万历初年首辅高拱为何会输给太监冯保,而让张居正捡了“便宜”?《大明王朝1566》:嘉靖帝为什么不让吕芳去裕王府传旨,而是让陈洪去带走冯保_嘉靖_张居正_皇帝

历史故事本文相关内容:冯保 嘉靖 张居正 皇帝

本文目录

  • 万历初年首辅高拱为何会输给太监冯保,而让张居正捡了“便宜”
  • 《大明王朝1566》:嘉靖帝为什么不让吕芳去裕王府传旨,而是让陈洪去带走冯保
  • 明朝文臣与太监的终极合作,张居正和冯保如何掌控朝局
  • 万历皇帝的内廷宦官冯保,是如何顺利上位掌握大权的
  • 《大明王朝1566》中冯保为什么被逐出裕王府

万历初年首辅高拱为何会输给太监冯保,而让张居正捡了“便宜”

高拱能当上首辅已经是个奇迹了,此人虽然能力出众,但性格缺陷太明显。当二把手屈才,当一把手失人,也许当个参政议政的助手是个不错的选择,可惜他走上了首辅之位,反而缩短了政治生命!

导致高拱输给冯保和张居正的原因,除了他性格上的缺陷外,他不懂政治平衡的重要,妄图排斥冯保,压制群僚,独霸朝政。这个举动导致自己四面受敌,成了孤家寡人,同时又引起李太后的反感和警觉。再加上被人算计,失败是早晚的事。

高拱的性格缺陷,导致他四面树敌

高拱性情刚直,刚直得不通人情世故,高拱性格暴烈,暴烈得让人厌而远之。不管发生什么事,只要与他相左,必定以你死我活的方式,得到他想要的结果。

所以,与他交往没有协商,更没有妥协,只有服从。这种态度别说政治生活,即便常人交往也是行不通的。

高拱几十年政治生涯,几乎没有盟友,更没有长久的盟友。徐玠举荐提拔他一步步走上高层,他把徐玠逼得告老还乡。张居正帮他复出,他视张居正为跟班。内阁大臣,被他折磨走了四个,甚至逼得有人不惜对他大打出手。

帝国最高领导层,差点成全武行,高拱的性格缺陷,成了引爆内阁的雷管。

其实,高拱因此吃过亏,被贬黜了一年多,可惜他本性难移,再次回到内阁后,当了一把手,变得更加极端,更加暴戾!

这种性格即便没有冯保,总会有人起来扳倒他,就像一课长在路当中的歪脖树,早晚会被砍掉!

其实,作为内阁首辅,首要的任务不是个人的能力,更不是个人意见的对错,甚至不是权力大小,而是营造一个好环境,让大家各尽所能。就像他自己在复出时所说,与诸君一起为国事尽心。可惜他做不到,性格使然。

不懂政治平衡术,将冯保推向对立面

政治最讲求力量的平衡,既保证大方向正确,又保证不会一言堂。这样的生态模式才是稳定且安全的。

高拱不懂,他要集权,准确说要独霸朝政,让所有人成为他的跟班,让多极世界变单边政策。甚至他连盟友的建议都不愿意听,让朝堂变成他的独唱会,而且是没有伴奏的清唱!

司礼监的参政,绝不是一点正面意义都没有,否则它也不会存在百余年。张居正的孤傲和清高,让他看不起太监出身的冯保。

一片大森林里,即便是一只蚂蚁,也有它存在价值,你可以无知,但不可以横加戕害,否则就会遭到大自然的报复。

冯保这只被高拱肆意践踏的小蚂蚁,一旦发威,也可以啃光一头大象。何况冯保代表的不是他个人,而是一种生态模式。高拱要捣毁也不是冯保个人的前途,而是帝国的政治模式。

一个人与整个体系为敌,高拱太自不量力!

张居正的背后一刀很要命

毫无疑问,张居正的手段有点下作,明里叫哥哥暗里捅刀子。这就是张居正跟高拱的差别,为了结果,张居正不太在乎手段上的亏缺。就像他用人,宁可用德行亏缺的循吏,也不用德行高尚的腐儒。

其实,扳倒高拱,不能怪张居正,实在是这个人太难合作,已经把内阁搞得分崩离析了,他不倒,塌陷的将是大明帝国的天地!

