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画名词大全(中国画分哪十门十三科)_中国画_扇面_术语

本文目录

  • 中国画分哪十门十三科
  • 名词解释中国画
  • 国画名词术语常识:什么是中国画
  • 中国画 名词解释
  • 国画术语有哪些
  • 书法有哪些术语﹖
  • 解释一下书画圈里的专业术语
  • 书法还有哪些专业术语
  • 书画各部位的术语名称

中国画分哪十门十三科

◇ 画分十门  中国画名词。中国画的分科,唐代张彦远《历代名画记》分六门,即人物、屋宇、山水、鞍马、鬼神、花鸟等。北宋《宣和画谱》分十门,即道释门、人物门、宫室门、番族门、龙鱼门、山水门、畜兽门、花鸟门、墨竹门、蔬菜门等。南宋邓椿《画继》分八类(门),即仙佛鬼神、人物传写、山水林石、花竹翎毛、畜兽虫鱼、屋木舟车、蔬果药草、小景杂画等。参见“十三科”。◇ 十三科  中国画术语。中国画的分科,唐代张彦远《历代名画记》分为六门;北宋《宣和画谱》分为十门;南宋邓椿《画继》分为八类。元代汤垕《画鉴》说:“世俗立画家十三科,山水打头,界画打底。”明代陶宗仪《辍耕录》所载“画家十三科”是:“佛菩萨相、玉帝君王道相、金刚鬼神罗汉圣僧、风云龙虎、宿世人物、全境山林、花竹翎毛、野骡走兽、人间动用、界画楼台、一切傍生、耕种机织、雕青嵌绿。”◇ 连环画
  绘画的一种。指用多幅画面连续叙述一个故事或事件的发展过程。实际上应称“连续画”。兴起于二十世纪初叶的上海。是根据文学作品故事,或取材于现实生活,编成简明的文字脚本,据此绘制多页生动的画幅而成。一般以线描为主,也有彩色等。中园古代的故事壁画(如敦煌壁画中的许多佛教故事)、故事画卷(如东晋顾恺之《女史箴图》,五代南唐顾闳中《韩 熙载夜宴图》南宋李唐《晋文公复国图》,明人《胡笳十八拍图》等)及小说戏曲中的“全相”等,即具有连环画的性质。现代风行的连环画,俗称“小人书”或“小书”,也有将电影,戏剧等故事用掇影形式编成连环画的。◇ 指头画
  简称“指画”。中国画技法名。即特用指头、指甲和手掌蘸水墨或颜色在纸绢上作画,所成之画称“指头画”。清代方薰《山静居论画》:“指头画起于张璪,璪作画或用退笔,或以手摸绢素而成。”实则唐代张璪专以秃笔作画,偶以手指涂抹绢素而已。据可查考资料,指头画始于康熙间的高其佩,其侄孙高秉著有《指头画说》。高其佩亲承弟子有甘怀园、赵成穆、李世倬等,之后,工指头画有特殊成绩的画家有萨克达(字介文,女)、俞珽、觉罗西密.杨阿 、瑛室等。乾隆、嘉庆以后,兼工指画者益见增多。现代潘天寿于指头画有很高成就,独具风格。

名词解释中国画

国画一词起源于汉代,汉朝人认为中国是居天地之中者,所以称为中国,将中国的绘画称为“中国画”,简称“国画”。主要指的是画在绢、宣纸、帛上并加以装裱的卷轴画。国画是汉族的传统绘画形式,是用毛笔蘸水、墨、彩作画于绢或纸上。工具和材料有毛笔、墨、国画颜料、宣纸、绢等,题材可分人物、山水、花鸟等,技法可分具象和写意。中国画在内容和艺术创作上,体现了古人对自然、社会及与之相关联的政治、哲学、宗教、道德、文艺等方面的认知。
中文名
国画
外文名
Chinese painting
题材分类
山水画、人物画、花鸟画
技法分类
写实、写意、工笔
规格分类
轴、卷、册页、扇面
代表画家
吴道子、马远、唐寅、张宏、陈淳

