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严的人物经历?2022年2月还没过完,就已有18位名人去世,最年轻的才31岁_草书_中国画_王羲之

本文目录

  • 方严的人物经历
  • 2022年2月还没过完,就已有18位名人去世,最年轻的才31岁
  • 什么是中国画的笔墨精神
  • 方严的参展
  • “海上三任”指的是什么
  • 杨近白先生山水画近作欣赏
  • 杯酒释草书
  • 千竹书院方严什么水平
  • 杜自在 《秋泉云引》手卷欣赏
  • 王飞涯的山水画是工笔吗

方严的人物经历

1992 年师从杭州工艺美校毕彰老师学习中国画。
1996 年考入中国美术学院中国画系花鸟画专业。
2000 年7月毕业,获学士学位。
2000 年9月至今,任教于浙江师范大学美术学院。
2003 年8月至2005年8月结业于浙江师范大学研究生课程进修班课程与教学论(美术教育学)专业。
2006 年获中国美术学院美术学硕士学位。
2011 年上海浦东中国画院特聘画师。
2014 年创建千竹书院

2022年2月还没过完,就已有18位名人去世,最年轻的才31岁

2022年才到2月,就有很多名人猝不及防地离开了我们。

他们中有德高望重的老艺术家,有颇有建树的作家,还有青年才俊。

这些人中不乏人们熟悉的面孔。

时光匆匆,总有些人和事来了又走。

但他们留给这世界的爱与温暖不会消失。

巴戈: 67岁(1954年7月4日-2022年2月16日)

巴戈是位资深演员,曾经在《回家的诱惑》里扮演女主角品如的父亲。

在《我们与恶的距离》、《女力报到》中他都有很好的表现。

值得一提的是,他还是位资深主持人,他主持的《双星报喜》《就在今夜》获得过电视金钟奖。

巴戈生性乐观,2021年5月还曾到厦门、西湖游玩,但在 旅游 过程中突发不适。

巴戈本人非常注重 健康 情况,他10多年前做手术将胆囊割掉了,为此他还特地3个月做一次 健康 检查。

但是突发疾病也让人十分遗憾。

不过他的家庭很美满,离开时,四个孩子和太太都一直陪着他,他自己也认为此生无憾。

巴戈在去世前的精神都很好,一个月前还和朋友一起聚餐,离开时也是突发不适,并没有受苦。

赵葆华:76岁( 1945年6月1日-2022年1月2日

赵葆华先生是优秀的作家和编剧。

《我的法兰西岁月》、《蓝天鸽哨》、《悲喜松花江》等优秀作品的编剧都是他。

他创办了《中国电影周报》、也担任过《电影通讯》的主编。

他为我国的电影事业做出过很大的贡献。

赵葆华是辽宁人,在吉大哲学系毕业后当过文化干事,后转业到到长影厂。

1978年赵葆华担任了长影厂的 总编室及艺术办副主任。

在岗位上,他一直踏实工作,创作了一大批优秀的作品,是位非常优秀的电影人。

常枫: 98岁 (1923年4月6日-2022年2月6日)

常枫是位资深的老演员,戏龄很长,他出生在哈尔滨,曾担任过银行职员。

常枫的作品很多,获奖无数。

1976年常枫凭借《寒流》13届电影金马奖最佳男主角奖 ,1984凭借《颐园飘香》获电影金马奖最佳男配角奖 。

2008年,85岁的他获得了金马奖终身成就奖。

2019年,他凭《拂乡心》获得第22届上海国际电影节最佳男演员奖。

可谓演了一辈子的戏。

他塑造了很多角色,不过广大电视观众最熟悉的还是《倚天屠龙记》中的张三丰。

他扮演的张三丰既儒雅又坚毅,在历届张三丰中评价最高的一版。

常枫日常为人谦和,艺德颇佳,是位德高望重的老艺术家。

他的离开,真的让人惋惜。

明金城:52岁(1970年-2022年2月8日)

