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日绝句古诗的意思(如何看待杜牧的《题乌江亭》和李清照的《夏日绝句》这二首诗描写项羽的不同观点)_项羽_乌江_李清照

如何看待杜牧的《题乌江亭》和李清照的《夏日绝句》这二首诗描写项羽的不同观点

乌江亭:在今安徽和县东北的乌江浦,相传为西楚霸王项羽自刎之处。《史记·项羽本纪》:“于是项王乃欲东渡乌江。乌江亭长檥船待,谓项王曰:‘江东虽小,地方千里,众数十万人,亦足王也。愿大王急渡。今独臣有船,汉军至,无以渡。’项王笑曰:‘天之亡我,我何渡为!且籍与江东子弟八千人渡江而西,今无一人还,纵江东父兄怜而王我,我何面目见之?纵彼不言,籍独不愧于心乎?’······乃自刎而死。”

公元前202年十二月,垓下之战,刘邦、韩信、彭越、英布等率六十万大军,对阵项羽十万军队。几经厮杀,楚军陷入重围。项羽把盏悲吟:

“力拔山兮气盖世,时不利兮骓不逝。骓不逝令可奈何,虞兮虞令奈若何!

虞姬在旁听诗,得知项王之意,亦吟诗道:汉兵已掠地,四方楚歌声。大王意气尽,贱妾何聊生!吟罢,虞姬拔剑自刎。

项羽率800骑突围而去。来到乌江只剩26人,后有追兵。最后,项羽拒绝了乌江亭长的建议,而自刎。

杜牧于会昌元年(841年)赴任池州刺史时,路过乌江亭,有感而发,写了一首咏史诗:

《题乌江亭》

胜败兵家事不期,

包羞忍耻是男儿。

江东子弟多才俊,

卷土重来未可知。

这首诗比较直白,也可以说浅显易懂。看表面是杜牧认为,项羽如果能够忍辱负重,渡过乌江,也许能够依托江东父老,重整旗鼓,东山再起。但,对于杜牧的看法,唐–孟迟在《乌江》诗中提出异议。

《乌江》

中分岂是无遗策,百战空劳不逝骓。

大业固非人事及,乌江亭长又何知。

其后,宋朝的王安石在《乌江亭》诗中也表达了:项羽大势已去,即便渡过乌江,回到江东,也不可能卷土重来了。

《乌江亭》

宋–王安石

百战疲劳壮士哀,中原一败势难回。

江东子弟今虽在,肯与君王卷土来?

那么,杜牧为何认为项羽应该忍辱负重,渡江再图霸业?他是否真的看不清大势?不是的。这是借史咏今。劝解人们要有胸怀度量,项羽就是刚愎自用,妇人之仁而失去霸业,兵败垓下。杜牧为什么会有这种忍忍的见解?这与他的人生经历息息相关。他从小家道中落,尽管26岁中了进士,但一直给人当幕僚,四处奔波,寄人篱下。游走于烟花柳巷,青楼酒肆:“十年一觉扬州梦,赢得青楼薄幸名。”正是能忍,其后,他得以重返京城,受到重用。由此可见,诗是作者人生和内心深处的反映。也就是所谓:诗言志。他亲笔题写的一首诗《诗赠张好好》现保存在故宫博物院。

1127年(靖康二年),金兵入侵中原,掳走徽、钦二帝,赵宋王朝被迫南逃。李清照之夫赵明诚出任建康知府。后城中爆发叛乱,赵明诚不思平叛,反而临阵脱逃。李清照既为国家当权者,又为丈夫感到耻辱,在 与丈夫赵明诚 路过乌江时,有感于项羽的悲壮,挥笔题写了五言绝句。

夏日绝句

宋–李清照

生当作人杰,死亦为鬼雄。

至今思项羽,不肯过江东。

该诗是李清照诗词中最为阳刚,壮怀激烈的一首诗,也为人们所称颂。她其他的诗词多是悠闲,凄婉,缠绵悱恻的作品。因此,她被誉为婉约派的代表人物。

她为什么过乌江会写出如此大作?因为,南宋偏安一隅,不思进取。她希望人活着就要轰轰烈烈,建功立业,做人中豪杰。死也要不辱此生,浩气长存,做鬼中英雄。成如

屈原《国殇》:

诚既勇兮又以武,终刚强兮不可凌。

身既死兮神以灵,魂魄毅兮为鬼雄!