国画名词术语常识:什么是中国画

简称“国画”,在本世界美术领域内自成都市独特体系。它用毛笔、墨,和中国画颜料,在特制的宣纸或绢上作画。在题材上有人物画、山水画、花鸟(卉)画动物画等之分。在技法上又可引为工笔画和写意画两种,各有蹊径,互有特色。在人物画方面,从晚周至汉、魏、六朝逐渐成熟。山水、花鸟等至隋唐之际,始独立形成画料。到五代、两宋、流派繁多,为高度发展阶段。元化水墨画盛行。明、清和近代,大体录袭前规。在各个时期中,都出现了不少革新造性的画家。在世界美术领导或中国画具有鲜明的民族形式和独特风格。在描绘物象上,主动运用线条、墨色来表现形体、质感,有高度的表现力,并与诗词、款赋、书法篆刻相结合,达到“形神兼备”气韵生动的效果。另外中国画,还有着独特的装裱形式,起到衬托画体的作用。

中国画 名词解释

国画(宣画):即用颜料在宣纸、宣绢上的绘画,是东方艺术的主要形式(薛宣林定性)。国画,又称“中国画”,古时称为丹青,我国传统绘画(区别于“西洋画”)。主要指以毛笔、墨、国画颜料等画在绢、宣纸、帛上并加以装裱的卷轴画。

国画术语有哪些

山水画、花鸟画、宗教画、世俗画、人物画、文人画、撞水、撞粉法、没骨法、工笔画、写意画、传统绘画、现代绘画、水墨漫画、临摹、写生、创作、笔、墨、砚、纸绢、颜料、调色工具、贮水盂、薄毯、胶、矾、乳钵、欣赏、画工、形象、书法、诗句、画龙点睛、生色、题字、签署、印章、印玺、私章、闲章、收藏印章、欣赏印章、鉴证印章、印章、雕工、印文、位置、名家、藏家、鉴赏家、印鉴、真伪、装框、纸裱、绫裱、裱边、颜色、宽窄、衬边、接驳、裱工、功力、修养、线条、设计、意景、布局、留白、底色、疏、密、聚、散、布局、诗词、补白、空白、内涵、学养、压角、心态、环境、雕刻、刀法、画分三科、画分十门、画家十三科、人物、屋宇、山水、鞍马、鬼神、花鸟、道释、宫室、番族、龙鱼、鸟兽、花木、墨竹、果蔬、仙佛鬼神、人物传写、山水林石、花竹翎毛、畜兽虫鱼、屋木舟车、蔬果药草、小景杂画、界画、瓜果、翎毛、走兽、虫鱼工笔、写意、钩勒、设色、水墨、金碧、大小青绿,没骨、泼彩、淡彩、浅绛、勾勒、勾填、没骨、泼墨、钩、皴、点、染,浓、淡、干、湿,阴、阳、向、背,虚、实、疏、密、留白、取景布局、焦点透视、山、水、石、树、房、屋、楼台、舟车、桥梁、风、雨、阴、晴,雪、日、云、雾、春、夏、秋、冬、竹、兰、梅、菊、牡丹、荷花、鸡、鹅、鸭、仙鹤、杜鹃、翠鸟、喜鹊、鹰、昆虫、鹦鹉、蝴蝶、丰、蜻蜓、蝉、蝈蝈、蟋蟀、蚂蚁、蜗牛、蜘蛛、壁画、屏幛、卷轴、册页、扇面、水墨画、重彩、白描、手卷、横披、条幅、中堂、册页、斗方、折扇、团扇、立意、位置、起结、胸有成竹、迁想妙得、惜墨如金、意到笔不到、解衣盘礴、形似、神似、不似之似、败墙张索、谨毛失貌、吴装、曹衣、春蚕吐丝、九朽一罢、粉本、小品、临摹、书画同源、金错刀、款识、题跋、画谱、丹青、绢、宣纸、装潢、装裱、装池、裱褙、立轴、中堂、大轴、屏条、海幔、横披、对幅、斗方、册页、散装、手卷、诗塘、拖尾 、院体、宫廷画、黄荃画派 、徐熙画派、北方山水画派、南方山水画派 、米派 、湖州竹派、常州画派、毗陵画派 、武进画派、吴门画派、吴派 、松江画派、苏松画派、华亭画派、云间画派 、浙江画派 、浙派 、新安画派 、黄山画派 、虞山画派 、娄东画派、江西画派、海上画派 、岭南画派 、六朝四家 南宋四家、元四家 、元六家 、南北宗、明四家、画中九友、金陵八家、清六家、四王、清初四高僧、扬州八怪、画中十哲 等等。