明金城是著名导演,他因为有深度抑郁症,一直到2017年才结婚。

婚后,明金城本来打算不要孩子,但他圈外的妻子一直很希望能有个孩子,明金城为了妻子的心愿,他们才有了一对双胞胎。

但到他去世的时候,他的一对双胞胎还没有满月。

明金城的妻子生育后一直在月子中心休养。

为了更好地陪伴妻子,他也推掉了所有工作,陪着妻子在月子中心一起照看孩子。

但没想到,在月子中心他突发不适,虽然立刻送医院,但还是离开了。

明金城曾是演员,后来转型做导演,《我们发财了》等。

为了结婚,他还特地买了2000多万的新房。

现在唯有希望她的妻子和孩子一切都好吧。

朱子聪:70岁(1952年-2022年1月1日)

朱子聪是位非常优秀的配音演员,他的声音非常有特色。

速度快,咬字清楚,语音纯正感情充沛。

从18岁开始进入这个行业以来,他的声音几乎伴随了整个90年代的港片。

李连杰的经典之作《黄飞鸿》就是他的配音作品。

周星驰的《九品芝麻官》中的方唐镜也是他的作品。

他的作品还有很多。

虽然他的脸从来没有出现在荧幕上,但他的声音却赋予了角色灵魂。

赵赫:60岁(1961年-2022年1月10日)

赵赫是大家熟悉的央视主持人。

从广院毕业后他进入央视 财经 频道,先做主持人,后来成为节目策划和总监。

赵赫为人谦和,对工作认真,也愿意提携后辈。

在业务上他主持的《经济半小时》是最好的经济类节目之一。

而后他参与策划的《商战》等节目口碑也很好。

2021年,赵赫退休。

但很多人都不知道的是,此时赵赫已经抗癌多年。

但他一直以积极的态度面对人生和工作。

他离开后,很多朋友和主持人纷纷发表悼念。

他的离开确实很可惜。

叶茂中:54岁(1968年-2022年1月13日)

叶茂中21岁成为电台美工,通过自己的努力成为了知名的营销人。

这些风靡一时的广告语都是他的作品,他可以说是国内营销界的创意标杆。

他对工作有着极端的要求和热情。

即使成为广告巨头后,依旧在办公室里留一张床,经常半夜2点还在工作,累了就睡在办公室。

在叶茂中的策划下,一批本土品牌成功的崛起,他自己的公司也从小作坊成为行业巨头。

但对创意要求极高,对作品要求特别严格,凡事亲力亲为的风格也极大地损耗了他的 健康 。

叶茂中青年时代师从国画大师傅抱石的学生邰启佑,承方严,也受过名师黄君实与吴泰之的指导,功力十分深厚。

2020年,他的作品拍卖获得了44万收入,他将收入全部捐献给了公益项目,用于帮助儿童。

但因为长期身体透支,他最后因癌症去世。

广告界少了一个天才,其实事情是做不完的,而身体是自己的。

周艺华:65岁(1957年-2022年1月11日)

周艺华毕业于中戏,他塑造了很多经典的形象。

虽然他出演的角色大都是配角,但他凭着自己精湛的演技,让每个配角都丰满立体。

在《琅琊榜》《玉观音》《香蜜沉沉烬如霜》《知否知否应是绿肥红瘦》等作品中他的表演都非常精彩。

从他身上是可以看到“只有小演员,没有小角色”的匠人精神的。

安大魂:31岁(1990年11月29日-2022年2月3日)

安大魂是位嘻哈歌手,在2017年因为参加《有嘻哈》一举成名。

作为不多的女嘻哈歌手,安大魂身上很酷的生活态度,让她成为很多女孩子羡慕的对象。

虽然安大魂在比赛中只获得了70的排名,但她还是因此收获了人生的第一桶金。

她本人表现得一直也很活泼,经常和网友互动。

但安大魂的生活里其实存在着很多问题。

和男友的感情问题,和父母的相处问题都一直困扰着她。

而后,她选择了离开。

也很让人唏嘘,没想到在那么开朗的外表下,她的内心是那么煎熬。

刘蓝溪:61岁(1960年3月29日-2022年1月10日)

