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的联合国军:汉尼拔领导的迦太基军队,究竟是怎样的作战力量_迦太基_步兵_罗马

公元前216年,汉尼拔领导的迦太基军队于坎尼歼灭近8万罗马军团,汉尼拔的威名响彻寰宇,迦太基军队所到之处无不哀鸿遍野。坎尼之战是一场“以少围多”的经典战役,交战的罗马、迦太基都是当时西地中海上的强权国家,其中罗马军团素有威名,在征服意大利的进程中几乎长期保持胜绩,但此战却让他们一败涂地,阵亡多达7万人,这不禁让人想问,迦太基军队究竟是一支怎样的战斗力量?

迦太基建国于公元前8世纪左右,是从腓尼基人殖民地发展起来的城邦,西塞罗称其立国六百余年,基本印证了迦太基在8世纪独立的推断。六百年间,迦太基从突尼斯湾向外扩张,逐步消灭、兼并周边不少柏柏尔人部落,土地迅速发展至努米底亚附近,在柏柏尔人称霸的北非杀出了一片天地。

西地中海局势图

军制的形成原因

和罗马人这种以农为主的内陆国家不同,迦太基人有先天的航海基因,始终在海洋上乘风破浪,不断开拓新的贸易航线,赚取了巨额的商业利润。因此,迦太基的经济发展得很快,公民阶级普遍富得流油。有钱,自然有对外扩张的能力,毕竟打仗就是烧钱。

展开全文

迦太基和罗马一样热衷于战争,但与罗马这种全靠公民兵组成的军队不同,迦太基在立国六百年的征战中,逐步探索出了一条属于自己的对外战争之路,打造了一支独特的军队——联合雇佣兵团。

我们都知道,古代战争最重要的两大要素分别是资金和人口。迦太基是以商业贸易为主的国家,再加上当时的北非非常富饶,迦太基人既能大量赚钱,又能广种粮食,钱粮是不用担心的,唯一的问题就是人口。

迦太基人和罗马一样是从小城邦发展起来的,罗马人为了获得充足的人力资源,从王政时期起就广发公民权,不仅把战败国公民纳入本国,还授予解放奴隶公民权,甚至允许其他城邦的所有公民一起“入籍”。这种兼容并包的公民权制度为罗马早期的扩张提供了充足的人力,使得罗马的战争动员能力在整个地中海也是响当当的。

迦太基城复原图

迦太基则不同。迦太基人有非常强的血统观念,自认为所属种族是最优秀的,因此非常珍惜公民权,绝不轻易授予其他人。所以即便迦太基占领了大量的城市、土地,迦太基的人口也没有显著增长,这就使得他们没有足够的人力组建像罗马军团那样的本国军队。

不过,迦太基人很聪明,他们很快发现不同国家、民族的军队各有长处,有的擅长远程打击,有的近战很强悍,还有的能在马上驰骋。既然如此,为什么不把他们编入自己的军队呢?于是,迦太基人开始广泛吸收各国雇佣兵加入军队,建立了一支以迦太基公民兵为核心,各族雇佣兵为主力的联合雇佣军团。

各具特色的兵种

这种联合军团的强大之处在于兵种多样化,不同兵种负责不同的作战任务。

迦太基公民重步兵无疑居于核心地位。

迦太基联合军团虽然是一支雇佣军团,但必须是一支属于迦太基人的军队,因此这支军队中必须有迦太基公民组成的重装步兵,也必须由迦太基人出任军队统帅。因此,迦太基军队并不是把战事全部委托给其他国家的杂牌军,他们有统一的指挥,而负责指挥的就是迦太基公民重装步兵。

迦太基重步兵

作为迦太基公民组成的重步兵,这支力量的装备是整支军队中最好的,所有人都有铠甲、头盔、护胫,能防护从面部到脚踝的整个身体。至于武器,迦太基重步兵通常配有一面圆形盾牌和一支长枪,战斗时通常列成长枪阵,兼顾进攻与防守,与当时的希腊军队差别不大。另外,迦太基重步兵还会佩戴一柄短剑或者匕首,必要时可以丢弃长枪作战。

一般情况下,迦太基重步兵不会立即投入战场,他们往往列阵在整支雇佣兵团的后面。一是因为迦太基军队的指挥官多在此处,有指挥全局的任务,不能草率陷入阵战;二是因为雇佣兵团的士气很差,迦太基重步兵就有义务在背后充当监军,稳定阵型。

