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世宗嘉靖皇帝真是明朝最厉害的皇帝吗?为什么明世宗朱厚熜不杀严嵩_嘉靖_皇帝_大明

历史故事本文相关内容:明世宗 嘉靖 皇帝 大明

本文目录

  • 明世宗嘉靖皇帝真是明朝最厉害的皇帝吗
  • 为什么明世宗朱厚熜不杀严嵩

明世宗嘉靖皇帝真是明朝最厉害的皇帝吗

 我是明月,我来回答。

个人认为嘉靖帝不能算最厉害的皇帝,因为他跟明太祖,永乐大帝比起来差远了。明太祖开局一个碗,空手打出大明三百年天下。永乐大帝靠一郡之地对抗大明全国精锐,险中求胜,居然翻盘当了皇帝。即位后,五征蒙古,打得鞑子远遁漠北,一举解决大明几十年的边患。而嘉靖只是个守成之主,在位期间,东南有倭患,北方经常被蒙古人寇边,可以说内忧外患。但为什麽有人人说他厉害呢?其实他应该算明朝最有心计,最聪明的一个皇帝。且看我细细道来:

嘉靖皇帝简介:明世宗朱厚骢(公元1507-1566年),明宪宗朱见深孙,明武宗朱厚照堂弟,武宗病死无子,由他继位。在位45年,因服丹药而病故,终年60岁,葬于永陵(今北京十三陵)。明世宗朱厚骢,兴献王朱佑杬长子。明武宗于公元1521年3月病死后,由于武宗没有留下子嗣,又是单传,因此皇太后和内阁首辅杨廷和决定,由最近支的皇室,武宗的堂弟朱厚骢继承皇位,嘉靖当时才15岁就表现出一个少年少有的性格。竟然以一己之身对抗整个大明官场。先是首辅杨廷和要求嘉靖以武宗子嗣身份来继承皇位,而这个倔强的少年干脆以回藩国的方法要挟,最后杨廷和只得妥协,让他以皇弟身份继承皇位。这是第一胜。

紧接着的“大礼仪”之争更是暴露了此人极端自私的性格。 从嘉靖皇帝主观来讲,他从外藩即皇帝位,对朝廷的旧臣并不十分信任,而且他不希望以过继给孝宗皇帝当养子的身份来入继大统,因此他要求追封自己的亲生父亲为皇帝,这一点标榜尊崇先师孔子礼教的大臣们是无法同意的,众大臣表现的空前团结,反对的奏章压的明世宗喘不过气来,就在世宗准备让步的时候,一个叫张璁的人站了出来,帮了嘉靖皇帝一个忙,他写了一篇文章,为嘉靖皇帝追封自己的父母找了许多理论依据,而且引经据典批驳了群臣的观点,嘉靖皇帝看后深受鼓舞,张璁也得以加官进爵,成为议礼派的首领(当时的反对大臣们称为护礼派)。

由于嘉靖皇帝的支持,议礼派的队伍也在不断扩大,双方的斗争也日趋激烈,经过几回合的你来我往,终于爆发了“血溅左顺门”事件。由于议礼派逐渐占据上风,护礼派群臣决定集体向皇帝进谏,于是包括九卿二十三人,翰林二十人,给事中二十一人,御使三十人等共二百余人的庞大队伍,集体跪在左顺门外,哭声,喊声震天,嘉靖皇帝派人将为首的几位大臣押入监狱,群臣情绪更加激愤,左顺门前出现骚动,世宗皇帝杀心顿起,将一百三十四人逮捕,八十六人待罪,一时间锦衣卫从四面八方围来,左顺门前血迹斑斑。

  左顺门事件以皇帝的胜利,护礼诸臣的失败告终,嘉靖皇帝终于如愿地将父亲追尊为明睿宗,并将神主入太庙,跻在武宗朱厚照之上。而有拥戴之功的杨廷和只能黯然隐退。这个少年终于取得了帝国的绝对控制权。