刘蓝溪是最早的琼女郎之一。

她长相甜美,是当时琼瑶最爱的女演员之一。

出道就在琼瑶的《聚散两依依》中扮演了重要角色。

而她比一般琼女郎优秀的是她同时还是一位优秀的歌手。

她的《野姜花的回忆》等作品,在当时也算是红遍了大街小巷,是难得的双栖艺人。

但刘蓝溪对名利的态度比较淡然。

24岁当红结婚并和丈夫一起出国学习,顺便进修学习佛法。

2年后,她丈夫回国当了医生,她依旧留在当地学佛,和丈夫过起了两地分居的生活。

而他的丈夫对他学佛不回家也表示的极度的支持。

1991年,她在丈夫的鼓励下出家了。

对于她潜心向佛的举动,他丈夫再次表示了鼓励和支持。

此后,他丈夫在红尘中当医生,并且另找姑娘结婚生子。

她则过着青灯古佛的生活,很少与外界接触了。

也曾有人见过出家后的她,不得不说她确实漂亮,即使年过50之后,即使是光头,她的容貌还是清秀端丽。

在61岁那年,她走完了自己的一生。

不过,她的世俗生活其实从24岁那年就结束了,能放弃 娱乐 圈的繁华,也确实很少见。

金采风:92岁(1930年-2022年1月10)

越剧名家金采风16岁进入雪声剧团训练班,师承袁派。

但在后来的实践过程中,有了自己独特的风格“金派”。

从1950年开始,她开始在全世界巡演。

她的表演风格隽永细腻,她塑造的艺术形象严兰贞和李秀英,被誉为“活兰贞,神秀英”。

1962年,她还在越剧电影《红楼梦》里扮演了王熙凤。

因为其扮相优美,唱腔动人而备受称赞。

金采风因在越剧电影《红楼梦》中饰演“王熙凤”就蜚声全国

1988年黄沙去世,金采风悲痛不已,用了4年才走出悲痛。

此后本来准备安享晚安的她决定用越剧来纪念丈夫。

在丈夫不在的日子里,她孜孜不倦的培养新人,努力演出,为普及和传承越剧文化做出了巨大的贡献。

张洁:85岁(1937年-2022年1月21日)

有一篇文章叫《挖荠菜》,很多人知道荠菜就是从这篇文章开始的。

这篇文章的作者叫做张洁。

张洁是我国最优秀的作家之一,曾两度荣获矛盾文学奖。

获奖作品分别是《沉重的翅膀》、《无字》。

还有她的《爱,是不能忘记的》以及《世界上最疼我的那个人去了》都是感人至深的好作品。

张洁的作品细腻质朴,在朴素的文字中蕴含了深厚的 情感 。

张洁因病于2022年1月21日逝世。

张继青83岁(1939年-2022年1月6日)

张继青是著名的艺术家。

1983年,她凭借《牡丹亭》获得了梅花奖,此外她表演的《离魂》也曾惊艳了世界。

张继青师承姚传芗和沈传芷,是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昆曲代表性传承人

张老一生致力于推动昆曲的发展,从1980年开始,她就带着昆曲作品多次出国演出。

她的表演在国外赢得了极高的赞誉,为促进文化交流做出了很大的贡献。

白英宽:94岁(1929年-2022年1月17日)

