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铁铮/画者从心——中国画名家作品邀请展_艺术_水墨画_自己的

▍前言 ▎

画者从与心者也,一件艺术作品如果能呈现出创作者一种真实的状态,它就具备感动的能力。艺术家的创作“灵感”,来源于自我的经历、记忆与人生的感悟。艺术家创作的“经验”也是与人生的阅历无法割裂开来的。在经历人生的磨砺后,却依然保有一种简单的状态,单纯的内心,对待自己的艺术,这是生活给予艺术家的一种人生智慧。一个优秀的画家之所以可以将现实升华到奇妙的艺术境界,演绎出个性鲜明的作品,是因为艺术家本身迥异的性格及在人生一次又一次的磨砺中沉淀下来的,这些弥足珍贵的生命闪光点,它是画家真实人性的自然流露,也是足以照亮别人照亮自己的生命璀璨之处。艺术家在生命中领悟艺术的真谛,也在艺术中领略了人生的精彩。他们用自己人生的经验与智慧创作出一幅幅撼动人心的作品,引领观赏者享受其中,感悟其中,这是艺术品的真正魅力所在,也是艺术的终极目的。艺术开启了人类的心灵之窗,荡涤着人们灵魂深处的高贵与纯洁。以心灵探究灵魂,让灵魂照亮艺术的丰满色彩,是这些艺术家们永恒的信念。他们最终走向成功的不仅仅是自己的艺术成就,更难能可贵的是收获一份完美的人生。繁华待成锦,艺术家们用一颗赤子之心守护着自己心灵的艺术,也铺垫出一条通往大师之路。

▍画 家 周 铁 铮·简 历 ▎

周铁铮,男,1949年生于天津,幼时受父亲启蒙开始学画,1972-1974年受教于天津工艺美院教授、中国美协会员、著名油画家刘贵宾先生。80年代后,开始文学创作,1987、1988年就读于中国作协鲁迅文学院创作函授班,其间,在《天津日报》、南京《雨花》、大连《海燕》等省市级刊物上发表小说几十篇。90年代后,专事现代水墨画的创作与理论探索,有作品被发表、拍卖、收藏并赠送国际友人,2012年曾将数幅作品捐赠于中华社会救助基金会和中华少儿慈善基金会。2013年将作品捐赠于宋庆齢基金会。

展开全文

▍ 思 考 与 创 作 ▍

2015年游历欧洲多国,重点参观各大博物馆、美术馆、画廊的绘画作品以及各种艺术品,由此对于中国西方文化差异以及共生性形成了独特的视角,对于中西方文化、绘画表现形式上的认知,主张素材方面尽量多的从生活中汲取能源,知识层面上中、西互用,互为借鉴;创作上主张要用现代的审美观来表现传统笔墨下的亭台楼榭、小桥流水、深山高士等;同时也可以用中国传统笔墨把西方油画的意境当中的对于光线和透视效果的追求加以体现;由此于2015年后诞生了一批观感、质感上有异于传统笔墨的独有技法作品;

如 《逆光》

《逆光》

《阳光 北欧的雪》

《阳光 北欧的雪》

《巴黎圣母院》

《巴黎圣母院》

《奥斯陆郊外》

《奥斯陆郊外》

《帕拉迪诺遗址公园》

《帕拉蒂诺遗址公园》

《威尼斯印象》

《威尼斯印象》

▍ 评 论 文 章 ▎

砚 边 画 语

周 铁 铮

关于积累与灵感

积累是画者长期读书、读画、观察、实践、思考的结果,好比木材;灵感是建立在积累的基础上,偶有所悟,瞬间产生的令你兴奋冲动的感觉,好比火花。木材遇火花才会燃起艺术之火,二者缺一不可。

《月色如诗一》

关于中西绘画的借鉴

中国画可借鉴西法,然而借鉴而非杂交——中西交合再“生出”一个混血的画种。既为中国画应以根植传统为前提,即“洋为中用”,在此,徐悲鸿先生已开先河。潘天寿先生则从另一个角度解释中西绘画的关系:中西画为两座高峰,可互相借鉴,但应拉开距离……即为警示也。

《月色如诗二》

关于现代水墨画

现代水墨画的特征,应是从现代文化的角度去观察、去发现传统水墨画在当代受各类文化的新思潮影响之后,不可避免地发生的变化。

它与传统水墨画的关系不是反叛和断代的,恰恰相反是在继承的基础上的反思和发展。他整体上的感觉是千年古树上生出的新芽。在表现形式上,有时写实、具象、刻意地追求一些细节;有时写意、抽象、似乎在虚幻的世界里寻找什麽东西;有时干脆抛开所描绘的对象(或只将对象作为一种载体)单纯去经营画面上的疏密、浓淡、黑白、虚实、刚柔······或对比或协调的效果。

《李白诗意图》

它可以随意借鉴和汲取诗歌、音乐、摄影等其他艺术门类的表现方法来充实自己,也可以从古代大师或西方绘画中寻找一些适合装潢自己的东西来丰富自己。(旅法画家赵无极先生的作品《向莫奈致敬》就很耐人寻味)总之现代水墨画是清新的又是唯美的。在这里思想比技术重要,感觉比理论重要,他有时与朦胧诗一样给人留下更多的想象空间和艺术的享受。

《有鱼》

▍ 作 品 欣 赏 ▎

《春水》

《春雨潇潇》

《春枝花月夜》

《顾城诗意图》

《李清照诗意图》

《清凉界》

《夏韵》

《幽谷曙色》

《鱼乐》

《张家界印象》

《这里的黎明静悄悄》

▍展 览 场 地 ▎

中国翰园位于开封市龙亭湖风景区西北隅,是李公涛先生带领全家自筹资金发起创建的一座融山水艺术景观和古典园林建筑艺术为一体,集古今中外诗词、书画、碑刻艺术之大成的文化园林,园区占地120亩,南部为园林风景区,北部为碑刻展示区,展出书画碑刻3800余块,长达六华里的碑廊以朝代为序,镶嵌了历代书法名家的代表碑帖,同时以书体分镶的现代碑廊全面展示了现当代书法大家的艺术风采,被评为“河南省文化旅游先进单位”、“河南省文化产业示范基地”和“国家AAAA旅游景区”,并获“中国驰名商标”。

特别声明

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分享:

扫一扫在手机阅读、分享本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