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友们,你见过一个学历很高的人,做不对一道小学数学题吗?你见过一群学历高的人,做不对一道小学数学题吗?你见过一群学历高的老师,做不对一道小学数学题吗?
现实中还真有这样一群老师!上午时分,挖挖机还蜷在被窝中,慢不经心地刷着朋友圈,爬各大朋友群高高的“消息楼”。在一个聚集了诸多优秀老师的写作群里,一位友友抛出来一道小学数学题,让大家给一下答案。这道数学题如下图:
题目一贴出来,很快就有11个老师给出了自己的答案:18、300、27、23、20、47……很奇妙的是,除了300这个答案之外,其他答案都有两位老师给出,而且在上述6个答案中,只有一个是正确的。群里好几个友友直接问了起来:到底哪一个答案才是正确的啊?
这道小学数学题并不是大家以为的那种奥数题,更不是那种特别“烧脑”的脑筋急转弯题目,有且仅是一道涉及到加法和乘法的小学数学计算题,并不复杂。那为何这么多的老师会做错呢?
先一起来看看这道让一群老师“丢脸”的小学数学题,共四个算式:
第一个算式中是“3双鞋子相加等于30”,这可以很轻松的得出“每只鞋子等于5”的答案;第二个算式略微有些变化,“2个机器人加1双鞋子等20”,同样很轻松得出“每个机器人等于5”的答案;第三个算式一眼晃过去,就是“两组2瓶的饮料加1个机器人等于17”,通过计算可以得出“每瓶饮料等于3”的结果。
展开全文
最后一个算式待求解,一眼晃去就是“1个机器人与1瓶饮料的积与1只鞋子求和”,是不是很简单呢?
不错,这道题真的很简单,它的考点不在于要怎么深入去思考,而考察的是做题人的眼力,也就是仔细的程度。那么多高学历的老师相继算错,根源就在于不够仔细。
第一和第二个算式没有什么争议,直接计算就可以了,而第三个算式就有玄机了。友友们仔细看一下,第三个算式那机器人是不是双手还抱着2瓶饮料呢?这样一来就是“6瓶饮料加1个机器人等17”,每瓶饮料代表的正确数字就是2,而不是3。
这道题"挖坑”之处远不止第三个算式,最后的求解算式同样埋有“地雷”,问题依然是出在那个机器人身上。只要我们稍加注意就能看出来,机器人不但手中抱着3瓶饮料,而且还穿上了1双鞋子,可惜很多老师都没有看清楚这些细节。
群内最粗心的老师,就是把第四个算式看作1只鞋、1个机器人、1瓶饮料,按照鞋子和机器人皆为5、饮料为3,计算出了20的答案;稍稍有些初心的老师,看到了机器人怀中抱着的饮料,却忽视了脚上那双鞋子,计算出的答案就是27。正是因为这样的粗心,才有了上述五花八门的答案。
那么正确的答案究竟是哪一个呢?让我们来列出详细的算式:
5(一只鞋子)+[5(一个机器人)+2*3(三瓶饮料)+5*2(一双鞋子)]*2(一瓶饮料)=47
所以,47才是这道小学数学计算题的正确答案。作者群里好几个后发言的老师也表示:“唉,我也做错了,没有看到机器人脚上的那双鞋子!”
一道并不难的小学数学题,这么多的老师都会做错,可想而知,会有多少小学生在此题上“栽“跟斗。究竟原因,并非是做这道题的人没有掌握四则混合运算的基本知识点,而是错在了自己不够仔细之下。
我们经常把做错题的小学生称之为“小马虎”,是不够仔细,是没有认真观察,是没有深入审题,凭经验和想当然进行解答,这又怎能得出正确答案呢?一群高学历的优秀老师尚且如此马虎,更何况是一群最大也就十二三岁的小学生呢?
对于那些做题比较马虎的同学,挖挖机这里给3点建议:
不可轻视
每一道题都有那它的考察点。对于一些题干比较复杂的题目,切不可有“这题这么简单,还能考得住我吗?“的自满和轻敌思想。大凡有这样的做题思想,无论是成年人还是小学生,做错都将是大概率事件。
认真审题
逐字逐句阅读题干,先看看问题中有没有“陷阱”,若发现有,则要继续往下找,看有多少“陷阱”,直到把每一个“陷阱”都找出来了,再一步一步的进行计算。否则,就会被题干所欺骗,进而做错答案。
加强练习
对于比较马虎的孩子,家长要与老师沟通交流,拟定专门的训练方案,不断提高孩子的阅读理解能力和做题专注度,减负很重要,但为了养成良好习惯,该刷的题还得刷,尤其要多刷“陷阱”重重的题目,逐步让孩子变得仔细起来。
友友们,上面这道小学数学题,您都做对了吗?
(图片源于网络,若有不妥,联系速删)
特别声明
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