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清照声声慢(李清照的《声声慢》很有名,另一首《念奴娇·萧条庭院》却鲜有人知,如何解读这首词)_李清照_声声慢_这一

本文目录

  • 李清照的《声声慢》很有名,另一首《念奴娇·萧条庭院》却鲜有人知,如何解读这首词
  • 李清照的词《永遇乐落日熔金》被认为是其最好的作品,甚至超越《声声慢》,你认可吗
  • 李清照的《声声慢》是在哪里写出来的
  • 如何解读李清照的《声声慢》
  • 李清照《声声慢》为何如此凄惨
  • 请问李清照是在什么心境之下写出巜声声慢》的
  • 李清照“寻寻觅觅”,到底在寻找什么
  • 李清照的《声声慢》究竟好在哪里

李清照的《声声慢》很有名,另一首《念奴娇·萧条庭院》却鲜有人知,如何解读这首词

萧条庭院,又斜风细雨,重门须闭。

宠柳娇花寒食近,种种恼人天气。

险韵诗成,扶头酒醒,别是闲滋味。

征鸿过尽,万千心事难寄。

楼上几日春寒,帘垂四面,玉阑干慵倚。

被冷香消新梦觉,不许愁人不起。

清露晨流,新桐初引,多少游春意。

日高烟敛,更看今日晴未。

这首词应当是李清照在青州居住时的作品,应当是作于1121年左右。

当时李清照应当是38岁上下,之所以做如此判定,是因为李清照前期词作经常物件描写和仪容描写,词句也比较清新,技巧也多变,表现方式更是决不重复,哪怕同样是独居相思,却总能在字里行间看到一抹深情之意,这一首却没有这些内容,纯粹是独居的个人感受。

结合李清照生平,由此断定这首词写于李清照去莱州之前。

解读起来并不难。

萧条庭院,又斜风细雨,重门须闭。

萧条,指冷清,冷落,凋零之意。比如李白《秋浦歌》“秋浦长似秋,萧条使人愁。”

重门,两层以上的门,多指屋门。比如《红楼梦》里黛玉葬花吟有一句“杜鹃无语正黄昏,荷锄归去掩重门”

闭,此处指关上门,合上门之意。

起句即用“萧条”二字,锁定全词基调,然后导入风雨,因为风雨未停,担心刮进屋子里,所以将屋门关上。这算是叙述,但实际含义却是不想看到萧条的景象,所以把门关起来。而不想看萧条景色的原因是因为心情孤寂,不堪睹物思怀。所以,看上去似叙述,实际上是描写心情。

宠柳娇花寒食近,种种恼人天气。

宠柳娇花,宠,喜欢并侧重于偏爱,娇,爱怜并侧重于过度,在这里形容初春时分植物的柔弱和弱小,因为弱,所以经不住风雨。

寒食,寒食节,可以理解为清明时节前后。

这一句并不难解释,初春正好,可因为清明左右这种忽冷忽热的天气,弄得花花草草也动辄凋零,更惹得作者凭添愁绪,所以“恼人”,显然,作者在这里表现上恼的是天气,实际上恼的是这种天气让寥落的心情更加寥落。

险韵诗成,扶头酒醒,别是闲滋味。

险韵诗,就是以不用常的字做诗韵脚,非常考验一个人的诗词创作水平。这方面比较牛的人首推韩愈,贾岛,李贺等。

扶头酒,烈酒,醉酒之意。李清照喜欢喝酒,独居时更是经常醉酒。

为什么要写险韵诗,为什么要喝烈酒,李清照在后面说出了原因——“闲”,这是让读者看出来的误导和口不对心,真正的原因是无聊,而无聊的原因是爱人不在身边。

当时《金石录》应当是已经基本写完,所以李清照无事可做,只好用诗和酒来消磨时间。

征鸿过尽,万千心事难寄。

征鸿,即鸿雁,指远方的消息,也借指书信。所以后面有“难寄”一词,这一句很明显,用含蓄的方式表达思想,而这种思念却以不能通过书信来表达,毕竟已经不是新婚离别的新妇。

所以这种相思会显得没有着落,没有依附,倍显得清冷。

楼上几日春寒,帘垂四面,玉阑干慵倚。

楼上,指的是卧室。

春寒,照应前面的“寒食”

