冷门国产电视剧推荐-《大明王朝1566》_明朝_这部_电视剧

#哪部电视剧是你小时候看不懂,人到中年以后再看觉得身临其境#

天上星河转,人间帘幕垂。

这是宋代李清照的《南歌子》

其实不光电视剧,很多诗、词我们小时候硬生生地把它背下来了。

但我们却不知道是什么意思。

现在回头看看,其实我们中国古代的文人才是最有才华的。

短短的几个字,就能把当时的意境描绘得一清二楚。

随着年纪和阅历的增加,当时许多晦涩难懂的句子和字眼,我们现在都能有所体会。

例如,我每次在文章开头写的这个句子,天上星河转,满天的繁星一闪一闪。

人间帘幕垂,倒映着人世间的家家灯火。

这是一种怎样的意境?视频、图片、音乐都是苍白的。

唯有文字才能表达出来,毕竟一千个读者心目中有一千种哈姆雷特。

只有在你的世界里,文字才是独特的,是完全不同的。

愿读我文字的每一颗孤寂的心灵,都能置身于如此的环境之中,找寻些许慰藉。

大家好,欢迎走进星空放映室。

星空放映室

今天看到一个话题,

“哪部电视剧是你小时候看不懂,人到中年以后再看觉得身临其境的”

展开全文

虽然我还不至于到了中年,但我接下来要推荐的这部电视剧,确实是我小时候看不懂的。

当下社会是娱乐至上,短视频为王的“快餐文化”蓬勃发展的年代。

我对这个嗤之以鼻,但为了顺从大流,我也剪过视频,出过电影精讲。

但看这个就好比是吃东西直接吃调味料,你能准确的感受到酸甜苦辣。

你也能快速地避免掉那些你不爱的口味,但最终你会失去味觉,失去鉴赏的能力。

你的大脑会以多巴胺释放的频次来判定这个作品的好坏。

你会逐渐变得麻木,变成行尸走肉,没有观点,没有立场。

逐步成为盲目从众的点赞机器,我们是人,我们最终还是人。

大数据研究不了我们,我们自己也创造不出另一个自己。

喜欢就是喜欢,一部完整的电视剧是由导演把自己拍摄的每一个镜头组合而成的。

任何后期的剪辑都是对这个作品的破坏,甚至侮辱。

别人可能需要花一生的时间来打磨一部作品,

仅仅靠我们几个小时的时间来剪辑是不足以给观众展现导演所想要表达的思想的。

短视频平台

第一次接触到《大明王朝1566》是在高中的政治课上。

当时正好学到了一个关于“海瑞”的故事,具体讲的是什么很模糊。

记得是有一个什么什么新思潮,编了一个戏剧,名字就叫“海瑞罢官”。

那时候,我就有疑问,海瑞,究竟是何许人也?

听老师说,海瑞就是明朝的包青天。

那时的我心里就犯嘀咕了,那海瑞也是个黑头黑脸,头上有月亮印记的男人?

随身带着狗头铡?王朝马汉在身边?

