罗马帝国的崛起:卷一(3)_迦太基_战舰_罗马

21. 有人在忙着造船,也有人在招募船员,在旱地上教导他们如何划桨。他们是这么做的。他们按照在船上的顺序,让人在旱地上坐在桨手的椅子上。把喊号子的人安排在他们的中央,训练他们同时身子向后,把手往里收,再探身向前,把手往外甩,动作的举止完全按照号手的指令来。这些准备完成后,战舰也造好了。他们让战舰下水,经过短暂的实战演习,便开始按执政官的命令,沿意大利海岸航行。

【公元前260】

几天前,克纽斯·科尼略·斯基皮奥被公民大会任命为海军统领。他命令舰队一装配好,就开往海峡。他急于为海军获得各种急需的物资,已经率领十七艘战舰先行一步,前往梅萨纳。他在那里的时候,有人找上门来,要献出利帕拉城。他有点急于求成,率领上述战舰出发,停泊在这座城市外。在帕诺莫斯的迦太基将军汉尼拔得报,立即派长老会成员3布德斯率领二十艘战舰赶了过来。他在夜里到达,把克纽斯和他的舰队封锁在港口内。天一亮,船员们上岸逃跑,克纽斯陷入绝境,无计可施,最后向敌人投降。迦太基人连战舰带敌人的主将一起虏获,回到汉尼拔身边。

克纽斯的失败仿如昨日,没过几天,汉尼拔自己就差一点犯同样的错误。他得知沿意大利海岸航行的罗马舰队正在靠近,就想上前看个究竟。他率领五十艘战舰出海,就在绕行“意大利之首”时,他与正在有序航行的敌人舰队遭遇。他损失了大部分战舰,幸存者仓皇逃窜,溃不成军。

22. 罗马舰队靠近西西里海岸,这才得知克纽斯遭遇败绩,他们做的第一件事就是派人去找陆军统帅克纽斯·杜伊略。在他到来之前,他们原地不动。他们听说敌人的舰队就在不远处,于是开始为海战做准备。他们的战舰装配较差,不好操控,有人建议他们建造一种后来被称之为乌鸦的东西,说可能在战斗时派上用场。它们的构造是这样的。在船首架起一根圆形的杆子,高二十四尺,直径四掌大。杆头装着一个滑轮,下面用木板交叉钉在一起,围着这根杆子,作为舷梯。舷梯宽四尺,长三十六尺。舷梯呈椭圆形,绕着圆杆,从一端到另一端是十二尺,两边配有栏杆,高到人的膝盖。在舷梯的末端有一把杵状的铁枪,头是尖的,上面有一个圆环。整个东西就好像舂米的工具。圆环上绑着一根绳子,当两船相撞时,他们通过杆头的滑轮拉起“乌鸦”,将其抛到敌舰的甲板上,有时抛过船头,如果是船身相撞,就把它们掉个头。“乌鸦”咬住战舰的甲板,把两舰拴在一起。如果战舰是并排的,他们就从任何地方跳到敌舰上。但如果是船头对船头,他们常常使用“乌鸦” 登舰,两个人并排。前两个登舰的人举盾护身,跟在后面的人把盾牌的边靠在栏杆的顶上。做完这些准备后,他们就寻找交战的机会了。

【公元前260年】

23. 盖约·杜伊略一听到海军统领失利的消息,立即把军队交给护军,来到舰队。在那里,他了解到敌人正在穆莱劫掠,立即率领整个舰队出发,向他发动进攻。迦太基人见状大喜,立即派出一百三十艘战舰。对不谙水战的罗马人不屑一顾,全都船首对准敌人冲过去,甚至认为列队都是浪费时间,仿佛此战如探囊取物一般。他们的统领就是率领军队连夜偷偷溜出阿格里根顿的那个汉尼拔,他的座舰是曾经属于普罗斯国王的一艘七列桨战舰。

当他们靠近敌人时,看到许多敌舰的船头高悬着“乌鸦”,这让迦太基人一时愣住了。他们并不熟悉这种机关,然而,出于对敌人的完全蔑视,航行在前面的战舰毫不退缩地向敌人冲了过去。他们一靠近敌舰,立即被这些机关紧紧抓住。敌人顺着“乌鸦”登上了船,与他们在甲板上交锋。迦太基人被这种事实上已经变成陆战的打法惊呆了,有的被杀,有的投降。结果是他们损失了三十艘参战的战舰及所有舰员。罗马人还俘虏了敌人的帅舰,但汉尼拔意想不到地幸运,跳上一艘小船逃走了。

