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孝祥西江月满载一船明月(阅读宋词,回答问题 西江月·黄陵庙 张孝祥 ① 满载一船明月,平铺千里秋江波神 ② 留我看斜)_词人_陵庙_西江月

本文目录

  • 阅读宋词,回答问题 西江月·黄陵庙 张孝祥 ① 满载一船明月,平铺千里秋江波神 ② 留我看斜
  • 张孝祥 西江月·黄陵庙
  • 西江月 张孝祥 急!!
  • 宋代张孝祥的西江月该怎样断句
  • 张孝祥的西江月黄陵庙 扩写
  • 西江月-黄陵庙
  • 满载一船明月平铺千里秋江什么意思
  • 宋词西江月张孝祥
  • 满载一船月色
  • 张孝祥的西江月黄陵庙 翻译

阅读宋词,回答问题 西江月·黄陵庙 张孝祥 ① 满载一船明月,平铺千里秋江波神 ② 留我看斜

1.苏轼、辛弃疾。豪放派。
2.第一问:达观、豪迈的胸怀。
  第二问:示例:“满载一船明月,平铺千里秋江。”明月皎洁,那小小的船儿似乎装满了这迷人的月光;秋江澄澈,波平如镜的湖面似乎是平平地铺展开的。字里行间洋溢着作者无法言说的轻松与喜悦。 
  又如;“波神留我看斜阳,唤起鳞鳞细浪。”词人由自我想象进入一种主观幻觉心理的境界,不说自己的行船为大风所阻,不得行驶的实际情况,却抒写自己幻想的意象:水神热情地邀请我欣赏那美好的夕阳景色。将这骤然而至的不速之客摹写得极富人情味。
  再如:“明日风回更好,今朝露宿何妨。”面对风遏行舟的情况,词人此刻的心境那样泰然自若。不过他的内心深处还是希望风向转变。如果明天能够转为顺风的话,那么今天露宿在江边也是心情舒畅的。这些,都显示出作者旷达的胸怀、乐观的态度和高雅的生活情趣。(意对即可)

张孝祥 西江月·黄陵庙

《西江月黄陵庙》

作者:张孝祥

原文:

满载一船明月,平铺千里秋江。
波神留我看斜阳,唤起鳞鳞细浪。

明日风回更好,今朝露宿何妨?
水晶宫里奏霓裳,准拟岳阳楼上。

注释:

1、波神句:意思是行船被风浪所阻。波神:水神。
2、鳞鳞:形容波纹细微如鱼鳞。
3、风回:顺风。
4、准拟:准定。

翻译:

满载着一船的秋色,
行驶在广阔平展的江面上。
仿佛是水神留我欣赏斜阳,
微风弄起粼粼波浪,泛起波光。

明日风向转为顺风更加好,
那么今夜露宿又有什么关系呢?
水中的宫殿像是在演奏霓裳羽衣曲,
当到达岳阳时,
准定在岳阳楼上观赏湖光山色。

赏析:

满载一船明月,平铺千里秋江。这两句写舟泛湘江一路行来的景色。只写一船明月、千里秋江,其他美景堪收、旅怀足慰之事,下必细数。以下转入黄昏阻风情事。波神留我看斜阳,唤起鳞鳞细浪两句,由自我想象而进入一种主观幻觉心理的境界。词人不说自己的行船为大风所阻,不得行驶的实况,相反却抒写自己幻觉的意象,水神热情地邀请他欣赏那美好的夕阳景色。晚霞映照的水面,闪动着象鱼鳞般的波纹。这种浪漫主义手法,把现实与想象,幻觉心理与时空变化,非常和谐地描绘在一幅画面上,使人感到似幻似真,从而增强了词的艺术魅力。

下片借景抒情。明日风回更好,今朝露宿何妨。面对风遏行舟的情况词人此刻的心境,犹如苏轼《定风波》词中所写:谁怕?一蓑烟雨任平生那样泰然自如。不过他的内心深处还是切望风向转变。他说:如果明天能够转为顺风的话,那么今天露宿在江边也是心情舒畅的。