帘垂四面,指初春的轻冷,因为冷,所以要把帘垂下来

王阑干,就是指栏杆,借指窗户或门。

上片首句是说屋子外面,庭院萧条。这一句是说房间内,明显是递进手法,强调冷,而冷的原因是因为天气,但实际上是因为赵明诚不在身边,倍感孤独。

被冷香消新梦觉,不许愁人不起。

香,沈香。李清照喜欢燃香,所以在很多词里都有“沈香”,比如“沈香烟断玉炉寒”,“沈香火冷”,还有“瑞脑”也是香的一种。

这一句写得很清奇,被冷是双关语,实为天气,虚为孤独。香消也是如此。关键在那一个“新”字用得妙,表示思念都浸到了梦里,而且是新的梦,有新自然有旧,潜台词就是我经常会梦到你回来。

所谓愁人不起,是指不愿醒来。

因此,这一句细品之下,极为浪漫,前面双关,后面反语,层层叠叠,却毫无斧斤之感。

清露晨流,新桐初引,多少游春意。

清露,露水,应用是借用屈原《离骚》“朝饮木兰之坠露兮”之意。

新桐,显出绿色的桐树,从下面来看,应当是写实。表示又过了一年。比如庾信诗“旧竹侵行径。新桐益几围。”实际上写实的可能非常大,毕竟庭院里种有许多植物。

这一句写的是早晨过了以后,快到中午的时候,气温回升了一些。应当是出外踏意的好日子。

日高烟敛,更看今日晴未。

日高,太阳升到天上,指上午或中午。

烟敛,烟指的雨后的雾气,也可以指人烟,但在此处应当是指云气或雾气,因为雨停,所以云散,此谓烟敛。李白不是有一句“日照香炉香紫烟”么?

晴未,晴了么?和“试问卷帘人”是一个手法,就是自问

晴,亦为双关。

一,天晴了没有?

二,心晴了没有?

这首词不是李清照的代表作,但也是处处精彩,尤其是双关用法,遍地都是。每一句都是叙述,每一句都别有所指。再加上反写和衬托,这是一阙堪称教科书似的创作指南。

李清照的词《永遇乐落日熔金》被认为是其最好的作品,甚至超越《声声慢》,你认可吗

李清照,号“易安居士”,著名宋代女词人,也是婉约词派的开山鼻祖。《永遇乐落日熔金》和《声声慢》都是她极具代表性的作品,流传甚广。

其中,《声声慢》最为人熟知,原词作如下:

寻寻觅觅,冷冷清清,凄凄惨惨戚戚。乍暖还寒时候,最难将息。三杯两盏淡酒,怎敌他、晚来风急?雁过也,正伤心,却是旧时相识。满地黄花堆积,憔悴损,如今有谁堪摘?守着窗儿,独自怎生得黑?梧桐更兼细雨,到黄昏、点点滴滴。这次第,怎一个愁字了得!

这首词的整体基调忧郁而哀怨,即便是千年以后,读者依然不难透过诗词本身体味作者的怅惘与锥心的疼痛。

可见,李清照作下此词的时候,内心的悲哀已经到达了及至,以至于读者能够通过这样一首诗和词人达到一种共鸣。抑或悲伤,抑或怜悯。

“寻寻觅觅,冷冷清清,凄凄惨惨戚戚。”开篇两两相叠,诉诸的是遭际悲苦,到底意难平。在这天气还暖,寒意未尽的节气里,最难保养身体。独酌三两杯淡酒,却挨不过这傍晚猛烈的寒风。雁群从天空略过,我仿佛遇见了故人般,不免伤感。

飘零的菊花堆了一地是如此憔悴,还有什么能让我摘取的呢?我独守窗前,想着如何才能熬到夜黑。黄昏中,梧桐叶落,细语打在上面,点点滴滴,未曾停歇,一个“愁”字已经无法形容我此时此刻的心境了。

当李清照写下这首词的时候,她已经是一个晚年妇人。然而,她所面临的生活不是现世安稳,安享晚年。而是无夫无儿,流离失所的凄凉。

李清照的前半生何其精彩。她出身书香门第,在艺术和诗词的陶冶下成长为一代才女。青春时代,她幸运地邂逅了自己一生的挚爱,和丈夫赵明诚二人过着举案齐眉,琴瑟和谐的婚姻生活。

两个惺惺相惜的爱人在“赌书消得泼茶香”的生活情趣中愈发珍惜彼此的缘分。他们的爱情迎来了热烈的巅峰,与此同时,宋王朝的统治也走向了穷途末路的悲歌。在风雨飘摇的国度里,他们的爱情饱受摧残,却终难破镜重圆。她无法接受自己曾经热爱的盖世英雄变成一个卖国求荣的贼子。