其余的迦太基战舰还在向前航行,准备参战。当他们靠近时,这才看到先头舰队的惨状。他们立即转向,躲过罗马战舰上的机关。然而,他们信任自己战舰的速度,因此调转船头冲向敌人,有的冲击船身,有的冲击船尾,想以此避开危险。但见那机关掉转头来,从各个方向迎着他们,准确无误地落到他们的战舰上,只要靠近,没有不被抓住的。迦太基人最终掉头逃跑,损失了五十艘战舰,对这种新奇的战法充满疑惑。

展开全文

24. 罗马人的海军梦就这样出人意料地变成了现实,这让他们的战争激情倍增。他们在西西里登陆,解了岌岌可危的塞格斯达之围,又在返程时攻陷了马克拉城。此次海战后,驻扎在帕诺莫斯的迦太基陆军统帅哈米尔卡接报,罗马军队与盟军在奖励军功上发生争议,盟军准备分开驻扎到帕罗帕斯和希美拉温泉之间,于是就在他们移营时向其发动进攻,杀死约四千人。

此次行动以后,汉尼拔率领残余舰队返回迦太基,不久又率领得到增强的舰队到了撒丁岛,同行的还有一些出色的海军将领。但很快他又被罗马军队堵在一座港口里,损失了大量军舰。他因此被幸存的迦太基士兵逮捕,钉上十字架。这件事之所以发生,是因为罗马人组建海军后的第一件事就是想占领撒丁岛。

【公元前259年,258年】

第二年,罗马军队在西西里没有值得称道的建树。下一年,新任执政官奥卢斯·阿提略和克纽斯·苏尔皮丘到来后,开始向迦太基军队的冬令营所在地帕诺莫斯发起进攻。两执政官率领全军逼近该城,摆出战斗阵型。敌人拒绝出战,他们于是转而攻击希帕纳城。他们攻占了该城,但穆提斯德拉顿城位置坚固,他们费了一些时日才将其攻克。也是在这一次,他们收复了不久前反叛的卡马里纳。他们构筑工事,在城墙上打开一个缺口,将其攻占。他们对恒纳和其他迦太基人控制的坚固城市也如法炮制,在结束这些战斗后,他们开始围攻利帕拉。

【公元前257年】

25. 第二年,执政官盖约·阿提略·雷古鲁斯有一天停泊在廷达里斯角外,迦太基舰队正好经过,队伍凌乱。他率领十艘航速相同的战舰先行,命令其余战舰跟上。迦太基人发现,一些敌舰还在登船,另一些已经出海,于是掉头迎战。他们包围并摧毁的所有罗马先头舰队,只有执政官的战舰逃脱。他们差一点就逮住这艘战舰上的人,但它靠着桨手悬殊的技艺和航速,逃之夭夭。这时候,其他罗马战舰跟了上来,逐渐靠近。列队后,他们冲击敌舰,捕获了十艘战舰及其船员,击沉八艘。其余的迦太基战舰撤往利帕拉群岛。

【公元前256年】

此战的结果是双方都得出结论,他们彼此势均力敌,因此都做出更多系统性的努力,增强海军实力,以争夺海上霸权。按下海军不提。罗马陆军没有取得值得一提的战绩,把时间完全浪费在随机发生的小型战斗上。在为即将到来的夏季做了上述准备后,罗马军队的三百三十艘带甲板战舰在梅萨纳短暂逗留,之后出海,沿西西里海岸南行,绕过普罗斯海角,抵达艾克诺莫,陆军当时也在那个地区。迦太基人也派出三百五十艘带甲板战舰,经利吕拜翁,在赫拉克莱亚·米诺阿停泊。

26. 罗马人想渡海前往利比亚,把战争转移到那里,让迦太基人自己感到是自己和自己的国家,而不是西西里,在受到战争的威胁。但是,迦太基人决定阻止他们。他们知道,利比亚很容易遭到入侵,侵略者一旦找到落脚地,就不会遇到当地人多大的抵抗。他们决定不让这件事发生,迫切希望在海上一战,见个高低。一边决定渡海,另一边要阻止渡海,一场恶战难以避免。

