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目录
- 《倚天屠龙记》中,谢逊知道是周芷若偷了倚天剑和屠龙刀,为何一直都不肯告诉张无忌
- 金庸为什么要在《倚天屠龙记》中故意抹黑朱元璋
- 金庸为满族人,为什么写的都是反清复明
- 金庸为什么认为明朝是历史上最黑暗的朝代,远远比不上清朝
- 明英宗复位后,听说弟弟能吃粥很高兴,为何一月后郕王离奇暴毙
- 有人说金庸笔下的明朝一片黑暗,那事实真的是如此吗有何史料证明
- 金庸已走,江湖老去,你想为金庸先生撰写一副怎样的挽联
- 金庸的武侠小说可以进入文学史吗
《倚天屠龙记》中,谢逊知道是周芷若偷了倚天剑和屠龙刀,为何一直都不肯告诉张无忌
在《倚天屠龙记》中,金毛狮王谢逊知道是周芷若偷走了倚天剑和屠龙宝刀,为何一直不告诉张无忌,周芷若从小和张无忌相识,也算得上是青梅竹马,她从一开始,是那么的善良,当她知道,她从小喜欢的无忌哥哥,既然喜欢上了赵敏郡主,从而变成了善妒的怨妇,她知道谢逊那么喜欢赵敏,肯定不知道郡主的真实身份,故意将赵敏的真实身份告诉谢逊,谢逊知道后,非常赞同周芷若嫁给张无忌,所以即便谢逊知道是周芷若偷走了那么重要的东西也不会告诉谢逊
金庸为什么要在《倚天屠龙记》中故意抹黑朱元璋
这要从金庸的家族说起。
金庸原名查良镛,属海宁查家。而海宁查家曾被康熙称为唐宋以来巨族,江南有数人家。其家族与清王室的关系不是我三言两语能说得完的。当然更有人直接说金庸是满人,具体是不是,我也没做过考证。
但您看完《碧血剑》,《倚天屠龙记》,《鹿鼎记》,《书剑恩仇录》您就会发现,康熙、乾隆是英明的,有一定的人性化的,也是很容易让人接受的人物,而崇祯和朱元璋则要么昏庸,要么阴险,反正让人不能接受。当然雍正也被黑的很厉害,这与隆科多案有关。所以说金庸的小说大多是扬清而抑明的。
至于您问金庸为什么要在《倚天屠龙记》中故意抹黑朱元璋,我想一是小说剧情发展的需要,其次也与作者的个人情感有关,每个作者都有一定的个人喜爱偏向的,这是正常现象。
金庸为满族人,为什么写的都是反清复明
包衣奴查家人品道德极度恶劣,靠文字狱发家,手染所有文人鲜血!金庸小说里很多人物都是反的,明明汉奸却描写成英雄!
王重阳本名王中孚,出生于宋徽宗年间,成长于女真人统治的北方,年轻时候的王重阳经历了女真人大举南下,靖康之变;以及后来的海陵炀王完颜亮的南侵,这些事件都让他心潮澎湃,于是他于金朝天眷初年,参加了金国举行的科举,三甲及第,成为灭宋先锋。
四十八岁的时候出家修真,并且在终南山创立了全真教。金元交接,大宋风雨飘摇的时代,却成为了全真教的鼎盛时期,这是因为该教的教义是主张清修,得到 金 蒙大力推崇。
查继佐是金庸的先祖。在鹿鼎记中,金庸把查继佐写成了正面人物、文字狱的受害者,还将其与顾炎武、吕留良这样的反清名士置于一处。 实际上,查继佐是历史上有名的明史案告密者,是一个汉奸。
鹿鼎记中的吴六奇是天地会的一方堂主,忠肝义胆,为反清复明的大业竭尽全力。
而真实的吴六奇是一位名副其实的汉奸,吴六奇是南明最后一位皇帝 永历帝朱由榔 的总兵。
公元1650年,投降了清兵,为了在清朝面前赚足业绩,疯狂的进攻明朝军队,为了封锁郑成功,在潮汕一带实行了“禁海策”。处死所有敢于出海的渔民,而这一政策,也确确实实的打击了郑成功的军队。因为他对明作战中屡立战功,清政府破格提拔他为太子太傅。
黄药师 原型郭药师 也是大大的汉奸!
