寻梦沿河_乌江_黄庭坚_一声

历史故事本文相关内容:沿河 乌江 黄庭坚 一声

今早,偶然在网上阅到沿河八十年代老照片,见一照片《八十年代印刷厂》,系原土司衙门遗址,只见院落富丽堂皇,雍容华贵,花团锦簇。据悉在上世纪九十年代被拆除,感叹可惜间隙,一种情愫油然而生。

乌江浩荡、粉墙黛瓦、枕河人家、摇橹划桨……眼前一卷卷水墨画,徐徐铺展,耳边仿佛响起摇橹咿呀,猜想身处画面的人们不禁有点恍惚,自己是在一幅画里,还是在历史的天空之中?

穿越历史烟尘追寻思州遗韵,追逐梦里水乡那古老与沧桑的容颜。

吹面不寒杨柳风。虽在此羁旅两载,脚步还是不由自主踏入水乡的画框。我知道,自己和那么多远道而来的游客一样,是来寻梦。

可是,梦里水乡、江滨小城,究竟承载着我们怎样的梦呢?

初春临江,乍暖还寒。不禁让人忆起,唐代诗人赵嘏的《长安晚秋》,云物凄清拂曙流,汉家宫阙动高秋。残星几点雁横塞,长笛一声人倚楼。紫艳半开篱菊静,红衣落尽渚莲愁。鲈鱼正美不归去,空戴南冠学楚囚。

展开全文

凌晨时分,绕屋彷徨。我最喜读“残星几点雁横塞,长笛一声人倚楼”句,西边天上还留有几点残余的星光,诗人有感寂寥塞满襟,空中又飞来一行避寒的秋雁。正在诗人沉浸在这景色之中的时候,却突然听到一声长笛。寻声望去,在那远处高高的楼头,依稀可见有人背倚栏杆吹奏横笛。每每品来,无不感佩诗人才情,又为诗人遭遇感伤,最后还是为这两句诗,诗人博得了“赵倚楼”的雅称感到释怀。

又喜“滚滚长江东逝水,浪花淘尽英雄”句,谁不能想见,那跃身上马,打马驰骋疆场去与那风姿绰约和马革裹尸相逢?

然,不能至,但心永向往之。

公元1094年。一道圣旨,已近天命之年的宋代大儒黄庭坚,被贬谪为涪州别驾,遣黔州安置。

在此之前,他是“苏门四学士”,是“江西诗派”开山鼻祖,是北宋书法“四大家”,是宋哲宗朝校书郎,是声名远播的一代文豪。

既是贬为涪州别驾,却又遣送黔州安置;别驾已是闲散至极,黔州更是化外之地。

历史如烟,黄庭坚掩翳其间的日月无光穷途末路的人生苦辛,早化着一壶浊酒,在近千年的渔樵问答里,感叹了千万遍。而他与黔州辖地思州有名的“神仙果”——沙子空心李,在被岁月湮没的时空中演绎出来的一段动人故事,也成就了千古不朽的传奇。

初到黔州的日子,呕哑嘲哳的土家山歌嘈杂地衬着黄庭坚的无绪,意兴阑珊的冷月幽幽地照着他的无眠,奔腾咆哮的乌江不羁地撞着他的无奈,参差错杂的巉岩冷峻地瞅着他的无言。尤其是那绵绵的雨啊,一下就是十天半月,黯了山,愁了云,伤了心,冻了情……

所幸,黔州百姓并未对他以罪臣相待,反而因来了这位朝廷里的大学问家而奔走相告,额首称庆。当地官员也时常前来馈赠礼物,嘘寒问暖。黄庭坚很快就喜欢上了这里旖旎的山水风光,淳朴的民族风情。

他安顿下来,修房造屋,临江而居;开荒种地;开坛讲学,携后进为乐;寻师问友,品佳茗怡心。这期间,为寻友,逆乌江而上,进白泥河,到沙子南庄;见遍生桃树与李树,粉桃白李,灼灼其华,与地里金黄的菜花、碧绿的麦苗相映成趣。更有那牧笛声声,山歌阵阵响彻耳边;鹤发怡然,垂髫自乐醉在眼前。

此情此景,黄庭坚心潮起伏,闻着苞谷酒甘冽的清香,想起来时喝到的好茶,他挥毫写就词作《阮郎归》:“黔中桃李可寻芳。摘茶人自忙。月团犀胯斗圆方。研膏入焙香。青箬裹,绛纱囊。品高闻外江。酒阑传碗舞红裳,都濡春味长。”

后来,他写了大量诗文来介绍黔州风物,讴歌黔州人情,为推动当地历史文化的发展做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

苔花如米小,也学牡丹开。乌江之滨的杏花春雨,时时打湿少年斑斓的梦,稻香鱼肥、柳绿花红、莺歌燕舞与“醉里挑灯看剑,梦回吹角连营”时时萦绕我的脑际。

如今伫立乌江滨,不再吟诵“闻春风之怒号,则寸心欲碎;见贼帆之上驶,则绕屋彷徨”。静静的夜里,我渐渐懂了,这么多寻常人为何要来思州寻梦?也许,恰如乌江“正其谊不谋其利,明其道不计其功”。

贵州日报天眼新闻记者 梁瀚泽

编辑 田勇

二审 杨聪

三审 朱邪

特别声明

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分享:

扫一扫在手机阅读、分享本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