张居正也给了高拱机会,当年高拱复出,就是张居正鼎力相助,怎奈此人不上道。无论于公于私,张居正都必须除之而快!

于是,就在高拱准备对司礼监砍下夺命一刀时,张居正突然反水,提前在他背后下刀!

当高拱志满意得,准备面见太后,请太后在他废除司礼监的条呈上盖章时,李太后扔给他一道罢职归养的旨意。可怜高拱如雷轰顶,准备好的台词,一个字都没来得及说,就从此告别政坛!

皇帝需要安全感,高拱托大不尊

李太后为什么不支持高拱,她应该知道高拱的能力,及对先皇的贡献。

很简单,高拱没有给皇帝和太后留下安全感,甚至连起码的尊敬都没有。他们感觉到的只有高拱的咄咄逼人和轻视。

高拱是先帝隆庆皇帝的老师,资格老,深受尊敬。大概他自我感觉太良好,对小皇帝不发放在眼里,居然说小孩子懂什么政治!

这话虽说是真理,但如果对象是皇帝,那就是你做臣子的毫无人臣之礼,大不敬。虎视眈眈的政敌,当然不能错过这么重要的证据!

再说司礼监,司礼监其实就是皇帝的家奴,用来代表皇帝,监控大臣的工具。所以,他们代表的不是他自己,而是皇权。高拱竟然要剥夺司礼监的权利,请问你想干什么?这样的臣子能让人放心吗?

李太后未必不懂张居正和冯保的心思,但在司礼监的问题上,他们的利益是一致的,并不是李太后糊涂,听人挑拨那么简单。

张居正与冯保为何结盟

客观来说,朝中真正能抗得起大梁的人选本来就不多。冯保和张居正,一个是万历皇帝的大伴,一个是万历皇帝的老师,两人相交颇多,冯保对张居正的能力是清楚的,不单纯是两个人的私利。

张居正做事的风格更加灵活,不讲死理,也不愚昧地死守文章道德,这点更容易与冯保的身份形成共鸣。

张居正也很清楚,首辅大臣要想做事,没有司礼监的鼎力支持,根本行不通,这就是环境,只能妥协,不可抗拒!

既然冯保愿意联盟,张居正求之不得。当然,出于文人士大夫的自尊,张居正与冯宝表面上保持了一定的距离。

对李太后来说,冯宝她是放心的,张居正这位帝师,她也是放心的,她和两人同心协力,一心推行新政,真正做到了三位一体!

综上所说,是高拱自己的性格缺陷,和霸道的作风,以及政治上的幼稚,把自己搞下了台。他的下台,为张居正推行万历新政,做足了鸣锣开道的功课!

《大明王朝1566》:嘉靖帝为什么不让吕芳去裕王府传旨,而是让陈洪去带走冯保

这个问题得从严嵩倒台说起:

海瑞进京,跑到六必居给嘉靖帝下了一剂丹药,让嘉靖帝耿耿于怀,再加上徐阶和吕芳一个劲地替裕王说话,嘉靖帝感到无比的孤独。

人一旦孤独了,就会看谁都不顺眼,总觉得他们是在孤立自己,是在挑战皇权,因此,他必须施展手段,以此维护皇权。

可以说,大明朝从严嵩下台这一刻起,皇上跟大臣们争权就没有停止过。甚至于后面的三任皇帝,都是在直面皇权沦落,以至于最后大臣们占据了上风,甚至于崇祯帝临死前还大呼:

“朕凉德藐躬,上干天咎,然皆诸臣误朕!”

所以,嘉靖帝明知自己病了,但还是强打精神说没病,是你们这些人病了,我要给你们治病!

一、

当初嘉靖帝让严嵩题字,并把“六心居”改为“六必居”之时,严党并没有彻底倒台,至少严嵩、严世蕃等骨干成员并没有诛杀。

所以,当时的牌匾挂在那里,还有一层含义在里面,那就是皇上不说严嵩倒台,他就倒不了台,这是在宣扬皇权。

可是等严世蕃等人被诛杀之后,这块匾再挂在这里,确实就会让老百姓产生疑惑,也就产生浮言了。所以,海瑞此举也算是替嘉靖帝解了围,只不过方式太大胆了些,自然也让嘉靖帝产生了疑惑:

“那么多言官不来靖这个浮言,他倒来靖这个浮言,这个人本事倒大!”

