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年级数学ppt课件免费(七年级上册数学整式课件)_单项式_角形_学生

本文目录

  • 七年级上册数学整式课件
  • 七年级上册数学角课件
  • 新人教版七年级下册数学课件
  • 七年级上册数学课件北师大版
  • 人教版七年级上册数学教学课件
  • 跪求 人教版七年级数学上册教学课件ppt全集免费下载

七年级上册数学整式课件

  七年级上册数学整式课件1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理解单项式、单项式的系数、单项式的次数的概念;

  2、能判断一个代数式是否为单项式;

  3、会指出单项式的系数、单项式的次数。

   过程与方法 : 通过单项式、多项式和整式的概念,知道他们与代数式之间的关系和区别。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 经历在具体情境中用代数式表示数量关系的过程,发展符号感。

   教学重点: 单项式、单项式的系数、单项式的次数的概念。

   教学难点: 单项式、单项式的系数、单项式的次数的概念。

   教学用具 : 电脑, Powerpoint幻灯片, 实物展示台

   教材分析: 人们对具体事物的认识,一般要经历从具体到抽象,在从抽象到具体,不断往复,逐步提高的过程。本节中,整式的概念、单项式的概念和次数,既是由数到式的抽象与升华,又是以后学习同类项,整式加减,乘除等知识的基础。同时也为以后学习分式运算、一次方程和函数等知识奠定了基础。另外,通过以往学习的经验,学生对单项式、单项式的系数、单项式的次数等概念的理解和掌握都有一定的难度。更重要的是通过单项式的系数的不同表现形式的教学,培养学生的符号意识和有条理地思考和语言表达能力 。

   教学方法 : 讲练结合法

   教学过程设计

  设问题情景

  活动1:(出示幻灯片)

  请根据下列情境书 写代数式:

  1、一辆汽车以60千米/时的速度行驶了c千米,则这辆汽车的行驶时间为______小时。

  2、长方形的长为m,宽为n,则两个这样的长方形的面积是______。 教师出示幻灯片,学生思考,然后回答。

  学生回答: 或 都正确,教师充分给予肯定。

  学生解答,教师点评,并给予鼓励。 运用贴近学生生活的实例激发学生探究的兴趣。感受代数式的实际背景。同时启迪学生实际生活离不开数学。

  3、电冰箱包装箱的形状是长方体,如果包装箱的底面形状是边长为a米的正方形,包装箱的高为h米,那么它的体积是______米3。

  4、x的立方的相反数是______。

  引入新课

  我们看, 是 和 的积, 时2、m、n的积, 是a2与b的积, 是 与x3的积,他们都是数字与字母的积, 这样的代数式叫做单项式。 教师给出单项式的概念,引导学生理解概念。

  学习单项式的定义。

  通过讨论,让学生体验获得数学知识的感受。

  讲授新课

  请同学们分析一下, 是单项式吗? 是单项式吗?

  请同学们分析x-y,x+y是单项式吗?  师生讨论,因为 可以看作 ,是 和 的积,所以是单项式,但是 是s与t的商,所以不是单项式。

  总结:单项式的分母不允许出现字母。

  师生讨论,他们是和、差不是积,所以不是单项式。

  总结:单项式中只能由乘法运算,不能有其他运算。 激发学生热爱科学勇于探索的精神。

  做一做

  例1 下列各代数式是不是单项式?

  ⑴ ;    ⑵ ;

  ⑶ ;       ⑷ 。

  解:(略) 学生讨论给出答案,教师点评,并给予鼓励。 深化对单项式定义的理解。

  探究活动一

  单项式中的数字因数叫做这个单项式的系数。

  比如,2mn中2是数字因数,所以,这个单项式的系数是2。

  请指出下列各式的系数:

  教师举例。

  学生解答,教师点评。

  学生讨论,教师指导。

  学习单项式的系数的定义。培养学生有条理的语言叙述能力。通过实例,认识系数。加深对系数的理解。同时增强符号感。

  “1”省略不写。

  是数不是字母。

  分数系数可以变形。

  探究活动二

  单项式中所有字母的次数的和叫做单项式的次数。

  教师和学生共同探讨 总结,学生复述。

  学习单项式的次数的定义。

  比如 中a的次数是2,b的次数是1,所以, 的次数是3。 教师举例,引导学生得出结论。 通过实例,认识次数。

  请同学们说出下列单项式的次数:

  学生回答,教师点评。 加深对次数的认识。

  a的次数是0 吗? 学生 讨论,教师点评。 当指数为1时省略,不是没有。

  做一做

  例2 请指出下列各单项式的系数和次数:

  ⑴ ;⑵ 。 学生解答,教师点评,并给予鼓励、在此,应重点关注符号。 加深对系数、次数的理解。

  回顾与反思

  活动4

  1、什么是单项式?