金庸为什么认为明朝是历史上最黑暗的朝代,远远比不上清朝
我觉得金庸先生说得对,明朝确实是最黑暗的朝代。
就说一点,明朝是严禁民间研习天文的,这一点我国科技史研究专家江晓原教授在《研究历代天文之禁》这篇文章里就说的很清楚。
我这里举几个例子,《大明会典》明确指出民间禁习天文,明英宗时期钦天监丢了几本天文学著作,立刻着急忙慌的上奏折,完全是丢了机密文件的架势:
失观象玩占祥异等书于口外恐为军民人等所拾传录私习乞令都察院揭榜晓谕遇有拾得天文禁书许令赴官出首封记差人送京与免其罪。——《明英宗实录》
钦天监担心的是这些天文学著作“恐为军民人等所拾,传录私习”,于是要求皇帝下令“都察院揭榜晓谕,遇有拾得天文禁书。许令赴官出首封记,差人送京,与免其罪。”
明神宗时期兵部职方郎范守己自己造了一架浑仪,参观人太多,范守己担心出事,于是自己先上了一篇奏折说明情况,他在奏折里一面承认明朝是有“严禁研习天文学”禁令的,一面表示这些禁令主要是针对民间老百姓的:
或谓国家有私习明禁,在位诸君子不得而轻扦丈网也。守己曰:是为负版么么子云然尔。
万历皇帝也默许了范守己的说法,也就是到了晚明时期,明朝对于天文学研究禁令才慢慢放松。
这种严禁研究天文学200年的做法,难道不黑暗吗?
明英宗复位后,听说弟弟能吃粥很高兴,为何一月后郕王离奇暴毙
古今中外,皇室的手足相残不绝于史。明英宗与明代宗虽是兄弟,不过两人相处起来,更像是友商,当面和气,暗地里却相互算计。
明英宗朱祁镇是正牌皇帝,原本只用待在京城就行,但他经不起太监的煽动,亲自跑去战场前线,结果酿成“土木堡之变”,明军大败,天子也被拐到大草原。国不可一日无君,大明到了危急存亡之秋。
按常规惯例,应该由太子朱见深继位,但太子年幼,于国不利。于谦为了延续大明江山,力排众议,奏请太后,将朱祁钰扶上皇位。朱祁钰登上皇位后,重用于谦,并取得北京保卫战的胜利,明朝得以转危为安。
蒙古俘获了明英宗,原以为奇货可居,可以向明朝索取利益。不曾想到,明朝坚持抗战,导致蒙古除了最开始索取一点甜头,后面再无好处,明英宗对于他们也就成了无用的“摆设”。
由于明朝与蒙古持续的战争状态,原来的双边贸易也不复存在,这就让经济上依赖内地的蒙古部落损失不小。蒙古首领也先逐渐意识到,继续与明朝争斗下去,弊大于利,于是便萌生将明英宗送回的想法。
明英宗毕竟曾是大明的皇帝,对于他被俘,上至文武百官,下至贩夫走卒,无不觉得是奇耻大辱,希望他能尽快回归。但是,此时的皇帝朱祁钰却不这么想,因为明英宗对天下臣民依旧有很强的影响力,一旦回来,朱祁钰自己的合法性就存疑,因此,在他内心深处,倒希望明英宗像宋朝的徽、钦二帝,永远回不来。
景泰元年,经过几次磋商,明英宗还是回到大明,不过没有往日的风光,连礼仪都一减再减。朱祁钰在东安门内迎接明英宗,他行拜见礼,明英宗答拜,两人还握着手,哭泣着,相互推让良久。很明显,这是一场例行公事的表演秀,一切都是逢场作戏。
仪式完毕,朱祁钰将明英宗送入南宫,厚重的宫门关闭,此后整整七年,明英宗再也没有跨出宫门半步。对于这位兄长,朱祁钰极为冷漠,为了避免出现复辟而采取严密的监视措施。