其实嘉靖帝心里还是感觉海瑞此举背后有人指使,即使没有指使,也是代表着一大群人的想法。甚至于,连自己身边的吕芳都在替他开脱,提到这是替主子说话的心,更引起嘉靖帝疑惑:

“是他在替朕说话,还是你在替他说话,或者替朕的儿子说话?”

随后嘉靖帝便下旨让裕王把海瑞的字抄写一遍,挂到六必居的门头上去,这就是再次宣示皇权。

那么为什么这个旨意不让吕芳去传达,偏偏选择了陈洪呢?

二、

随着嘉靖帝的身体一天不如一天,即使他再欺骗自己的脑袋,也欺骗不了自己的体力。江山终归是要传给裕王的,裕王终归是要传给世子的,但在传位之前,他必须牢牢把握住皇权。

由于严嵩已倒,嘉靖帝缺少了遮风挡雨之人,这时候如果天下再不太平,清流们必然唾沫星子乱飞,总得找一个泄愤之人。等到严世蕃也被拉出来挡雨,且被正法之后,嘉靖帝失去了最后的屏障,谁再来当这个背锅之人,这是嘉靖帝思考的问题。

在徐阶跟嘉靖帝对账的过程中,嘉靖帝无时不感觉到,徐阶的话中有话,貌似对自己修道观和宫里花销有意见,所以他才顶徐阶:

“拨吧,都拨了,无非是朕住的地方破一些,宫里的人穿着旧衣服上街讨饭去!”

有些话他不能直接说,不然对不起自己给自己封的那么多尊号,在这种情况下,陈洪必然会出来挡箭。

为什么必须是陈洪?

很简单,内阁首辅徐阶他做不到严嵩的狠,而且以他的威望也压不住百官;徐阶都被排除了,排在他下面的张居正也罢,高拱也罢,自然也难当此任;而宫里,吕芳是温和派,又跟裕王搅和在一起,一是不适合这个狠角色,二是,嘉靖帝对他有感情,也不想让他趟这个浑水。

所以,当吕芳双手要去接旨意时,嘉靖帝喝住了他:

“不用你去,叫陈洪进来!”

三、

嘉靖帝让陈洪进到精舍来,给了他很多信心,毕竟他清楚陈洪想要什么。

嘉靖帝当着吕芳的面给陈洪传递了好几个信息:

一是,不要跪在门口,这里别人能进,你也能进,暗示陈洪可以取代吕芳;二是,让陈洪去给裕王传旨,要知道这个活,之前都是吕芳的,等于进一步暗示陈洪可再进一步;三是让他回镇抚司树立威信,警告那些越级汇报的人:

“再有谁越过你向别人告状的,你知道该怎么办。”

这个信息传递给陈洪之后,胜利的喜悦让他冲昏了头脑,他根本不知道这次去裕王府传旨将埋下他死亡的定时炸弹。

陈洪去裕王府传旨,冯保先见到了他,跪下就磕头:

“哎哟!二祖宗!”

大家是否还记得开篇的时候,冯保是怎么称呼陈洪的,天降大雪,他给嘉靖帝报喜之后来到司礼监:

“儿子给干爹贺喜了,给各位师兄贺喜了。”

当时冯保是称呼陈洪为师兄的,现在改口称呼二祖宗,真是冯保自愿的吗?

当然不是,别忘了他当时在干嘛?他当时在跟世子捉迷藏呢,他这又跪又喊的,就是讲给世子听的。甚至于世子问他“藏好了吗?”他都没有回答,必然引起世子的注意。

四、

这还没完,等介绍陈公公的时候,冯保特意强调了一句话:

“这是皇爷爷宫里的陈公公,是管着奴婢呢!”

为什么说冯保聪明呢,他就利用了世子年龄小的特点,果然世子不明白,反问:

“他凭什么管你?”

冯保厉害就厉害在这里,都说第一印象很重要,在世子看来,自己都舍不得让大伴跪,这个陈公公又让他跪,还让他喊祖宗,还管着他,凭什么?