  2、单项式的系数有哪些特殊的变化方式?

  3、没写指数的字母的指数是多少?

  学生总结,教师点评并给予鼓励。

  整理单项式的有关概念。

  巩固

  1、 请同学们做课后练习(P173)第1、2题。

  2、 作业:(p173) 第1、2题。

  3、 复习巩固本节知识,并预习下一节。 学生解答,教师巡视。 巩固练习。

  课堂反馈

  课堂检查:(小测试试卷)

  综合考查,学以致用。 锻炼学生综合运用知识,独立解决问题的能力。

  板书设计:

  6、 1、 1    整 式

  1、单项式的概念:

  注意:(1)单项式的分母不允许出现字母。

  (2)单项式中只能有乘法运算,不能有其他运算、

  2、单项式的系数和系数:

  注意:(1)符号不能丢;

  (2) 系数和次数是1时省略不写。

  教学反思:本节从一组学生熟悉的生活中的具体问题出发,通过列代数式,既复习了旧知识,又为单项式概念的学习作好了铺垫,符合七年级学生的认知规律。同时,学生 经历在具体情境中用代数式表示数量关系的过程,发展了符号感。培养了学生的符号意识。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还注重培养了学生有条理地思考和语言表达能力。但在系数和指数的强化训练方面还有待加强。

  七年级上册数学整式课件2

   一、教材分析

  本节课内容属于“数与代数”领域,是在学习了用字母表示数、简单的列式表示实际问题中的数量关系和简易方程的基础上,进一步研究用含有字母的式子(整式)表示实际问题中的数量关系.整式是初中数学的重要概念,是今后学习分式、二次根式、方程以及函数等知识的基础。用含有字母的式子表示数量关系,经历由数到式的过程,体现由特殊(具体)到一般(抽象)的数学思想,对发展符号意识有非常意义。

  本节课的核心内容是进一步理解用字母表示数的意义,正确分析实际问题中的数量关系并列式表示。由于字母表示数,因而字母可以和数一样参与运算,这正是理解用整式表示数量关系的核心。用含有字母的式子表示数量关系时,需结合具体的情境,分析问题中的数量,寻找数量之间的关系,并依据数量关系用运算符号把数和表示数的字母连接起来。

   二、学情分析

  在前面的学习中,主要学习的是数的有关概念和运算学生习惯用书的相关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由“数”到“式”的过程,是一个抽象的过程。虽然小学学过用字母表示数,但是七年级学生符号意识薄弱,分析问题能力有待提高。在具体的问题情境中,对于如何分析问题、寻找相关数量、确定数量之间的关系、用数学符号表达数量关系,学生会感到困难。再者我校学生基本素质不高,应在学生自主预习的基础上留有充分时间思考,讨论。

   三、教学目标

  (1)进一步理解字母表示数的意义,会用含有字母的式子表示实际问题中的数量关系;

  (2)经历用含有字母的式子表示实际问题数量关系的过程,体会从具体到抽象的认识过程,发展符号意识。

   三、教学重点

  进一步理解字母表示数的意义,正确分析实际问题中的数量的关系,并用含字母的式子表示数量关系感受其中“抽象”的数学思想。

   四、教学难点

  正确分析实际问题中的数量关系,用式子表示数量关系

   五、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景

  展示青藏铁路的一张图片,感受那里寒冷的天气引出青藏铁路冻土地段的行程问题

  师:同学们有谁去过西藏吗?你听说过青藏铁路吗?青藏铁路是世界上线路最长、海拔最高的高原铁路。

  设计意图:吸引学生注意力,激发学生自豪感。引出课题。

  (二)初步感受

  问题:青藏铁路线上,在格尔木到拉萨之间有一段很长的冻土地段、列车在冻土地段的行驶速度是100 km/h、列车在冻土地段行驶时,根据已知数据求出列车行驶的路程.

  (1)2 h行驶多少千米?3 h呢?t  h呢? 8 h呢?

  (2)如果用v表示速度,列车 t  h 行驶的路程是多少?

  (3)回顾以前所学的知识,你还能举出用字母表示数或数量关系的例子吗?