结尾以水晶宫里奏霓裳,准拟岳阳楼上两句收结,别具情味。《霓裳》,即《霓裳羽衣曲》,是唐代比较流行的一种歌舞曲。岳阳楼,在湖南岳阳市城西,面临洞庭湖。这里前一句写一阵阵江中波涛的声响,就像水府在演奏美妙悦耳的音乐。这种生动的比喻表现出词人所独有的想象。后一句则是表达他内心的愿望,当行舟到达岳阳时,一定要登楼眺望雄伟壮阔的洞庭湖面的自然风光。

张孝祥一生英才奇气,如果说在《念奴娇过洞庭》词中以吸江酌斗,宾客万象的豪迈气势,使南宋魏了翁为之倾倒,盛赞此首在集中最为杰特(《鹤山题跋》卷二)。那么在这首词中浓烈的主观感情色彩,奇幻的艺术想象,同样显露出他的杰出才华和独具的词作风格。
西江月的诗意

西江月的诗意

《西江月》

作者:辛弃疾

原文:

明月别枝惊鹊,清风半夜鸣蝉。
稻花香里说丰年。听取蛙声一片。

七八个星天外,两三点雨山前。
旧时茅店社林边。路转溪头忽见。

注释:

1、西江月:词牌名
2、夜行黄沙道中:词名
3、黄沙:黄沙岭,在江西信州上饶之西,作者闲居带湖时,常常往来经过此岭。
4、别枝惊鹊:惊动喜鹊飞离树枝。
5、社林:土地庙附近的树林。
6、见:通假字见通现,发现,出现,显现。

诗意:

天边的明月升上了树梢,
惊飞了栖息在枝头的喜鹊。
清凉的晚风仿佛吹来了远处的蝉叫声。
在稻谷的香气里,
人们谈论着丰收的年景,
耳边传来一阵阵青蛙的叫声。

天空中轻云漂浮,闪烁的星星时隐时现,
山前下起了淅淅沥沥的小雨,
诗人急急从小桥过溪想要躲雨。
往日,土地庙附近树林旁的茅屋小店哪里去了?
拐了弯,茅店忽然出现在我的眼前。

赏析:

单从表面上看,这首词的题材内容不过是一些看来极其平凡的景物,语言没有任何雕饰,没有用一个典故,层次安排也完全是听其自然,平平淡淡。然而,正是在看似平淡之中,却有着词人潜心的构思,淳厚的感情。在这里,读者也可以领略到稼轩词于雄浑豪迈之外的另一种境界。作者笔下这一个个画面,流露出诗人对丰收之年的喜悦和对农村生活的热爱。这正是作者忘怀于大自然所得到的快乐。这是一首描写田园风光的词,读后让我们感受到一种恬静的生活美。词的上阙写月明风清的夏夜,以蝉鸣、蛙噪这些山村特有的声音,展现了山村乡野特有的情趣。词的下阙以轻云小雨,天气时阴时晴和旧游之地的突然出现,表现夜行乡间的乐趣。全诗散发着浓郁的生活气息,表现了词人丰收之年的喜悦和对乡村生活的热爱之情。

这是宋代词人辛弃疾的一首吟咏田园风光的词。阅读这首词,要注意时间和地点。时间是夏天的傍晚,地点是有山有水的农村田野。这首词描写的是人们熟悉的月、鸟、蝉、蛙、星、雨、店、桥,然而诗人却把这形象巧妙的组织起来,让我们感受到一种恬静的美。 辛弃疾的这首《西江月》前两句明月别枝惊鹊,清风半夜鸣蝉表面看来,写的是风、月、蝉、鹊这些极其平常的景物,然而经过作者巧妙的组合,结果平常中就显得不平常了。鹊儿的惊飞不定,不是盘旋在一般树头,而是飞绕在横斜突兀的枝干之上。因为月光明亮,所以鹊儿被惊醒了;而鹊儿惊飞,自然也就会引起别枝摇曳。同时,知了的鸣叫声也是有其一定时间的。夜间的鸣叫声不同于烈日炎炎下的嘶鸣,而当凉风徐徐吹拂时,往往特别感到清幽。总之,惊鹊和鸣蝉两句动中寓静,把半夜清风、明月下的景色描绘得令人悠然神往。