于是,她写下“至今思项羽,不肯过江东”这般豪情万丈的句子以示决绝。从此,她孤身一人南下,带着她和夫君曾经呕心沥血搜集的字画古董颠沛流离。这一辗转,便是从故乡到他乡,从青葱到了白头。

这首《声声慢》正是她晚年的孤独与悲情的写照。李清照将后半生的悲情愁绪全部融入了这样一首词,融入了一场黄昏的一场情绪。因此,此词看似无物可赏,却能完全以情动人。

而李清照另一首同样出彩的作品——《永遇乐落日熔金》却不如《声声慢》那样出名。但是,不少人认为这首词已经超越了《声声慢》,堪称李清照最好的词作。我们不妨一起赏析一下如下原文:

落日熔金,暮云合璧,人在何处。染柳烟浓,吹梅笛怨,春意知几许。元宵佳节,融和天气,次第岂无风雨。来相召、香车宝马,谢他酒朋诗侣。中州盛日,闺门多暇,记得偏重三五。铺翠冠儿,捻金雪柳,簇带争济楚。如今憔悴,风鬟霜鬓,怕见夜间出去。不如向、帘儿底下,听人笑语。

落日如融化之金属,傍晚暮色四合,如白壁齐拢,雾霭将杨柳染得浓绿,笛声将《梅花落》的曲调吹响,谁知有春意几许?元宵佳节,天气尚暖,可怎知会否再有风雨?诗酒朋友们乘着马车,骑着骏马,前来邀约,我都一一婉拒了。

遥想当年,汴梁尚且繁华,每逢正月十五,我们闺阁女子便要戴上饰有翠羽的帽子,插上金丝雪柳,满头珠翠,打扮齐整。而如今的我却如此憔悴,发髻凌乱,鬓角斑白,不愿夜间外出,倒宁愿躲在帘下,听人欢歌笑语。

这首词的凄怆哀婉的基调与《声声慢》颇为相似,但又不同于《声声慢》的作品风格。

作者在这首词中通过对比南渡前后的元宵之景,抒发了自身的离乱愁苦。上片主要写景,表达触景生情的苦闷;下片作今昔对比,从个人情绪上升到国家的高度,表达了国破家亡之苦。

经历过靖康之耻的大宋王朝危在旦夕,这辗转流离的逃亡生涯丰富了作者的人生阅历,也让作者赋予其作品更为深厚的情感。因此,这一时期,作者的笔调偏向朴实清新,有一种反复归真的深厚之美。

综合这两首词作,作者用笔字字用心,极善于打磨文字,在用笔功力上不相上下。正如李调元对她的评价:“词无一首不工,其炼处可夺梦窗之席,其丽处直参片玉班。”

在风格上,两首诗各有千秋,《声声慢》兼具声韵和意蕴之美,情感表达直击人心;而《永遇乐落日熔金》的表述则更为含蓄深厚,发人追思。两种处理方法各有其妙处。因此,我认为两首诗都是李清照词作之佳品,站在不同的角度看待,各有其长,不能一概而论。


END.

我是博书君,更多精彩内容,请关注我的账号@博书。看完文章,记得点赞~

李清照的《声声慢》是在哪里写出来的

是在杭州写的。写这首词的时候,是李清照四十六岁,丈夫因病离她而去,似在一夜间她又重回斑驳,而此时的哀愁已不是少女时期的哀愁。她正经历着山河破碎,故国不堪回首的岁月。“寻寻觅觅,冷冷清清,凄凄惨惨戚戚。”短短十四个字清楚的诠释了李清照所处的环境,还有心境。不会再有人和她风雨同舟,也不会再有人抚慰她忧愁的内心。而偏偏此时金黄色的菊花盛放,让她思念亡夫更甚,这样的长夜让她如何度过…爱,生如许,却凋谢极致,想到此生缘分已尽,她深深的惆怅,思君如流水,人远天涯近…她这一腔浓重的情思,写下了这绝美的词。从此之后她明白她孑然一身,亦孑然一生,痴痴的守着那些美好,阅尽残生。读完这首词让人感到幽咽凄楚,断肠心碎,也更能理解李清照做这首词内心的那种哀愁…

如何解读李清照的《声声慢》

如何解读李清照的巜声声慢》?

