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0后女职工巧手撑起班组“半边天”_如冰_检修_集成芯片

 中国青年网哈尔滨3月7日电(记者 夏烯然 通讯员 焦守利)3月6日9时许,白如冰如往常一样,静静地坐在班组的电路板维修工作台前,只见她深吸一口气,微眯着双眼透过放大镜“瞄准”指甲盖般大小的集成芯片,将电烙铁的尖端轻轻点在间距仅有1毫米的集成芯片脚针上,一缕淡淡的青烟散去,脚针被一个只有针鼻般大小的焊点牢牢地固定在电路板上。

工作中的白如冰。哈尔滨铁路局供图

白如冰是中国铁路哈尔滨局集团有限公司三棵树车辆段检修车间车电定检班组的一名90后女职工,主要负责铁路客车段修时的逆变器电路板的检修、校验工作。2017年,她从长春工业大学自动化专业毕业进入铁路工作,成为一名车辆电工,仅用5年的时间,她已经成为班组的技术骨干。

逆变器是客车上的关键设备,铁路接触网上的25KV的高压交流电经机车转换为600V直流电,再次通过客车逆变器转换为380V交流电提供给客车空调装置,在为旅客创造更加舒适的乘车体验中发挥着重要作用。白如冰负责检修的电路板是控制逆变器电压转换,为客车空调装置提供稳定电压的核心部件,电路板上的集成芯片、电阻、电容等元器件目前均是由机器人在自动控制的流水线上完成。可白如冰在检修时,却只能利用万用表沿着电路走向,对电路板上的上百个元器件的电流、电压和电阻逐项进行检测,一块电路板往往要查找好几个小时才能发现故障点。

“由于没有专业的维修设备,难度最大的是更换电路板上的集成芯片,用电烙铁把集成芯片上头发丝般粗细、间距仅1毫米的脚针一根一根地焊接到电路板上,焊点必须控制在比小米粒还要小一半的大小。”

刚接手这项工作时,由于控制不好电烙铁的角度和力度,在向电路板上焊接一块14根脚针的集成芯片时,白如冰常常需要一个多小时的时间,还常常因为焊点过大,同时接触到两根脚针,只能清除焊点重新返工。

“每天练上一百遍,我就不信拿不下一个小小的焊点。”白如冰暗下决心。别的工友午休时,她悄悄找来报废的电路板和集成芯片,一遍遍地反复练习,在无数次电烙铁烫伤手指的疼痛中,她终于练就了一手焊接集成芯片的“绝活”,在电烙铁的每次起落间,电路板上都能留下一个个针鼻般大小均匀的焊点。如今,白如冰仅需5分钟左右就能顺利完成一块集成芯片的焊接,返工率也降到了零。

与此同时,白如冰还承担着铁路餐车电磁灶的检修任务,工作中,她发现电磁灶是采用干簧管来调节火力,每次检修时必须将控制盒分解才能对控制盒内的电器元件电流进行检测,既费时又费力。于是她和班组的技术骨干们提出了设计一个便携式快速检测装置的设想,经过查阅相关资料,反复摸索、尝试,仅用时一个多月,一个能够一次性检测干簧管、双色LED灯和开关电流的快速检测装置制作完成并投入到现场工作中,不仅解决了现场难题,工作效率也得到了明显提高。

辛勤汗水浇灌出累累硕果,逐梦路上绽放最美芳华。在铁路行业的一线岗位上,28岁的白如冰用自己的一双巧手,撑起了班组检修工作的“半边天”。

特别声明

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分享:

扫一扫在手机阅读、分享本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