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目录
- 中国历史上是谁问鼎中原的
- 三国时期,蜀国如果没有黄皓干政,蜀国能问鼎中原吗
中国历史上是谁问鼎中原的
“问鼎中原”是一个成语。是来源于一个历史典故的。这个历史典故的主人公就是大名鼎鼎的楚庄王了。
楚庄王(?—公元前591年),又称荆庄王(出土战国楚简作臧王),芈姓,熊氏,名侣(一作吕、旅),楚穆王之子,春秋时期楚国国君,公元前613—公元前591年在位,春秋五霸之一,称霸中原,威名远扬。
周定王(?―前586年),姬姓,名瑜,周顷王之子,周匡王之弟,东周第九位君王,前606年―前586年在位,在位二十一年。定王即位之时,大诸侯国对周王朝及周天子已无尊敬可言,中央权力继续削弱。定王十三年(前594年)楚围宋时,造成“易子而食”的惨剧,使社会生产遭到破坏并阻碍了人口的发展。诸侯争霸是以百姓的生命和生活为代价的。周定王崩后,其子周简王姬夷即位。
王孙满春秋时周大夫。楚庄王八年(前607),楚攻陆浑之戎,至洛,陈兵于周郊。他奉周定王命前往劳军。楚王问周鼎的大小轻重,意欲代周,他答以:“周德虽衰,天命未改,鼎之轻重,未可问也”,终使楚军退去。
三国时期,蜀国如果没有黄皓干政,蜀国能问鼎中原吗
三国时期,蜀汉实力本是最为弱小之国,诸葛亮在日,蜀汉正在上升期,尚有问鼎中原的可能;诸葛亮去世后,蜀汉开始江河日下,其综合实力已远远不能和曹魏相匹。黄皓只是蜀汉刘禅统治后期宠信的一宦官,侍中董允在日,黄皓根本不敢为非作歹,246年,董允去世,陈衹做了侍中,不再排斥黄皓,并与黄皓互为表里,使得黄皓方有机会参与政事。258年,陈衹病死,黄皓从黄门令晋升为中常侍、奉车都尉,开始了专秉朝政。我们知道,258年的曹魏,已是司马氏控制的朝政,曹魏政局已稳,国力强盛,朝中人才济济。这个时期蜀汉疲弱已极,就是没有黄皓干政,也休想问鼎中原。但如果没有黄皓干政,有可能蜀汉不会被曹魏如此迅速地灭国。为什么这么说呢?
有一种叫“蝴蝶效应”的情势,本来是平静如初的局面,因一只蝴蝶扇动翅膀,打破了当下的平静,最终产生了一连串浑天搅地的后果。黄皓干政也是如此,最终导致了蜀汉的灭亡。有关史料上记载了黄皓的四次较大情况的干政:
其一是让刘禅疏远弟弟刘永。刘永本是刘备的次子,被刘备封为鲁王,也就是今天山东地界的王。当时偏安一隅的蜀汉,根本触及不到鲁地,刘备如此封刘永,其意自然有鼓励刘永上进,为除灭曹魏,恢复汉室而努力。后来刘禅嫌鲁地不在蜀汉境内,就改封弟弟为甘陵王。因刘永憎恶宦官黄皓,黄皓把持朝政后,就在刘禅身边谗毁刘永,让刘禅渐渐疏远了刘永,以致此后十多年刘永竟不能朝见刘禅。刘永从小受父亲教育,知道蜀汉立国之艰,如果能经常出入朝堂,必能尽力压制投降派,在邓艾偷渡阴平,兵临成都城下之时,必能劝说刘禅固守祖宗基业,以待来援。可惜因黄皓离间,竟让兄弟二人不能相见,致使关键时刻,投降派主势,让刘禅开城投降,蜀汉灭亡。
其二,驱逐将军罗宪出成都。罗宪本是襄阳人,其父罗蒙曾任蜀汉广汉太守。他十三岁便以文章出名,虽师从谯周,却正直诚实严整,忠心蜀汉。黄皓专秉朝政后,朝中大臣多依附他,罗宪却独独刚正不阿,不讨好黄皓。黄皓很是恼恨,就贬罗宪出成都,做巴东太守。当时黄皓的心腹大将军阎宇都督巴东,让罗宪领军,做其手下副将。后来邓艾偷渡阴平,成都危急,阎宇奉命西还,罗宪留守永安。成都失守,永安骚动,长江边的长史弃城逃走,罗宪将一个作乱者斩首,方安定了人心。当得知刘禅已降,率统辖的军队临都亭三天。