接下来稻花香里说丰年,听取蛙声一片。把人们的关注点从长空转移到田野,表现了词人不仅为而说丰年的主体,不是人们常用的鹊声,而是那一片蛙声,这正是词人匠心独到之处,令人称奇。在词人的感觉里,俨然听到群蛙在稻田中齐声喧嚷,争说丰年。先出说的内容,再补声的创造。

以上四句纯然是抒写当时当地的夏夜山道的景物和词人的感受,然而其核心却是洋溢着丰收年景的夏夜。因此,与其说这是夏景,还不如说是眼前夏景将给人们带来的幸福。

因此下阕开头,词人就树立了一座峭拔挺峻的奇峰,运加强稳定的音势。七八个星天外,两三的路径尽管很忘却了越过天外,迈过山前,连早已临近的那个社庙旁树林边的茅店,也都没有察觉。前文路转,后文忽见,既衬出了词人突然间看出了分明临近旧屋的欢欣,又表达于沉浸在稻花香中以至忘了道途远近的怡然自得的入迷程度,相得益彰,体现了作者深厚的艺术功底,人玩味无穷。

《西江月》原题是《夜行黄沙道中》,记作者深夜在乡村中行路所见到的景物和所感到的情绪。读前半阕,须体会到寂静中的热闹。明月别枝惊鹊句句话是一种很细致的写实,。乌鹊对光线的感觉是极灵敏的,日蚀时它们就惊动起来,乱飞乱啼,月落时也是这样。这句话实际上就是月落乌啼(唐张继《枫桥夜泊》)的意思,但是比月落乌啼说得更生动,关键的意味。鹊惊时常啼,这里不说啼而啼自见,在字面上也可以避免与鸣蝉造成堆砌呆板的结果。稻花鲜明深刻,它把农村夏夜里热闹气氛和欢乐。这可以说就是典型环境。这四句话里每句都有声音:鹊声、蝉声、人声、蛙声,却也每句都有深更半夜的悄静。这两种风味都反映在夜行人的感觉里,他的心情是很愉快的。下半阕的局面有些变动了。天外稀星表示时间已有进展,分明是下半夜,快到天亮了。山前疏雨对夜行人却是一个威胁,这是一个平地波澜,可想见夜行人的焦急。有这一波澜,便把收尾两句衬托得更有力。旧时茅店社林边,路转溪头忽见是个倒装句,倒装便把忽见的惊喜表现出来。正在愁雨,走过溪头,路转了方向,就忽然见到社林边从前歇过的那所茅店。这时的快乐可以比得上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陆游《游山西村》)那两句诗所说的。词题原为《夜行黄沙道中》,通首八句中前六句都在写景物,只有最后两句才见出有人在夜行。这两句对全首便起了返照的作用,因此每句都是在写夜行了。先藏锋不露,到最后才一针见血,收尾便有画龙点睛之妙。这种技巧是值得学习的。

这首词,有一个生动具体的气氛(通常叫做景),表达出一种亲切感受到的情趣(通常简称情)。这种情景交融的整体就是一个艺术的形象。艺术的形象的有力无力,并不在采用的情节多寡,而在那些情节是否有典型性,是否能作为触类旁通的据点,四面伸张,伸入现实生活的最深微的地方。如果能做到这一点,它就会是言有尽而意无穷了。我们说中国的诗词运用语言精练,指的就是这种广博的代表性和丰富的暗示性。
苏轼 西江月