景泰七年底,朱祁钰身染重病,卧床不起,连元旦贺礼也无法参加。石亨等大臣知道消息后,觉得朱祁钰将不久于人世,于是,他们联合一些明英宗旧臣,在景泰八年初发动“夺门之变”。病榻上的朱祁钰,自知行将就木,听说兄长复位,倒还有些释然,毕竟皇位没有落入他人之手。
正月二十一日,明英宗颁布复位诏书于天下,宣布将景泰八年改为天顺元年。受够了软禁的明英宗,在诏书中大骂朱祁钰,否定他的一切;接着,又以太后的名义发布制谕,宣布废“景泰僭子仍为郕王。”
从皇位跌落下来的朱祁钰,被迁移到西内居住,生母吴太后复号宣庙贤妃,废后汪氏仍为郕王妃。
朱祁钰迁到西内,病情曾一度好转,但不久又恶化,很快便一命呜呼,享年二十九岁。当时就有传说,朱祁钰是被宦官蒋安用帛勒死的,至于蒋安是奉明英宗的密令,还是投英宗所好,就不得而知。不管朱祁钰具体死因是什么,明英宗都摆脱不了最大嫌疑人的身份,因为:
一、两个人为了皇位,没少算计对方。朱祁钰上位后,不仅软禁朱祁镇,甚至连朱祁镇所立太子朱见深也废除。这种为了皇位的私心,昭然若揭。
同理,朱祁镇东山再起后,一方面为了报仇,另一方面为了坐稳皇位,朱祁钰的下场自然不会好到哪去。人不狠,坐不稳,万一朱祁钰病情好转,再来个反“夺门之变”,明英宗就彻底完了。
二、朱祁钰去世,明英宗是最大获益人。天无二日,国无二君,神器只能定于一樽。只有朱祁钰去世,他的影响力才会彻底消失,那些望风梯荣的大臣才会彻底屈服于明英宗。
从明英宗赐给朱祁钰的谥号“戾”来看,他对朱祁钰可谓恨之入骨。按照谥法,“不悔前过曰戾”,“戾”字又有乖张、罪恶、暴行的含义。死了都如此恨,活着岂不要“寝其皮,食其肉”?
秋媚说:朱祁钰有没有私心?肯定有,毕竟想当皇帝是人之常情,但他功劳是主要的,在危急关头挽救了大明王朝,安定了天下人心。朱见深继位后,为朱祁钰平反,并认可他往日的功业。
有人说金庸笔下的明朝一片黑暗,那事实真的是如此吗有何史料证明
我是萨沙,我来回答。
我们先看看金庸这段小说《鹿鼎记》
第一段:
因明史案,至于江南名士,因庄廷鑨慕其大名、在书中列名参校者,同日凌迟处死,计有茅元锡等十四人。所谓凌迟处死,乃是一刀一刀,将其全身肢体肌肉慢慢切割下来,直至犯人受尽痛苦,方才处死。因这一部书而家破人亡的,当真难以计数。
吕留良等三人得到消息,愤恨难当,切齿痛骂。黄宗羲道:“伊璜先生列名参校,这一会只怕也难逃此劫。”他三人和查伊璜向来交好,都十分挂念。
这一日舟至嘉兴,顾炎武在城中买了一份邸报,上面详列明史一案中获罪诸人的姓名。却见上谕中有一句道:“查继佐、范骧、陆圻三人,虽列名参校,然事先未见其书,免罪不究。”顾炎武将邸报拿到舟中,和黄宗羲、吕留良三人同阅,啧啧称奇。
第二段:
查继佐,字伊璜。(《觚剩》一书中有“雪遘”一文,述此奇事,开首说:“浙江海宁查孝廉,字伊璜,才华丰艳,而风情潇洒,常谓满眼悠悠,不堪愁对,海内奇杰,非从尘埃中物色,未可得也。”)这一天家居岁暮,命酒独酌,不久下起雪来,越下越大。查伊璜独饮无聊,走到门外观赏雪景,见有个乞丐站在屋檐下避雪,这丐者身形魁梧,骨格雄奇,只穿一件破单衫,在寒风中却丝毫不以为意,只是脸上颇有郁怒悲愤之色。查伊璜心下奇怪,便道:“这雪非一时能止,请进来喝一杯如何?”那乞丐道:“甚好!”查伊璜便邀他进屋,命书僮取出杯筷,斟了杯酒,说道:“请!”那乞丐举杯便干,赞道:“好酒!”