罗马军队做了两手准备,既准备在海上交锋,也准备在敌国登陆作战。因此,他们从陆军中挑选最好的士兵,把准备登船的军队分成四个部分。每个部分都有不同的叫法,第一部分叫第一军团,或者第一分队,以此类推。第四军团例外,以第三作为称呼,叫三排军,与陆军相似。每艘战舰搭载三百名桨手和一百二十名士兵,这样算起来,罗马海军共有约十四万人。迦太基人几乎只准备海上作战。从战舰数量看,他们的人数超过十五万。我认为,单单说出这些数字就足以让人们惊讶于这场战争的烈度,以及双方所投入的资源。即使亲眼目睹,也不一定会让人更加印象深刻。

罗马人有两个因素需要考虑:首先,他们被迫面对开阔的海域;其次,他们的敌人有航速上的优势。因此,他们采取各种措施保持队列完整,不易受到攻击。他们只有两艘六列桨战舰,也就是执政官马克·阿提略·雷古鲁斯和卢奇·曼留斯·伏尔索所在的旗舰。这些他们并排放在最前面,在它们之后,战舰一艘接一艘排成一条线,第一队在一艘旗舰后面,第二队在另一艘后面。两行越往后,距离越大;战舰一艘接一艘,船首朝外。第一和第二队呈楔形,第三部分排成一条线垫后,整个阵势呈三角形。在这之后是运马船,用缆绳拴着,由第三队拖带。在它们后面是第四队,他们称之为三排军,也是单线,一字排开,覆盖前面的两个边。整个阵型看起来像是一个撞嘴或者楔形,头部敞开,底部密集而强壮,整体上方便调动,又不好攻破。

27. 此时,迦太基指挥官向士兵们发表了简短讲话。指出,如果此战获胜,将来的问题就是如何保住西西里。如果战败,后面就是为他们所热爱的家国而战了。说完,他们下令登船。官兵们激情高涨,明白了自己是在为什么而战。他们血脉喷张出了海,此情此景定让观者骇然。

迦太基指挥官们看到敌人舰队的部署后,也对自己的阵型做了一定的调整。他们把四分之三的战舰排成单线,右翼伸向开阔水域,准备包抄敌人的侧翼,船首朝向敌人。他们把另外四分之一战舰部署在左翼,角度正对着敌人,靠近海岸。两名迦太基将领是汉诺和哈米尔卡。前者是在阿格里根顿战败的将军,现在他指挥右翼,有带撞嘴的战舰,还有用于迂回的最快的五列桨战舰。后者参加了廷达里斯海角外的战斗,指挥左翼。他的位置就在整条战线的正中间,这使得他能够采取以下策略。

战斗由罗马军队打响,他们注意到迦太基战线过长,受到削弱,于是向其中央发起攻击。位于迦太基阵线中央的战舰立即奉命逃走,目的是打破罗马军队紧凑的队列。他们全速撤退,罗马人紧追不舍。就在第一和第二队正在追赶逃敌时,第三和第四队与之分开,被落在后面。第三队是因为拖拽着运马船,“三排军”则是因为要和第三队在一起,保护它们。迦太基人认为,他们已经把第一队和第二队从主力舰队引出足够的距离,只见哈米尔卡从旗舰上发出信号,所有战舰立即调头,与追逐者大战起来。

战况十分激烈。迦太基战舰速度快,便于操纵。他们从阵线冲出,绕着敌舰转。他们靠近时轻而易举,撤退时十分迅速。罗马战舰也不遑多让,同样有取胜的希望:当战舰咬在一起时,战斗就只剩下拼力气了;敌舰一旦靠近,就会被他们的“乌鸦”抓住;最后,他们的两执政官都在场,目睹着他们在战斗中的表现。

28. 这就是中央阵线的情况。战斗开始之时,汉诺的右翼保持着距离。此时,他越过开阔的水域,向“三排军”发起攻击,给他们造成很大的麻烦。与此同时,部署在岸边的迦太基战舰也调整阵型,船首向前,冲向拖拽运马船的战舰。后者则解下拖绳,与敌人做殊死搏斗。

