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军太空战态势感知能力建设_太空_感知_空战

美军太空战态势感知能力建设

远望智库开源情报中心 蒋杰峰

随着航天技术的发展及其在军事上的应用,传统的“陆、海、空”等战场空间进一步得到扩展,太空成为了新一维度的作战域,军事活动的疆域和国家安全涉及的区域也进一步扩大,这对国防力量建设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随着美国开始逐步推进太空态势感知能力建设,以俄罗斯为首的军事强国也紧随其后,开始把太空战作战能力建设任务提上日程。根据现有科技水平和发展趋势足以作出判断,太空战能力水平将有极大可能成为维护国家安全和利益的新一轮战略制高点,谁能率先开发利用太空,谁就能率先取得经济、军事和政治等诸多领域上的战略优势,太空战的态势感知能力对现代战争而言具有极其重要的作用。

随着太空军事演习的频繁进行,各国围绕太空的军事竞争与较量不断升级演变,太空已成为与“陆、海、空、电”并列的作战新域,美国、德国、日本、英国、法国等国家纷纷建立太空军事力量,各国进一步加紧研究太空作战理论和作战样式,太空博弈热度正加速升温,多元混合运用太空力量的趋势更加凸显。而美国作为太空战概念的开创者,其在太空战领域的发展也是一直走在世界前列,美军太空战态势感知能力建设更是首屈一指,并且随着科技发展进步不断取得突破。

美军太空战态势感知能力建设发展沿革

近年来,随着太空技术的迅猛发展,太空开始逐步成为关系国家利益、安全的新型制高点,越来越多的国家开启了太空探索之旅,从发射火箭、卫星,到建立空间站、中转站,再到太空战理论研究……诸如此类的现象络绎不绝,足以见闻各国对太空领域的重视。其中,俄、美等军事大国更是大力研发太空军事装备,为将来可能发生的太空攻防战做准备。

1957年10月4日,苏联将世界上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发射到离地面900公里的轨道空间,宣告人类的太空之旅正式开启。科技是第一生产力,也同时推进着军事发展变革浪潮。有关“太空战”概念的雏形首次出现于1980年,美国退役陆军中将格雷厄姆提出将太空安全与发展提升到国家战略层面的“高边疆”战略;而后在1983年,里根总统发表了著名的“星球大战”演说,进一步表示对太空战的重视。当时由于科技水平有限,太空战的研究一直未能付诸实践,伴随着航天科技的不断突破,2018年3月,美国白宫发布了新版《美国国家太空战略》,正式提出要强化太空战威慑力、完善涉及太空态势感知和情报等有关太空战能力建设内容。

展开全文

时至2019年4月10日,第35届太空研讨会上,美国和波兰航天局代表首次签署了太空态势感知服务和数据共享协议,明确了要进一步加强美国和波兰在太空疆域的态势感知合作,这为美推进太空态势感知能力建设开了“快捷通道”。同年11月,美国空军航天司令部表示将采用“天域感知”(SDA)取代现有的“太空态势感知”(SSA),突出“太空空间”作为一个独立的作战新域。时隔两年时间左右,美国航天发展局又提出新一代国防太空体系发展架构,以“威慑层”描述了未来“太空态势感知”(SSA)体系架构的初步设想。后来,美国于2019年12月20日正式通过国防授权法案,正式宣布建立“太空军”力量,其成为美国防力量继陆军、海军、海军陆战队、海岸警卫队、空军之后的第六支独立武装力量。

几十年来,美相继提出“空间试验卫星系统”、“近场自主评估防御钠星”、“空间跟踪与监视系统”和“天基红外系统”等项目,致力于提升美太空态势感知能力水平。进入21世纪以后,美国更是进一步加强对太空态势感知能力建设的重视,从2001年的太空态势感知倡议计划到2007年的一体化空间态势感知计划,截至19年的未来SSA体系架构,美国太空态势感知能力建设一直在不断进步,体系化建设也一直在完善成熟。

美军太空战态势感知能力建设综合表现

2018年6月19日,时任美国总统的特朗普下令,开始筹划组建天军。特朗普在白宫发布了《美国国家太空战略》,其中提到:“向更有弹性的太空架构转变:我们将会加速变革,以便增强太空架构的弹性、防御能力以及在遭受打击后的重建能力。”从美军太空战态势感知能力建设道路来看,主要可以分为技术和体系规划两个大的方面,这与太空战的本质属性也是直接挂钩的。