  师生活动:学生独立回答后在教师引导下归纳:字母可以表示数用来表示数

  注意:(1)数与字母相乘或字母与字母相乘,通常将乘号写作“· ”或省略不写; (2)数与字母相乘时数字在前;

  设计意图:

  学生通过范例感受字母可以表示数,字母可以参与运算,进一步激发学生思考我们以前还学习过哪些这样的字母表示的运算律。使学生加深对公式和运算律的理解并通过对比使学生充分感受字母表示数的优点。

  (三)重难点突破

  问题:怎样分析数量关系,并用含有字母的式子表示数量关系呢?

  例一

  (1)苹果原价是每千克p元,按8折优惠出售,用式子表示现价;

  (2)某产品前年的产量是n件,去年的产量是前年产量的m倍,用式子表示去年的产量;

  (3)一个长方体包装盒的长和宽都是a cm,高是h cm,用式子表示它的体积;

  (4)用式子表示数n的相反数.

  解:(1)现价是每千克0.8p元;

  (2)去年的产量是mn件;

  (3)包装盒的体积是:a·a·h cm3 即a2h  cm3

  (4)数n的相反数是-n

  师生活动:学生先思考,然后和同桌交流,学生代表板演展示,再有学生互评。

  设计意图:熟悉用含有字母的式子表示实际问题中的数量关系,理解字母可以像数一样参与运算,为形成单项式的概念做铺垫。

  例二

  (1)一条河的水流速度是2.5 km/h,船在静水中的速度是 v km/h,用式子表示船在这条河中顺水行驶和逆水行驶时的速度;

  (2)买一个篮球需要x元,买一个排球需要y元,买一个足球需要 z 元,用式子表示买 3个篮球、5个排球、2个足球共需要的钱数;

  (3)如左下图(图中长度单位:cm),用式子表示三角尺的面积;

  (4)右下图是一所住宅的建筑平面图(图中长度单位:m),用式子表示这所住宅的建筑面积。

  解:(1)顺水行驶和逆水行驶的速度分别是(v+2.5)km/h,

  (v-2.5)km/h;

  (2)买3个篮球、5个排球、2个足球共需要(3x+5y+2z)元;

  (3)三角尺的面积(单位:cm2)为(1/2 ab-∏r2)cm2

  (4)这所住宅的建筑面积(单位:m2)为(x2+2x+18)元.

  师生活动:教师引导下各个击破。

  师生共同归纳:字母可以和数一样进行运算

  注意:(3)带单位时,适当加括号.

  (4)除法写成分数的形式。

  设计意图:

  进一步熟悉用含有字母的式子表示实际问题中的数量关系,体会字母的含义,进一步理解字母可以象数一样进行运算,为形成多项式的概念进行铺垫。

  例三

  观察下列各式:x ,2x2,3x3,4x4,… ,

  按此规律,第n个式子是              。

  师生活动:学生通过观察,分析,归纳发现规律,并用含字母的式子表示一般结论。

  设计意图:进一步理解字母表示数的意义,理解用含有字母的数学式子表示实际问题中的数量关系的简洁性、必要性和一般性。

  (四)巩固提升

  问题:你能给以上这些式子赋予新的含义吗?

  师生活动:教师举例说明比如:如果p表示我们班的人数,我们班80%的同学喜欢上数学课,那么0.8p 就可以表示我们班喜欢数学课的人数。学生思考、交流后发言

  五、练习检测

  (1)5箱苹果重m kg,每箱重          kg ;

  (2)一个数比a的   倍小5,则这个数为                  ;

  (3)全校学生总数是x,其中女生占总数52%,则女生人数是                 ,男生人数是            ;

  (4)某校前年购买计算机 x 台,去年购买数量是前年的2倍,今年购买数量又是去年的2倍,则学校三年共购买计算机                               台;

  (5)某班有a名学生,现把一批图书分给全班学生阅读,如果每人分4本,还缺25本,则这批图书共               本;

  (6)一个两位数,十位上的数字为a,个位上的数字b,则这个两位数为                  .

  师生活动:学生板演,师生共同评价总结注意(5)带分数化假分数

  设计意图:进一步提高用含有字母的式子表示实际问题中的数量关系的能力。

  六、小结作业

  小结(1)本节课学了哪些主要内容?

  (2)为什么用字母表示数?

  (3)用含有字母的式子表示数量关系时要注意什么?