因此,战斗被分成了三个部分,或者毋宁说是三场间隔很远的海战。在这三场战斗中,鉴于战舰的原始条件,交战双方可谓棋逢对手,因此争夺十分激烈。然而,在这种势均力敌的战斗中,结果往往不出所料。最先出战者也最先出结果,哈米尔卡最终不敌,逃离战场。卢奇忙于收获战利品,马克看到“三排军”和运马船正在苦战,率领第二队中全部未受损的战舰全速赶去增援。他一和汉诺交上手,“三排军”迅速恢复士气,尽管他们受损最重,但还是抖擞精神,回身再战。现在轮到迦太基人有麻烦了。他们前冲后突,惊讶地发现自己被敌人的增援部队所包围。他们立即放弃,朝开阔水域撤退。

按下这里发生的战斗不提。卢奇回头与同僚会合,他注意到第三队被迦太基舰队的左翼逼到了岸边。此时,他已经救出“三排军”,两执政官一起解救他们遭到包围、处于危险之中的同袍。要不是迦太基人害怕他们的“乌鸦”,仅限于包围他们,把他们往岸边逼,因害怕被铁爪抓住,没有冲撞他们,他们早就被彻底摧毁了。两执政官迅速赶来,包围了迦太基舰队,俘获五十艘战舰及其船员,只有少数几艘敌舰溜掉,贴着岸边逃走了。

这就是几场战斗的结果。总体而言,罗马军队占了上风。他们有二十四艘战舰被摧毁,击毁了超过三十艘迦太基战舰。没有一艘罗马军舰及其船员被俘,六十四艘迦太基战舰被罗马人俘获。

29. 战后,罗马军队补充了食物,维修了他们俘获的战舰,犒赏了船员,那是他们胜利后应得的。他们随后出海,继续前往利比亚。前锋抵达赫迈翁角南边的海岸,那里位于迦太基湾东边的突出部,朝西西里方向延伸入海。他们在那里等待其余的战舰跟上来,整个舰队聚齐后,他们沿海岸航行,一直来到阿斯比斯城。他们在这里下船,让战舰靠岸,挖掘战壕,建造围栏。该城居民拒绝投降,他们开始建工事围城。

不久,那些在海战中幸存的迦太基人也上岸了。他们认为,敌人乘胜而来,会直捣迦太基,所以,他们在各通往城市的地点布置岗哨,用他们的海陆军保护首都。后来他们知道,罗马军队已经登陆,未遇抵抗,正在围攻阿斯比斯,于是他们不再防备海军登陆,而是集中兵力保护首都及京畿地区。

【公元前256-255年】

罗马军队攻克阿斯比斯,派兵守卫,同时派人回罗马报告战事进展情况,请示下一步行动,该做什么,以及作何打算。接着,他们为整体推进做准备,同时劫掠周边乡村地区。他们没有遭遇抵抗,摧毁了许多豪宅,虏获大量牲口。他们夺得二万名奴隶,将这些奴隶带到战舰上。在这期间,他们接到罗马的命令,要求一名执政官带着足够的军队留下,另一名率领舰队回罗马。马克和四十艘战舰、一万五千名步兵及五百名骑兵留下;卢奇把俘虏装船,率领手下登上战舰,沿西西里海岸航行,回到罗马。他们没有遇见敌人。

30. 迦太基人现在知道,敌人准备长期赖在他们的国家不走。因此,他们首先选举汉诺之子哈斯德鲁巴和伯斯达为将军;其次,他们把哈米尔卡从赫拉克莱亚紧急召回。哈米尔卡立即服从,率领五百名骑兵和五千名步兵回到迦太基。他与另外二人被任命为将军,三人一起商讨如何应对目前这场危机。他们决定保卫国家,不让敌人肆无忌惮进行破坏。

几天后,马克出营展开扫荡。没有城墙的城市被他一举拿下并劫掠,有城墙的城市遭到他的围攻。他来到大城市阿杜斯,在部署军队包围城市后,立即全速修建围城工事。迦太基人急于为该城解围,同时决定夺回乡村地区控制权。因此,他们把军队开了出来,但他们的指挥却并不得力。他们的确占领并驻扎在一块可以牵制敌人的高地上,但此地对自己却并不有利。他们主要寄希望于骑兵和战象,却放弃平地,窝在一个既陡峭又难行的地方。可想而知,敌人很快就利用了这一错误。罗马的将领们发现,敌人最精锐和最可怕的部分因地形的原因,失去了用武之地。因此,他们未等敌人从山上下到平原进行挑战,便择机在天亮时从两侧向山上发起进攻。在随后的战斗中,迦太基人的骑兵和战象完全排不上用场,但是,他们的雇佣兵抖擞精神,勇敢上前,把罗马的第一部分军队打跑了。他们推进得太远,被从另一个方向攻上来的罗马军队击溃。迦太基全军随后被逐出军营。战象和骑兵一到平地,立即撤退,未受损失,步兵却遭到罗马军队的追杀。不过,罗马人很快停止追击。他们立即返回,平掉敌人的堑壕,摧毁敌人的壁垒,从此横扫乡村和城镇,如入无人之境。

