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趣的数学科普小知识(在数学方面,有哪些有趣的科学知识呢)_数学_硬币_小知识

本文目录

  • 在数学方面,有哪些有趣的科学知识呢
  • 有关数学的小知识
  • 趣味数学小知识
  • 身边有趣的数学现象有哪些
  • 数学趣味小知识
  • 有趣的数学科普小知识有哪些
  • 数学小知识简短有哪些

在数学方面,有哪些有趣的科学知识呢

两个迷惑了大部分人很久数学知识:

第一,硬币悖论。

将两枚一样的硬币放在一起,固定住其中一枚硬币,使另一枚硬币绕其旋转,那么,旋转的硬币究竟要转多少圈才能转回原来的位置呢。

照理来说,一样的硬币会有一样的周长,所以在刚好转完一圈的时候会转回原点。可做出实验的过程中,却观察到,转了一圈才刚好转到固定硬币一半的位置。等转回原点的时候,已经转了两圈。

这可以说是一种误解,实验操作过程的一种假象。如上图,一开始D点在硬币的下方,并且与固定硬币相接,旋转硬币在固定硬币的上方,当旋转硬币旋转到固定硬币下方时,D点仍在硬币的下方,而此时与固定硬币相接的是I点。当实验做到这一步,就会下意识的让人认为旋转硬币已经转了一圈(不信动手试试,嘿嘿),实则为半圈。有一说一,我不大清楚为啥这脑筋急转弯一样的题目会被一度归为世纪难题。

第二,三门问题。

这个问题会一度被广泛讨论的最大原因在于人为限制,为何这么说,先从问题本身分析。

三扇合着的门,其中有一扇门的背后有一只羊。现在打开其中一扇门,能看见羊的概率是1/3。如果有人先选择了一扇门,不管里面有没有山羊,这扇门暂时不开,而是打开另外两扇中的其中一扇没有羊的门。此时让一开始选门的人做出二次选择,继续打开这扇门或者打开另一扇未开的门。接下来出现了不知道是哪些人得出来的结论:“此时能看见羊的概率是2/3。”

这下确实把我愣住了,因为我怎么思考都感觉此时的概率是1/2,因为这种情况不就等于是排出了一扇门,在两扇门里作出选择吗,二选一究竟怎么得出个2/3来的?无苦苦挣扎,就是跳不出的死循环。

于是,无抱着谦虚的的心态,在网上寻求万能的网友来为我解决此题。

网友果然是万能,连解题方法都是五花八门,果然做数学题不能死脑筋呀,我还是太嫩了,得多学学。

很多解释我都看不懂,由于我知识水平有限,所以之后又找了一些文字接地气的网友来为我解答。在大家的合力帮助下,我终于理通了。一开始我只是以为自己太嫩了,理通的后我意识到,我根本就是孤陋寡闻,这种问题居然能一卡就卡了几个小时。我一直解不出2/3的原因,是问题的条件有漏了,漏了个啥?在二次选择的时候有两个选择,保留或更换,要想得出2/3的概率,就一定得有必定选择更换的条件,这样就变成了在3扇门里面选2扇门这种问题。

所以一开始的时候为什么没看见这个条件呢?因为一开始就有这条件的话,这“大难题”不就变成了小学生问题吗?原来如此,那解不出答案应该不是无的问题,而是条件的问题呀。不!这就是我的问题!这么长时间都找不到这缺失的条件,怎么可能不是我的问题!

有关数学的小知识

对于那些成绩较差的小学生来说,学习小学数学都有很大的难度,其实小学数学属于基础类的知识比较多,只要掌握一定的技巧还是比较容易掌握的.在小学,是一个需要养成良好习惯的时期,注重培养孩子的习惯和学习能力是重要的一方面,那小学数学有哪些技巧?

一、重视课内听讲,课后及时进行复习.

新知识的接受和数学能力的培养主要是在课堂上进行的,所以我们必须特别注意课堂学习的效率,寻找正确的学习方法.在课堂上,我们必须遵循教师的思想,积极制定以下步骤,思考和预测解决问题的思想与教师之间的差异.特别是,我们必须了解基本知识和基本学习技能,并及时审查它们以避免疑虑.首先,在进行各种练习之前,我们必须记住教师的知识点,正确理解各种公式的推理过程,并试着记住而不是采用“不确定的书籍阅读“.勤于思考,对于一些问题试着用大脑去思考,认真分析问题,尝试自己解决问题.

二、多做习题,养成解决问题的好习惯.