  设计意图:通过小结,使学生梳理本节课所学内容。

七年级上册数学角课件

  七年级上册数学角课件1

   (一)教材的地位和作用

  地位:《角》是北师大版七年级上册第四章《基本平面图形》的第三节,是学完直线、射线、线段知识的延续,又是研究其它图形的基础,本节课的学习

  将为后面学习角的比较与运算建立基础,同时又对今后的几何学习有重要的意义。作用:1、能够培养学生观察、探究、抽象、概括的能力和数学思想方法,为学生的创新学习、主动学习打下基础。2、能让学生从具体到抽象、从感性到理性的认知规律,感知知识源于实践的唯物主义思想。

   (二)学情分析

  七年级学生好动,注意力易分散,爱发表见解,希望收到老师的表扬,在教学中我抓住学生这一特点,通过直观演示,引起学生的兴趣,把它们的注意力集中在课堂中,通过学生动手画图,发表见解,发挥学生学习积极性。

   课时安排

  1课时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理解角的定义及有关概念,从运 初中数学微课角教学设计 动的观点理解平角、周角;

   过程与方法

  提高学生的识图能力,学会用运动变化的观点看问题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经历在现实情境中认识 初中数学微课角教学设计 角的数学活动过程,感受图形 初中数学微课角教学设计 世界的丰富多彩,增强审美意识,激发学生的求知欲、

   重点

  角的概念;

   难点

  从运动的观点理解角的概念

   教具准备

  多媒体课件,三角板

   教学过程

  一、引入新课

  1、出示课件:你能在图中找到熟悉的平面图形吗?

  2、生活中还有这样的图形吗?

  3、这些图形有什么共同的特点?

  二、新课教学

  1、角的概念的学习:

  (1)观察图思考: 初中数学微课角教学设计 角是什么?得出角的定义:有公共端点的两条射线所组成的图形叫做角。 这个公共端点叫做角的顶点,这两条射线叫做角的边。(可对照图形讲解)

  (2)你 初中数学微课角教学设计 会画角吗?请在练习本上画一个角。

  (3)一组练习,说出角的顶点 角的边

  (4) 初中数学微课角教学设计 由钟表的分针转动得到角,生活中还有这样的图形吗?学生举例从而引出角的另一个定义: 一条射线绕着它的端点旋转而成的图形也叫做角。其中起始位置的射线叫做角的始边,终止位置叫做角的终边

  (5)通过课件动画演示直观旋转理解角的第二种定义以及直角、平角、周角

  初中数学微课角教学设计三、一组练习  判断:

  (1)两条射线组成的图形叫做角。(    )

  (2)平角是一条直线  (    )

  (3)一条射线是一个周角。 (    )

  (4 )把一个角放到一个放大10倍的放大

  镜下观看,角的度数也扩大10倍。    (    )

  (5)角的大小与边的长短无关 。  (    )

  三、小结

  学生总结角的两种定义,教师点评,加深印象鼓励学生敢于发表自己的见解,在交流中获益

  四、布置作业:练习册4、3、1角》

  七年级上册数学角课件2

   教学目标:

  1、通过操作活动探索发现和验证“三角形的内角和是180度”的规律。

  2、在操作活动中,培养学生的合作能力、动手实践能力,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并运用新知识解决问题。

  3、使学生有科学实验态度,激发学生主动学习数学的兴趣,体验数学学习成功的喜悦。

   教学重点 :探究发现和验证“三角形的内角和180度”这一规律的过程,并归纳总结出规律。

   教学难点 :对不同探究方法的指导和学生对规律的灵活应用。

   教具学具准备 :课件、学生准备不同类型的三角形各一个,量角器。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景,引出问题

  形状似座山,稳定性能坚。

  三竿首尾连,学问不简单。

  (打一图形名称)三角形(板书)

  2、猜三角形(课件)

  师:老师这有3个三角形,每个三角形的一部分被长方形给遮住了,你知道这是什么三角形吗?

  师:提问第3个图形时问:被遮住的两个角是什么角?

  会是两个直角吗?为什么?

  (引导学生开始对“三角形的内角和是多少”进行思索。)

  3、引出课题。

  师:看来三角形里角一定藏有一些奥秘,这节课我们就来研究有关三角形角的知识“三角形内角和”。(板书课题)

  二、探究新知

  1、三角形的内角、内角和

  (1)什么是三角形内角(课件)

  三角形里面的三个角都是三角形的内角。为了方便研究,我们把每个三角形的3个内角分别标上∠1、∠2、∠3。

  (2)三角形内角和

  师:内角和指的是什么?

  生:三角形的三个角的度数的和,就是三角形的内角和。

  (多让几个学生说一说)

  2、猜一猜。

  师:这个三角形的内角和是多少度?

  师:是不是所有的三角形的内角和都是180°呢?你能肯定吗?

  预设1师:大家意见不统一,我们得想个办法验证三角形的内角和是多少?可以用什么方法验证呢?