当政后,一心修道,以青词来决定国家大事。何谓青词,是道教开斋节时向上天致敬的词,要求形式工整,用词华丽。最后导致擅长青词的严嵩父子祸国乱权二十多年。而嘉靖正是靠青词来控制朝政,说的话模棱两可,让臣下去揣摩,毫无疑问,朱厚熜是最聪明的皇帝,他敏锐的发现,其实不必事必躬亲,我过好自己的日子,控制好几个大臣就好了。因此在他的治下,臣子都是一群人精,天天猜谜,能混到这位置的,都不是一般人。朱厚熜选的代理人是严嵩,再看下他的其他大臣如隐忍二十年而不发,一动就至严嵩父子死地徐阶的大明的千古宰相张居正,高拱等,要想让这些人乖乖的给自己干活,还真不是一般人能所做的。

为什么明世宗朱厚熜不杀严嵩

明世宗朱厚熜,《1507——1567》武宗无子嗣,按古代规矩,兄终弟继,于是历史上一个二十年不上朝的皇帝闪亮登场。年号嘉靖,历时45年。明朝还有一位不上朝的皇帝就是嘉靖的孙子万历,二十五年年不上朝,不久之后他就打破了他爷爷的记录,看到这儿我就忍不住发笑,这爷俩比着赛的想拿弟一呢吗?

严嵩,《1480——1567》,弘治十八年考中进士,63岁进入内阁担任首辅,首辅任上二十年,也算是大器晚成了。

嘉靖朝虽然不像明末那样内忧外患,但仍有鞑靼部作乱,东南沿海有倭寇侵扰,形式也不容乐观。严嵩为了让嘉靖安心的求仙问道,国事能压就压,尽可能的不给皇帝找麻烦。只要皇帝高兴?,不找我麻烦那些事儿都是小事,所以明史把严嵩定位六大奸臣,欺君罔上,误国误民,定在了历史的耻辱柱上,本人认为不为过。


提到严嵩就不得不提一下严嵩之子严世蕃,史书写他绝顶聪明,看大明王朝1566他给他父亲出了不少点子,历史上大概也这么写的。嘉靖喜欢清词,满朝就数严嵩写的好,每次都能猜到黄帝的意思,所以皇帝喜欢他。随着写的水平越来越高,严嵩也江郎才尽了,这时严世蕃老师就登场了,比他爹写的还好,嘉靖每次都夸奖,惊为天人,世上还有写的这么好的清词,一定得重用。这爷俩就靠这个发家致富了,那是大贪特贪。这边谄媚皇上,只要皇上高兴,谁管你边患怎么了,谁管你百姓怎么了,我们该吃肉,该喝酒喝酒,谁又能奶我何。


用大宇老师的话就是,出来混早晚是要还的。嘉靖四十年左右,严嵩父子的好运就快到头了,二十年把持朝政,贪赃枉法,早已积怨甚多,都在等一个可以机会,机会来了随时都可以结束这罪恶的一切。随着严嵩老婆的去世,按明律,父子都得在家丁忧,不能上朝。政敌抓住机会,一举搬倒严世父子,严世蕃斩首于市。抄没严嵩家产,从一个巨贪变成了一个一无所有的穷光蛋。


晚年的严嵩开始了他的讨饭生涯,以八十几岁的高龄在街头讨饭,老白姓连口饭也不给他,终于在一个雪夜的街头因为冻饿而死,可想而知有多么凄惨。


纵观他的一生,在权利的顶峰二十年,贪赃枉法,徇私舞弊,结党营私,可谓坏事做尽,他不会想到自己会是这样的结局。曾经在权利的顶峰上叱咤风云,呼风唤雨,似乎一夜间就回到了人生的起点。曾经的一切一切都不是自己的,甚至最低要求吃口饱饭都无法满足。


我想他在人生弥留之际一定会想,而且得想很多很多……。可是,时间终究会定格在某一个历史时刻。


写了一些自己的看法,不喜勿喷,我只是个读历史的小学生,不妥之处望赐教,可在评论区留言。

特别声明

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分享:

扫一扫在手机阅读、分享本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