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历史的第四个拐点:甘英出使_安息_罗马帝国_地中海

《后汉书·西域传》:

和帝永元九年(97年),都护班超遣甘英使大秦,抵条支。临大海欲渡,而安息西界船人谓英曰:“海水广大,往来者逢善风三月乃得度,若遇迟风,亦有二岁者,故入海人皆赍三岁粮。海中善使人思土恋慕,数有死亡者。”英闻之乃止。

简单说,甘英奉命出使大秦,就是欧洲的罗马帝国,因为受到安息水手的蒙骗,中途而返。历史学家关注的是,甘英最终抵达的条支是哪里?有人说是塞琉西王国首都安条克,或其面向地中海的外港塞琉西亚,有人说是今伊朗布什尔港;有人认为在幼发拉底河、底格里斯河入海口附近,有人认为在里海西岸,有人认为在黑海北岸,有人认为在土耳其南部。罗马帝国疆域环地中海,地中海东部也有罗马帝国的行省,从上述地点来看,甘英要么已经进入罗马帝国的边疆,要么是已经非常接近罗马帝国的边境,若不是相信安息水手的虚假信息,出使成功应该是不成问题的。

△甘英(图/网络)

我要提醒大家注意的是,安息水手为什么要劝阻甘英?

当时中国是世界唯一丝绸生产国,罗马是丝绸最重要的消费市场,所以学界才把这一时期中国与欧洲的贸易路线称为“丝绸之路”。丝绸在罗马市场卖的最好的时候,要用同等重量的黄金购买。古国安息立国于今伊朗高原,控制西亚大部分地区,是丝绸之路必经之地,因而成为丝绸最重要的转口贸易国。丝绸转口贸易给安息带来巨额利润,安息人当然不愿意生产方与最大的客户直接建立联系了。

不论甘英走到了哪里,反正是不出西亚的范围,中国与欧洲失之交臂。

试想:如果当时世界最强大的两个帝国建立起直接的联系,人类历史还会是这个样子吗?

△(图/网络)

一位在史书中都没有留下名字的安息水手的几句话,使历史的车轮走向现在的方向。

历史的教训是:不仅要获取信息,弄清信息的真伪是更重要的事情。

特别声明

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分享:

扫一扫在手机阅读、分享本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