  3操作验证:小组合作。

  选1个自己喜欢的三角形,选喜欢的方法进行验证。

  (老师首先为学生提供充分的研究材料,如三种类型的三角形若干个(小组之间的三角形大小都不相同),剪刀,量角器,白纸,直尺等,以及充裕的时间,保证学生能真正地试验,操作和探索,通过量一量、折一折、拼一拼、画一画等方式去探究问题。)

  4学生汇报。

  (1)教师:汇报的测量结果,有的是180°,有的不是180°,为什么会出现这种情况?

  师:有没有别的方法验证。

  (2)剪拼

  a、学生上台演示。

  B、请大家四人小组合作,用他的方法验证其它三角形。

  C、展示学生作品。

  D、师展示。

  (3)折拼

  师:有没有别的验证方法?

  师:我在电脑里收索到折的方法,请同学们看一看他是怎么折的(课件演示)。

  (鼓励学生积极开动脑筋,从不同途径探究解决问题的方法,同时给予学生足够的时间和空间,不断让每个学生自己参与,而且注重让学生在经历观察、操作、分析、推理和想像活动过程中解决问题,发展空间观念和论证推理能力。)

  (4)数学文化

  师:除了我们这节课大家想到的方法,还有很多方法也能验证三角形的内角和是180°到初中我们还要更严密的方法证明三角形的内角和是180°早在300多年前就有一个科学家,他在12岁时就验证了任何三角形的内角和都是180°(课件)帕斯卡(BlaisePascal,1623~1662) ,法国数学家、物理学家、近代概率论的奠基者。早在300多年前这位法国著名的科学家就已经发现了任何三角形的内角和是180度,而他当时才12岁。

  5、巩固知识。

  (1)师:你对三角形内角和是多少度还有疑问吗?现在我们可以肯定的说:三角形的内角和是?度。

  (2)解决课前问题,为什么画不出1个含有2个直角的三角形?

  1个三角形中有没有2个钝角?

  (3)师:我们对三角形的认识已经非常清晰,

  出示2个三角形,生分别说出内角和。

  把两个小三角形拼在一起,问:大三角形的内角和是?度。

  教师:为什么不是360°?

  三、解决相关问题

  师:接下来,利用三角形的内角和我们来解决一些相关的问题吧!

  1、看图,求未知角的度数

  2、书上88页10题。

  教师:刚才,我们利用了三角形的什么?

  3、教师:如果一个都不知道,或只知道1个角,你能知道三角形各角的度数吗?

  求出下面三角形各角的度数。

  (1)我三边相等。

  (2)我是等腰三角形,我的顶角是96°。

  (3)我有一个锐角是40°。

  4、判断。

  5、求4边形、5边形内角和。

  下课的时间就要到了,我们来一个挑战题。你们敢接受挑战吗?

  如果要求10边形的内角和,你会求吗?你有什么发现?

  (我的目的不仅仅是为了让学生去求解多边形的内角和,更重要的是为了让学生灵活应用知识点,培养学生的空间思维能力。)

  四、总结。

  师:这节课你有什么收获?

  五、板书设计:

  三角形的内角和是180°

  ∠1+∠2+∠3=180°

  度量

  剪拼

  折拼

新人教版七年级下册数学课件

  七年级下册数学,同学们知道垂线与相交线的知识?

  新人教版七年级下册数学课件:垂线

  

  1.理解垂线、垂线段的概念,会用三角尺或量角器过一点画已知直线的垂线。

  2.掌握点到直线的距离的概念,并会度量点到直线的距离。

  3.掌握垂线的性质,并会利用所学知识进行简单的推理。

  

  1.教学重点:垂线的定义及性质。

  2.教学难点:垂线的画法。

  

  一. 复习提问:

  1、叙述邻补角及对顶角的定义。

  2、对顶角有怎样的性质。

  二.新课:

  引言:

  前面我们复习了两条相交直线所成的角,如果两条直线相交成特殊角直角时,这两条直线有怎样特殊的位置关系呢?日常生活中有没有这方面的实例呢?下面我们就来研究这个问题。

  (一)垂线的定义

  当两条直线相交的四个角中,有一个角是直角时,就说这两条直线是互相垂直的,其中一条直线叫做另一条直线的垂线,它们的交点叫做垂足。

  如图,直线AB、CD互相垂直,记作 ,垂足为O。

  请同学举出日常生活中,两条直线互相垂直的实例。

  注意:

  1、 如遇到线段与线段、线段与射线、射线与射线、线段或射线与直线垂直,特指它们所在的直线互相垂直。

  2、掌握如下的推理过程:

  反之,

  (二)垂线的画法

  探究:

  1、用三角尺或量角器画已知直线l的垂线,这样的垂线能画出几条?