虽然如此,迦太基重步兵的战斗能力并不弱。公元前202年爆发扎马会战时,大西庇阿领导的罗马军团与迦太基重步兵基本打了个平手,史载双方鏖战了很长时间也难分伯仲,大西庇阿不得不停止进攻,把伤兵撤回来休整,重新布阵后再次进攻,直到马西尼萨领导骑兵从背后杀来时,迦太基重步兵方才崩溃。

高卢野战步兵

另外,除了本国公民的步兵,迦太基人还花钱组建蛮族构成的野战步兵,其中一支来自西班牙、高卢的凯尔特步兵最为闻名。这些高卢步兵不喜欢穿铠甲,但作战勇猛,擅使长剑、标枪,能在近战中抢得优势,唯一的问题就是一旦发动冲锋就会失去阵型,导致侧翼暴露。

凯尔特步兵

汉尼拔在坎尼会战时,把高卢步兵布置在阵型中央且呈“凸”型,他们虽然在长时间的战斗搏杀中不如罗马军团,但坚持到了整场大战结束,使得罗马军团始终没能突破迦太基军队的中央,否则即便努米底亚骑兵能从背后包围罗马人,罗马也能从正面杀出,反过来包围汉尼拔,所以说高卢步兵也是汉尼拔能赢得坎尼会战的重要一环。

雇佣骑兵方面,迦太基可谓五花八门,各有千秋。

努米底亚骑兵,雇佣兵之首,迦太基军队中最强大的骑兵力量,由柏柏尔人提供,产量约4000-6000人。

努米底亚骑兵

这支骑兵部队以快速机动闻名地中海,骑手仅靠双脚就能完全控制马匹,他们通常没有铠甲防护,武器只有标枪和小圆盾。作战时一般被排在两翼位置,首先用远程标枪射杀对手,扰乱敌军阵型,接着以驱赶敌军侧翼部队,或者包围敌军侧翼为手段,逐步实现对敌军的前后夹击。

把努米底亚骑兵指挥得出神入化的,当属汉尼拔无疑。公元前216年,汉尼拔对阵8万罗马军团时,努米底亚骑兵就被布置在两翼位置,他们在友军中央败退时,及时突破了罗马军团的两翼,实现了从侧后方袭击的预定战术,从而导致8万罗马军团被4万迦太基军队围歼。

北非战象兵团,迦太基军队中最强大的“坦克”。

战象兵团

和今天的大象不同,北非战象相对矮小,高度约2.5-3米左右,容易骑乘、指挥。迦太基人会把他们排在队伍最前面,这些大象往往喜欢嘶吼、踩踏,即使没有正式作战,仅是站在原地也能让敌军骑兵战栗。因此,战象的作用就是在开战前先震慑敌军,特别是震慑没有见过大象的战马,以便作战时先吓退敌军骑兵,破坏敌军阵型。

关于战象的使用,伊庇鲁斯国王皮洛士就曾演示过。

公元前280年,皮洛士受塔兰托邀请讨伐罗马,双方在赫拉克利亚交战时,罗马就投入了8个军团的兵力,一度将皮洛士击落马下。但关键时刻,皮洛士把战象投入战场,20头战象迅速击溃了罗马的侧翼骑兵,开始大范围地碾压罗马步兵,导致罗马军团阵型大乱,阵亡7000余人后被迫撤走。

至于迦太基,他们同样有使用战象的经典战例。

公元前255年,雷古鲁斯领导罗马远征军进入迦太基本土,直逼首都迦太基城。迦太基方面不得不任命雇佣兵统帅赞提帕斯为全军总指挥,并调来了近100头战象。决战时,上百头战象突入罗马军团的第一线,让青年兵损失惨重,后面的壮年兵、老年兵无法击退迦太基的骑兵和战象,不得不眼睁睁地看着方阵完全崩溃,最终执政官雷古鲁斯被俘,罗马军团几乎全军覆没。

除了步兵和骑兵,迦太基的远程步兵也很有优势。

他们很早就发现了巴里阿利投石手和克里特弓箭手,这些来自海岛的远程步兵,不仅耐于苦战,也有很强的命中率和杀伤力,他们会被布置在侧翼或者混在军队前列,在进攻时抢先发动远程打击,射杀一波冲锋的敌军步兵。