随后陈洪见裕王,给六必居题字的事讲完之后,提到要把冯保带走的事,这句话一说,可要了裕王和王妃的命,俩人一个晕倒,一个气愤地反问:

“父皇就这一个孙子,也只有冯保能带好他,谁这么没心肝要坏我朱家的事!”

李妃还是很聪明的,马上就把自己立于了道德制高点,带走冯保,就是坏朱家的大业,可是裕王明白,不能顶撞陈洪,因为陈洪代表的就是皇上。

随后陈洪到院子里对冯保宣旨:

“你竟秉性不改,多次潜返禁城王府之间暗递消息挑弄是非,尔之祸心朕忍有日也!”

由此可见,裕王府发生的一切,冯保跟吕芳的消息传递,一点都没有逃过嘉靖帝的眼睛。

五、

冯保也是慌了的,他压根没想到会有这么一出,自己当年听从吕芳的进入裕王府,一心一意服侍世子,就是希望能跟世子捆绑在一起,保命。

想不到,被嘉靖帝一道旨意,就把美好的愿望戳破,由此可见,皇权那是何等的霸道!

世子拉着陈洪不让带走冯保,陈洪就掰世子的手,世子眼中含泪,李妃愤而打了陈洪一巴掌。陈洪立马双手开弓,打自己的脸,这个招数,陈洪也不是第一次用了,当初对付吕芳也用过。

又磕头又打脸的,李妃也失去了理智,就在这个空当,张居正来了,立马全都明白了。

张居正何等聪明,几句话就把世子给哄住了,天底下皇爷爷最大,皇爷爷最心疼的就是世子,那么带走冯保必然也是为了世子好,对不对?

世子也终于明白,冯保是被嘉靖帝带走的,但是这个恨不能发泄到皇爷爷身上,但是可以发泄到陈洪身上:

“师傅,你在兵部管兵吗?替我杀了那个人!”

或许是对权力的欲望战胜了理智,陈洪就这样做了嘉靖帝的挡箭牌,嘉靖帝也知道,日后除掉陈洪的必然也是冯保:

“今后能杀陈洪的大约便是此人!”

所以,嘉靖帝让陈洪带走冯保,一方面是宣扬皇权,给裕王和吕芳等人一个教训。等于是告诉裕王,不要在下面做些小动作,派冯保跟吕芳联系,你裕王什么意思?

清流不能动,动了谁来管天下;裕王也不能动,毕竟是未来的皇帝;吕芳是自己的亲信,舍不得收拾他;锦衣卫只能萝卜与大棒同时用,情报还靠他们呢,唯独一个冯保,还是需要磨练一下,就冲他下手吧!

清流不能动,动了谁来管天下;裕王也不能动,毕竟是未来的皇帝;吕芳是自己的亲信,舍不得收拾他,唯独一个冯保,还是需要磨练一下,就冲他下手吧!

此举可谓一举两得,警告了天下人,也树立了陈洪这么一个背锅侠,让陈洪毫无退路,只能一心一意站在嘉靖帝一边……至于以后陈洪会怎样,那就看他的造化吧,反正清流派、吕芳及其干儿子们、裕王府上下,再加上后来鞭打百官,陈洪等于是把能得罪的人他全得罪一个遍!

张居正也给世子预言过:

“有些事咱们今天做不到,明天也许就能做到!”

正所谓,嘉靖帝仙逝之日,就是他陈洪灭亡之时!

我叫杨角风,换种视角看《大明王朝1566》,你会发现不一样的乐趣,喜欢就关注吧!

明朝文臣与太监的终极合作,张居正和冯保如何掌控朝局

冯宝从万历皇帝出生就陪伴左右,和皇帝有深厚的个人感情,在官场摸爬滚打几十年,熟谙官场规则,后权至掌印太监,张居正是个有抱负的天才政治家,又是万历皇帝的老师,又是首辅,更像是皇帝的父亲,管教严格。皇帝见到张首辅都会紧张哆嗦。所以这两个重要人物联合起来,就没有办不到的事,没有解决不了的问题。