在被他们占领的城镇中,有一座叫作突尼斯。这里乃兵家必争之地,便于用作进攻首都及其附近地区的基地。因此,他们把大本营建在那里。

【公元前255年】

31. 迦太基人现在处境不妙。不久前,他们刚刚在海战中失利,现在他们又在陆战中败北,其原因不在于士兵作战不勇敢,而在将领们指挥无能。祸不单行,他们还遭到努米底亚人的入侵,其对乡村的破坏甚至比罗马人造成的还严重。他们在乡村引起巨大的恐慌,村民纷纷逃进城里避难。城市也面临严重的饥荒和恐慌,饥荒是大量的人涌入城市造成的,恐慌是因为每时每刻都在等着挨打。

但雷古卢斯有不同的想法。迦太基人海陆两败,让他确信迦太基城旦夕可下。他很担心,他的继任者会从罗马赶过来,夺走他的功劳。因此,他请迦太基人前来议和。迦太基人当然求之不得,派他们的领导人前来见他。双方会面,但是迦太基代表却不能接受他的建议,他们甚至连听都听不进去,条件太苛刻了。雷古卢斯俨然以主人自居,认为无论他提什么条件,都是给对方的恩赐。迦太基人则认为,即使城市被占领,也不会比现在听他吆五喝六坏多少。因此,他们对他的不近人情十分恼怒,拂袖而去,没有接受雷古卢斯的条件。当迦太基元老院听到罗马统帅提出的条件时,尽管他们已经基本放弃生存的希望,但还是勇敢地做出决定,准备豁出去,承受一切极端的后果,也不接受亵渎他们光荣历史的条件。

32. 大约此时,他们先前派到希腊招兵买马的代理人回来,带回了大批雇佣兵。其中有个斯巴达人名叫桑提帕斯,此人接受斯巴达式训练,作战经验丰富。他听说他们战败,了解这一切如何发生,又检视了一遍迦太基尚存的资源,骑兵和战象的数量,很快就得出结论。他告诉他的朋友们,迦太基人之所以战败,并非罗马人兵力更强,而是因为他们的将领指挥无方。迦太基岌岌可危,这让桑提帕斯的话很快传开,并传到将领们的耳朵里。掌权者决定传唤并询问他。他告诉了长官们他们为什么会有目前之败,说如果他们接受他的建议,只在平原上行军、扎营和作战,保全自己并战胜对手轻而易举。将领们接受他的建议,决定按他说的办,当即把军队交给他指挥。

桑提帕斯的话在民众中传开,人们变得乐观起来。他一开始指挥军队,人们的看法就得到了确认。他率军出城,排兵布阵。他熟练地调动军队的各个部分,根据战术规则下达命令,与前任的杂乱无章形成强烈的反差。民众大声叫好,恨不得立即和敌人交手,确信只要桑提帕斯指挥他们,就能无往不利。将领们一见民众士气已经恢复,也因势利导。他们发表了应景的讲话,几天后军队便开拔了。他们共有一万二千名步兵,四千名骑兵和将近一百头战象。

33. 罗马军队立即注意到这一变化。他们注意到敌人选择平地作为行军路线,驻扎在平地上。这种新式战法让他们疑惑,更让他们惊骇。然而,他们还是急切希望与敌人来场面对面的交锋。因此,他们推进到距离敌人十罗马里的地方,第一天就在那里扎营。第二天,迦太基军队的主要将领们正在开会讨论如何应战,应该采取何种策略,士兵们已经不耐烦了,他们聚集成群,高喊桑提帕斯的名字,显示他们希望立即出战。受到军队情绪高涨、渴望一战的影响,桑提帕斯又建议他们不要错失时机。将领们下令准备战斗,把指挥权完全交给桑提帕斯,授命他便宜行事。