《声声慢》是“千古第一才女“,宋代女词人,婉约词派的代表人物李清照所作。这首词是她的代表作之一,纵观全词,应该是李清照的后期作品。

如何解读李清照的《声声慢》,人各有异,笔者试图根据词义结合其创作背景,用“心“去加以解读。

附全词

寻寻觅觅,冷冷清清,凄凄惨惨戚戚。乍暖还寒时候,最难将息。三杯两盏淡酒,怎敌他、晚来风急!雁过也,正伤心,却是旧时相识。

满地黄花堆积,憔悴损,如今有谁堪摘?守着窗儿,独自怎生得黑!梧桐更兼细雨,到黄昏、点点滴滴。这次第,怎一个愁字了得!(守着窗儿 一作:守著窗儿)

这首词起句就不同寻常,一连用“寻觅,冷清,凄惨戚“这七个字形成七组叠词,即“寻寻觅觅,冷冷清清,凄凄慘惨戚戚“。在填词(包括诗赋)方面来看,史上绝无仅有。

靖康二年(公元1127年)金兵入侵,北宋徽宗、钦宗二帝被俘,宋高宗建炎三年(公元1129年),在李清照46岁时,丈夫赵明诚因病去世,葬夫之后作者南渡,追随流亡的队伍饱尝了颠沛流离之苦。亡国之恨,丧夫之哀,孀居之苦,一起涌上心头,无法排遣。

上半阙解读:作者南渡后苦苦地寻觅着幸福的生活,然而面对国破家亡,丈夫去逝的处境,她感觉到的只有冷清、凄惨和悲戚,这是她向往美好生活从心中迸发出的一种呐喊。刚才还是暖和的天气怎么忽又变得寒冷了呢,真让人难以保养和休息。变幻莫测的风云有如她的人生,在乍暖还寒的时侯虽然喝了二、三杯淡酒,却怎么也抵挡不了傍晚紧吹的寒风。此时看到一行太雁从头顶飞过,让她感到更加的伤心,她思索着,那些南飞的大雁或许就是当年为她传递信书的旧日相识。

下半阙解读:作者通过描写残秋的所见所闻,借喻自己落寞孤寂的现实情感。那些堆积在田园的满地菊花,现已经憔悴不堪了,如今还会有谁来采摘它呢?孤孤单单地守在窗前,独自一人又怎么能熬到天黑?窗外的梧桐被细雨淋漓,到了黄昏的时候,梧桐树叶上还在落下点点雨滴。这样的情景,怎么能用一个“愁“字来了结

写于2021.10.2

李清照《声声慢》为何如此凄惨

最哀莫过于国破 最悲莫过于家亡 最愁莫过于夫死,三宗罪坠于一女儿身,哪个敢说不凄凉?

纵使被誉为“千古第一才女”的李清照,也是凡人,也过着常人的生活。奈何她生不逢时,如若在盛世,她定将过着富庶满足的生活。只叹命不由己,只能做那任风吹打飘零的落叶。

回答之前我先就这首声声慢改编一首,瞎写的,见笑了。

冷清凄切苦寻觅,微暖又寒怎休息。

淡酒入杯抵风急,旧时孤雁自别离。

独守冷窗日暮黑,菊乱满地滥堆积。

梧桐细雨落滴滴,愁满我心懒得提。

单从词牌就能看出这是一首以悲感情为主旋律的词,感兴趣的朋友可以查查声声慢这个词牌的来历。讲述了一个郁闷不已的故事。李清照生活在北宋南宋交接的时间,国家正逢靖康之变,而自己的家庭被金军踏漠,只能过着颠沛流离的生活,这给本来过的无忧无虑的她无疑又增添了一份打击,而屋漏偏逢连夜雨,丈夫赵明诚又在此时离她而去,丢国失家丧夫之痛可想而知。而作为古代有名的才女中,李清照无儿无女可以说这一辈子过得最为凄凉的一个人了。也就是在国破之后,她的词从浅斟低唱的小清新旋律转变为沉闷、忧郁、凄凉、哀婉。除了写对前夫的怀念就是自己的孤苦悲凉。真教人痛彻心扉,倍感可惜。

寻寻觅觅,冷冷清清,凄凄惨惨戚戚。乍暖还寒时候,最难将息。三杯两盏淡酒,怎敌他、晚来风急?雁过也,正伤心,却是旧时相识。

满地黄花堆积。憔悴损,如今有谁堪摘?守着窗儿,独自怎生得黑?梧桐更兼细雨,到黄昏、点点滴滴。这次第,怎一个愁字了得!