《西江月》

苏轼

玉骨那愁瘴雾,冰姿自有仙风。
海仙时遣探芳丛。倒挂绿毛么凤。
素面翻嫌粉涴,洗妆不褪唇红。
高情已逐晓云空,不与梨花同梦。

赏析:

这首词题或作《梅》、《梅花》。《野客丛书》:盖悼朝云而作。苏轼侍妾朝云,随词人徒岭南,不久即去世,时年三十二岁。秦观曾写诗说她美如春园,眼如晨曦。苏轼把她比为天女维摩。朝云是虔诚的佛教徒。苏轼另有诗悼念她。此词通过咏岭南梅花,赞扬朝云玉骨、冰姿和仙风,敬仰她不惧瘴雾而与词人一道来到岭南瘴疠之地。素面、洗妆两句写朝云天然丽质,不敷粉脸自白,不搽胭脂嘴唇自红。高情句,是感谢朝云对自己纯真高尚的感情一往而深;同梦写与朝云互为知己的情谊,而不能同梦,点明悼亡之旨。全词既是咏梅,又是怀人。咏梅中能以绿毛么凤、唇红、海仙、瘴雾等突出岭南特色,并以绿羽禽是海仙派来探芳丛的神话般情节和细节表现,让作品带有浪漫色彩。构思缜密,立意超拔脱俗;境象朦胧,寓意扑朔迷离。格调哀婉,情韵悠长,为苏轼婉约词中的佳构之一。杨慎云:古今梅词,以坡仙绿毛么凤为第一。(《词品》卷二)《耆旧续闻》卷二引晁以道言:朝云死于岭外,东坡尝作一阕,寓意于梅,所谓高情已逐晓云空是也。
辛弃疾 西江月·遣兴

《西江月遣兴》

作者:辛弃疾

醉里且贪欢笑,要愁那得工夫。
近来始觉古人书。信着全无是处。

昨夜松边醉倒,问松我醉何如。
只疑松动要来扶。以手推松曰去。

注释:

1、用《孟子尽心下》尽信书则不如无书意。
2、《汉书龚胜传》胜以手推常(夏侯常)曰去。见黄季刚师《读汉书后汉书札记》说辛词此句。

翻译:

喝醉了酒后恣意欢笑,我哪里有那闲工夫发愁呢。
最近才明白古书上的话,的的确确是没有半点可信的!

昨儿晚上我在松边喝醉了,醉眼迷蒙,
把松树看成了人,就问他:我醉得怎么样啊?
恍惚中看见松树活动起来,疑是要来扶我,
于是我用手不耐烦的推推松树说:走开走开!。

赏析:

欣赏这首词,我们似乎可以这样说:品读辛弃疾的词,可从词中品出更有韵味的戏剧来,虽然在写词中,恰如其分地引入戏剧性场景并非辛弃疾发明,但是在他手上得到了发扬光大,在他的词中,这种情况十分常见。这是值得肯定的。

醉里且贪欢笑,要愁那得工夫。通篇醉字出现了三次。难道词人真成了沉湎醉乡的高阳酒徒么?否。盖因其力主抗金而不为南宋统治者所用,只好借酒消愁,免得老是犯愁。说没工夫发愁,是反话,骨子里是说愁太多了,要愁也愁不完。

近来始觉古人书,信着全无是处。才叙饮酒,又说读书,并非醉后说话无条理。这两句是醉话。醉话不等于胡言乱语。它是词人的愤激之言。《孟子尽心下》:尽信书,则不如无书。本意是说古书上的话难免有与事实不符的地方,未可全信。辛弃疾翻用此语,话中含有另一层意思:古书上尽管有许多至理名言,现在却行不通,因此信它不如不信。

以上种种,如直说出来,则不过慨叹世道日非而已。但词人曲笔达意,正话反说,便有咀嚼不尽之味。

下片写出了一个戏剧性的场面。词人昨夜松边醉倒,居然跟松树说起话来。他问松树:我醉得怎样了?看见松枝摇动,只当是松树要扶他起来,便用手推开松树,并厉声喝道:去!醉憨神态,活灵活现。词人性格之倔强,亦表露无遗。在当时的现实生活里,醉昏了头的不是词人,而是南宋小朝廷中那些纸醉金迷的昏君佞臣。哪怕词人真醉倒了,也仍然挣扎着自己站起来,相比之下,小朝廷的那些软骨头们是多么的渺小和卑劣。