配合巴里阿利投石手和克里特弓箭手的是一支来自西班牙的轻步兵——伊比利亚轻步兵。

左一为克里特弓箭手

这支步兵着甲率不高,但配备的武器较好,包括短剑、长剑、标枪、大小圆盾,他们会分散在远程步兵的队列里,一旦军队试图歼灭远程步兵时,伊比利亚轻步兵就会挺身而出保护远程步兵,掩护对方撤退到后方。这种作战方式非常有效,能避免远程步兵被敌军骑兵突袭,又能配合己方步兵发动进攻。

另外,有资料认为迦太基除了以上兵种外,还会雇佣来自希腊的方阵步兵,这些人使用超过4米的长矛,按照马其顿帝国的作战方式战斗,有很强的进攻能力,是与迦太基步兵不相上下的精锐步兵,能在关键时刻扭转战局。

希腊方阵步兵

从以上兵种来看,迦太基在对外征战的过程中,不断吸收不同民族的军队加入自己,组建了能听命于自己的骑兵、远程步兵和野战步兵,他们在迦太基重步兵的指挥下协同作战,首先以战象、巴里阿利投石手、克里特弓箭手发动首轮进攻,然后用高卢步兵进行第一轮冲锋,待消耗了敌军大部分体力后,再由两翼的努米底亚骑兵袭击侧翼,从而包围对手。最后,迦太基重步兵会亲自作战,联合其他兵种歼灭敌军。

难以摆脱的缺陷

既然迦太基军队由如此优秀的雇佣兵组成,为什么还是不能击败罗马军团呢?

事实上,迦太基的这种雇佣联合兵团固然有很多优点,能发挥很多民族的长处,但他们自己也是有软肋的。

首先,协同性问题。雇佣兵们来自不同的国家,不同民族,这不可避免导致他们所使用的语言各不相同,在一起作战时,彼此是很难及时传达消息的,如果没有一个能有效指挥不同民族军队的指挥官,这些人打起仗来必定各自为战、一团乱麻,这反而会让敌军找到破绽。

其次,忠诚度问题。雇佣兵是以作战为毕生职业的军队,他们不属于某个固定的国家,今天可以为迦太基作战,明天当然也可以为罗马作战。为谁作战对他们来说并不重要,重要的是雇主的胜算要大,要打有战利品的仗,否则他们极可能投敌,成为攻击自己的力量。其中努米底亚骑兵就因为大西庇阿的招揽,成为击败汉尼拔的重要力量。

最后,士气浮动问题。雇佣兵是拿钱干事的主儿,他们没有爱国心,没有荣誉感,打战只是工作而已,没有人会为了工作抛头颅、洒热血,一旦他们发现战事不利,士气会迅速降低,一旦有人开始逃跑,多半其他人也会跟着一起跑,扎马会战时,位于前线的雇佣兵就率先崩溃,争相向两翼逃跑。总之,士气不稳容易导致他们快速崩溃,很不可靠。

反观同一时间的罗马军团,他们虽然没有迦太基这么复杂的兵种组成,但他们却没有协同性、忠诚度、士气浮动的问题,因为所有军团都来自罗马联盟,无论是正规军团还是辅助军,他们使用拉丁语,有相同的信仰,最重要的还是不以金钱为纽带,而是以国家、民族大义为动力,有保家卫国的荣誉感。

罗马军团

罗马人把战争视为报效国家的义务,把战争输赢视为自己的荣辱得失,一旦国家处于不利境地时,罗马人无论贵族、平民都会慷慨解囊,这就是为什么公元前241年,在罗马海军全数葬身于海难后,罗马人还会自发募捐出最后一支海军舰队,用这最后的舰队赢得了第一次布匿战争。

因此,军队的兵种类型、作战方式固然是赢得胜利的重要因素,但最核心的要素还是军队的荣誉感和爱国心,试问除了他们自己,还有什么能击败一支愿意为祖国捐躯、誓死保卫家园的人民军队呢?

声明:本文著作权、版权归作者刘威独有,任何个人和组织无权转载、抄袭、摘编、复制、修改、汇编、出版或用于其他商业用途!部分图片来自互联网,权利归原作者所有。本文为笔者临时创作的特别篇,不在书中,欢迎大家讨论。

特别声明

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分享:

扫一扫在手机阅读、分享本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