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上的海瑞最后什么下场?如何看待《大明王朝1566》中的海瑞他与现实的海瑞有什么不同_嘉靖_南京_皇帝

历史故事本文相关内容:海瑞遗物 嘉靖 南京 皇帝

本文目录

  • 历史上的海瑞最后什么下场
  • 如何看待《大明王朝1566》中的海瑞他与现实的海瑞有什么不同
  • 明朝的海瑞明明收入还行但为什么日子还过的很清贫
  • 出淤泥而不染,历史上都有哪些人是这样的

历史上的海瑞最后什么下场

最近又看了一遍戏骨云集《大明王朝1566》,黄志忠老师扮演的清官海瑞,可真是入木三分,大家有兴趣可以去看看。

说起海瑞,相信都不会陌生。历史上以为民做主而闻名遐迩的两个人,一个是铁面无私的“包青天”,一个是刚正不阿的“海瑞。”民间的戏剧有一出叫做“海瑞罢官”,想必年长的都知道。

海瑞(1514年-1587年),字汝贤,号刚峰,祖籍福建,海南琼山(今海口市)人。明朝著名清官。海瑞一生,经历了正德、嘉靖、隆庆、万历四朝。

海瑞于1549年中举,但其后两次会试均以失败告终,1554年,海瑞受邀到福建延平府南平县当教谕(中国古代的正式教师)。终于在教了8年书之后,1562年,海瑞被任命为淳安知县,正式步入官场。因为海瑞断案深得民心,后不断升官。

一路走来,历任州判官、户部主事、兵部主事、尚宝丞、两京左右通政、右佥都御史等职。在任期间,海瑞雷厉风行,做事果断,对于豪强敢于打击,对于权贵不阿谀奉承,极力主张严惩贪官污吏,禁止官员受贿;在加上治理有方,比如兴修水路,疏浚河道,最著名的是推行一条鞭法,勒令贪官污吏退田于民。素有“海清天”之美誉。

有人戏言“防火防盗防海瑞”。

1570年,海瑞出巡南京,结果让南京一带的豪门权贵甚至把大红的宅门都涂成黑色,平时嚣张跋扈的地痞流氓都躲起来了,连历来趾高气扬的江南织造都夹起尾巴。海瑞的到来不亚于一场灾难,对于官员来说。那百姓呢,当然是夹道欢迎,海瑞当时是右佥都御史的身份,是代表皇帝出巡查找问题的,类似特派员,差不多就是纪委的角色。怪不得当官的都害怕呢。

但正因海瑞刚正不阿,不畏权贵,甚至冒死进谏,终于又一次惹怒了皇帝。1566年(嘉靖四十五年),海瑞买了棺材,并把家人托付给朋友之后,向嘉靖皇帝上呈《治安疏》,批评世宗迷信巫术,生活奢华,不理朝政等弊端。

嘉靖皇帝读后勃然大怒,气得直跳脚,把《治安疏》扔在地上,对左右侍从说:“快把他逮起来,不要让他跑掉。”经过宦官的规劝,没有杀海瑞。

但很快地,海瑞就被抓起来,投进了大牢。嘉靖皇帝终究还是没有杀他,因为他心里很清楚,海瑞对明朝,对他是忠心耿耿的,只是无法忍受一个臣子公然上书怒骂他罢了。所以直到嘉靖皇帝死之前,对于海瑞该怎么处置,还是不置可否。

幸运的是,没过几个月,嘉靖皇帝就一命呜呼了。在此期间,有大臣主张对海瑞处以绞刑,幸好有时任内阁首辅的徐阶以及刑部尚书黄光升力保,才活了下来。同年十二月十五日,明穆宗)继位,赦免了以海瑞为代表的所有谏言诸臣。海瑞被释放出狱,官复原职,不久改在兵部任职。后来调大理寺任职,提拔为尚宝丞。 后来在仕途上,海瑞屡受排挤,其中包括张居正为相期间,海瑞依然不受重用。

明神宗屡次想要重用海瑞,都受主持国事的阁臣暗中阻挠,后只好任命海瑞为南京右都御史。海瑞上任后,力主严惩贪官污吏,禁止循私受贿。受不少小人上书诽谤。随着年事越来越高,海瑞也力不从心,于是多次上疏请求退休,明神宗下诏慰留,不允许海瑞退休养老。

1587年(万历十五年十月十四日),海瑞病故于南京任上。因为海瑞没有儿子,所以去世后,由佥都御史王用汲主持海瑞的丧事,当他看到海瑞家里葛布做成的帷帐、破破烂烂的器物,伤心不已,后筹钱为其办丧事。

海瑞一生清廉,为民谋福利,自己在生活上却如同苦行僧,真是其心可鉴日月呀。出丧之际,穿白衣戴白帽的老百姓百里不绝,真正的是百姓心中的“海青天”。后朝廷追赠海瑞太子太保,谥号为忠,表彰他为国为民奋斗的一生!

