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元璋逝世同年,浙江出生一个小男孩,为大明续命200年!_于谦_明朝_汉王

大明朝自朱元璋开国以来,曾经面临了一次非常巨大的危机,那就是明英宗朱祁镇,亲自御驾亲征大败于土木堡,差点断送了大明江山,幸亏有一位名臣在关键时刻力挽狂澜,才保住了大明,并且在他的大力主持下为大明朝续命200多年,这个人就是于谦。

于谦出生的那一年,正是明太祖朱元璋去世的那一年,或许是冥冥之中自有天意,一位是开辟明朝江山,一位是保住明朝江山,都是大明朝的守护者,于谦的出生仿佛就是接过明太祖朱元璋的接力棒,继续为大明江山作出贡献,于谦出生于官宦家庭,他的祖辈在朝廷里就是股肱之臣,所以从小对于谦的培养也是不遗余力,于谦最崇拜的偶像就是宋朝时期的文天祥,从小他就立下了志愿,为报效国家而努力。

很快于谦就考取了功名,踏入了仕途,刚刚踏入仕途的于谦就开始崭露头角,当时的皇帝明宣宗朱瞻基,对于于谦是非常重用的,朱棣的儿子汉王造反,朱瞻基亲自带兵讨伐平叛,于谦随行,在汉王被捉之后,于谦历数汉王罪状,将汉王说的面有愧色,狼狈不堪,最终认罪伏法。

但是因为于谦的两袖清风,也得罪了许多人,他为官正直不与贪官同流合污,成了许多人的眼中钉,尤其是在明英宗朱祁镇继承皇位之后,非常信任太监王振,由于于谦的正直,不与王振同流合污,所以遭到了王振的陷害,于是在英宗身边一直进献谗言,最终英宗相信了王振的话,判处于谦斩首,这事引起了极大的民愤以及百官的反对,作为正直的代表,王振想要陷害于谦,但是受到了来自各方面的压力,最终王振对英宗说是搞错了名字,冤枉了于谦,才不了了之。

展开全文

到后来瓦剌大军侵犯明朝,明英宗在王振的怂恿下,跃跃欲试想要御驾亲征,但是满朝文武都非常的反对,尤其是以于谦为主,极力的劝诫,可是朱祁镇一意孤行,执意亲自上阵,最终大败,几乎全军覆没,自己也被俘虏,当皇帝被俘虏之后,满朝震动,文武百官都想着保住自己的性命和身家财产,甚至有人提出想要迁都,于谦力排众议,稳住民心,力推英宗的弟弟朱祁钰登上皇位,有了皇帝,民心才稳定,皇帝也可以主持大局,而后于谦率领军民力保北京不失,痛击瓦剌骑兵,最终逼的瓦剌退军,保住了大明朝的江山社稷。

在稳住了局面之后,于谦开始大力的推行民生政策,因为土木堡事变,大大的影响了明朝的国力,于谦深知影响巨大,所以大力的发展军事和生产,积极的备战,充实国库,就在他的指挥调动下,全国都动了起来,方方面面于谦都考虑的非常周到,经过于谦的大力整顿,最终明军军纪整肃,国力强盛,而不死心的瓦剌部,频频骚扰明朝边境,都被予以迎头痛击,瓦剌也先也知难而退,最终将明英宗,朱祁镇放回,于谦立下这么多功劳,却从不居功自傲,对于朝廷和皇帝给予他的所有赏赐,于谦从不享受,所有赏赐的物品都被于谦原封不动的放在家里,于谦依旧简朴生活,作风清廉。

身在官场却从不向官场的不正之风妥协,于谦始终都是奸臣们的头号敌对目标,两袖清风的于谦,就好像悬在奸臣们头顶的一柄利剑,所以他们都想扳倒于谦,于是纷纷在皇帝面前上书弹劾,幸好当时的皇帝朱祁钰,对于于谦有着相当足够的信任和重视,才没有被奸臣所左右,而当朱祁钰去世之后,明英宗朱祁镇再次当上了皇帝,这时贪官们对于谦的弹劾再次蜂拥而至,朱祁镇对于谦并没有什么特殊的信任,所以相信了奸臣的谗言,最终将忠臣误杀。于谦被斩首的那天,百姓们夹道送行,甚至有许多百姓们都痛哭流涕,痛失忠良。

直到多年之后,明英宗,朱祁镇才明白于谦是真正的忠诚,但是那时后悔晚矣,明宪宗继位,为于谦正名,洗刷了忠臣身上的冤屈。

特别声明

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分享:

扫一扫在手机阅读、分享本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