李清照鞭笞南宋的统治者苟且偷生,既无人杰,也无鬼雄。她感慨地说,人们仍然在思念项羽,为他不肯羞愧渡江而难过。李清照借古讽今:南宋的官吏富豪都渡江南下了,置北方人民于异族的铁蹄蹂躏之下!使人民南下迁徙逃命。正是李清照与丈夫奔逃到乌江,触景生情,有感而发,才写出了,不朽的《夏日绝句》。据说,其夫因此诗羞愧难当,抑郁而死。

李清照有一首《夏日绝句》,内容却是褒扬项羽精神的,不理解为什么不叫《项羽颂》呢

因为李清照曾饱受过战乱之苦,所以非常崇拜心中的英雄。金兵进攻北宋,皇帝放弃抵抗,她流离失所,逃亡于南方,而背景离乡。她非常崇敬项羽,是作者有爱国的情怀,她崇敬项羽视死如归的英雄气节,赞扬项羽不苟且偷生,生死不惧的好男儿,将军战死沙场的感慨悲壮之举,使她深受感动提笔写下夏日绝句。

李清照的古风小诗追忆项羽,为何却叫《夏日绝句》

一般来说,诗词的名字都会表明诗词的大致写作指向,如杜甫的《蜀相》写的是诸葛亮,苏轼的《念奴娇·赤壁怀古》写的是赤壁之战等等。但从名字和内容来看,李清照的这首诗好像没有任何关系,这是为什么?

首先要说的,肯定不是失误,尤其是从创作背景来看,更是如此。

李清照是两宋之际人,前半生生活在繁花似锦的北宋,无忧无虑一直到长大、结婚,从其诗词中就能看出她生活的多姿多彩,尤其是嫁了一个同样才华的丈夫,更让这种幸福达到顶峰。 如果不是意外的出现,或许李清照会一直如此幸福下去,中国文学史上也会多一位擅长写个人、家庭情感的女词人,更会少一位忧国忧民的伟大女词人。

“国家不幸诗家幸”,说的就是这种情况。

靖康二年(1127年),金军南下,北宋灭亡,彻底改变了李清照的一生。 建炎三年(1129年),李清照的丈夫赵明诚知江宁(南京)府,某一天晚上城中发生叛乱,关键时刻赵明诚没有履行职责,不敢抵抗,弃城而走。人都不是完美的,可能以前李清照没有发现这一点,或者说下意识的忽略了这些,沉浸在幸福里不愿醒来。突如其来的变故让一切丑陋暴露出来,对本就沉浸在亡国之痛的李清照造成了巨大的打击。后来二人在逃亡至乌江渡河时,李清照写下这首《夏日绝句》。

生当作人杰,死亦为鬼雄。

至今思项羽,不肯过江东。

“夏日”表明时间,“绝句”表明体裁,这首短诗是五言绝句。诗是在夸项羽生是像张良、那样的人杰,即便死也会死而又灵,成为鬼中英雄。所以在面临生的苟且时,他拒绝渡江,选择了死亡。死的壮烈至极,与赵明诚闻风而逃形成了鲜明对比,是对赵明诚的讽刺。

“绝”字有一语双关之一,不仅仅是表明体裁,也表明了项羽所处的境地,相比之下,赵明诚的处境远不及此却弃城而逃,更显卑劣,同时更蕴含了对苟安一隅的朝廷的讽刺。所以本诗的题目和内容还是有关联的,只不过比较内敛,不易发现。

李清照倒是痛快了,发泄了自己情绪,但至此夫妻二人就有了裂痕,再也回不到从前。不久后,赵明诚郁郁而亡。李清照的下半生一直不顺,晚景凄凉,但这不幸给了她抒发情感的灵泉,成为中国文学史上伟大的女词人。

仅代表个人观点。

特别声明

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分享:

扫一扫在手机阅读、分享本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