  2、经过直线l上一点A画l的垂线,这样的垂线能画出几条?

  3、经过直线l外一点B画l的垂线,这样的垂线能画出几条?

  画法:

  让三角板的一条直角边与已知直线重合,沿直线左右移动三角板,使其另一条直角边经过已知点,沿此直角边画直线,则这条直线就是已知直线的垂线。

  注意:如过一点画射线或线段的垂线,是指画它们所在直线的垂线,垂足有时在延长线上。

  (三)垂线的性质

  经过一点(已知直线上或直线外),能画出已知直线的一条垂线,并且只能画出一条垂线,即:

  性质1 过一点有且只有一条直线与已知直线垂直。

  练习:教材第7页

  探究:

  如图,连接直线l外一点P与直线l上各点O,

  A,B,C,……,其中 (我们称PO为点P到直线

  l的垂线段)。比较线段PO、PA、PB、PC……的长短,这些线段中,哪一条最短?

  性质2 连接直线外一点与直线上各点的所有线段中,垂线段最短。

  简单说成: 垂线段最短。

  (四)点到直线的距离

  直线外一点到这条直线的垂线段的长度,叫做点到直线的距离。

  如上图,PO的长度叫做点 P到直线l的距离。

  例1

  (1)AB与AC互相垂直;

  (2)AD与AC互相垂直;

  (3)点C到AB的垂线段是线段AB;

  (4)点A到BC的距离是线段AD;

  (5)线段AB的长度是点B到AC的距离;

  (6)线段AB是点B到AC的距离。

  其中正确的有( )

  A. 1个 B. 2个

  C. 3个 D. 4个

  解:A

  例2 如图,直线AB,CD相交于点O,

  解:略

  例3 如图,一辆汽车在直线形公路AB上由A

  向B行驶,M,N分别是位于公路两侧的村庄,

  设汽车行驶到点P位置时,距离村庄M最近,

  行驶到点Q位置时,距离村庄N最近,请在图中公路AB上分别画出P,Q两点位置。

   练习:

  教材第9页3、4

  教材第10页9、10、11、12

   小结:

  1.要掌握好垂线、垂线段、点到直线的距离这几个概念;

  2.要清楚垂线是相交线的特殊情况,与上节知识联系好,并能正确利用工具画出标准图形;

  3.垂线的性质为今后知识的学习奠定了基础,应该熟练掌握。

  作业:教材第9页5、6.

  新人教版七年级下册数学课件:相交线

  

  1.通过动手、操作、推断、交流等活动,进一步发展空间观念,培养识图能力,推理能力和有条理表达能力

  2.在具体情境中了解邻补角、对顶角,能找出图形中的一个角的邻补角和对顶角,理解对顶角相等,并能运用它解决一些简单问题

  

  重点:邻补角与对顶角的概念.对顶角性质与应用

  难点:理解对顶角相等的性质的探索

  

  一.创设情境 激发好奇 观察剪刀剪布的过程,引入两条相交直线所成的角

  在我们的生活的世界中,蕴涵着大量的相交线和平行线,本章要研究相交线所成的角和它的特征。

  观察剪刀剪布的过程,引入两条相交直线所成的角。

  学生观察、思考、回答问题

  教师出示一块布和一把剪刀,表演剪布过程,提出问题:剪布时,用力握紧把手,两个把手之间的的角发生了什么变化?剪刀张开的口又怎么变化?

  教师点评:如果把剪刀的构造看作是两条相交的直线,以上就关系到两条直线相交所成的角的问题,

  二.认识邻补角和对顶角,探索对顶角性质

  1.学生画直线AB、CD相交于点O,并说出图中4个角,两两相配

  共能组成几对角?根据不同的位置怎么将它们分类?

  学生思考并在小组内交流,全班交流。

  当学生直观地感知角有“相邻”、“对顶”关系时,教师引导学生用几何语言准确表达;

  有公共的顶点O,而且 的两边分别是 两边的反向延长线

  2.学生用量角器分别量一量各角的度数,发现各类角的度数有什么关系?

  (学生得出结论:相邻关系的两个角互补,对顶的两个角相等)

  3学生根据观察和度量完成下表:

  两条直线相交所形成的角分类位置关系数量关系

  教师提问:如果改变 的大小,会改变它与其它角的位置关系和数量关系吗?

