怎样赏析李清照的名篇《一剪梅·红藕香残玉簟秋》?参加古诗词竞赛,第一轮是自己背一首诗,《一剪梅·红藕香残玉簟秋》怎么样_词人_一句_相思

历史故事本文相关内容:玉簟秋  词人 一句 相思

本文目录

  • 怎样赏析李清照的名篇《一剪梅·红藕香残玉簟秋》
  • 参加古诗词竞赛,第一轮是自己背一首诗,《一剪梅·红藕香残玉簟秋》怎么样
  • 什么是“红藕香残玉簟秋”
  • 《一剪梅(红藕香残玉簟秋)》 ,原文
  • 各位高人,李清照《一剪梅》里红藕香残玉簟秋中的“簟”或是“蕈”

怎样赏析李清照的名篇《一剪梅·红藕香残玉簟秋》

李清照的《一剪梅》这首词上阕“红藕香残玉簟秋,轻解罗裳,独上兰舟。云中谁寄锦书来?雁学回时,月满西楼。”这六句一开头就显示了这首诗的环境气氛和完的感情色彩。从室外的景色写到室内。从四周的景色来描写词人的情怀。借自然的花开花落写人的悲欢离合,说出自己凄凉的内心感受。

词的下阕“花自飘零水自流。一种相思,两处愁。” 在写自己的相思之苦,与此同时由自己想到对方,这相思是双方的。足以证明是两心相印。尽管天长水远,人隔两方,心是相通的。最后“此情无计可消除,才下眉头,都上心头。”这三句则诉说此情正因为人己分两地,这种心情己笼罩在心里的愁,也就表现在面部表情上了。
全首词描写借景物写心情。不是在描写惜别的心情,而是远离之后抒发自己的情怀,说出心中思念。

参加古诗词竞赛,第一轮是自己背一首诗,《一剪梅·红藕香残玉簟秋》怎么样

《一剪梅》——作者:李清照

红藕香残玉簟秋。

轻解罗裳,独上兰舟。

云中谁寄锦书来?雁字回时,月满西楼。

花自飘零水自流。

一种相思,两处闲愁。

此情无计可消除,才下眉头,却上心头。

背这首词,首先要吃透这首词的意境和作者写这首词的含义。本人学识尝浅,但酷爱诗词,发表一点浅显见解和广大诗友们分享。

作者起句“红藕香残玉簟秋”领起全篇。整句设色清丽,意象蕴藉,不仅刻画出四周景色,而且烘托出词人情怀。花开花落,既是自然现象,也是悲欢离合的情感象征,枕席生凉,既是肤肌的感觉,亦是凄凉独处的内心感慨。这一内外兼写,暗寓情意的起句,奠定了整首词的悲凉气氛。

“轻解罗裳,独上兰舟”既写出了词人独处时的率真,又暗示了词人的暗逗离情。一句“云中谁寄锦书来”为别后立悬念,给下句“雁字回时,月满西楼”构成一种目断神迷的意境。由此可以想到,词人因惦念游子行踪,盼望书信到达而遥望云空引出鸿雁传书的暇想,这一望断天涯、神情迷离的暇想,不分昼夜,无论在船上还是楼中都萦绕在词人的心头。

词的换头以一句“花自飘零水自流”,承上启下,即景比兴,象喻人生、年华、爱情、离别。“一种相思,两处闲愁”,尽管云天远水,书信未到,但两地相思之情初无二致。说明词人与丈夫赵明诚的情爱之笃、信任之深。一思二愁,引出下句“此情无计可消除”,正因为人分两处,心罩深愁,情难消除,才有了“才下眉头,却上心头”了。词人运笔如神,“才下”对“却上”,“眉头”对“心头”的工整对句,既起伏,又巧妙,因而在艺术上就有更强大的吸引力。

如果我们了解并吃透了这首词的意境和写作手法,那么背诵起来就更加富有喧染力,声情并茂。欢迎诗友们对上述解评点击评论,如有不足之处,也请留言。

2018年11月25日

什么是“红藕香残玉簟秋”

玉簟是指玉的竹席。

出自《一剪梅》

宋代:李清照

红藕香残玉簟秋。轻解罗裳,独上兰舟。

云中谁寄锦书来,雁字回时,月满西楼。

花自飘零水自流。一种相思,两处闲愁。

此情无计可消除,才下眉头,却上心头。

意思是:荷已残,香已消,冷滑如玉的竹席,透出深深的凉秋。轻轻的脱下罗绸外裳,一个人独自躺上眠床。仰头凝望远天,那白云舒卷处,谁会将锦书寄来?正是雁群排成“人”字,一行行南归时候。月光皎洁浸人,洒满这西边独倚的亭楼。

花,自顾地飘零,水,自顾地漂流。一种离别的相思,牵动起两处的闲愁。啊,无法排除的是这相思,这离愁,刚从微蹙的眉间消失,又隐隐缠绕上了心头。

《一剪梅(红藕香残玉簟秋)》 ,原文

“红藕香残玉簟秋”一句:“红藕香残”是以点代面的写法,因为荷花既已凋谢,其它草之花就更难见到了,这就透露出秋景的冷落、萧条;而且季节的变迁还会使女词人产生丈夫离家日久的感觉,使她觉得孤独寂寞。“玉簟秋”,也不止是说天气变凉,跟她独守空房关系倒更为密切,也是表现她的孤独感的。

“轻解罗裳,独上兰舟”独守空房的她想到了一个排遣寂寞的方法:“轻解罗裳,独上兰舟。”这个“独”字用的很妙,其正面意思是,如果丈夫在家,夫妻一同去划船该多么快乐啊。

“云中谁寄锦书来?雁字回时,月满西楼”一句:正因上句中所说原因,她人在船上,心里却依然想着丈夫,想到丈夫的信该到家了,甚至猜到信中会告诉她归来的日期,这又给予她很大的安慰。

这样一想,她仿佛觉得自己身处西楼上,望着天上的月儿,在计算着丈夫离家的日子。

“花自飘零水自流”一句:女词人此刻又回到现实中来,“花自飘零水自流”,这是写她在舟中所见。花飘水流,是物的自在之态,女词人见此景象,极为伤怀,但花和水却不理会她的情怀,依旧不停地飘落,不停地流逝。

词中“自”字也很妙,女词人移情于物又转过来借物抒情而炼字,正如屈原所说“惟草木之零落兮,恐美人之迟暮”,表达了对韶光易逝的感慨。

“一种相思,两处闲愁”一句:由此句再转入直白:“一种相思,两处闲愁。”这是把夫妻双方合在一起写,表明女词人也很理解丈夫此刻的心情,是女性的细腻处。

“此情无计可消除,才下眉头,却上心头”一句:以上几句不过是 一种铺垫,词的主旨其实落在最后两句 上:“情”要用“计”来“消除”它,其沉重可知;然而又“无计可消除”,其深可见。这是女词人特有的深婉细腻的风格的具体表现。

“才下眉头,却上心头。”这两句表现了李清照特有的语言风格;用平常的字眼表现新奇的意境。“眉头”是人的感情外露的地方,别人看得见的,而藏在“心头“的感情别人却看不见。按常理来说,愁锁眉间和愁情在心是完全一致的,唯其在心,发而为形,才有愁锁眉间之态。

各位高人,李清照《一剪梅》里红藕香残玉簟秋中的“簟”或是“蕈”

谢邀:李清照词中的“簟“为竹席。

“蕈“字,一为蕈树,長青乔木。

一为菌类,即蘑菇。

特别声明

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分享:

扫一扫在手机阅读、分享本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