白英宽的一生很传奇,他自幼父母双亡,是个贫苦的放牛娃。

后来参军,机缘巧合之下进入了长影厂。

白英宽没读过书,也没学过表演,但进入长影厂之后,他凭借自己的刻苦努力成了一名优秀的演员。

他的表演质朴自然,几乎毫无表演痕迹。

他尤其擅长扮演军人,他塑造了很多经典的军人形象。

在电影《上甘岭》中他扮演了战士毛四海,这个角色也是他知名度比较高的荧幕形象之一。

白英宽参与拍摄了大约60部电影,是位很高产的演员。

他从放牛娃到演员,一路走来勤奋刻苦,是位了不起的老艺术家。

周万江:83岁(1939年-2022年2月7日)

国家一级演员、昆曲名家周万江出生于梨园世家,1952年考入北京市戏曲学校,1958年毕业后进入北方昆曲剧院。

作为昆曲大师,周老的代表作很多,有《**公主》峨嵋、《连环计》董卓、《逼上梁山》鲁智深、《吴越春秋》夫差等等。

周老一生勤勉,晚年依旧孜孜不倦的在教学收徒。

2016年3月他还曾登台,录制《铁冠图·刺虎》。

他在节目中扮演了“一只虎”。

2022年,周老因病去世,让人悲痛。

加斯帕德·尤利尔:37岁(1984年11月25日-2022年1月19日)

加斯帕德·尤利尔曾经与巩俐搭档,出演过《少年汉拔尼》、 《漫长的婚姻》、、《圣罗兰传》等作品。

他是最有天赋的法国演员之一。

他有着天生俊朗的外形,和深情的眼睛。

他的脸颊有一道伤疤,但神奇的是,这道伤疤却并没有影响他的容貌,反而像一个酒窝让他更迷人。

他本来是一颗冉冉升起的巨星。

但在2022年的1月的滑雪中,他与人相撞,头部受重伤。

之后,虽然经过抢救,但依然没有挽回他的生命。

这是法国电影界的巨大损失。

他的作品《月亮骑士》原定3月底面世,这也是他留给这个世界最后的礼物。

曹景行:75岁(1947年-2022年2月11日)

曹景行是知名媒体人,名门之后。

他父亲是著名作家、记者曹聚仁,是鲁迅先生的好友,有著作《鲁迅评传》

曹景行曾在《亚洲周刊》、《明报》工作,也曾任职凤凰卫视资讯台副台长兼言论部总监。

主持过《时事开讲》、《总时间》等知名节目。

2009年之后,他担任过中央人民广播电台的特邀评论员,也在东方卫视等媒体主持节目。

曹景行知识渊博,见解独到,主持节目的风格既娓娓道来又兼顾了知识性和趣味性,是层次很高的媒体人。

利陆雁群:98岁(1925年8月1日-2022年2月12日)

利陆雁群是TVB创始人之一。

利陆雁群出身富庶,留学美国,1949年与利孝和结婚。

利孝和在1967年成为TVB第一任董事局主席。

作为创始人的妻子,孝和夫人连续50年参加TVB的庆典活动。

2017年是她最后一次参见庆典,虽然当时她已经需要被搀扶了,但整个人的姿态和仪态还是很美。

她酷爱旗袍,在正式场合一般都身着旗袍,她的旗袍数量多达千件,每一件都很昂贵。

她为人谦和,最近一次露面是2019年。

TVB曾经创造过港剧的辉煌时代,制作了很多可以封神的电视剧。

但随着时光流逝,TVB也慢慢式微。

不过,TVB带给观众的那些欢乐,始终都在。

时光流转,人来人往,总有遗憾。

时间是一条永远向前的河流,人生是一趟没有归途的旅程。

生命如此珍贵,却又如此脆弱。

我们能做的就是好好爱自己,珍惜每一天,珍惜身边人,珍惜那些人生中值得铭记的闪光时刻和宝贵岁月。

即使竭尽全力依旧平凡,但至少可以努力让自己人生无悔。

什么是中国画的笔墨精神

中国画是写意的,中国画的形、神、意、韵莫不由笔墨来表达传情,笔墨是画家心中意象的寄托,好的作品的笔墨语言无不以写意性融贯其中。状物写情,讲求以书法用笔入画,强调线条的书写性,以笔取气,以墨生韵,笔中有墨,墨中见笔,笔墨互相生发,笔情墨韵交相辉映,展现了特有的美感和韵味,是中国画写意观的具体体现。