随后说的是查继佐游说这个乞丐,也就是后来广东提督吴六奇,说服他反清复明。
然而,这些都是虚构的历史。
实际上,金庸原名查良镛,这个查继佐就是他的直系祖宗。
查继佐根本不是被满清朝廷宽恕,才逃过一劫。
大家想想看,连排字的工人都被杀了,何谈参加做书的查继佐。
实际上,查继佐就是明史案最初的告发者。
明史案这么多死者都是查继佐害死的,为此他得到满清朝廷大大的奖赏。庄家被吵架以后,大量财富被上次给查继佐。
一说查继佐还被提别提拔为旗人,入旗了。
至于查继佐说服吴六奇反清复明,更是无稽之谈。
实际上,吴六奇只是一个卑鄙小人,受查继佐资助和介绍以后,从军带着部队投降清军,残杀自己同胞,最终成为清军将领。
历史记载,吴六奇极为凶恶:在潮汕等地区实行“禁海策“、“片帆不得下海”,大肆屠戮潮汕海民,死难者数万人不止。
实际上,吴六奇从没有反清复明,吴三桂起兵的时候他已经死去多年,是病死。
说通俗点,金庸的祖先查继佐就是满清的走狗,残害同袍以换取荣华富贵、功名利禄。所以金庸对满清和大明才有如此奇怪的观点。
大家注意,金庸所有作品中都以汉民族捍卫者自居,但涉及明朝和清朝的《碧血剑》《鹿鼎记》《飞狐外传》中,明朝一律是腐败不堪,相反清朝才是英明神武,众望所归。
这是极为反常的现象。
而鹿鼎记中金庸替自己祖宗洗白,不惜虚构历史,实属掩耳盗铃,说明这是他的心病。
金庸已走,江湖老去,你想为金庸先生撰写一副怎样的挽联
挽金庸先生:
金笔书正气,宏扬祖魂荡天地;
庸人著忠德,胸怀宗血贯春秋。
金庸的武侠小说可以进入文学史吗
梦露居士为你解读金庸武侠,点击关注阅读系列文章。
上个世纪,武侠小说在我国盛极一时。金庸先生是武侠小说家中的泰山北斗,其地位无人能及。 金庸小说不仅在武侠小说届独领风骚,在中国近现代通俗文学领域也是独占鳌头。
那么金庸小说能否进入文学史呢?居士我认为毫无疑问是可以的。
武侠小说是中国独有的一种文学类别,其内核是我国流传了几千年的侠文化。侠文化可上溯至《史记·游侠列传》和《史记·刺客列传》,可谓源远流长。唐代大诗人李白就曾经做过游侠,还写过脍炙人口的《侠客行》。
侠文化发展到近代,结出了“武侠小说”这么一朵绚丽的花朵。武侠小说以“武”为辅,以“侠”为主,最重要的是侠义精神,侠代表着以武犯禁、锄强扶弱。侠是中国独有的一种人物,在其他文化中难以找到相对应的角色。
武侠小说是中国特有的,所以必将在中国文学史上占据一席之地。而金庸是武侠小说作家中的NO.1,自然也能进入文学史。金庸先生的第一部小说《书剑恩仇录》,走的是传统武侠的路子,水准已然不低,但仍是一部稚嫩的作品。之后金庸不断推陈出新,终于在《射雕英雄传》中走出了自己的路子,创出了自己的风格。金庸在《天龙八部》上达到了顶峰,描绘了一个波澜壮阔、奇异诡谲的武侠世界。最终金庸写出了《鹿鼎记》作为自己的封笔之作,完成了对武侠的解构。
金庸武侠小说虽然被很多人认为不登大雅之堂,但不论是文学性、艺术性还是思想性,都是不容忽视的。金庸擅长塑造人物,笔下众多武侠人物,个个形象鲜明、面目不同。金庸还尝试了多种主题,《飞狐外传》写胡斐的侠义之心,《射雕英雄传》写郭靖为国为民,《神雕侠侣》写缠绵悱恻的爱情,《倚天屠龙记》写男人之间的情谊,《天龙八部》写佛教的悲天悯人,《笑傲江湖》写政治的黑暗肮脏,《鹿鼎记》写侠的没落……
正因为金庸小说有这些优点,即好看,又能引人深思,所以他的作品影响力极大,在华人世界广泛传播。自上世纪以来,金庸的小说被不断改编为影视作品,那些热门的作品,如《天龙八部》等,甚至被改编了十几次!所以就算是不读金庸小说的人,多半也知道郭靖、黄蓉、杨过、萧峰等金庸人物。可以说,金庸已经成为一种现象,影响深远。金庸先生逝世时,许多政治人物送上了花圈,已说明了他的地位与影响力。
2006年7月,由《亚洲周刊》与来自全球各地的学者作家联合评选出“二十世纪中文小说一百强”,有少部分作家有两部作品入选,比如鲁迅的《呐喊》、《彷徨》;张爱玲的《传奇》、《半生缘》;巴金的《家》、《寒夜》;老舍的《骆驼祥子》、《四世同堂》,以及金庸的《射雕英雄传》、《鹿鼎记》。
所以,金庸先生必然会在文学史上留下自己的名字。
一切有为法,如梦亦如露。欢迎关注我的微信公众号“梦露居士”,回复关键词“金庸”,阅读更多有趣文章。
特别声明
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