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相思纳兰性德(纳兰性德《长相思》典型的事物是什么)_词人_思乡_相思

本文目录

  • 纳兰性德《长相思》典型的事物是什么
  • 纳兰性德,长相思的写作背景

纳兰性德《长相思》典型的事物是什么

纳兰性德是清代著名的情圣,诗词大师。

他的诗词,特别是情诗,具以质朴、真挚、情深意笃著称、感人。

他的《长相思》,大部分人都熟悉,是一首感人至深的抒情词——

中心事物是他陪皇上东游,旅途辛苦,途中夜宿难眠,抒发苦苦思乡的深情——

山一程,水一程,身向榆关那边行,

夜深千帳灯。

风一更,雪一更,聒碎乡心梦不成,

故园无此声。

用语简朴,感情深沉。

四个一是再简单不过了吧?可是就这么简单的数字,把走过的千山万水,多少昼夜的艰难跋涉,时空的转换细致地刻画出来,连夜宿都难以入睡,离家越来越远,思乡的心情越来越热切,还被烦人的聒噪声搅碎了思乡的美梦。

这就是大师的笔触,这就是情圣的造诣。

(即兴原创,网络图片。)

纳兰性德,长相思的写作背景

康熙二十一年(1682年)二月十五日,康熙帝因云南平定,出关东巡,祭告奉天祖陵。词人随从康熙帝诣永陵、福陵、昭陵告祭,二十三日出山海关。塞上风雪凄迷,苦寒的天气引发了词人对京师中家的思念,于是写下了这首词。

《长相思·山一程》是清代词人纳兰性德创作的一首词。纳兰性德(1655年1月19日—1685年7月1日),叶赫那拉氏,字容若,号楞伽山人,满洲正黄旗人,清朝初年词人,原名纳兰成德,一度因避讳太子保成而改名纳兰性德。大学士明珠长子,其母为英亲王阿济格第五女爱新觉罗氏。

《长相思·山一程》这首词以白描手法,朴素自然的语言,表现出真切的情感,是很为前人称道的。词人在写景中寄寓了思乡的情怀。格调清淡朴素,自然雅致,直抒胸臆,毫无雕琢痕迹。

原文如下:

山一程,水一程,身向榆关那畔行,夜深千帐灯。

风一更,雪一更,聒碎乡心梦不成,故园无此声。

译文如下:

跋山涉水走过一程又一程,将士们马不停蹄地向着山海关进发,夜已经深了,千万个帐篷里都点起了灯。

外面风声不断,雪花不住,扰得思乡的将士们无法入睡,在我温暖宁静的故乡,没有这般寒风呼啸、雪花乱舞的聒噪之声。

特别声明

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分享:

扫一扫在手机阅读、分享本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