  同时,笔墨更是画家心灵的轨迹,修养、品格、气质、才思的流露,即“书如其人,画如其人”。石涛曾说,“墨非蒙养不灵,笔非生活不神”。蒙养是学问、修养的积淀,生活是与大自然的交流、对话,一个书画家的综合素质决定了其笔墨的品格和高度。笔墨是中国画的精髓所在,艺术境界的展现。

  一幅好的山水画作品则是画家对大自然山水精神的感悟,是“外师造化,中得心源”,与山川神遇而迹化,以笔墨写出的胸中之山水,其气韵、意境莫不由笔墨而生,必是笔精墨妙,含英咀华。

 

方严的参展

1999年01月,浙江美术馆,作品《院落景象》获第四届浙江省花鸟画展银奖;
2011年07月,香港当代美术馆《水墨新生—六人展》
2012年12月,中国国家画院美术馆,《大家之路—当代最具有影响力画家邀请展》
2013年09月,天津美术馆,《元流善下—当代中国画青年精英提名展》;
2013年12月,中国国家画院美术馆《大家之路—当代画坛最具艺术成就名家邀请展》;
2014年04月,北京《艺术平谷》邀请展
2014年11月,《方严·中国画》巡回展第一站,浙江杭州恒庐美术馆

“海上三任”指的是什么

海上三任为清代晚期“海上画派”(海上指上海)的代表人物任熊、任薰、任颐的合称。“海上三任”一改清代人物画的颓废,标志着清代人物画融古创新的成功,他们所倡导的市民化、世俗化、职业化倾向改变了传统中国画的内涵,为传统中国画增添了新的理论和实践内容。传统中国画由此从清以来保守衰微的困境中突围出来,寻找到一条与以往主流精英式绘画不同的、贴近社会大众的发展道路。

杨近白先生山水画近作欣赏

绝壁过云开锦绣,

疏松隔水奏笙篁。
老杜句也,以其瑰丽典雅,有声有色,昔人题山水每用之。

——杨近白
杨近白,名恒。号汀洲父,却斋。别署大鉴堂、双华馆、十寒精舍。1980年生于河南泌阳。

师从陈忠康先生、方严先生研习书画,师从李兼善先生学诗。千竹书院成员。

山水画由董玄宰上溯元四家。于王叔明之峻厚、黄子久之萧散皆有所悟。其画水墨、浅绛、青绿兼能。用笔洒落,沉着纵逸。

近年在东莞创办“大鉴堂画会”。设“双华画馆”传授中国画,从者甚众,影响较巨。

艺术活动:

2014年 幽人梦影——80后水墨邀请展 北京

千竹七子——千竹书院首届邀请展 东莞

2015年 中国画节 千竹书院特展 潍坊

秋山问道——大鉴堂画会首展 东莞

望岳——衡山写生画展 湖南

2016年 千竹书院中国画邀请展 长沙

与古为徒四人书画展 东莞

方严·中国画师生展 杭州

2017年 通元识微——杨近白 张子卿双人展 东莞
局部欣赏:

杯酒释草书

        我有一壶酒,可以慰风尘,尽倾江海里,赠饮天下人。古今文人墨客大多爱酒,“斗酒诗百篇”的李白,潇洒自如的张旭………书法也借酒开创了醉中狂草的独特风格,掀起了中国书法史上浪漫主义的第一次浪潮。