  4.概括形成邻补角、对顶角概念和对顶角的性质

  三.初步应用

  练习:

  下列说法对不对

  (1)邻补角可以看成是平角被过它顶点的一条射线分成的两个角

  (2)邻补角是互补的两个角,互补的两个角是邻补角

  (3)对顶角相等,相等的两个角是对顶角

  学生利用对顶角相等的性质解释剪刀剪布过程中所看到的现象

   四.巩固运用例题 :如图,直线a,b相交, ,求 的度数。

  (教科书5页练习)已知,如图, ,求: 的度数

  

  邻补角、对顶角.

  课本P9-1,2P10-7,8

七年级上册数学课件北师大版

  忽视教学设计,则不仅难以取得好的教学效果,而且容易使教学走弯路,影响教学任务的完成。下面是我为大家精心整理的七年级上册数学课件北师大版,仅供参考。

  七年级上册数学课件北师大版

  1.1 生活中的立体图形(一)

  教学目标

  1、知识:认识简单的空间几何棱柱、圆柱、圆锥、球等,掌握其中的相同之处和不同之处

  2、能力:通过比较,学会观察物体间的特征,体会几何体间的联系和区别,并能根据几何体的特征,对其进行简单分类。

  3、情感:有意识地引导学生积极参与到数学活动过程中,培养与他人合作交流的能力。

  教学重点:认识一些基本的几何体,并能描述这些几何体的特征

  教学难点:描述几何体的特征,对几何体进行分类。

  教学过程:

  一、设疑自探

  1.创设情景,导入新课

  在小学的时候学习了那些平面图形和几何图形,在生活你还见到那些几何体?

  2.学生设疑

  让学生自己先思考再提问

  3.教师整理并出示自探题目

  ①生活常见的几何体有那些?

  ②这些几何体有什么特征

  ③圆柱体与棱柱体有什么的相同之处和不同之处

  ④圆柱体与圆锥体有什么的相同之处和不同之处

  ⑤棱柱的分类

  ⑥几何体的分类

  4.学生自探(并有简明的自学方法指导)

  举例说说生活中的物体那些类似圆柱、圆锥、正方体、长方体、棱柱、球体?

  说说它们的区别

  二.解疑合探

  1.针对圆柱、圆锥、正方体、长方体、棱柱、球体特征的认识不彻底进行再探

  2、对这些类似圆柱、圆锥、正方体、长方体、棱柱、球体的分类

  2.活动原则:学困生回答,中等生补充、优等生评价,教师引领点拨提升总结。

  三.质疑再探:

  说说你还有什么疑惑或问题(由学生或老师来解答所提出的问题)

  四.运用拓展:

  1.引导学生自编习题。

  请结合本节所学的知识举例说明生活简单基本的几何体,并说说其特征

  2.教师出示运用拓展题。

  (要根据教材内容尽可能要试题类型全面且有代表性)

  3.课堂小结

  4.作业布置

  五、教后反思


人教版七年级上册数学教学课件

  教学是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所组成的一种人类特有的人才培养活动。下面是我整理的人教版七年级上册数学教学课件,欢迎阅读参考!

   题: 1。1 正数和负数

   教学目标

  1, 整理前两个学段学过的整数、分数(包括小数)的知识,掌握正数和负数的概念;

  2, 能区分两种不同意义的量,会用符号表示正数和负数;

  3, 体验数学发展的一个重要原因是生活实际的需要,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教学难点 正确区分两种不同意义的量。

  知识重点 两种相反意义的量

  教学过程(师生活动)

   设置情境

  引入课题 上课开始时,教师应通过具体的例子,简要说明在前两个学段我们已经学过的数,并由此请学生思考:生

  活中仅有这些“以前学过的数”够用了吗?下面的例子

  仅供参考。

  师:今天我们已经是七年级的学生了,我是你们的数学老师。下面我先向你们做一下自我介绍,我的名字是XX,身高1。73米,体重58。5千克,今年40岁。我们的班级是七(13)班,有60个同学,其中男同学有22个,占全班总人数的37%…

  问题1:老师刚才的介绍中出现了几个数?分别是什么?你能将这些数按以前学过的数的分类方法进行分类吗?

   学生活动:

  思考,交流

  师:以前学过的数,实际上主要有两大类,分别是整数和分数(包括小数)。

  问题2:在生活中,仅有整数和分数够用了吗?

