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历是孔乙己脱不下的长衫?中年孔乙己已经在脱了,青年孔乙己就别撑着了_长衫_餐饮_那么多

题记:脱下孔乙己长衫的是这个时代,是当前的时局

这几天,一个“失意书生”的叹息击中了无数青年的痛处,于是这声叹息被大家广泛共情,并形成了一股所谓的“孔乙己文学”潮流。

这个书生叹息道:都说学历是敲门砖,但慢慢我发现它也是我下不来的高台,更是孔乙己脱不下的长衫。

很多人叹息:少年不懂孔乙己,读懂已是书中人。普遍的共情甚至引来了央视网的评论,很快央视网的这篇评论全网刷屏,引爆了无数青年的情绪。

展开全文

广大青年共情这句叹息的原因是,当前时局下年轻人的就业实在是太难了,难到那么多北大清华本硕博毕业的精英去争抢中小学教职甚至城管职位,难到那么多名校毕业生窝在家里一年又一年地考编,难到美团外卖骑手中有那么多本硕“骑士”,难到211大学毕业生毕业5年,或存款5000元,或去火锅店打扫卫生。

当我在手机上刷“孔乙己文学”的时候,我看到了这篇知乎问答《2023年的就业形势真的比以往都要严峻很多吗?》,这个问题之下的一个回答说,他是一家中小型公司的招聘负责人,公司近期发布了2个招聘职位,要求40岁以内,工资18K-25K,双休。结果3天收到了2000+简历。最后挑出来的面试候选人大多是大厂的前项目独立负责人,有些人上一份工作的年薪是70万,现在来竞聘这份年薪20多万的工作,还要百般巴结面试官。有些年龄超过32岁的候选人尽管一再强调自己可以接受加班,自己不需要照顾家庭,可是领导还是把超过32岁的候选人都刷掉了,只招32岁以下的。

更糟糕的是,公司这次用低价格招来的高学历高能力人才太好用了,性价比极高,所以领导想把公司大清洗一遍,用市场上高品质低价格的人才替换淘汰现有员工,以此来提升公司员工的平均学历并降低平均年龄,最关键的是这种方法可以提高效率、降低成本。

劳动力市场变成了这个样子,上有老下有小的中年人只能瑟瑟发抖了。当刚毕业的大学生还在犹豫要不要脱下长衫的时候,放眼望去,那些失业了的高学历强资历的中年人已经默默脱下了长衫,以低到尘埃里的姿态去乞求一份工作机会,薪水可以一降再降,要求可以一高再高,只求能有一份工作。

可是年龄在那里卡着,以前还只是听说35岁以上就很难就业,从什么时候开始,就业的年龄线又下降到了32岁?当22岁的大学毕业生叹息没有得到配得上自己长衫的工作时,有多少32岁以上的高学历哥哥姐姐已经主动脱下自己的长衫,穿上了普通劳动者的短衣,以便让自己能匹配更多的岗位,得到一份能养家糊口的工作。

我们要因此而谴责用工的企业和企业家吗?好像也不能。因为放眼望去,有那么多企业倒闭,有那么多企业家收摊不干了,还有那么多企业家债台高筑。当前就业问题严重的根本原因可不就是因为创业不足、企业扩大生产经营不足而导致就业岗位供给不足吗?

如果企业如此压缩用工成本能挣到很多钱,那么嗜钱如命的国人一定不会放过这挣钱的机会。能出现创业不足和企业扩大生产经营不足的情况,就说明在当前时局下企业主也很难赚到钱。对于大部分企业而言,压缩成本也是无奈之举。

企业无非就是提供商品或提供服务。在生产商品方面,中国雄踞“世界工厂”很多年,庞大的商品出口几乎支撑着全世界人口的生存所需,强劲的出口为国家换回大把美元的同时,也给我们创造了巨量的就业机会。

但现在欧美通胀高企,消费能力下降。更糟糕的是,美西方合起伙来遏制中国发展,使中国的商品出口遭遇越来越严重的困难。出口困难,导致很多跨国企业纷纷迁出中国,这使得我们的就业机会减少很多。

强大的商品制造能力在这里,这些制造能力是企业家们用真金白银打造出来的,生产的产品出口不了就只能内销,而太多的产品转向内销,就只能引发价格踩踏,拼的就是个低价。

在某些没有底线的网络平台的低价策略下,经营者一波接一波地涌入,一个店子接着一个店子的“低价引流”,导致很多产品都是以成本价甚至低于成本的价格在出售,你方亏罢我登场,这样一波一波地搞下去,线上经营者在亏钱,线下经营者在倒闭,在如此的商业生态下,企业还怎么赚钱?