        关于草书与酒这个话题非常有意思,草书,是书法情感自由表达方向发展的一场邂逅。从汉朝开始书法的历史进入了裂变,汉字的起初功能是实用,最早时篆书隶书作为官方的字体,这样的字体受着结构,笔画,组合等的约束,因此在书写的时候不够畅快,不够抒情,于是书法在东汉时期进行了变革,当时其实草书行书楷书也都有所体现,但是相对而言草书成熟得较早。
        东汉时期的赵壹写了一篇文章《非草书》,对当时的习草之风之盛作了生动的描述,并对这一风气予以了尖锐的批评,文章中说到,当时很多人在学草书,草书也日趋完善与成熟,可是这些人“不务正业”,并没有在他们的工作岗位上去认真工作,只是每日废寝忘食地聚在一起琢磨探讨如何写草书。由此可见的草书的新奇和魅力,以至于那么多人,疯狂的为他着迷,它的艺术性是其他的书体所不能比拟的。首先是它的造型,结构,章法都非常奇妙,书写的速度快,因此会有许多不可控的因素,最后呈现的效果和中国画中的“泼墨”有着异曲同工之妙。

        平常所熟知的很多草书往往都跟酒密切相关。比如唐代的颠张醉素,比如像明代的徐渭…………这些草书大师,在一些古代的书论,前人的诗歌中常常描绘成“醉来信手两三行”的状态。

那么,酒于“颠张醉素”到底为何物呢?

饮中八仙歌
唐 · 杜甫

知章骑马似乘船,

眼花落井水底眠。

汝阳三斗始朝天,

道逢麹车口流涎,

恨不移封向酒泉。

左相日兴费万钱,

饮如长鲸吸百川,

衔杯乐圣称世贤。

宗之潇洒美少年,

举觞白眼望青天,

皎如玉树临风前。

苏晋长斋绣佛前,

醉中往往爱逃禅。

李白一斗诗百篇,

长安市上酒家眠。

天子呼来不上船,

自称臣是酒中仙。

张旭三杯草圣传,

脱帽露顶王公前,

挥毫落纸如云烟。

焦遂五斗方卓然,

高谈雄辨惊四筵。

在这首杜甫的《饮中八仙歌》中“张旭三杯草圣传,脱帽露顶王公前,挥毫落纸如云烟。”非常生动形象描绘了张旭在喝了酒后大醉,一切规矩礼数,个人形象都不必在意,他将胸中块垒化为笔底的波澜,醒来自视手迹,甚是神妙,不可复得。曾有趣闻,张旭兴致来时,甚至还拿头发直接蘸墨写字。草书书写速度快,挥毫落纸间潇洒肆意,犹如古代的行侠仗义的剑客刀光剑影,势如破竹。
        张旭并非每一次写作品必定要喝酒,也并非只会写草书,越是这种纯艺术越是这种带着强烈主观感受需要瞬间来表现的艺术,其实就越要非常扎实的基本功。
        张长史真书《郎官石记》,东坡谓“作字简远,如晋宋间人”。论者以为知言。然学张草者,往往未究其法,先挟狂怪之意。岂知草固出于其真,而长史之真何如哉?山谷言:“京洛间人传摹狂怪字,不入右军父子绳墨者,皆非长史笔。”审此而长史之真出矣。
                                        ——刘熙载《书概》

        我们在张旭的这件楷书的佳作中可以看出张旭除了草书的成就非常高,气势磅礴之外,他的楷书也是深得古法,学到晋代、宋代人的一些精髓,功夫非常扎实。
        这一件传为张旭的古诗四帖。真假姑且不论,在学书法或是鉴赏时,更多的还是关注作品本身好或是不好,这幅作品气势非常浑厚,其中各种对对比元素非常的丰富,整体上给人感觉大方和谐。

