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浒后传:低配版武松鲁智深究竟是谁?他喋血江湖,曾在梁山排行八十!_双峰_香火_原著

文:都头郓哥(作者原创授权)

之前,笔者与大家品读了《水浒后传》第十六回,蒋敬江中被劫,逃过一死,并与穆春一同报了仇。今天我们继续以穆春为主线(江湖绰号小遮拦,梁山排行第八十位),品读第十七回,看看后续发展如何。

情节简介:穆春、蒋敬二人打死姚瑰后商量投奔何处,蒋敬建议去登云山投奔阮小七、孙立,穆春同意。二人赶路过程中,蒋敬风寒病发,走不得路,二人只好寻到一处庙宇,名叫双峰庙,穆春安排蒋敬暂时在庙里歇息,自己去附近镇子上请太医治病。不料那双峰庙是恶道士焦若仙占据,焦若仙与无赖竺大立、保证袁爱泉狼狈为奸,专干坏事,被当地人称为“双峰三虎”。穆春出发前,被竺大立骗来的娈童池芳哥认出,竺大立得知是穆春后,联想起官府正悬赏捉拿穆春,又得知蒋敬与穆春同来,于是与焦若仙、袁爱泉商议,正巧公差朱元和助手也来庙中,与袁爱泉等串通一气,捉住了蒋敬,搜出了银两,准备穆春回来一块捉了,解官请赏。池芳哥得知众人的阴谋后,和庙中的香火童子一起商量,决定救穆春,于是在穆春回来后提前告知其竺大立等人的阴谋,穆春发怒,寻到了一把铁锥,把醉酒的朱元等全部打死,救出了蒋敬,最后又让竺大立说出自己的恶行后,杀死了他,让池芳哥回家,香火童子去报官。蒋敬此时病也好了,于是与穆春奔登云山。到了之后得知朝廷派御营大将邬琼引兵前来攻打,扈成见穆春、蒋敬新来,于是想出让蒋敬假扮青州都统制黄信,来个里应外合,击败官兵。蒋敬果然成功打入官军,此时孙立等假意投降,众人商议是否同意。

都头曰:本回主要情节还是写穆春除恶的故事,如果细看内容,就会发现穆春除恶不过是《水浒传》原著鲁智深、武松等好汉除恶的低配版,如果说原著中的崔道成、丘小乙、王道人等恶人都比较强的话,那么《水浒后传》中的恶人简直是“战五渣”,无论是穆春的表现,还是恶人的水平,《水浒后传》都难以企及《水浒传》,这也是后传难以超越原著的原因之一。说到这,我们再看一下本回中的其他方面。

一、回目差异。

本回回目陈忱的原本和蔡元放评改本略有不同,陈忱原本为“穆春血溅双峰庙,扈成计败三路兵”,蔡元放评改本为“穆春喋血双峰庙,扈成计败三路兵”。将二者对比,都头认为蔡元放本要更好一些,因为陈忱原本的“穆春血溅双峰庙”很容易让人误会,以为是穆春在双峰庙受了伤,就像《水浒传》原著中的回目“张都监血溅鸳鸯楼”一样,而实际情况却是穆春杀了“双峰三虎”和公差等人,“喋血”一次就是杀人很多的意思,因此蔡元放修改为“穆春喋血双峰庙”是更贴合故事情节的,也不会让读者产生误解。

展开全文

二、正文修改。

本回正文蔡元放也做了修改,我们来看其中两处(笔者按:黑色字体为陈忱原文被改动之处,【】内为蔡元放评改本改动的地方):

第一处:池芳哥只推酒醉,先去寻睡,轻轻走出来。到西廊下,见香火坐在门槛外打盹。芳哥推醒,香火只道穆春回来,叫道:“客官,你赎药来了。”【芳哥推醒他。香火】见是芳哥,便道:“小舍,你出来做甚么?”芳哥道:“那两个客人知道是真是假!那干人存心不良,我和你着甚来由?须要救他【方好】。”香火道:“我也是这般想。那客人是个好人,一进门就送【我】二钱银子。那里不是方便,我同你去门外等他才是。”

此处是池芳哥和香火商量救穆春的情节,陈忱原本中香火被推醒时,有误以为是穆春回来的情节,陈忱这么设计也有其道理,因为穆春出发去请医生前前特意吩咐香火照顾蒋敬,香火从睡梦中醒来误以为是穆春回来叫他也是可以理解的。但蔡元放应该是从现实出发,因为人被唤醒时应该第一反应是看是何人,然后再说话,不太可能先说话再看人。基于此,蔡元放将香火误以为是穆春的一句删去,直接改为香火认出了芳哥。