  请同学们看书(观察本节前面的几幅图中用到了什么数,让学生感受引入负数的必要性)并思考讨论,然后进行交流。

  (也可以出示气象预报中的气温图,地图中表示地形高低地形图,工资卡中存取钱的记录页面等)

  学生交流后,教师归纳:以前学过的数已经不够用了,有时候需要一种前面带有“-”的新数。 先回顾小学里学过的数的类型,归纳出我们已经学了整数和分数,然后,举一些实际生活中共有相反意义的量,说明为了表示相反意义的量,我们需要引入负数,这样做强调了数学的严

  密性,但对于学生来说,更多

  地感到了数学的枯燥乏味为了既复习小学里学过的数,又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

  趣,所以创设如下的问题情境,以尽量贴近学生的实际。

  这个问题能激发学生探究的欲望,学生自己看书学习是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重要途径,都应予以重视。

  以上的情境和实例使学生体会生活中处处有数学,通过实例,使学生获取大量的感性材料,为正确建立相反意义的量奠定基础。

   分析问题

  探究新知 问题3:前面带有“一”号的新数我们应怎样命名它呢?为什么要引人负数呢?通常在日常生活中我们用正数和负数分别表示怎样的量呢?

  这些问题都必须要求学生理解。

  教师可以用多媒体出示这些问题,让学生带着这些问题看书自学,然后师生交流。

  这阶段主要是让学生学会正数和负数的表示。

  强调:用正,负数表示实际问题中具有相反意义的量,而相反意义的量包含两个要素:一是它们的意义相反,如向东与向西,收人与支出;二是它们都是数量,而且是同类的量。 这些问题是这节课的主要知识,教师要清楚地向学生说明,并且要注意语言的准确与规范,要舍得花时间让学充分发表想法。

  举一反三思维拓展 经过上面的讨论交流,学生对为什么要引人负数,对怎样用正数和负数表示两种相反意义的量有了初步的理解,教师可以要求学生举出实际生活中类似的例子,以加深对正数和负数概念的理解,并开拓思维。

  问题4:请同学们举出用正数和负数表示的例子。

  问题5:你是怎样理解“正整数”负整数正分数”和“负分数”的呢?请举例说明。

  能否举出例子是学生对知识掌握程度的体现,也能进一步帮助学生理解引负数的必要性

  课堂练习 教科书第5页练习

   小结与作业

  课堂小结 围绕下面两点,以师生共同交流的方式进行:

  1, 0由于实际问题中存在着相反意义的量,所以要引人负数,这样数的范围就扩大了;

  2,正数就是以前学过的0以外的数(或在其前面加“+”),负数就是在以前学过的0以外的数前面加“-”。

  本课作业 教科书第7页习题1。1 第1,2,4,5(第3题作为下节课的思考题。

  作业可设必做题和选 做题,体现要求的层次性,以满足不同学生的需要本课教育评注(课堂设计理念,实际教学效果及改进设想)密切联系生活实际,创设学习情境。本课是有理数的第一节课时,引人负数是数的范围的一次重要扩充,学生头脑中关于数的结构要做重大调整(其实是一次知识的顺应过程),而负数相对于以前的数,对学生来说显得更抽象,因此,这个概念并不是一下就能建立的。为了接受这个新的数,就必须对原有的数的结构进行整理,引人币的举例就是这个目的。

  负数的产生主要是因为原有的数不够用了(不能正确简洁地表示数量),书本的例子或图片中出现的负数就是让学生去感受和体验这一点。使学生接受生活生产实际中确实存在着两种相反意义的量是本课的教学难点,所以在教学中可以多举几个这方面的例子,并且所举的例子又应该符合学生的年龄和思维特点。当学生接受了这个事实后,引入负数(为了区分这两种相反意义的量)就是顺理成章的事了。

  这个教学设计突出了数学与实际生活的紧密联系,使学生体会到数学的应用价值,体现了学生自主学习、合作交流的教学理念,书本中的图片和例子都是生活生产中常见的事实,学生容易接受,所以应该让学生自己看书、学习,并且鼓励学生讨论交流,教师作适当引导就可以了。

跪求 人教版七年级数学上册教学课件ppt全集免费下载

不可能有全套的,如果可以免费下载。怎么还有那么多学校花重金去购买全套课件给老师用啊。
我也是个老师,几乎搜遍了整个免费课件网。能免费下的都不好,平常做一个课件,一般是下了几个,相互补充修改,这样也至少花上一晚上的时间。完全自己做,从构思,到搜集图片,相关视频动画,到开始制作,到修改润色,设计动画,至少要两三天时间。
你想要不劳而获,免费下载全套,这是痴心妄想。你想想,那是人家一学期下来的劳动成果,谁会白白送给个无亲无故的人,除非花钱买。不花钱,又不想自己做,只有一个办法就是问教书的朋友要。看在交情的份上,一般都会给。
我可以推荐几个网站:黄牛网,3edu课件网,第一课件网。这是我们常用的,自己去下来慢慢修改制作吧。

特别声明

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分享:

扫一扫在手机阅读、分享本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