包青天

带着这样的好奇心,我点开了那时候并不是很发达的网络搜索软件。

粗略的了解了一下之后,又匆匆的在网上看了些电视剧的片段。

而这个片段就是《大明王朝1566》中的某些剧集。

我自以为,我就足够了解海瑞了。

时间一晃数十年,我参加工作了,在我们这里城区政府担任某个不起眼的职位。

再接触到这部电视剧是由于个人爱好,在某瓣的某个列表中列出了国产神剧排行。

而这部电视剧位居榜首。

对于任何的榜首我都充满着好奇心,这份好奇心并不会因为我的年龄增长而消减。

反而逐年递增,原来,你越了解这个世界,你就会变得越来越想了解。

如果这个世界上所有未知的事情是一个无限外扩的圆形的话,

我们经历过出生、学习、工作之后,才基本上划上了第一个圆,

才具备了在这个世界生存的能力,而当我们涉足于某个领域的时候,

圆形会被扩成无限向外延申的一个点,所以,真正有知识的人,都是尖锐的。

他所了解的世界不允许他圆滑,而圆滑不过是我们赖以生存的保护色。

保护色

第二次看《大明王朝1566》,感觉世界应当是正直的。

第二次看这部电视剧,实际上是可以算作我的首次观看。

因为第一次看的时候,只是摘取了部分片段,零零碎碎。

而此次观看,是用笔记本电脑下载好了全集,一集一集看完的。

看到了很多熟悉的老面孔。

原来在《网民的名义》中老奸巨猾的“高育良”书记是《大明王朝1566》中冲动易怒的“小阁老”。

小阁老

片中最大的反派角色扮演70多岁老头严嵩的不过是那时才40多岁的“倪大红”。

建议所有看过《网民的名义》而又处于剧荒的朋友都可以看看这部。

俨然是那个年代的《网民的名义》,且角度很高,不再局限于某个地区,

进而是探讨整个制度,整个明朝。

那时候我以为他70多了

唯有站在历史的过来者能有这样的角度。

明朝的历史在我们的课本里基本上是属于一片空白的。

不知道是什么原因,我们只知道朱元璋,谁又知道“朱厚熜”呢?

如果不是明朝那些事儿这部小说的问世,我们对于明朝还只停留在“倚天屠龙记”明教的传说里呢。

明朝在我们中国历史中实际上是力挽狂澜的朝代。

元代的没落有很多原因,改革的失败,经济的萧条,贵族的腐败等等都不是直接原因。

究其根本,区区几百万蒙古人还分散在各个汗国,怎么治理一个人口上亿,民族繁杂的大国?

元朝

而汉族的代表人物就是朱元璋这个要饭的和尚。

在他手上,中国收复了上百年都成在外的北方,他的儿子朱棣还主动迁都至燕京,现在的北京,让匈奴游牧民族不敢轻举妄动。

如果不是明朝,现在我们的南方和北方极有可能是两个国家......

朱元璋

而这部电视剧里的“朱厚熜”是历史上著名的嘉靖皇帝。

他聪明,有立场。到了个什么程度呢?

嘉靖皇帝本是老朱家的一位王爷,如果不是他表哥豹房皇帝“朱厚照”暴毙了的话。

可能他这一辈子也就是个王爷了,尽管是当时的明朝内阁首辅大学士杨廷和一手把嘉靖皇帝扶上位的。

但是朱厚熜一点也不含糊,一上台就搞了个大礼议,和内阁这帮老臣斗得是不可开交。

作为地方上继任的王爷,他非常善于搞政治,非得把自己的亲爹追认为皇帝。

而这样一来,自己的身份就正统了,这帮自小学习程朱理学的老臣们自然不允许他这么干,但人家嘉靖皇帝就有这个手段,扶持一批,打击一批。

这时候,严嵩就出来了,他基本上帮嘉靖处理了所有上不得台面的事情。

国家风雨飘摇,他这个首辅当的也算尽职尽责,

退一万步讲,站在统治者的角度,他这个首辅是完美的。

但是,治国就是这样,运作起来是一回事,运作的好不好又是另外一回事了。

这部电视剧讲的就是在严嵩执政的后期,倭寇盛行,百姓民不聊生。

而嘉靖皇帝还在忙着修仙,面对日益演剧的国家开支,在严嵩的建议下。

一道“改田为桑”的国策就此下发,在这个背景下,一个名叫“海瑞”的官员正式踏入官场。

“海瑞”是个举人出身,要是朱元璋在世的话,肯定很喜欢这样的官员。

生活简朴,一心为民。

但是他非常“轴”,到了什么程度呢?为了民甚至连君都可以不要。

这在统治者这里是一种非常危险的思想。

尤其是在那个年代,尤其是面对这样一个皇帝。

电视剧整体的节奏偏平淡,但是不影响剧情,可以说是较好的给我们呈现了这样一部作品。

海瑞

尤其是当我身处于机关,由衷的感叹,尽管沧海桑田,世事变迁。

这一套办事的流程依然没有改变,只要是通过人去处理的东西。

总会有他存在的漏洞,总能变着花样搞出一套东西来........

说了这么多,这部电视剧适合现在我们回过头去看,总能看出不一样的东西。

特别声明

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分享:

扫一扫在手机阅读、分享本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