再看这首词,开篇就以7个叠词向你展现了自己凄凉无助,冷清孤寂的画面,你仿佛能看到画面里一个女子在屋子里转来转去,又不知道自己在找什么,魂不守舍的样子令人生怜。我的心情本就不好,你说再加上这说冷不冷,说热不热的天气,我还怎么能够睡的着那?无奈喝点小酒浇浇愁绪,却也敌不过这悲凉之风放肆拼命的吹。想想之前我也与丈夫几次在此举杯共饮的情景,怎叫我不生想念之情。如今只留我一人饮酒醉,正在这伤心难过的时候,那似曾相识的大雁从我的窗前飞过,你怎么也落了单?难不成同我的命运一样?你此去能否将我的思夫之心带到我那故去的丈夫身边,代我向他诉说着我的苦楚。

菊花儿或许能够感受到我的想法,杂乱不堪的满在地上,我再也没有心情去采摘那花儿闻它那花香,再也没有当年“东篱把酒黄昏后”的兴致了。我独自守着窗儿发呆,从白等到黑天,可到了黑天却是更加难捱这孤枕难眠的夜。窗外梧桐树上掉落者淅淅沥沥的雨点,那不是雨点,那就是丝丝落下的愁绪,下的我心烦。可叹在这风雨中梧桐还有个伴儿去相互扶持,我这孤家寡人怎么才好。

读到此,一幅凄凉悲恸的画面已然浮现在眼前,就算是一个读者不去看词,也能体会到李清照的凄凉情景。急风和骤雨,孤雁与残菊,梧桐加窗儿,哪个都使我哀怨重重,最后一句,词人并没有用其他的词汇去再形容这般心情,只字“愁”一说,终于得到了发泄。“怎一个愁字了得”是啊,读了这句话就算“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都稍感逊色,不及其万分之一。

这就是李清照,在这自己孤独无助时,将自己内心的想法和情感付诸于文字,向我们展示了什么叫悲凉、什么叫苦楚、什么叫无助。以景写情,写物做铺,直到直抒胸臆。真个“千古第一才女”。

以上回答来自一生最爱古诗词,喜欢就关注我吧。

请问李清照是在什么心境之下写出巜声声慢》的

靖康之难后,北宋亡。是年三月,词人丈夫赵明诚南下金陵奔母丧。八月,词人南下与丈夫会合。因遇兵变,家及所藏书被焚,家破。建炎三年,赵病逝。时金兵侵犯正急,安葬赵后,追随朝廷由建康到浙东,饱受颠沛流离之苦。逃难途中,所带金石遗失殆尽。亡国之恨,丧夫之哀,孀居之寂,颠沛流离之苦凝聚心中,难以排遣,于是写下此词诉说苦肠。

李清照“寻寻觅觅”,到底在寻找什么

寻觅读书吟诗蹴罢秋千美好的少女时光,寻觅夫妻恩爱填词泼茶汴京赏玩金石书画的幸福光阴,寻觅自己的丈夫赵明诚,寻觅丢失的古玩字画,寻觅故乡故居的一切熟悉的旧物旧事,寻觅已逝的青春年华,寻觅过去的一切美好回忆,还有许许多多,可揣摩得之。我就一个省略号……省略掉了…………

李清照的《声声慢》究竟好在哪里

李清照的《声声慢》作为一首名作,深受大家喜爱。这首词的全文是:

寻寻觅觅,冷冷清清,悽悽惨惨戚戚。乍暖还寒时候,最难将息。三杯两盏淡酒,怎敌他晚来风急?雁过也,正伤心,却是旧时相识。 满地黄花堆积,憔悴损,而今有谁堪摘?守着窗儿,独自怎生得黑!梧桐更兼细雨,到黄昏,点点滴滴,这次第,怎一个愁字了得?

这首《声声慢》所以倍受人们喜爱,广为流传,首先在表现手法上,借助平易的口语,巧用一连串的迭词,宣洩了一个漂泊落拓而又失去爱情的人的内心苦闷。词的一开头,连用十四个迭字,把一个人百无聊赖时,东翻西找,悽惨哀愁的空虚内心,一层一层地铺陈出来,生动地刻画出她那孤寂无依的处境。而且在语言上,明白如话,很少粉饰。

词的下阕更加情景交融,使意境发展到最高界限。作者从秋光中看到了自已容光的憔悴;从梧桐细雨中体悟到打在心中的愁怅。从而内心更加空虚,越来越愁。

特别声明

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分享:

扫一扫在手机阅读、分享本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