桑提帕斯立即行使权力。他下令把战象带出来,单独排成一排,布置在全军的最前面;把迦太基的重装军团放在战象后面距离适中的地方;把雇佣兵分为三部分,一部分布置在右翼,其余两部分和骑兵一起放在两翼,作为机动。罗马人见敌人已经做好战斗准备,上前迎战。他们担心受到战象的攻击,采取特别措施加以防范。他们把长矛兵放在最前面,在他们之后是重装兵,纵深有好几个连队4,把骑兵配置在两翼。他们的战线比一般时候短,但纵深更长。尽管这样做有利于对付战象,却因骑兵敌众我寡而明显不利。两军根据作战计划部署完毕,人员安排停当,双方严阵以待,只等合适的时机发起攻击。

34. 桑提帕斯刚刚命令战象背上的驭者前进,驱散在他们前面的敌人,命令骑兵迂回攻击敌人的两翼,罗马军队便习惯性地用长矛敲击着盾牌,发出喊杀声,向敌人发起冲锋。罗马骑兵不敌人数占优的敌军,很快便从两翼全线溃退。但是各部分的步兵则胜败不一,左翼的骑兵部分因为可以避开战象,部分因为对雇佣兵不屑一顾,向迦太基军队的右翼发起冲锋,成功地将他们逐出阵地,把他们追杀到战壕里。那些面对战象的人就没有那么幸运了。前面的连队遭到战象碾压,秩序大乱。战象将他们撞倒、踩踏,杀得他们尸横遍野。但由于主体纵深很长,有一段时间他们的阵线并没有被突破。后面的连队一见自己被骑兵迂回,被迫转身抵抗。那些已经穿过战象冲到前面、把这些牲口甩在身后的人发现,自己面对的是尚未参战、阵型完整的迦太基方阵,他们都被杀死了。这之后便是总溃败,多数罗马士兵被身体沉重的战象踩死,其余的人在队列中被骑兵射杀,只有少数人试图逃命。但是,广阔的平原不利于他们逃走。一些逃亡者被战象和骑兵杀死,只有约五百人随统帅雷古卢斯逃命,不久后被俘获。

在迦太基一边,约有八百名雇佣兵阵亡,他们被部署在罗马军队左翼对面。罗马军队有约二千人幸存,如前所述,他们把迦太基军队的右翼追到战壕里,因此没有加入总决战。其余部分除了随雷古卢斯逃走的人外全部被歼。幸存者颇为费力地逃到阿斯比斯城。迦太基人剥下死者身上的东西,带着罗马统帅和其他俘虏返回首都,对战局的逆转感到扬眉吐气。

35. 这件事带给细心的观察者许多有益的教训。首先,雷古卢斯的毁灭给所有人敲响警钟,千万不要得意忘形。在这里,我们看到了一个不久前还对战败者毫无怜悯之心的人,转眼间却要为自己乞命。其次,我们被教会了欧里庇得斯那句话的真实含义:

聪明人一个顶千军。

正是一个人,一颗脑袋,战胜了一群被认为战无不胜、无所不能的人,让一个已经彻底丧失信心的国家和一支军心涣散的军队恢复了自信。我记录这一切,是想让我的读者们能够从中获益。一个人变好有两条路径:一条是自己亲身经历不幸,另一条是从别人的不幸中学习。前者更有效,后者少痛苦。千万不要选择前者,那样的话学好既艰难又危险,应该千方百计走后一条路,因为那样我们可以看清作何选择最有利而不致受到伤害。正是这一点,让我们觉得从真实的历史中汲取知识,是最好的人生实践教育。因为正是历史,也只有历史,才能让我们无需亲历险境,就培养自己处乱不惊、临机应变的能力。

36. 书归正传。迦太基人获得全胜,喜气洋洋。他们向神明举行感恩庆典,相互道喜。但是,为迦太基带来这一幸福变化和命运翻转的桑提帕斯却没有在那里久留,而是乘船回家了。在这件事上,他彰显了自己的智慧和洞察力。因为满招损,枪打出头鸟。当地人可能有亲朋好友帮衬,尚可做些抵挡;外国人一旦受到攻击,很快就会败下阵来,陷入危险之中。但促使桑提帕斯离开的还有另一个原因,这我将在更合适的地方讲述。