美军太空战态势感知能力建设主要依托于卫星服务,其军事行动开展更是离不开卫星技术的支持,卫星在现代战争中作用巨大,但其同样也是十分脆弱的“宝贝疙瘩”,更何况如今多国已经具备导弹摧毁卫星的能力。在建设太空战态势感知能力过程中,以量子技术、纳米技术、3D打印技术等为标志的新技术成为了“领头羊”,并且在太空战态势感知能力建设中大放异彩。与此同时,美国军方明确指出,“量子计算具有潜力改变信息和太空战面貌,人工智能算法、用于通信卫星的高度安全的加密和不需要GPS信号的精确导航,是量子计算大显身手的绝佳时机”。在美国研发的各类推进太空战态势感知能力建设的设备中,美国代表作“上帝之眼”低轨目标分辨率可达5cm、静止轨道目标分辨率50cm,能跟踪2.3万个在轨卫星和直径数厘米以上的空间碎片,能够及时掌握几乎所有在轨工作飞行器的实施状况,这对于美提升太空态势感知能力建设具有重要作用。

除了在技术上不断更新有关态势感知能力建设的技术与设备,美军在体系规划上也下足了功夫。2019年7月,美国航天发展局提出新一代国防太空体系发展架构,描述了SSA体系架构的初步设想,其架构主要包括2个大偏心率高倾角(HE/HI)轨道面、140个大规模星座太空态势感知节点、地月L1/L4点、地月L2点+月球星座,以及3架先进地月空间机动飞行器。据悉,SSA体系架构能过大幅度提升美太空探索及态势感知能力,但是由于目标监视网探测器数量不足、探测能力有限以及探测灵敏度不足等客观与主观因素,美国距离建设性能完备的太空架构体系还有很长一段路要走。截至目前,《2022年航天工业基础状况报告》为美国构建未来混合太空架构指明了方向与具体落实措施,并且预计到2027年,美太空军将具备初始作战能力。

随着美国在太空态势感知领域“功力”的不断提升,美国在全球范围内空间感知盲区快速缩小,美军“星链”系统问世,使得美太空军已然具备一定空间广域威胁告警、评估和攻击能力,这对美太空战实施具有重要意义,与此同时,这也为世界各国发展太空力量起到了有力的催化和鞭策作用。

从美太空军建设规划看未来发展态势

美国太空军自建立至今也不过三年有余,但是美国防部与航天发展局对其发展保持高度关注和重视,不仅出台详细的发展规划,在经费预算规划上也是毫不吝啬。自建立伊始,美太空军便致力于为保持太空优势而不断努力奋进,明确太空军主要任务、主要职责,调整编配太空军指挥管理架构,大力引进培养太空军人才,扩大经费预算投入,以各项有力措施保证太空军的发展道路上畅通无阻。

美建立太空军不仅是出于对太空的重视,也是出于与俄罗斯博弈的战略考量。俄美两国之间的博弈对抗已经持续多年,两国关系一直处于冰点,难以得到缓解。由于两国意识形态上的本质矛盾,加上积怨已久的种种问题,俄美两国角力的程度愈发激烈,覆盖的范围也越来越广,以至于两国在太空领域的博弈也是足以预见。

从目前俄美两国在太空军的建设规划来看,不难发展,太空军力量建设绕不开“前沿科技发展”、“基础数字建设”、“编制体系完善”以及“新型概念探究”四个方面话题,各国在发展太空力量过程中,也应当以此为重要依据,有目的、有规划,成体系化进行发展任务。

从人工智能、6G技术、卫星通信技术等前沿科技足以预见,未来太空军力量建设发展必定要始终紧扣“高科技”这个关键要点,必须始终围绕“科技是第一生产力,创新是第一动力”这一出发点,着力推进太空军力量建设;再者,必须加强基础设施建设完善,为实现空地、空海、空天一体化联合作战体系提供基础条件,大力保障通信体系的完善;此外,要进一步加强太空军编制体系完善,优化人员编组,指挥部门职能完善,保证运行效率;最后,要不断加强新型作战理论的创新,抢占新机,夺取制太空权优先权。

总的来说,太空军建设还任重而道远,其作为科技迅猛发展背景下而诞生“数字军种”,区别于传统的陆海空领域作战,其建设是一个长远目标,但是其重要程度不言而喻。几千年来,人类从陆地走向海洋,到飞向天空,到探索无形的电磁疆场,再到如今走向太空,把目光投向宇宙,战争形态和空间也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我们必须时刻瞄准科技前沿,保持前瞻性,把握军事发展变革的动态规律,以抢占先机而谋取整体战略优势。

特别声明

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分享:

扫一扫在手机阅读、分享本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