第二段:那扈成看【听着】说完,问道:“孙大哥,这两位好汉可托得心腹的么?”孙立道:“都是梁山泊旧时弟兄,哪个不是同心合眼水火不避的!”扈成道:“若然如此,倒有一个极好【妙】机会。”栾廷玉问:“计将安出?”扈成道:“青州都统制黄信,念向日情谊,推病不出。蒋大哥好【可】扮作黄信,选五百精壮喽啰,打青州旗号,竟去合营。说太守催促,患病得痊,共建功业。【只说患病得痊,太守催促,故来会兵。】那邬琼是京官【京营里人】,【这】登、莱将官【又】都是新选来的,决【然都】不认得。过几日,我这里差人去投降,必然将骄卒惰,【他们必然懈怠,我们却去劫寨】那时里应外合,定获全胜。”众头领听罢大喜,设席庆贺。

此段是登云山众人商议击败官军的情节,陈忱原本中扈成建议蒋敬扮作黄信时,和邬琼撒谎说“太守催促,患病得痊,共建功业”,蔡元放应该是看出了此句有逻辑不通的毛病,因为照理应该是病好了才能被催促起身,因此蔡元放将此句改为“患病得痊,太守催促,故来会兵”,这样更合逻辑。

三、情节设计。

上一回与本回中,穆春可以说作为“第一男主”,先后除掉了陆祥、姚瑰、“双峰三虎”等恶人,出尽了风头,与原著的表现大相径庭。陈忱在本回回末评中说“穆春在前传中自吃病大虫打后,奄奄不振矣。此何其雄姿英发乃尔?岂贤者不可测耶?抑作书者之立意如是也?若孙新、邹润,皆然也。”也就是说陈忱是故意要让在《水浒传》原著中“不出彩”的穆春、孙新、邹润等大放异彩,因此竭尽所能让这些好汉表现得十分英勇。从作者的创作意图上来看,这样自然无可厚非,但从续书与原著相契合的角度来看,这样做也有其弊端,因为在原著中穆春一出场就被病大虫薛永迅速打败,而且就连武艺不高,带着枷锁的宋江都敢和他相斗,可见穆春武艺的低劣。上梁山后,穆春更是“泯然众人矣”,没有什么出彩表现。而到了续书《水浒后传》中,穆春摇身一变,成了霸气外漏,英勇无敌,不逊于武松、鲁智深等人的好汉,连蒋敬都称赞他“兄弟,我见你这般豪侠,病都好了。”穆春前后变化如此之大,却缺少一定的铺垫,难免会给读者一种突兀的感觉。这也是续书创作中常常要面对的一个问题,那就是如何兼顾新生情节和延续原著人物性格两件事,二者其实是可以在不冲突的情况下并行发展的,当然这还要看续书作者的能力水平。

上回我们在蔡元放的评语中,得知蔡元放认为穆春杀姚瑰、双峰庙的情节是与鲁智深瓦官寺除恶、武松蜈蚣岭除恶一样的创作手法,那么他们是完全相同的吗?蔡元放也给出了一问一答,他在批语中说:“问曰:鲁智深之于瓦官寺,武松之于蜈蚣岭,穆春之于姚瑰、双峰庙,若是者班乎?曰:是又不然。崔道成、邱小乙之于鲁智深,王道人之于武松,俱原无干涉,二人只是路见不平,除凶殄暴耳。其事皆无可无不可。姚瑰与双峰庙则不然,穆春之于姚瑰,则同地之熟识也。竺大立,亦素知之人。姚瑰前既欺骗穆春,今又局赌赖产,则双怨也。竺大立与焦若仙等,又商谋擒捉送官,则仇敌也。且众人既将蒋敬锁禁后房,又将行李财物藏去,则穆春断断住手不得。且姚瑰霸住揭阳镇,竺大立等又号为双峰三虎,朋奸结党,生事害人。又有许多奸淫凶恶之事,正与陆祥、张德为异名同类之恶人。而穆春又身受切肤之害者。若不扫除,于天理人心,俱为不顺。故借穆春之手,一齐杀却,使读者心中眼中,亦复为之快然也。”也就是说,蔡元放认为穆春杀姚瑰、大闹双峰庙的事和鲁智深、武松除恶之事既有相同也有不同,相同的是创作手法相同,不同的是相比鲁智深、武松除掉的与己素不相识的恶人,穆春除掉的是与自己相关且妨害自身利益的恶人,蔡元放认为穆春杀掉的这些恶人“不得不除”,更能体现出合理性。都头却不能认同这种观点,鲁智深、武松等杀死的素不相识的恶人,更能体现出梁山好汉“路见不平、拔刀相助”的侠义品格,相反穆春的除恶却“夹带私货”,掺杂了个人恩怨,在境界上相比鲁智深、武松却低了一等,因此和原著的故事相比,陈忱虽然想在这里让穆春表现的很英勇,但很可惜还是远远不如鲁智深和武松。

特别声明

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分享:

扫一扫在手机阅读、分享本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