辛弃疾的这首小词,粗看,正如标题所示,是一时即兴之作。但如果再往里仔细一看,那么会发现作者是在借诙谐幽默之笔达发泄内心的不平。如再深入研究,我们还可洞察到作者是由于社会现实的黑暗而忧心忡忡,满腹牢骚和委屈,不便明说而又不能不说,所以,只好借用这种方式,来畅快淋漓地渲泄他的真情实感。
古诗绝句就是这样经典,凝练,内心顿生无限的情怀。希望看到更多的的绝句和古诗吗,请欣赏 张志和的诗词 。

西江月 张孝祥 急!!

满载与一船都突出了一种厚实感,表现了一种淡淡喜悦的心情,也从侧面说明了明月的美丽,为后文起了一种情绪渲染的作用。
铺 这里传神的说明了月光的皎洁如水银般铺满了江面,并将月光拟人化,突出月夜的美好。
留 表面上是波神留我,实际上是我留恋此情此景,对秋夜的皓月美景的无限眷恋,这样写就将这种情感表现的淋漓尽致,也与后文作者的理想决心形成对比,起突出作用。

宋代张孝祥的西江月该怎样断句

张孝祥的西江月黄陵庙 扩写

满载着一船的秋色,行驶在广阔平展的江面上。仿佛是水神留我欣赏斜阳,微风弄起粼粼波浪,泛起波光。最好明天风向变了,就可以行船启程,今晚露宿也就没什么关系。等到登上岳阳楼,奏起霓裳乐曲,就似水晶宫一般呢。

西江月-黄陵庙

宋孝宗乾道四年(1168)秋八月,张孝祥离开湖南长沙,到达湖北荆州(今江陵)任职。这首词是他在赴任途中所作。词题一作“阻风三峰下 ”。词句亦稍有差异。他在给友人黄子默的信中说 :“某离长沙且十日,尚在黄陵庙下,波臣风伯,亦善戏矣 。”黄陵庙在湖南湘阴县北的黄陵山。相传山上有舜之二妃娥皇、女英庙,故称黄陵庙。可见孝祥在赴任途中曾为风浪所阻,然而他的用意不是在正面描绘汹涌澎湃的波浪,而是着眼于波臣风伯的“善戏 ”。因此词人倾注了浓烈的主观想象色彩。
“满载一船明月,平铺千里秋江 。”起两句写舟泛湘江一路行来的景色。只写“一船明月”、“千里秋江 ”,其他美景堪收、旅怀足慰之事,下必细数。以下转入黄昏阻风情事 。“波神留我看斜阳,唤起鳞鳞细浪”两句,由自我想象而进入一种主观幻觉心理的境界。词人不说自己的行船为大风所阻,不得行驶的实况,相反却抒写自己幻觉的意象,水神热情地邀请他欣赏那美好的夕阳景色。晚霞映照的水面,闪动着象鱼鳞般的波纹 。这种浪漫主义手法 ,把现实与想象,幻觉心理与时空变化,非常和谐地描绘在一幅画面上,使人感到似幻似真,从而增强了词的艺术魅力。
下片借景抒情。“明日风回更好,今朝露宿何妨。”面对风遏行舟的情况词人此刻的心境,犹如苏轼《定风波》词中所写 :“谁怕?一蓑烟雨任平生”那样泰然自如。不过他的内心深处还是切望风向转变。如果明天能够转为顺风的话,那么今天露宿在江边也是心情舒畅的。
结尾以“水晶宫里奏霓裳,准拟岳阳楼上”两句收结,别具情味。《霓裳 》,即《霓裳羽衣曲》,是唐代比较流行的一种歌舞曲。“岳阳楼”,在湖南岳阳市城西,面临洞庭湖。这里前一句写一阵阵江中波涛的声响,就象水府在演奏美妙悦耳的音乐。这种生动的比喻表现出词人所独有的想象。后一句则是表达他内心的愿望,当行舟到达岳阳时,一定要登楼眺望雄伟壮阔的洞庭湖面的自然风光。
张孝祥一生英才奇气,如果说在《念奴娇·过洞庭》词中以“吸江酌斗,宾客万象”的豪迈气势,使南宋魏了翁为之倾倒 ,盛赞此首“在集中最为杰特”(见《鹤山题跋》卷二 )。那么在这首词中浓烈的主观感情色彩,奇幻的艺术想象,同样显露出他的杰出才华和独具的词作风格。

