闲情赋表达陶渊明的感情(闲情赋讲解)_陶渊明_美人_闲情

本文目录

  • 闲情赋讲解
  • 陶渊明的《闲情赋》创作风格上是以哪两文为宗旨
  • 陶渊明《闲情赋》这首词里的意思是什么
  • 陶渊明的《闲情赋》有人说这是一首求爱的赋,那么最有可能写给谁

闲情赋讲解

哈喽,大家好!今天要给大家讲解的是《闲情赋》;

《闲情赋》是晋宋之际文学家陶渊明的赋作,这是陶渊明的作品当中,无论风格还是思想内容都很独特的一篇,不仅一反陶渊明一向的风格,而且所表现的思想内容也不同于他其他的作品,其中较为经典的有这一段,夫何瑰逸之令姿,独旷世以秀群,表倾城之艳色,期有德于传闻,佩鸣玉以比洁,齐幽兰以争芬,淡柔情于俗内,负雅志于高云;
意思是说她的绰约风姿多么瑰丽飘逸,而与众不同、秀丽绝伦,她的美貌可谓倾城倾国,她的美德的传闻又令人心生向往,只有叮当作响的玉佩才比得上她的纯洁,只有高洁的幽兰才能与她一较芬芳,于是我将一片柔情淡化在了俗世里,将高雅的情志寄于浮云,此赋描写了一位作者日夜悬想的绝色佳人,作者幻想与她日夜相处,形影不离,甚至想变成各种器物,附着在这位美人的身上;
全赋沿用比兴手法,情思缭绕,词藻华丽,变化自然,既写出美女的姿色,又写出了美人良好的品德和崇高的志趣,因此获得后人,【如奇峰突起,秀出天外,词采华茂,超越前哲】的高度评价,作者陶渊明,字元亮,又名潜,私谥【靖节】,世称靖节先生,东晋末至南朝宋初期伟大的诗人、辞赋家,浔阳柴桑人(今江西九江人),代表作有《饮酒》、《归园田居》、《归去来兮辞》、《桃花源记》等等;

陶渊明的《闲情赋》创作风格上是以哪两文为宗旨

陶渊明的《闲情赋》主旨是陶渊明欲通过调节现实与理想之间的矛盾,来使自己心境平和,礼仪与爱情只不过是他生活中需要调节的一点。

通观全赋,总体来讲作者的情调是低沉、消极的,即是“十愿”,也把那股火一般的情感深深压抑,以悲观的情绪来淡化。末几节更是将其消解至无,诗人之心仍然回复为一汪死水。

这篇赋结构新颖,想象丰富,辞句清丽,灵活地运用了比兴手法,其中的十愿表现出极大的创造性,荡除了汉赋那种着意铺排、堆砌辞藻、典故、用语生涩的积弊,清新自然,因此被人们久诵不衰。

扩展资料

创作背景:

这篇赋作的写作时间,一说是陶渊明年轻时的作品,一说大约完成于作者任职或归隐期间。据袁行霈考证《闲情赋》是陶渊明十九岁时所作,而郭维森、包景诚《陶渊明年谱》认为作于晋太元十六年(391年)陶渊明二十七岁时。

还有一种说法:陶渊明辞州主薄不受后,在家闲居了六七年。闲居的第二年,即晋太元十九年(394年),陶渊明三十岁时,他的妻子去世,续娶翟氏。翟氏是一个贤良女子,大约在诗人丧妻、再娶这一段时间内他写了《闲情赋》。