东吴得知蜀汉失败,派盛曼将军领兵西行,表面假称救援,实欲袭击罗宪,攻占蜀地。罗宪历数东吴之罪,宁愿归顺曹魏,也要雪耻东吴。于是就整治甲兵,以大义激励军民,抵御吴军。不久,成都发生钟会之乱,钟会、姜维、邓艾皆被乱军所杀,百座城池没有归属,吴国趁机派步协领兵西进,罗宪率军大败吴军。吴主孙休大怒,又派名将陆抗协助步协进攻罗宪。罗宪率军民坚守永安六个月,吴军死伤惨重,也没能攻破永安。但由于援军不到,城中又大半人染上瘟疫,形势岌岌可危。有人劝罗宪出走,罗宪却誓与城池共存亡。这时正好曹魏荆州刺史胡烈攻打东吴荆州重镇西陵,陆抗腹地受胁,不得已退兵。永安之围得解,罗宪也因功被曹魏和以后的西晋不断加官进爵,得以安渡晚年。如果罗宪不被黄皓贬出成都,以罗宪善于坚守城池的才能,必能挑起坚守成都重任,邓艾的疲惫之军是很难攻占成都的。不久蜀汉援军赶到,必能解成都之围,再续蜀汉国祚。
其三,排挤姜维。姜维常年领军在外打仗,看到黄皓玩弄权柄,肆无忌惮擅摄朝政,就奏请刘禅处死黄皓。刘禅说黄皓只是一小宦官,何足介意,并让黄皓向姜维谢罪。姜维看刘禅偏袒黄皓,自己起奏的事又被黄皓得知,眼见黄皓在朝中枝连叶附,怀恨自己,暗使右将军阎宇联合一些大臣打算废掉自己,很害怕会对自己不利,就自请到沓中屯田,得到允许,从此不敢再回成都。正因为主战派的姜维等人常年不在成都,黄皓对主战主和随风顺水,才使得投降派在成都日益占了上风。
其四,以近乎儿戏的迷信占卜来应对曹魏治兵。景耀六年(263)初,姜维听说曹魏的钟会在关中治兵,就上书刘禅调兵遣将以作准备,严防汉中、阴平关隘。因把持朝政的黄皓迷信鬼神巫术,以占卜的结果,告诉刘禅说敌人最终不会到来。刘禅和群臣也认为蜀道艰险,历次魏军进攻都被打退,稍作戒备即可,就没有把姜维的上书当回事,也没有及时派兵把守阴平小道和各隘口。由于姜维北伐,都是进攻性质的,曹魏也很少进犯,边境隘口防御薄弱;再加蜀汉连年北伐,消耗极大,国力疲弱,远不及诸葛在世之时。当曹魏钟会率三路大军来犯,蜀汉猝不及防,汉中很快失陷,姜维只能率所部之兵将钟会主力阻挡在剑阁。谁知这时魏将邓艾欲建奇功,竟偷渡蜀汉毫无防备的阴平小道,深入蜀汉腹地。驻守腹地的蜀将久不动兵,麻痹大意,在邓艾的突袭下,措手不及,非死即降。邓艾一路过关拔寨,直至成都城下。成都城高墙厚,是蜀汉都城。但邓艾突然兵临城下,让刘禅惊慌失措,六神无主。这时的成都,尽是久居后方之人,少经战阵,皆胆颤心惊,没有一个人愿意出头指挥守城。投降派代表谯周以天命相解,力劝刘禅投降曹魏。于是刘禅率群臣开城投降,蜀汉至此灭亡。邓艾欲处死黄皓,黄皓重金贿赂邓艾左右,逃过一死。如果刘禅不听信黄皓占卜之说,按姜维上书之意,立即派兵把守阴平隘口,严饬各处警戒,邓艾根本难渡阴平;就是侥幸过了阴平,兵临成都城下,只要城内有罗宪这样善守的大将在,邓艾以区区不足两万之兵,经过连日连夜奔波劳碌,攻关夺隘,早已是疲惫不堪,又无攻城器械,是万难攻陷成都的。时日一久,蜀汉各地援军赶到,邓艾焉有命在?
因此,《三国志》的作者陈寿说:“祗死后,皓从黄门令为中常侍、奉车都尉,操弄威柄,终至覆国。”这句话还是很恰切的。黄皓虽不反对北伐,但他后期专秉朝政,阿诣刘禅,枝连叶附,排挤异己,致使主战派流离,投降派成势,在危急之时,蜀汉灭国也成了必然。有人说:“黄皓虽干预朝政,然只是一个太监,蜀亡,实为蜀国的投降派占了上风。”这样说就有点太形而上学了,蜀汉灭亡,与黄皓干政还是应该有很大关联的。
特别声明
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