满载一船明月平铺千里秋江什么意思

“满载一船明月,平铺千里秋江。”的意思是满载着一船的秋色,行驶在广阔平展的江面上。是宋朝诗人张孝祥的作品《西江月黄陵庙》里的一句诗句,两句写的是舟泛湘江一路行来的景色。只写“一船明月”、“千里秋江”,其他美景堪收。明月皎洁,那小小的船儿似乎装满了这迷人的月光;秋江澄澈,波平如镜的湖面似乎是平平地铺展开的。字里行间洋溢着作者无法言说的轻松与喜悦。

宋词西江月张孝祥

【原文】
西江月·黄陵庙

满载一船明月,平铺千里秋江。波神留我看斜阳,唤起鳞鳞细浪。
明日风回更好,今朝露宿何妨?水晶宫里奏霓裳,准拟岳阳楼上。

【赏析】
  宋孝宗乾道四年(1168)秋八月,张孝祥离开湖南长沙,到达湖北荆州(今江陵)任职。这首词是他在赴任途中所作。词题一作“阻风三峰下”。词句亦稍有差异。他在给友人黄子默的信中说:“某离长沙且十日,尚在黄陵庙下,波臣风伯,亦善戏矣。”黄陵庙在湖南湘阴县北的黄陵山。相传山上有舜之二妃娥皇、女英庙,故称黄陵庙。可见孝祥在赴任途中曾为风浪所阻,然而他的用意不是在正面描绘汹涌澎湃的波浪,而是着眼于波臣风伯的“善戏”。因此词人倾注了浓烈的主观想象色彩。
  “满载一船明月,平铺千里秋江。”起两句写舟泛湘江一路行来的景色。只写“一船明月”、“千里秋江”,其他美景堪收、旅怀足慰之事,下必细数。以下转入黄昏阻风情事。“波神留我看斜阳,唤起鳞鳞细浪”两句,由自我想象而进入一种主观幻觉心理的境界。词人不说自己的行船为大风所阻,不得行驶的实况,相反却抒写自己幻觉的意象,水神热情地邀请他欣赏那美好的夕阳景色。晚霞映照的水面,闪动着象鱼鳞般的波纹。这种浪漫主义手法,把现实与想象,幻觉心理与时空变化,非常和谐地描绘在一幅画面上,使人感到似幻似真,从而增强了词的艺术魅力。
  下片借景抒情。“明日风回更好,今朝露宿何妨。”面对风遏行舟的情况词人此刻的心境,犹如苏轼《定风波》词中所写:“谁怕?一蓑烟雨任平生”那样泰然自如。不过他的内心深处还是切望风向转变。如果明天能够转为顺风的话,那么今天露宿在江边也是心情舒畅的。
  结尾以“水晶宫里奏霓裳,准拟岳阳楼上”两句收结,别具情味。《霓裳》,即《霓裳羽衣曲》,是唐代比较流行的一种歌舞曲。“岳阳楼”,在湖南岳阳市城西,面临洞庭湖。这里前一句写一阵阵江中波涛的声响,就象水府在演奏美妙悦耳的音乐。这种生动的比喻表现出词人所独有的想象。后一句则是表达他内心的愿望,当行舟到达岳阳时,一定要登楼眺望雄伟壮阔的洞庭湖面的自然风光。
  张孝祥一生英才奇气,如果说在《念奴娇。过洞庭》词中以“吸江酌斗,宾客万象”的豪迈气势,使南宋魏了翁为之倾倒,盛赞此首“在集中最为杰特”(见《鹤山题跋》卷二)。那么在这首词中浓烈的主观感情色彩,奇幻的艺术想象,同样显露出他的杰出才华和独具的词作风格。