书法有哪些术语﹖

1、法书

书法术语。指有较高艺术水平的书法作品。古代将书写于缣楮纸帛而有法度的书法作品均称“法书”,或称“书”。

2、翰墨

义同”笔墨”。原指文辞。三国魏曹丕《典论·论文》:“古之作者,寄身于翰墨,见意于篇籍。”后世亦泛指书法和中国画。《宋史·米芾传》:“特妙于翰墨,沈著飞翥,得王献之笔意。”

3、金石

古铜器、石刻的总称。金,指钟鼎铜器之类;石,指碑碣石刻之类。是撰文于金石上,记创造,勒箴铭,颂扬功德等而产生的一种镌刻品。

4、篆额

碑刻术语。汉代以后的各种碑刻之上端,称碑头或碑额,因碑额上所题字多用篆书,遂称“篆额”。

5、篆盖

碑刻术语。唐代的墓志铭,通常有石盖,因盖上文字多用篆体,故名。

6、碑阴

碑刻术语。古代碑刻,除正面碑文外,往往将门生、故吏或出资建树者的姓名镌刻于背面,故称。

解释一下书画圈里的专业术语

  扇面大致可分为带有完整扇骨的成扇和扇面。成扇的价值要比扇面高得多,因为扇骨本身的材质、形制,尤其是雕工有很多讲究。扇面虽然尺幅不大,但由于其特殊的形制,再加上纸的质地非常厚实,是由多层薄宣粘合而成的,并且有折痕。有的材料,比如说色纸、金笺、发笺等,它们的落墨设色性都很难掌握,一般的书画家不敢随意渲染。明代书法家祝允明,曾经把在扇面上作画比做美女在瓦砾上跳舞。所以书画家扇面的润格往往不以尺幅的大小计算,而是单独计价。价格远高于同尺寸的册页。扇面给人一种视觉上的延伸感,特别是山水画,往往咫尺千里、小中见大。画家在构图布局时必须成竹在胸。所以是一种独具一格的书画形式。
  这里专指折扇扇面,它是一种特殊的形式。由于扇面上宽下窄的形状,使得折纹与拆纹之间也是上宽下窄。这种独特的样式,就要求我们在创作时,做出恰当地安排。
  扇面常见的形式有三种。
  (1)充分利用上端,下端不用。这种格式以每行写两字为宜,从右至左,依次安排。落款写在正文的左侧。款宜长些,款字写一行至数行不等,印章宜小于正文。
  (2)写少数字,利用扇面的宽度由右向左,横排书写二至四字,要收放有度,落款可写数行小字,与正文相映成趣。
  (3)上端依次书写,下端隔行书写,形成长短错落的格局。这样则可避免上端疏朗,而下端拥挤的情形,达到通篇的和谐。这种格式,先写长行,以五字左右为宜,短行以一、二字为宜。落款要精彩,一般写在正文后面,一行或数行均可。即章宜小于落款的字。
  斗方 中国书画装裱样式之一。指一或二尺见方的书画或诗幅页。尺幅较小,一般指25—50厘米见方的书画作品。民间年画中,把这种尺寸和形式的作品也称作 “斗方”。现年画中亦有斗方的体式。
  洒金纸 即销金纸。纸之敷贴金色者,殆即洒金笺之类。《玉海》:“宋天禧四年,御制粉笺销金纸。”
  种类:
  名称:罗纹洒金纸
  年代:清
  具体年代:雍正年间
  尺寸:长133cm,宽65cm 质地:
  作者: 收藏:故宫博物馆
  罗纹洒金纸为宣纸的一种,纸面有明显横纵细线相交的纹样,但与帘纹不同。纸色淡黄,并施以细密的金箔,制作精细。罗文笺最早见于北宋苏易简的《文房四谱》:“以细布先一面浆胶,令劲挺,隐初其纹者,谓之‘罗纹笺’。”清代罗纹笺纸得以改进发展,工艺繁复且洒饰金箔,较一般的宣纸厚,不易渗水,质地细密。康熙、雍正之际,又有杭州著名良工王诚之以铜丝帘造阔帘罗纹纸,世人多有仿制,以竹帘造者称“狭帘罗纹”。罗纹纸制作精致,洒饰金箔,装饰华贵,为清代较为盛行的纸品之一。

