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清照写的这首五言绝句,气吞山河,激励无数人,甚是经典_项羽_李清照_乌江

我国古代有很多著名的诗人,我们最熟悉的莫过于李白,杜甫和苏轼等人,他们的诗词流传千古。如果提起古代的女诗人,我们知道的并不多,而李清照绝对是家喻户晓的女诗人,我们学习过她很多首诗词。李清照的诗很婉转清美,因此她也被封为婉约派女诗人。

不过李清照后期的诗词大部分都十分的悲伤,如果她前期的诗都是婉转轻松的,那么后期的诗词都比较伤感,让人读了情不自禁的落下泪来。比如她有两句诗让人感到十分的辛酸“一处相思两处闲愁......才下眉头却上心头,”这首诗把她心目中的愁绪放大到很多倍,眉头上的愁云才下去,心里的愁又涌上心头。

李清照后来还写下一首五言绝句,很多人都读过,不过当读的时候从来没想过是一个女人写出来的,这首诗气吞山河,有一定的英雄气概,很多人都认为是一个血性男儿写的,这首诗激励无数人,被成为经典,传颂几百年的时间,今天就让我们来看一下。

这首诗很明显写的是项羽,当年西楚霸王项羽是一位很有血性的英雄,顶天立地,然而后期因为他过于自负,导致自己落入下风,最后在垓下之战的时候被韩信等人打败,最终拼命杀出重围,并且来到乌江边的乌江亭。

其实这个时候项羽完全有能力逃脱,因为乌江边已经有一艘船等待那里,专门来迎接项羽的,如果项羽坐上船刘邦的队伍是追不上来的。当时船家也劝慰项羽,只要人在还能东山再起,然而项羽却放弃了逃亡的机会,于是拔剑自刎身亡。

展开全文

可以说项羽的结局是咎由自取,不过也令人感到悲伤,也佩服项羽宁死不逃的英勇气概。虽然项羽死了,但是人们始终没有忘记过他,当李清照路过乌江的时候,心情是很悲伤沉闷的,于是就想到了项羽,于是就心含悲痛写下了《夏日绝句》。

虽然这首诗只有短暂的二十个字,不过读起来让人热血澎湃,惊天地泣鬼神,这是怎样豪壮的一首诗,而且还是出自一个弱女子之手?尤其是一二句,简直就是用一种犹如大海般狂狼一般的口气在述说一件事情,把项羽的气魄端到最高点。

项羽虽然败了,虽然犯下很多错,甚至滥杀无辜,不过在人们的刘邦和项羽,人们还是比较倾向项羽,只因为他是一个很有血性的汉子,有那种气魄,只可惜人无完人。

李清照之所以能写出这样的诗,是因为她的心里有一腔爱国的热情,然而那个时期女子受到封建制度的压迫,女子没有办法考取功名利禄,更不能保家卫国,而李清照也只能心里着急悲伤。

当时的国家处在危在旦夕中,李清照所在的时期正好是宋徽宗时期,一提起宋徽宗,我们都知道他能诗善画,会一手好书法,不过他就是一个白痴皇帝,因为他的原因导致国家昏庸腐败。

而百姓们的生活更是苦不堪言,金朝见到这样好欺负的国家,经常入侵中原。在1127年金朝再次入侵宋朝,而宋徽宗和宋钦宗父子,以及后宫嫔妃,朝廷官员等三千多人,被金朝犹如牲畜一般被掳走,国家陷入混乱当中。

那些平日张牙舞爪,吆五喝六的大臣们只能卑躬屈膝的投降,甚至有的官员不顾国家的安危,百姓的生死,猖狂逃亡。而李清照正好赶上这样混乱的时期,从李清照的诗词中我们可以感觉到她是一个思想前卫,与众不同的女性,和民国时期的那些才女是一样的。

因此以李清照的性格怎么不会为国家的安危伤心难过呢?曾经李清照是那样的快乐骄傲,有着幸福的家庭。然而当国家陷入危难的时候,男人们开始各自逃亡,而李清照的丈夫亦如此。

李清照的丈夫是江宁的知府赵明诚,在国家太平的时候受到国家的重用,当宋朝陷入困境的时候,赵明诚没有誓死保卫国家,而是弃城逃跑,面对这样的情况李清照怎么会不痛苦呢?

当李清照逃亡的时候正好路过乌江,在这里她情不自禁的想起了当年不肯过江东的项羽。当时的李清照多么希望自己的丈夫可以和项羽一般,宁愿选择死亡也不会选择逃跑?

李清照通过歌颂项羽的悲壮来讽刺大宋朝的那些贪生怕死,只顾逃亡的官僚们,从这首诗我们也可以看出李清照的那种巾帼不让须眉的气魄,只可惜她生在的是封建王朝。

特别声明

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分享:

扫一扫在手机阅读、分享本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