【作者介绍】
  张孝祥(1132-1170)南宋著名词人、书法家。字安国,号于湖居士,历阳乌江(今安徽和县东北)人。绍兴二十四年甲戌状元。因廷试第一,居秦桧孙秦埙之上,登第后即上书为岳飞叫屈,秦桧指使党羽诬其谋反,将其父子投入监狱,秦桧死后获释。历任校书郎兼国史实录院校勘、权中书舍人、抚州知州、建康留守等职。其词风格豪迈。在建康任上所作《六州歌头》,慷慨激昂,力主抗金的大臣张浚为之感动罢席。有《于湖居士文集》。

满载一船月色

秋夜的江面上,波光粼粼,有一艘小船正在向前方驶去.恬静柔和的月光笼罩着小船,就像是船载着月亮向前行驶一样.在宽阔的江面上洒下了淡淡的月色,从高处往下看,宛如一张闪闪发光的卷轴.

张孝祥的西江月黄陵庙 翻译

你错了,这首不是黄陵庙,下面的才是
《西江月·黄陵庙》
满载一船明月,平铺千里秋江。

波神留我看斜阳,唤起鳞鳞细浪。

明日风回更好,今朝露宿何妨。

水晶宫里奏霓裳,准拟岳阳楼上。
你这首是西江月·问讯湖边春色
这首词是张孝祥题在江苏溧阳县三塔湖三塔寺寒光亭柱上的。
上片写重访三塔湖,观赏优美的自然景象,怡然自乐。“问讯湖边春色,重来又是三年。”“问讯”,寻访,这里可引申为“欣赏”。“东风”二句写荡舟湖上的感受,“吹”字和“拂”字极有情致写出词人陶醉在湖光山色之中。“东风”似解人意,“杨柳”饱含深情,一切尽如人意。
下片由景及情,触景伤情,流露出对世事尘俗的厌恶,进一步抒写返归大自然的舒适和愉快。
湖光春色,确实美丽,只是作者少年的锐气,在历尽沧桑、饱经风霜之后,已经消磨殆尽。“世路如今已惯,此心到处悠然。”这两句,在经历了世俗的生活道路之后,对一切世事早已看惯,或者说对世事俗务、功名富贵都看得很淡薄了。张孝祥本来是一个具有远大理想和政治才能的人,绝不同于南宋政权中那些庸庸碌碌的官员,从他登上政治舞台起,就坚决站在主战派一边,积极支持收复中原的主张,反对“议和”。由于南宋政权腐败,朝廷昏庸,象张孝祥这样的忠勇爱国志士,很自然地受到排挤和倾轧,所以他两次受到投降派的弹劾,无端地被贬谪。他历经奔波,屡受挫折,深谙世态的炎凉,就难免产生超脱尘世、返归自然的思想。“悠然”的意思蕴藉含蓄,这是一个在人生的道路上几经颠簸的人发出的低沉的慨叹,他对世事已经淡漠,只好到大自然的美景中寻求解脱,去追求舒畅闲适。
“寒光亭下水连天,飞起沙鸥一片。”结尾二句,描写三塔湖寒光亭的景致。碧波万顷一望无际,天水相连辽阔深远,这是静的画面,飞翔的沙鸥又为这画面增添了活力,有动有静,更使“寒光亭下”的风景美不胜收,本词的意境也随之扩大,更具诗情画意。

特别声明

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分享:

扫一扫在手机阅读、分享本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