如果你想学好数学,你需要提出更多问题,熟悉各种问题的解决问题的想法.首先,我们先从课本的题目为标准,反复练习基本知识,然后找一些课外活动,帮助开拓思路练习,提高自己的分析和掌握解决的规律.对于一些易于查找的问题,您可以准备一个用于收集的错题本,编写自己的想法来解决问题,在日常养成解决问题的好习惯.学会让自己高度集中精力,使大脑兴奋,快速思考,进入最佳状态并在考试中自由使用.

三、调整心态并正确对待考试.

首先,主要的重点应放在基础、基本技能、基本方法,因为大多数测试出于基本问题,较难的题目也是出自于基本.所以只有调整学习的心态,尽量让自己用一个清楚的头脑去解决问题,就没有太难的题目.考试前要多对习题进行演练,开阔思路,在保证真确的前提下提高做题的速度.对于简单的基础题目要拿出二十分的把握去做;难得题目要尽量去做对,使自己的水平能正常或者超常发挥.

由此可见小学数学的技巧就是多做练习题,掌握基本知识.另外就是心态,不能见考试就胆怯,调整心态很重要.所以大家可以遵循这些技巧,来提高自己的能力,使自己进入到数学的海洋中去.

趣味数学小知识

  讲述趣味数学的小知识可以提高小学生的学习热情,关于数学的一些趣味小知识有哪些?下面是我为你整理的趣味数学小知识,一起来看看吧。
  趣味数学小知识:“+”、“-”, “×”,“÷” 的由来
  减号“+”、“-”— 五百年前德国人最先使用的。据说,当时酒商在售出酒后,曾用横线标出酒桶里的存酒,而当桶里的酒又

  增加时,便用竖线条把原来画的横线划掉。于是就出现用以表示减少的“-”和用来表示增加的“+”。1489年,德国数学家魏德曼在他的著作中首先使用“+”、“-”这两个符号表示剩余和不足,后来又经过法国数学家韦达的宣传和提倡,开始普及,直到1630年,才得到大家的公认。

  乘号“×”— 三百多年前英国著名数学家欧德莱最先使用的,他认为乘法是加法的一种特殊形式,于是他便把前人所发明的“×”

  转动45°角,这样乘号“×”也就面世了。“×”既表示了乘法与加法的关系,又表示了相乘的 方法 。

  除号“÷”— 最初这个符号是作为减号在欧洲大陆流行,最早人们用“:”表示除或比,也有人用 分数线 “-”表示比,后来有

  人把二者结合起来就变成了“÷”,瑞士的数学家拉哈的著作中正式把“÷”作为除号。
  趣味数学小知识:奇妙的数字12
  12这个数字跟人类有缘,与我们的生活有密切的联系。如:

  一年12个月

  一昼夜12个时辰

  时针在钟面上走一圈是12小时

  在我国和亚洲一些国家有着12生肖的说法

  我国传统用做表示次序的符号有12个,即:子、丑、寅、卯、辰、巳、午、未、申、酉、戌、亥

  小肠第一部分叫十二指肠,它的长度相当于本人12个手指的指幅

  人体的胸部有12块胸椎,分别与12对肋骨相接

  打 排球 时场上有12个球员

   足球 比赛罚点球的英制长度是12码
  趣味数学小知识:0是我国最早创造的
  我们知道阿拉伯数字1、2、3、4、5、6、7、8、9原是印度人发明的,13世纪后期传入中国,人们误认为0也是印度人发明的。其实印度起先发明时没有“0”,他们把“204”,写成“2 4”,中间空着,把2004,写成“2 4”,怎么区别中间有几个零呢?为了避免看不清,就用点“· ”来表示,204写成“2·4”,那不和小数混淆了?直到公元876年才把“0”确定下来。

身边有趣的数学现象有哪些

身边有趣的数学现象有如下:

1、抽屉原理:

如果我们去参加一场婚礼,人数超过367人,那么其中必然有生日相同的人(并非同年)。

这就是抽屉原理。

把m个东西任意分放进n个空抽屉里(m》n),那么一定有一个抽屉中放进了至少2个东西。

由于一年最多有366天,因此在367人中至少有2人出生在同月同日。这相当于把367个东西放入366个抽屉,至少有2个东西在同一抽屉里。

运用到了数学的抽屉原理。

2、猫的面积:

冬天,猫睡觉时总是把身体抱成一个球形,是因为这样身体散发的热量最少。

在数学中,体积一定,表面积最小的物体是球体。

猫缩成一个球体,可以减小和外界接触的面积,降低热交换的速度,减少热量损失的速度,节省能量,保持体温。

运用到了数学的面积学。

3、四叶草叫“幸运草 ”:

三叶草,学名苜蓿草,是多年生草本植物,一般只有三片小叶子,叶形呈心形状,叶心较深色的部分亦是心形。

四叶草是由三叶草基因突变而产生的,它只占其中的十万分之一。也就说在十万株苜蓿草中,你可能只会发现一株是‘四叶草’,因为机率太小。因此“四叶草”是国际公认为幸运的象征。

运用到了数学的概率学。

4、车轮都是圆的而不是其他形状:

圆的中心叫圆心,圆上任何一点到圆心的距离都是相等的。把车轮做成圆形,车轴在圆心上,当车轮在地面滚动时,车轴离地面的距离,总是等于车轮半径。

因此,车里坐的人,就能平稳地被车子拉着走。假如车轮变了形,不成圆形了,轮上高一块低一块,到轴的距离不相等了,车就不会再平稳。

运用到了数学的圆心知识。

5、风扇的叶片都是奇数:

这是因为奇数的叶片组合能比偶数的叶片组合带来更多的性能优势。

如果一旦叶片数量为偶数片设计,并形成对称的排列方式的话,那么不但使得风扇自身的平衡性难以调整,而且容易使风扇在高速转时产生更多的共振,从而导致叶片无法长时间承受共振产生的疲劳,最终出现叶片断裂等情况。

因此,轴流风扇的设计多为不对称的奇数片叶片设计。

同样的设计理念在日常使用的电风扇或螺旋桨直升飞机的设计中都有体现。如果风扇是三叶结构,叶片制作较宽且叶片根部较强,各个部位的密度的等需均匀;如果为五叶结构,叶片较窄一些,厚度、强度也相对较低。

运用到了数学的奇偶数概念。

数学趣味小知识

抽屉原理的应用
1947年,匈牙利数学家把这一原理引进到中学生数学竞赛中,当年匈牙利全国数学竞赛有一道这样的试题:“证明在任何六个人中,一定可以找到三个互相认识的人,或者三个互不认识的人。”
这个问题乍看起来,似乎令人匪夷所思。但如果你懂得抽屉原理,要证明这个问题是十分简单的。我们用A、B、C、D、E、F代表六个人,从中随便找一个,例如A吧,把其余五个人放到“与A认识”和“与A不认识”两个“抽屉”里去,根据抽屉原理,至少有一个抽屉里有三个人。不妨假定在“与A认识”的抽屉里有三个人,他们是B、C、D。如果B、C、D三人互不认识,那么我们就找到了三个互不认识的人;如果B、C、D三人中有两个互相认识,例如B与C认识,那么,A、B、C就是三个互相认识的人。不管哪种情况,本题的结论都是成立的。
由于这个试题的形式新颖,解法巧妙,很快就在全世界广泛流传,使不少人知道了这一原理。其实,抽屉原理不仅在数学中有用,在现实生活中也到处在起作用,如招生录取、就业安排、资源分配、职称评定等等,都不难看到抽屉原理的作用。
兔同笼
你以前听说过“鸡兔同笼”问题吗?这个问题,是我国古代著名趣题之一。大约在1500年前,《孙子算经》中就记载了这个有趣的问题。书中是这样叙述的:“今有鸡兔同笼,上有三十五头,下有九十四足,问鸡兔各几何?这四句话的意思是:有若干只鸡兔同在一个笼子里,从上面数,有35个头;从下面数,有94只脚。求笼中各有几只鸡和兔?
你会解答这个问题吗?你想知道《孙子算经》中是如何解答这个问题的吗?
解答思路是这样的:假如砍去每只鸡、每只兔一半的脚,则每只鸡就变成了“独角鸡”,每只兔就变成了“双脚兔”。这样,(1)鸡和兔的脚的总数就由94只变成了47只;(2)如果笼子里有一只兔子,则脚的总数就比头的总数多1。因此,脚的总只数47与总头数35的差,就是兔子的只数,即47-35=12(只)。显然,鸡的只数就是35-12=23(只)了。
这一思路新颖而奇特,其“砍足法”也令古今中外数学家赞叹不已。这种思维方法叫化归法。化归法就是在解决问题时,先不对问题采取直接的分析,而是将题中的条件或问题进行变形,使之转化,直到最终把它归成某个已经解决的问题。
普乔柯趣题
普乔柯是原苏联著名的数学家。1951年写成《小学数学教学法》一书。这本书中有下面一道有趣的题。
商店里三天共卖出1026米布。第二天卖出的是第一天的2倍;第三天卖出的是第二天的3倍。求三天各卖出多少米布?
这道题可以这样想:把第一天卖出布的米数看作1份。就可以画出下面的线段图:
第一天为1份;第二天为第一天的2倍;第三天为第二天的3倍,也就是第一天的2×3倍。
列综合算式可求出第一天卖布的米数:
1026÷(l+2+6)=1026÷9=114(米)
而 114×2=228(米)
228×3=684(米)
所以三天卖的布分别是:114米、228米、684米。
请你接这种方法做一道题。
有四人捐款救灾。乙捐款为甲的2倍,丙捐款为乙的3倍,丁捐款为丙的4倍。他们共捐款132元。求四人各捐款多少元?
鬼谷算
我国汉代有位大将,名叫韩信。他每次集合部队,只要求部下先后按l~3、1~5、1~7报数,然后再报告一下各队每次报数的余数,他就知道到了多少人。他的这种巧妙算法,人们称为鬼谷算,也叫隔墙算,或称为韩信点兵,外国人还称它为“中国剩余定理”。到了明代,数学家程大位用诗歌概括了这一算法,他写道:
三人同行七十稀,五树梅花廿一枝,
七子团圆月正半,除百零五便得知。
这首诗的意思是:用3除所得的余数乘上70,加上用5除所得余数乘以21,再加上用7除所得的余数乘上15,结果大于105就减去105的倍数,这样就知道所求的数了。
比如,一篮鸡蛋,三个三个地数余1,五个五个地数余2,七个七个地数余3,篮子里有鸡蛋一定是52个。算式是:
1×70+2×21+3×15=157
157-105=52(个)
请你根据这一算法计算下面的题目。
新华小学订了若干张《中国少年报》,如果三张三张地数,余数为1张;五张五张地数,余数为2张;七张七张地数,余数为2张。新华小学订了多少张《中国少年报》呢?
是要这些么?