        许御史瑶云:“志在新奇无定则,古瘦漓骊半无墨。醉来信手两三行,醒后却书书不得。”戴御史叔伦云:“心手相师势转奇,诡形恠状飜合宜。人人欲问此中妙,怀素自言初不知。”语疾速,则有窦御史冀云:“粉壁长廊数十间,兴来小豁胸中气。忽然绝叫三五声,满壁纵横千万字。”戴公又云:“驰豪骤墨列奔驷,满座失声看不及。”目愚劣,则有从父司勋员外郎吴兴钱起诗云:“远鹤(锡)无前侣,孤云寄太虚。狂来轻世界,醉里得真如。”
                                  ——怀素《自叙帖》节选
怀素的自叙帖传闻是宋代人仿的,其中把怀素的一些事件更为夸张化,让它带着更多的故事性,可是不一定就是真实所见,既然如此,那说明怀素,平常应该也是类似于张旭这般潇洒自如或者是醉酒之后兴致盎然地书写草书。醉来信手两三行,醒后却书书不得,也说明了他大醉时状态潇洒放松,清醒时却无法回到那种状态中。

古人的大纸张较少,所以在写大草的时候往往会提壁,古人的题壁如何我们是无从得知了,毕竟随着朝代的更迭很多古建筑都荡然无存,“粉壁长廊数十间,兴来小豁胸襟气”说明面积大,“忽然绝叫三五声,满璧纵横千万字”可看出怀素他应该是属于特别喜欢表演的,传闻也有说他当时也是喜欢在一些王公贵族之间进行现场的书写创作,行云流水,气势磅礴。
        怀素的《苦笋帖》,虽然只有短短的两行,但十分精彩,而且极其到位。
        我们可以得知。颠张醉素,他们确实是跟酒有非常深厚的一些缘分,他们用大唐的一壶美酒,写醉了草书千年。

        李白在《将进酒》里有言“古来圣贤皆寂寞,惟有饮者留其名”,艺术家包括文学家,与酒为伴,更加的豪迈,而且会令作品带着些传奇的色彩。

      张长史草书必俟醉,或以为奇,醒即天真不全。此乃长史未妙,犹有醉醒之辨,若逸少何尝寄于酒乎?仆亦未免此事。
——苏轼《书张长史草书》

        东坡先生他在这一段文字的最后一句说:仆亦未免此事。也就是说东坡先生觉得他自己跟张旭是一个级别的,在很多时候的创作中一些好的文章和作品是要依赖于酒的,但是王羲之是不需要的。

苏东坡的这个说法究竟是否正确?
        东坡先生提到张旭写草书时要喝酒或是醉了之后会诞生一些奇妙的作品,醒来以后却没有那种天真,自然浪漫的感觉,于是东坡先生说,其实像王羲之这种真正的最高水平的书圣他就不需要依赖于酒了。
        王羲之的草书不需要依赖于酒,可是王羲之在进行书法创作时究竟喝不喝酒呢?应该是喝的通过兰亭序的一些介绍我们大概知道当时一帮文人是在微醺的状态下大家一起吟诗,于是在这种轻松自然的状态下成就了王羲之的天下第一行书《兰亭序》。

以于敬之豪翰,绍右军之笔札,虽复粗传楷则,实恐未克箕裘。况乃假托神仙,耻崇家范,以斯成学,孰愈面墙!后羲之往都,临行题壁。子敬密拭除之,辄书易其处,私为不恶。羲之还,见乃叹曰:“吾去时真大醉也!”敬乃内惭。
——孙过庭《书谱》