欢迎关注,祝你幸福。

以上

如何看待《大明王朝1566》中的海瑞他与现实的海瑞有什么不同

《大明王朝1566》这部剧,剧情绝大部分是虚构的,但是人物性格却与史实相差无几。可以说演员的功底和演技都十分到位,是难得的好剧。

电视剧中的海瑞受太子府谭伦推荐,出任淳安知县。刚上任就遭遇严党郑必昌、何茂才的算计。海瑞在得到徐阶、胡宗宪等人的支持后,智斗郑必昌、何茂才。最终郑必昌、何茂才被海瑞完克,罪行累累的两人被正了国法,而织造局的杨金水靠装疯卖傻,居然蒙混过关了。海瑞屡屡化险为夷,这对于刚进入官场的小白来说,简直太机智了。

电视剧与正史中的海瑞相比,其官场生涯差别不是很大,性格和智慧得到了加工。艺术作品为了效果,会有一点夸张,这也是正常的。

《明史海瑞传》记载,海瑞字汝贤,人送外号“海笔架”,海瑞自号“刚峰”,时人都称他刚峰先生。海瑞为官清正廉洁,刚正不阿,世所流传。

嘉靖四十五年,海瑞就任户部云南主事。海瑞遣散家人,买好棺材,上《治安疏》,历数朝廷积弊和嘉靖皇帝的得失。嘉靖大怒道:“赶紧把他抓起来,别让他跑了。”海瑞因此被下狱,嘉靖回过神来。又看了他的奏疏,一天之中竟然看了两三次,嘉靖皇帝大为感动。嘉靖因此说道“此人可方比干,第朕非纣耳。”嘉靖认为海瑞对国家好比商朝的比干,所以始终没有问罪海瑞。《大明王朝1566》嘉靖与海瑞还曾当廷辩论,这应该是电视剧艺术化的结果。作为阶下囚的海瑞应该得不到嘉靖如此大的礼遇的。

海瑞在隆庆、万历朝,因为耿直,讨不到徐阶、张居正的青睐。到海瑞七十岁的时候,也才是南京吏部右侍郎。后来万历皇帝又想起用他了,这些大臣还是不依不饶,万历只能给海瑞升官,却也还是留在南京。海瑞因为年老,请求退休,万历皇帝却不肯放他走。终于,海瑞病逝于任上。海瑞一生无子,其灵柩经过南京回乡的时候,南京百姓无不痛哭流涕,夹岸送别。送别这一代青天。

跟电视剧相同的是,海瑞的家庭生活始终暗淡无光。海瑞娶了几个老婆(电视剧只有一个),却也没有什么激情,生的儿子全都夭折了,海瑞事母至孝,最终却无子传宗,按照古人的礼法,可谓忠孝不能两全。

电视剧是艺术化的作品,我们需要理性看待。海瑞一生为国,其忠君爱国,廉洁刚正的精神是值得艺术宣传的。各位看官以为呢,欢迎分享关注吐槽。

明朝的海瑞明明收入还行但为什么日子还过的很清贫

古时候的清官,他们不为财,不为名利,只为天下贫民百姓。不贪财的清官,很少财富。平安一生才是目的。

出淤泥而不染,历史上都有哪些人是这样的

谢谢邀请!“出淤泥而不染”,在我国历史上这样的人是不少的。例如,鲁迅就是一个典型的例子,他在官费留学日本期间,一些社会风气无时不在熏染着中国留学生。许多中国留学生,一到晚上,不是进舞厅,就是逛柳巷。有的将辫子藏在衣服里,打扮成日本人的模样,模仿日本人行为……开心死了。而鲁迅和他们截然不同,始终保持中国人的本色,时时刻刻都在探索救国救民的道路。从日本回国后,无论生活在什么样的污泥浊水里,不管谁来收买,一生只站在人民的立场上……真可谓出淤泥而不染。

在白色恐怖下上海,许多做地下工作的共产党人,在这个国民党的花花世界里,面对金钱,美女、地位,决不改变对党和人民的忠心。陶渊明辞官卖红薯;林则徐“苟利国家生死以,岂因祸福避趋之”。……他们的高洁品格,在中华民族的史册上,永远闪光

特别声明

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分享:

扫一扫在手机阅读、分享本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