万历皇帝的内廷宦官冯保,是如何顺利上位掌握大权的

即使在明朝众多的著名宦官之中,冯保也是一个传奇而又特别的人物。他贪财好货,收受贿赂,不择手段,排除异己,是一个标准的权宦、奸宦。但他又富有学识,擅长书法,精通音律,更会制琴。在掌权期间,他并没有向别的宦官一样纵容皇帝,反而是严格要求,在宫中刻印了《四书》、《通鉴直解》、《帝鉴图说》等无数经典书籍。在朝政上,他又积极配合张居正推行“一条鞭法”,使明朝实现中兴。

关于他上位的故事,也是同样的充满了传奇,其中有两个人可以说起到了关键的作用,一个是万历的生母李太后,另一个则是万历初期的首辅张居正。

冯保早年的经历没有人知道,他在史书中第一次出场是嘉靖在位期间。那时他就已经是司礼秉笔太监了,无限接近宦官所能达到的顶峰,仅次于司礼掌印太监。

嘉靖驾崩后,隆庆继位,任命冯保提督东厂兼掌御马监事。当时作为宦官之首的掌印太监正好空缺,按常理应该是由排位第二的冯保补上。但是隆庆不太喜欢冯保,所以就一直空缺着。于是内阁首辅高拱就推荐了陈洪,从此冯保开始恨上了高拱。

不久后,陈洪被罢免,冯保想这回该轮到我了吧,结果高拱又推荐了资历远远不够的掌尚膳监孟冲。这下冯保炸毛了,便开始和时任次辅的张居正合作,计划除掉高拱。

这里说明一下,明朝时皇权得到了强化,皇帝拥有很大的决定权。而内阁只是相当于顾问机构,一般在一到七人,只有“票拟”的权利。大致过程就是将内阁商量出来的建议写在一张纸上,上奏皇帝,皇帝批示上自己的观点,即“批红”,如果不同意会发回内阁修改,如果同意就会盖印后发回内阁,再下发六部具体实行。

和宋朝相比,皇帝收回了盖印决定权,也剥夺了内阁的驳回权,使得整个朝廷成为了只为皇帝一个人服务的私人机构。当然,大臣也不是只能被动执行,如果遇到特别不合理的情况,内阁成员会用辞职,其实就相当于罢工来进行抗议。

在明朝早期,皇帝还是比较勤奋的,每个奏章都自己亲自批改,但是慢慢到后面就不行了。到了明宣宗宣德年间,皇帝更是一改宦官不能识字的祖训,将“批红”和“盖章”两大权利下放给了宦官。之后皇帝每天只是亲自批阅最重要的几份奏章,其他的由秉笔太监按照皇帝的意思来批改,再有章印太监盖章。其实这也有皇帝培养宦官势力,对抗文官势力的目的存在。

所以一说到明朝,大家很容易会想到曹化淳、刘瑾、魏忠贤等权倾朝野的宦官,但大多数其实只是皇帝和文官对抗的工具而已。不过也有皇帝不理朝政,权柄被宦官篡夺的情况发生,不过这时候其实宦官和内阁的关系反而常常是融洽的。因为内阁需要宦官“批红”、“票拟”的支持,而宦官必须依靠朝臣权利才能得到执行。

冯保和张居正就是其中最典型的组合,另外从嘉靖朝开始,利用次辅除掉首辅就是惯用的手法。嘉靖扶持张璁制衡除掉杨廷和,然后又扶持起了夏言除掉张璁,之后严嵩,徐阶,一代后浪推前浪。到了隆庆,也继承了他爹的基因,用高拱顶掉了徐阶,现在冯保和张居正联合,想要除掉高拱,只是继承传统而已。

1572年,登基才六年的隆庆皇帝突然病重驾崩。冯保先是利用李太后罢免孟冲,当上了梦寐以求的掌印太监,然后修改遗诏,将自己也列入顾名大臣的行列当中,获得协理李太后负责万历皇帝教育的资格。

在万历皇帝的登基仪式上,冯保始终站在小皇帝的御座旁边,这一举动使得满朝震惊,更引起了高拱的不满。他打出“还政于内阁”的口号,并组织六科给事中程文、雒遵、陆树德、十三道御史刘良弼等人弹劾冯保。