有趣的数学科普小知识有哪些

有趣的数学科普小知识有:

1、"+"号是由拉丁文"et“("和"的意思)演变而来的。十六世纪,意大利科学家塔塔里亚用意大利文"più“(加的意思)的第一个字母表示加,草为"μ"最后都变成了"+"号。

2、代数给了一种崭新的解决间题的方式,一种“回旋”的演年方法。这种“回旋”是“反向思维”的。让我们考虑一下这个问题,当给数字25加上17时,结果将是42。这是正向思维。这些数,需要做的只是把它们加起来。

3、在很早的时候,以为“1”是“数字字符表”的开始,并且它进一步引出了2,3,4,5等其他数字。这些数字的作用是,对那些真实存在的物体,如苹果、香蕉、梨等进行计数。直到后来,才学会,当盒子里边已经没有苹果时,如何计数里边的苹果数。

4、数字系统是一种处理“多少”的方法。不同的文化在不同的时代采用了各种不同的方法,从基本的“1,2,3,很多”延伸到今天所使用的高度复杂的十进制表示方法。

5、十六世纪法国数学家维叶特用"="表示两个量的差别。可是英国牛津大学数学、修辞学教授列考尔德觉得:用两条平行而又相等的直线来表示两数相等是最合适不过的了,于是等于符号"="就从1540年开始使用起来。

数学小知识简短有哪些

数学小知识简短:

1、早在2000多年前,我们的祖先就用磁石制作了指示方向的仪器,这种仪器就是司南。

2、最早使用小圆点作为小数点的是德国的数学家,叫克拉维斯。

4、“七巧板”是我国古代的一种拼板玩具,由七块可以拼成一个大正方形的薄板组成,拼出来的图案变化万千,后来传到国外叫做唐图。

5、传说早在四千五百年前,我们的祖先就用刻漏来计时。

6、中国是最早使用四舍五入法进行计算的国家。

7、欧几里得最著名的著作《几何原本》是欧洲数学的基础,提出五大公设,发展为欧几里得几何,被广泛的认为是历史上最成功的教科书。

8、中国南北朝时代南朝数学家、天文学家、物理学家祖冲之把圆周率数值推算到了第7位数。

9、荷兰数学家卢道夫把圆周率推算到了第35位。

10、有“力学之父”美称的阿基米德流传于世的数学著作有10余种,阿基米德曾说过:给我一个支点,我可以翘起地球。这句话告诉我们:要有勇气去寻找这个支点,要用于寻找真理。

11、零。在很早的时候,以为“1”是“数字字符表”的开始,并且它进一步引出了2,3,4,5等其他数字。这些数字的作用是,对那些真实存在的物体,如苹果、香蕉、梨等进行计数。直到后来,才学会,当盒子里边已经没有苹果时,如何计数里边的苹果数。

12、数字系统。数字系统是一种处理“多少”的方法。不同的文化在不同的时代采用了各种不同的方法,从基本的“1,2,3,很多”延伸到今天所使用的高度复杂的十进制表示方法。

特别声明

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分享:

扫一扫在手机阅读、分享本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