陶渊明《闲情赋》这首词里的意思是什么

《闲情赋》“十愿”: 愿在衣而为领,承华首之余芳;悲罗衿之宵离,愿秋夜之未央。 愿在裳而为带,束窈窕之纤身;嗟温凉之异气,或脱故而服新。 愿在发而为泽,刷玄鬓于颓肩;悲佳人之屡沐,从白水以枯煎。 愿在眉而为黛,随瞻视以闲扬;悲脂粉之尚鲜,或取毁于华妆。 愿在莞而为席,安弱体于三秋;悲文茵之代御,方经年而见求。 愿在丝而为履,附素足以周旋;悲行止之有节,空委弃与床前。 愿在昼夜而为影,常附形而西东;悲高树之多荫,慨有时而不同。 愿在夜而为烛,照玉容于两楹;悲扶桑之舒光,奄灭景而藏明。 愿在竹而为扇,含凄飙于柔握;悲白露之晨零,顾衿袖以缅邈。 愿在木而为桐,作膝上之鸣琴;悲乐极以哀来,终推我而辍音。 伟大诗人陶渊明他用奇特的想象,把自己幻化成各种器物:意思 意思是一愿自己是美人衣服的衣领,能承托美人的芳容,但悲哀的是罗衿到了夜晚就离开了美人,埋怨那秋夜漫长;二愿自己是美人衣裳的腰带,能束着她纤细窈窕的身躯,但嗟叹冷热温凉的不同的季节,美人啊,有时脱去旧的换上了新衣;三愿自己是美人头发上的光泽,在美人的肩上梳刷着飘飞的发丝,但悲哀的是美人屡次沐浴,使自己随着白水流去而干枯;四愿自己是美人描眉的黛色,随着美人的顾盼而远望,但悲哀的是脂粉尚且新鲜,美人啊,有时毁掉再化上浓妆;五愿自己是芦苇为美人编织成席,使美人柔弱的身体在三秋都得到安逸,但悲哀的是被有纹彩褥子替代,刚过一年又要换成新的;六愿自己是美人脚上的绣花鞋,附着在美人的洁白的脚上跟着她周旋,但悲哀的是她行动举止有节制,让我孤独地躺在她的床前;七愿自己是她白天夜晚的影子,常常跟随着她奔走东西,但悲哀的是那高树有太多的树荫隐没了我的身影,感慨有的季节却又有所不同;八愿自己是夜晚美人窗前的烛台,在窗扉之间照着美人娇羞的容颜,但悲哀的是那月亮发出柔柔的光,掩灭了我的身影藏匿了我的光明;九愿自己是修竹数竿为美人编织成扇子,让她温柔地握着我扇出悠悠的凉风,但悲哀的是那薄薄白霜覆盖大地的早上,美人啊,却顾看着衣袖把我放在一边让我归思难收;十愿自己是树中的梧桐,作成美人膝上弹奏的琴,但悲哀的是在美人高兴之极却引来悲凉,最后生气地推开我而停止了琴声。 《闲情赋》在《陶渊明集》中别具一格,赋中描写了一位作者日夜悬想的绝色佳人,幻想与她日夜相处,形影不离,甚至变成各种器物,附着在这美人身上。他的诗歌,他的小赋并非浑身恬淡静穆,虽然有金刚怒目式的作品,也有对爱情的追求。 至于是否是爱情,观点不一。《东山草堂陶诗笺》卷5说:“其赋中‘愿在衣而为领’十段,正脱胎《同声歌》中‘莞覃衾幄’等语意,而吴竞《乐府题解》所谓‘喻当时七君子事君之心’是也。《诗》曰:‘云谁之思,西方美人。’朱子谓‘托言以指西周之盛王’,如《离骚》‘怨美人之迟暮’,亦以美人目其君也。此赋正用此体。”其意思是说,此赋是寄寓政治抱负的作品。但此说显得牵强附会,虽然描写了美人,但并非美人一定是寄寓盛君而言的。这篇小赋确凿是为爱情而作的。其理由有三,其一,他本人在序中说:“初,张衡作《定情赋》,蔡邕作《静情赋》,检逸辞而宗澹泊,始则荡以思虑,而终归闲正;将以抑流宕之邪心,谅有助天凤谏。缀文之士,奕代继作,并因触类,广其辞义。”他是继续张衡、蔡邕之作而作,仍是抒情之作。其二,俞文豹《吹剑四录》、张宗祥《吹剑录全编》第107页也这样论述:“张衡作《定情赋》,蔡邕作《静情赋》,渊明作《闲情赋》,盖尤物能移人,情荡则难反,故防闲之。”其三,“赋情始于楚宋玉、司马相如,而平子、伯喈继之《定》、《静》之辞。而魏则陈琳、阮禹作《止欲赋》、王粲作《闲邪赋》、应炀作《正情赋》、曹植作《静思赋》、晋张华作《永怀赋》,此靖节所谓‘奕代继作,并因触类,广其辞义’者也。”(何孟春《陶靖节集》卷5)黄子云《野鸿诗的》评价陶渊明:“古来称诗圣者,唯陶、杜二公而矣。……余以为靖节如老子,少陵如孔子。”黄子云评价准确! 陶渊明他对爱情的热烈追求,正是他对生活的热爱的体现。我们借此能看到伟大诗人的另一侧面。他的《闲情赋》正是这样一篇充满想象的爱情佳作,他的爱情长出了翅膀。

陶渊明的《闲情赋》有人说这是一首求爱的赋,那么最有可能写给谁

《闲情赋》是陶渊明的一篇赋作。陶渊明写的这位“负雅志于高云”的女子,并不是现实生活中的女子,而是陶渊明理念之中的美好象征。

陶渊明写这篇赋,就像搭错了神经一般,作品中无论风格还是思想内容都一反常态,十分独特。此赋描写了一位绝代佳人,美丽漂亮,飘飘若仙。陶帅哥幻想着与她日夜相处,形影不离,甚至要把自己变成各种器物,依附在这位美人身上。

全赋使用比兴手法,情思温柔,词藻华丽,既写出了美人的姿色,又写出了美人的良好品德和崇高志趣,令人看后不由大呼一声:哇塞,没想到陶帅哥还这么多情善感呢。也正因为如此,后人才称赞这篇赋是“如奇峰突起,秀出天外,词采华茂,超越前哲”。

不过,陶渊明诗集的编篡者昭明太子萧统 ,却在诗集的序中批评这篇赋是“白璧微暇,惟在闲情一赋”。 萧统的批评对吗?不对!其实,萧统并没有真正懂得欣赏陶渊明的这篇《闲情赋》。

再说陶渊明是个大活人,既非神也非圣 ,难道他就不能谈情说爱,非得是思想僵化感情枯燥才行吗?就是在现实生活中,他看见了美女,欢喜高兴,赞美称颂,又有什么可指责的呢?

所以,陶渊明不可能只写一些山水诗、田园诗,饮酒诗,也不可能一天到晚总是讲老庄之道,总是游山看水、喝酒交友、躬耕田间。只有写了这篇赋后,陶渊明才是一个立体的人,一个真正有思想、有感情、有欢笑、有悲伤、有血有肉的完整的人。

特别声明

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分享:

扫一扫在手机阅读、分享本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