但是高拱有一个非常大的缺点,就是性格暴躁,口无遮拦,这曾经让高拱在官场上屡次受挫,可他就是不改。这次,他又亲自给冯保送上了一次整倒自己机会。在隆庆刚刚驾崩,万历还未登基前,高拱有一次曾在内阁非常悲痛地说:“十岁太子,如何治天下。”本意其实是悲痛隆庆早逝,留下只有十岁的万历,年龄尚幼难以自理天下。

然而经过冯保的一次转述,说:“拱斥太子为十岁孩子,如何作人主。”听到李太后的耳朵里味道就完全变了。这不是想要造反吗?《明史·冯保传》记载,冯保说这句话的时候,万历也在旁边,“太子闻之亦色变”。

于是在李太后的支持,张居正的协助下,冯保以这句话为把柄,使高拱被革职回家闲住,支持高拱的大臣也纷纷被查办,张居正也顺利的当上的首辅。但冯保早已对高拱恨之入骨,并不想就这样放过他,不久又发生了一件奇案,给了冯保报复的机会。

万历元年正月十九日清晨,万历出宫视朝,在乾清宫迎面遇到一名身穿内侍服装的男子。侍卫见其神色慌张就将他擒下,并搜出刀剑各一把,于是万历下旨将他押送东厂审问。

而这东厂正是冯保的地盘,于是他和张居正商量后,先是好吃好喝的招待,再用重金收买这名男子。不久审问结果就出来了,这名男子叫王大臣,是蓟辽前线戚继光部的逃兵,受到高拱的指使,由陈洪内应,准备刺杀皇帝。

冯保拿到口供,马上派缇骑包围了高拱府,希望借此机会族灭高拱全家。一时间,朝野汹汹,到处都传冯保和张居正勾结要害死高拱。同时吏部尚书杨博与左御史葛守礼力保高拱,认为他不可能做出这种事。

张居正迫于舆论的压力,上疏要求由刑部、督察院与东厂共同审理共同审理此案。结果在锦衣都督朱希孝提审的过程中,王大臣突然翻供:“许我富贵,乃掠治我耶!且我何处识高阁老?”这下朱希孝不敢再审下去了。

冯保也担心事情一发不可收拾,于是命人用生漆酒毒哑了王大臣,然后匆匆移交法司问斩结案,判高拱无罪。

后来高拱临终前,还将这事写在了《病榻遗言》,称是冯保和张居正勾结的阴谋。张居正死后,这本书也成为了万历清算张居正的重要依据。

王大臣一案虽然没有达到目的,并使满朝官员都痛恨冯保,但也使冯保和张居正坐稳了位置。此后,冯保内有李太后的支持,外有张居正这个盟友,可以说是权倾朝野,连万历皇帝都惧怕他三分,称其为“大伴”。

不过冯保上位之后,虽然收受贿赂,甚至为自己建造生祠,但是在大是大非上却从不糊涂。在政事上,他全力支持张居正进行“一条鞭”改革,从未有任何拖后腿的举动,是张居正最信任的合作伙伴,甚至还写了《司礼监秉笔太监冯公预作寿藏记》,对冯保歌颂不已。

而宫内,冯保非常关心万历的教育问题。在宫里刻印大量教导万历如何成为明君的书籍,又对张居正说:“皇上现在年幼,不要送些奇奇怪怪的东西,以免玩物丧志。”而万历宠幸孙海、客用,常常夜游别宫,迷恋奇巧之物等事,或者哪天没有好好读书,都会被冯保告知李太后。

另外,他还时常约束子弟,让他们不敢胡作非为,使他在京城的民间有不错的形象。李太后、张居正、再加上自身在大是大非上的把握,成为了冯保能够顺利上位,并保持权柄的重要支持。

1578年,万历六年,皇帝大婚,太后归政。1582年,万历十年六月,张居正病逝。由于两大支柱的失去,万历十年十二月,万历开始了对冯保的清算。最后冯保被抄家,本人发配南京孝陵种菜,并于1583年病死南京。

《大明王朝1566》中冯保为什么被逐出裕王府

嘉靖最痛恨内廷跟王府勾结,事实上每个皇帝都恨这个,身边的秘书与下任董事长勾勾搭搭,把自己放在哪?皇权无父子,死在自己儿子手上那是何等憋屈?

特别声明

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分享:

扫一扫在手机阅读、分享本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