再度成为资本的宠儿。2004年2月,软银领衔阿里第三轮8200万美元融资。2005年,雅虎携10亿美元入伙,阿里从此再没被资金掣肘过。

大裁员风暴后阿里人说:“感觉就像二战之后,看见到处断壁残垣,尸横遍野一样。”他们眼前一片迷茫:红旗还能打多久?

公司很多高层也认为阿里巴巴迟早要关门,甚至开始有人讨论阿里巴巴如何死法的问题。

在最危难的时候,马云熬的鸡汤成为阿里最有营养的精神补品。

“所有评论网络的人,分析师,投资者,包括媒体在内,他们认为网络最好的时候,我不以为然。现在他们都不看好,我却觉得正是发展的好时候。其实,我们手上正捧着一个金饭碗,只有自己知道这碗有多重。”

“不管多苦多累,哪怕是半跪在地下也得跪在那儿。跪着过冬,就是你站不住了也得跪着,不要躺下,不要倒。坚持到底就是胜利。如果所有的网站公司都要死的话,我们希望我们是最后一个死。”

“这是个3000米的长跑,不是100米的短跑,所以我说,需要有兔子一样的速度,有乌龟一样的耐力。我们要学会半跪生存。”

“结束,一份声明就可以,但要把公司救起来,从小做大,要花多少代价。英雄在失败中体现,真正的将军在撤退中出现。”

“ 今天很残酷,明天更残酷,后天很美好。但绝大多数人都死在明天晚上,只有真正的英雄才能见到后天的太阳。”

“ Never never never give up!(永不放弃!)”

鸡汤也分有毒的和有营养的。毫无疑问,很多过于强调个人利益、强调全身而退的鸡汤会毒害人命,而马云坚持到底的鸡汤,将中国拉入一个电商时代。

阿里巴巴在寒冬中活下来与马云成为“见到后天太阳”的那个人不是没有理由。

十几年后马云回忆这次鬼门关一役:

“永远要在形式最好的时候改革,千万不能在形式不好的时候改革,下雨天修屋顶麻烦大了,要在阳光灿烂的时候修屋顶。我记得我们比别人先动了一下,互联网冬天到了,当所有的投资者开始收的时候,我们突然发现我们还有几百万美金。”

创业之路如此漫长,每个人、每个企业都难免犯错。在寒冬中,裁员节流、3个“B2C”战略、三大运动,还有富有远见的鸡汤成为阿里翻盘的决定性因素。寒冬面前,活下来最重要。大难不死,必有后福,阿里巴巴就在这样的预言下,开启了一个新的时代。

参考资料1:《马云做对了什么,救活了差点死掉的阿里?》

参考资料2:《湖畔花园16幢1单元202室 回顾马云18年创业历史》

参考资料3:《阿里巴巴是如何跪着熬过第一个冬天的》

浙江大学真的是靠把浙江高校优势资源全部合并后才挤入华东五校的吗

题主,我们不应当用这种方式评价浙大,挤进去这个说法更差劲,以浙江的经济体量和四校的根基浙大不进杭大进,浙江省总有一所大学进全国前五,更别说华东五校这种提法。

浙江大学为人诟病不是怀疑自身发展能力,而是浙江省没有第二所211 985高水平高校而遭非议。浙江大学如此强悍为什么没有发展兄弟高校呢?这就是浙大的问题,在学科优势上只注重自身发展,没有带动区域发展。

浙江大学不代表其它三校,其它三校不合并发展今天不见得比浙大差,其它三校和浙江省对浙江大学的发展付出是明显的,我们如何去看待这段历史仁者见仁智者见智,大家心里很清楚。

有人说了,其它三校本就是从浙大分出去,后面的合并理所当然,错!一所大学培育出人才都是服务于全社会,不能说浙大培养出人才或者学科一定就服务浙大,杭大 农大 医科大自身的发展也很重要,更符合浙江省乃至全国的发展需要。合并只是最快的获得虚名,对四所高校的学科发展好无意义。

现在的浙江大学只是叫浙江大学而已,他可以叫杭州大学,也可以叫浙江农业大学也可以叫浙江医科大学。叫浙江人工合成大学更切合???

特别声明

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分享:

扫一扫在手机阅读、分享本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