书法还有哪些专业术语

回答

翰墨:义同”笔墨”。原指文辞。后世亦泛指书法和中国画。

真迹,真实可靠的手迹而不是出于他人的假托和伪造

墨迹:用墨书写的手迹。

真迹:真实可靠的手迹而不是出于他人的假托和伪造。

摩崖:把文字直接书刻在山崖石壁上称“摩崖”。

运笔:书法术语。指字的点画书写之过程。

聚墨痕:书法术语。中锋运笔,因笔锋常在点画中间行迸,笔画的中央线着墨最力,凝聚成一道浓重的墨线痕迹,故名。

希望我的回答对您有帮助哦亲亲

更多6条

评论收起

书画各部位的术语名称

书画各部位的术语名称

  一件装袖完整的书画,各部位有一定的名称。鉴定书画时,必须对书画每个部位的名称术语,有全面的了解。

  1、命纸:就是画心的托纸,无论画心是纸的还是绢的都有一层托纸。如果把画心的`托纸揭掉,画心则减色无神了,即无生命,故名“命纸”。

  2、二层:揭下的托纸,有时稍加匀填,即能谓其真画者,叫“二层”,又叫“魂于”,因其是画心二层,是命纸画的灵魂。也叫“混子”,是以假乱真的意思。在收购书画时,有可能通到这种情况,应特别注意。

  3、让局:就是画心四边和裱边之间留有一分宽的空隙。谓之“让局”。

  4、覆背:就是画幅背后整个的裱纸。

  5、隔界:就是在条幅的上下或者手卷的前后,裱工加上一条不同颜色的绫或绢叫“隔界”成叫“隔水”。

  6、诗堂:就是直幅画心上端,挂上一块纸方叫“诗堂”。一因器心短,经过衬托后比较得体;二是为了题诗赞画,所以叫“诗堂”,有人亦称“玉池”。

  7、画杆:就是卷画用的圆木杆,画上端较细的叫“天杆”,下端较粗的叫“地杆”,

  8、轴头:就是在地杆两端按的轴头,轴头多数是用红木、紫檀、牛角、象牙制品,轴头不仅增加画轴的美观,而且展卷灵活。

  9、绊:在画幅背后地杆两边有两条绫或绢,如葫芦或云头样式的厢边叫“绊”。是为了保护画杆不致下落而设的。

  10、包首:就是在画上首袖裱纸背后加架裱一段绢或缅绫。卷好后能包住画轴之首,故叫“包首”。

  11、画签:在包首上端天杆粘有一段纸条叫“画签”。它是题写作者姓名和画的内容以及收藏者的姓名、年、月。

  12、曲圈:就是画的天杆上灯的铜鼻,用它拴丝A,以便悬挂。

  13、扎带:就是丝A中间抢的绢带,用来捆札画轴的。

  14、燕带:就是画幅裱工的上端,粘有两条对称的直带叫“燕带” ;

特别声明

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分享:

扫一扫在手机阅读、分享本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