【公元前255年】

在利比亚遭遇这场无妄之灾后,罗马政府立即着手装配一支舰队,以便把幸存者带回来。迦太基人则急于把罗马军队中的幸存者抓住,于是再接再厉,围攻阿斯比斯。罗马人勇敢而坚决地保卫自己,迦太基人攻打不下,最终解围。他们听说罗马人在装配海军,准备再次造访利比亚,也开始建设海军,维修旧舰,建造新舰。不久他们便装配了二百艘战舰,下海观察敌人的动静。到了夏初,罗马人已经有三百五十艘战舰下水。他们任命执政官马克·埃米略和塞维·福尔维为帅,打发海军上路。舰队沿西西里海岸航行,直指利比亚。他们在赫迈翁角外与迦太基舰队相遇,轻易地将其赶跑,俘虏了一百一十四艘战舰及其船员。在把利比亚战争幸存者装上船后,他们从阿斯比斯出发,回到西西里。

37. 他们一帆风顺,抵达卡马里纳海岸。但他们在那里遇上了可怕的风暴,损失惨重,难以形容。在他们的三百六十四艘舰船中,只有八十艘得以幸存。其余的要么沉底,要么被大浪刮到岩石和海角上,撞个粉碎,海滩上到处是尸体和残骸。翻遍历史,找不到一支舰队的遭遇比这更惨。这件事不能怪命运,只能怪将领们自己。舵手们一再告诫他们,不要沿西西里南岸面对利比亚的海域航行,一来因为那里风浪大,没有安全的停泊地,二来也是因为两个危险的星座,他们航行期间,猎户座还没有落下,天狼星就要升起。然而,将领们根本不听劝告,最近的胜利让他们忘乎所以,他们渴望在沿途攻占一些城市,因此想也不想地暴露在宽阔海域的汹涌波涛之中。为了追逐蝇头小利,他们给自己带来了灭顶之灾,这才明白自己的做法有多么的愚蠢。

但是,罗马人一向以实力说话。他们认为自己当然要说到做到,一旦决定,就没有做不成的事。这种自信的结果就是他们确实做成了很多事,但也在一些事情上做砸了,特别是在海事方面。在陆地上,他们要对付的只有人和人造的东西,这一切和他们自己并无本质上的区别,因此他们总是取得成功,失败凤毛麟角。但是,大海和天空的力量远超他们,当他们与这些势力角力时,巨大的灾难就降临了。这就是他们目前所遇见的情况,自此以后,他们会经常遇到,只要他们颟顸地认为所有季节都适合航行和行军,这种灾难就不会绝迹。

38. 当迦太基人得知罗马海军覆灭的消息后,认为他们在最近取得的胜利已经使他们成为敌人在陆地上的劲敌,罗马海军遇难,也使得他们与对手在海上势均力敌。因此,他们比以前更加积极地做海陆战争的准备。首先,他们不失时机地派哈斯德鲁巴到西西里,他不仅带来他们已经招募的士兵,还带回了他们从赫拉克莱亚召回的军队,同时,他们还送来一百四十头战象。其次,哈斯德鲁巴走后,他们开始装配二百艘战舰,为海战做好一切准备。哈斯德鲁巴在安全抵达利吕拜翁后,立即开始训练战象,操练士兵,表明他准备为争夺广大乡村地区而不惜一搏。

【公元前254年】

海难幸存者回到罗马,带回了海难的消息,罗马政府遭到重击。但是,他们决心不向厄运屈服,决定再建二百二十艘新战舰。这个任务三个月就完成了,时间之短令人难以置信。新任执政官奥卢斯·阿提略和克纽斯·科尼略装配好战舰,把舰队开进大海。他们航行经过海峡,在梅萨纳接收了那些幸免于难的舰船,率领三百艘战舰抵达帕诺莫斯外海。他们开始围攻帕诺莫斯这座迦太基人在西西里最强大的城市。他们在两个突出的地点修建工事,在做好其他准备后,他们把攻城机械带了上来。靠海的那座塔楼被轻易地摧毁了,士兵们沿海滩攻击前进,攻占了现在被称为新城的地方。老城眼看岌岌可危,城里居民赶紧出降。占领此地后,他们在城里留下一支驻军,随后航行返回罗马。

