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春季野菜食用安全的风险提示_野菜_食用_采摘

春天气候温和,万物复苏,各种野菜竞相冒尖生长。近年来,多有食用有毒动植物及野生毒蘑菇等引起的食物中毒事件报告且有死亡案例,绝大多数发生在家庭,主要原因为误采误食。为避免公众误采误食野菜发生中毒事件,歙县市场监督管理局特发出以下风险提示:

一、陌生野菜莫要采,熟悉野菜需留意

辨识野菜须谨慎。野菜是指自然生长的未经广泛人工栽培的可食用草本或木本植物,一般春季食用较多,具有独特风味。野菜可作为鲜菜用来炒食蒸煮、配菜做汤等,也可用来晒干菜、制酸菜、腌咸菜等。许多野菜本身就是药用植物,比如蒲公英、鱼腥草、马齿苋等。也有些野菜与有毒植物很相像,容易误采误食中毒,严重的危及生命。因此,对不熟悉的野菜,大家不要采摘,避免误食有毒野菜!

避开污染保生态。在采摘熟悉的野菜时,一定要注意不要在环境可能污染区域采摘,如化工厂、垃圾填埋场、污水沟、公路等周边区域。即使这些地方的野菜生长茂盛,也可能早已被污染,不要采摘和食用。同时,采摘时要注意保护生态,不要过度采摘野菜。

可靠渠道适量买。消费者如需购买野菜,应到正规超市或农贸市场选购新鲜野菜。为避免储存不当变质,野菜最好现买现吃,不要长时间存放。

各种做法熟为要。野菜携带的泥土较多,可能含有寄生虫、虫卵等有害物。食用野菜之前,要摘净去腐,清洗浸泡要到位,彻底洗净。根据野菜的不同特点选择不同的烹调方法,不提倡生食野菜。野菜烹饪首先要保证炒熟煮透,确保食品安全。

二、野菜不宜当主菜,特殊人群要注意

食用野菜重在尝鲜、品味,不要贪吃。按照现代营养学食物分类,野菜属于蔬菜类。各种药食同源的野菜,具有不同功效。多数野菜性凉,特别是苦味野菜,易伤脾胃。如喜欢吃野菜,应根据野菜的不同功效,结合自身体质及地域、时间,有选择的适量食用。老人、婴幼儿、孕产妇、哺乳期妇女、过敏体质等人群,尽量不吃或少吃。

三、合法经营严把关,生产加工须合规

野菜生产经营者应严把原料关,不得采购无合法来源的野菜,严禁生产加工销售有毒野菜。同时,要保证野菜原料新鲜,采用合理的储存条件、生产加工和制作工艺。野菜生产经营企业应保证产品符合相关法律法规标准要求,出厂时检验合格。

四、野菜尝鲜莫尝险,野生蘑菇不要采

食用野菜后如有不适,应及时催吐,并携带剩余野菜和呕吐物就近就医。珍爱生命,远离毒蘑菇。不采、不食、不买、不卖野生蘑菇及来源不明的、无长期食用习惯的野果野菜等,切实防范食物中毒等食源性疾病事件的发生。

特别声明

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分享:

扫一扫在手机阅读、分享本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