我们可以看到《书谱》当中一段文字,也是传闻中的一些奇闻异事。说的是王献之当时与王羲之在书法上并称为大小王,而且书法水平非常高,后来有一次偷偷的把王羲之的字擦掉,然后自己写了一段上去王羲之回来之后叹息道:唉,我走的时候看来是喝醉了,写的不好。这时王献之才明白,原来他自己跟他爹还是有非常大的一个差距。通过这几句话我们得知王羲之喝醉之后跟没喝酒时书法水平是不太一样的,也就是说书圣终究还是书圣,不喝酒时或者在微醺的状态下他才能够把精妙的笔法表现得淋漓尽致。
        说到此处,不得不提五代的杨凝式,人称杨疯子,一日午觉醒来,恰逢有人赠韭花,十分可口,遂执笔写下《韭花贴》以表感谢,他的楷书功夫非常扎实,草书也是时常有提壁。我们看到他的这几件代表作,风格差距非常大。
        由此看来,酒确实可起调剂的作用,让艺术家在进行创作的时候有更加放松潇洒的状态,但最重要的一个前提还是在于书法基本功要扎实。就像前两天王义军老师提到的执笔,你再好的握笔,可是你的功夫不到,那就相当于拿着一个宝剑还是被别人空手给杀了一样的道理。
        本人虽喜酒,可惜不胜酒力,偶尔会小酌几杯,关于喝酒也给自己定下了不成文的一个小规矩吧:非好友好酒不喝。最理想的喝酒状态就是几位好友同聚,喝好酒,几个人随意的喝,不拼,不醉,那种火候适宜聊天,如果再来一段诗歌,再美好不过。
        当代的传统书法中我最敬重的几位老师,像陈忠康老师,王义军老师包括我的中国画老师方严先生,他们几位也都不喝酒,所以,其实酒与书法并没有说有着百分之百的关系,这些都是因人而异,有的酒不醉人人自醉,有的酒不醉人书醉人,有的则是醉翁之意不在酒。

千竹书院方严什么水平

题主问千竹书院方严什么水平,方严的水平挺高的,在国画绘画方面有很大的成就,个人感觉已经接近大师水平了,他从小就就热爱绘画,并且也在很多专攻绘画的学校进修过,他出版过很多的书籍里面写出了他对于国画的感悟同时他的很多作品也是得到很高赞赏,千竹书院就是由他创办的。
介绍一下方严,他1971年生于浙江安吉县,毕业于中国美术学院中国画系花鸟画专业,获中国美术学院美术学硕士学位,2000 年9月至今,他任教于浙江师范大学美术学院,还当过上海浦东中国画院特聘画师,并2014 年创建千竹书院。他还出版了多本书画著作例如:中国画经典技法自学丛书,工笔花卉没骨法,工笔禽鸟水禽类,工笔草虫,草虫卷等等。而且还画了很多非常不错的画,总之他在国画方面还是挺厉害的。

杜自在 《秋泉云引》手卷欣赏

实力派青年画家杜自在《秋泉云引》山水手卷

尺寸:10.5cmx145cm

(引首10.5cmx53cm,画心:10.5cmx69cm,尾跋:10.5cmx23cm)

杜自在,名宗瑾。号置斋,自在居,西平客。别署北山樵夫。
1976年出生于湘西慈利,土家族。

2014年初跟随方严先生研习中国传统绘画。

千竹书院成员。

2008年进修于中国艺术研究院中国书法院。
  置斋自幼好学,涉猎广泛,早年于武学搏击小有造诣,近期倾力于书法绘画事业,精修传统太极,于人体科学和自然理法,均有自己的实践与理解,且渐入佳境,对于力量与线条之间的转化,及理法用笔与意识支持之间的协调统一,逐渐明确并且初步建立起来了。

2015年9月  秋山问道——大鉴堂画会首展 邀请展(广东·东莞)

2016年1月  与古为徒书画展 (广东·东莞)

2016年1月  千竹书院中国画邀请展(湖南·长沙)

2017年1月  与古为徒手卷迎春画展(广东·东莞)
手机请横屏:

局部欣赏:

王飞涯的山水画是工笔吗

王飞涯的山水画不是工笔画,是写意画。王飞涯,字持源,斋号天涯鸟,职业画家,1976年出生于傅抱石家乡江西新余市,自幼习画,国画师从中国美院国画家孔仲起、林海钟、仁量、吴静初、陈明坤,油画师从全山石熊明。

特别声明

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分享:

扫一扫在手机阅读、分享本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