既然商品过剩,那就提供服务吧。提供服务就要提供那些“刚需”服务,尤其经济形势不好的时候。餐饮应该是刚需,做餐饮应该稳赚不赔吧?毕竟我们有14亿人口,每人一张嘴,每张嘴一日三餐,这是多大的盘子啊!中国人太有创业精神了,找不到工作就自己创业,大部分人创业,首先想到的就是做餐饮,于是中国的餐饮门店近几年来数量大涨。

2014年,中国有339万家餐饮门店;

2016年,中国有602万餐饮门店;

2019年,中国有906万餐饮门店;

2021年,中国有891万餐饮门店;

2014年到2021年,8年时间里,我国的餐饮门店数量,从339万家快速增长到了891万家,最高的时候超过900万家,8年时间,几乎翻了3倍!算上那些露天做餐饮的小摊,餐饮店数量轻松超过1000万家吧。也就是说,140个中国人(不管男女老幼城市农村)支撑一个餐饮店,这样的餐饮店密度,决定了大部分餐饮店必须亏损。

在提供服务的生意上,连最刚需的餐饮都这么悲催,其他的行业大多恐怕也好不到哪里去。

房地产盛宴之后,从商品生产到服务提供,好像没有几个企业能轻轻松松地躺着赚大钱。时局如此,恐怕企业和企业家都要脱下长衫,去从事昔日看不上的业务,比如近年来五星级酒店出摊在街边卖早餐,大国企下场卖盒饭等消息层出不穷,可见大家都不容易。

每个人都有抱怨,员工在抱怨,老板也在抱怨,但具体该抱怨谁呢?好像大家都努力了,学生努力学习了,员工努力工作了,老板努力创业了,但结果为什么都不如所愿呢?

新加坡外长说,全球在二战后七八十年间的和平红利已经结束了。

当今世界不和平了,“全球化”遭遇了严重挑战。中国是在全球化的红利中迅速崛起的,如今全球化红利到顶,形势急转直下,未来的日子恐怕会越来越难。

全球大环境决定了中国大环境,中国大环境决定了每个个体的发展,每个人都是历史洪流中的一滴水而已,谁也脱离不了这滔滔洪流。在大学毕业生人数达到1158万的2023年,毕业生们如果还要穿着大学生的长衫,端着身子不肯俯下来,那恐怕就很难找到工作。

我不是要说教,官媒的那篇“爹味”十足的说教评论收获了年轻人的无数批评,批评爹味说教是对的,对年轻人,前辈们不要居高临下地评头论足。如果真想说两句,那就给年轻人呈现点现实,让年轻人放下幻想,直面这惨淡的人生吧。

毕竟,已经被职场淘汰的很多前辈也曾像现在的大学毕业生一样骄傲,甚至当初他们更骄傲,毕竟在那个每年只有100万+大学毕业生的年代,穿着大学生长衫的他们一度被称为“天之骄子”。曾经那么尊贵的称呼,那么骄傲的身份,打拼了二十来年,积累了一身经验和技能,可到头来也不得不脱下长衫,换上黄马甲,骑上电瓶车,挺着肥硕的肚子穿梭于车流和人流中送外卖,谁是容易的?

年轻人至少还有年龄优势,还有人要,无非就是降低期待,工作不称心而已;而失业的中年大叔大妈们,是真的没人要了,只能自谋生路。当企业主们谋划着用高学历低价格且干劲十足的年轻大学生替换公司里的大叔大妈时,大叔大妈的苦楚更与何人说?

当“活下去”成了华为、万科等顶级优秀企业的口号和目标时,“活下去”也就自然地成为了我们每个人的口号和目标。脱下长衫,穿起短衣,俯下身子,活下去。

“孔乙己文学”让我想起了一年多前我写的这篇文章《月入二万的农民工和失去生活勇气的大学生》(点击阅读),我把这篇文章推荐给年轻人,不是要爹味说教,而是想让年轻人感受一下这个月入二万的农民工对生活的热情。

国家的发展不会一帆风顺,个人的前途也不会一帆风顺,无论顺境逆境,我们都要有对生活的热情,没有热情,怎么抵挡得住生活的风霜雪雨?

特别声明

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分享:

扫一扫在手机阅读、分享本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