【公元前253年】

39. 第二年夏天,罗马海军在执政官克纽斯·塞维略和盖约·森普罗尼率领下再次倾巢出动,在西西里稍作停留后开往利比亚。他们沿海岸航行,多次登陆,但没有任何重要的建树。最后,他们来到距离小叙提斯不远、被称为梅尼克斯的食蝗岛。由于忽视海潮变化,他们进入了浅水区,海水退潮,他们的战舰搁浅,陷入极度危险之中。不过不久,潮水又出乎意料地涨了回来。他们把船上的重物扔掉,这才让战舰浮了上来。此后,他们逃也似地返航了。他们回到西西里,绕过利吕拜翁,在帕诺莫斯停泊。他们起锚回罗马,鲁莽地走最短的海路。航行途中,他们再次遭遇可怕的风暴,损失了超过一百五十艘战舰。

经过此次不幸,罗马人尽管有一股锲而不舍的劲头,毕竟连遭重击,不得不暂时屈服,没有再建造另一支舰队。他们寄一切希望于陆军,派执政官卢奇·凯基略和盖约·福琉斯率领军团前往西西里,但只配备六十艘战舰为军团运送给养。

由于罗马人发生了上述灾难,迦太基人的处境有了很大的改观。罗马人已经放弃大海,迦太基人成了无可争议的海上霸主。与此同时,他们对陆军也寄予厚望,这并非毫无理由。利比亚战事的消息已经传到罗马,罗马人听说战象突破他们的队列,杀死了很多倒下的人,吓得他们在两年的时间里,在利吕拜翁和塞利诺斯的多次战斗中,即便是在距敌五六罗马里的地方,都未敢发起进攻,甚至不敢从山上下到平地,就因为害怕受到大象的攻击。在这两个季节里,他们所做的只有靠围攻拿下温泉镇和利帕拉,期间一直不敢远离山区或者难以通行的地方。陆军畏敌如虎,这让罗马政府改变主意,再次在海上碰运气。因此,在盖约·阿提略和卢奇·曼留斯的第二个执政官任期里,他们下令建造五十艘战舰,招募海员,积极装配海军。

【公元前251年】

40. 与此同时,哈斯德鲁巴也注意到近来罗马人在敌人出现时所表现出来的恐惧。他还了解到,一位执政官已经离开,前往意大利,凯基略率领另一半军队滞留在帕诺莫斯,目的是保护盟国已经成熟、等待收割的庄稼。他于是率军出发,在帕诺莫斯边界驻扎。凯基略清楚地看到,敌人信心爆棚,想引诱他出战,因此让手下的士兵呆在城里。哈斯德鲁巴以为凯基略不敢出来应战,大受鼓舞,于是率领全军大胆推进,穿过隘口,进入帕诺莫斯领地。尽管他把直到城墙根的庄稼全部毁坏,凯基略就是岿然不动,诱使他渡过横亘在他和城市之间的河流。

迦太基军队和战象过河后,凯基略派轻装部队骚扰敌人,迫使敌人形成紧密队形。见敌人中计,他派轻装部队沿城墙和壕沟一字排开,指示他们一等战象进入射程,便一齐向它们投射武器。一旦受到逼迫,就退入战壕,再冲出来,向离得最近的战象投射标枪。同时,他命人把箭矢搬来,堆在墙角下。他把他的重装步兵部署在城门口,面对敌人的左翼,不断派遣小分队出去增援正在交战的人员。战斗到处在进行,指挥战象的人起了攀比之心。他们都想摘取胜利的桂冠,在哈斯德鲁巴面前露脸。因此,他们不约而同冲向正在交战中的敌人,轻而易举将其击溃,赶到战壕里。但是战象一靠近,便被墙上的弓弩手射伤,飞镖和投枪纷下如雨,战象浑身挂彩,疼痛难忍,很快就不受控制。它们掉转身,把驭者甩下背来,把人踩死,将自己的阵线彻底打乱。

见此情景,凯基略立即率军出战。他的士兵都是生力军,敌人则一片混乱。他斜着冲向敌人的侧翼,敌人大败,大量士兵被杀,其余的人抱头鼠窜。他俘获了十头战象及其印度驭者,其余没有驭者的战象被他赶到一起,悉数逮住。人们普遍认为,凯基略此战胜利,逆转了罗马军队的颓势,恢复了军队的信心,使他们成为广大农村地区的主人。

特别声明

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分享:

扫一扫在手机阅读、分享本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