卢仝的《饮茶歌》及赏析?与茶相关的诗词_饮茶_茶农_诗人

历史故事本文相关内容:饮茶歌 饮茶 茶农 诗人

卢仝的《饮茶歌》及赏析

  卢仝茶歌千古传  ●饮茶风尚到了唐代,逐渐普及开来,喝茶的人日多,喝茶方式日益讲究,茶成为许多诗人、文学家酝酿、累积灵感时不可或缺的物品。于是产生了大量有关饮茶的诗歌,其中最脍炙人口的。首推唐代诗人卢仝的一着《走笔谢孟谏议寄新茶》,又名《饮茶歌》。  卢仝,唐代诗人,自号玉川子,范阳人,年轻时隐居少室山,家境贫困,刻苦读书,不愿仕进,曾作《月蚀诗》,讥讽当时宦官专权,招来宦官怨恨。“甘露之变”时,因留宿宰相王涯家,与王涯同时遇害,死时才40岁左右。  卢仝爱茶成癖,《走笔谢孟谏议寄新茶》诗,是他品尝友人谏议大夫孟简所赠新茶之后的即兴作品,直抒胞臆,一气呵气。  日高丈五睡正浓,军将打门惊周公。口云谏议送书信,白绢斜封三道印。开缄宛见谏议面,手阅月团三百片。闻道新年入山里,蛰虫惊动春风起。天子须尝阳羡茶,百草不敢先开花。仁风暗结珠蓓蕾,先春抽出黄金芽。摘鲜焙芳旋封裹,至精至好且在奢。至尊之余合王公,何事便到山人家。柴门反关无俗客,纱帽龙头自煎吃。碧云引风吹不断,白花浮光凝碗面。  一碗喉吻润。二碗破孤闷。三碗搜枯肠,唯有文字五千卷。四碗发轻汗,平生不平事,尽向毛孔散。五碗肌骨清。六碗通仙灵。七碗吃不得也,唯觉两腋习习清风生。  莲莱山,在何处?玉川子乘此清风俗归去。山中群仙司下土,地位清高隔风雨。安得知百万亿苍生命,堕在颠崖受辛苦。便函为谏议问苍生,到头合得苏息否?  这首诗的内容可分为三部分。开头写谢谏议送来的新茶,至精至好至为稀罕,这该是天子、王公、贵人才有的享受,如何竟到了山野人家,似有受宠若惊之感:中闻叙述煮茶和饮茶的感受。由于茶味好,所以一连吃了七碗,吃到第七碗时,觉得两腋生清风,飘飘俗仙,写得江河浪漫极了。最后,忽然笔锋一转,转入为苍生请命,希望养尊处优的居上位者,在享受这至精好的茶叶时,知道它是多少茶农冒着生命危险,攀悬在山崖峭壁之上采摘来的。诗人期待劳苦人民的苦日子能有尽兴,得有喘口气的一天。可知诗人写这首《饮茶歌》的本意,并不仅仅在夸说茶的神功奇趣,背后蕴藏了诗人对茶农们的深刻同情。  茶是香的,但唐代的茶农是辛苦的,贡茶制度则是朝廷给茶农套上的沉重枷锁。中唐诗人袁高,担任湖州太守时,曾直接负责督造顾渚贡茶,亲眼看到了茶农忍着早春的饥寒,男废耕,女废织,攀高山,临深崖,采摘新芽的艰辛,更直接目睹各级官吏如狼似虎催逼缴茶的恶行,痛心的写下了一首五言长诗《茶山诗》。晚唐诗人李郢的《茶山贡焙歌》,对贡茶伤民的情状,更是做了精细的描述。当时规定贡茶必须在清明前送抵长安,从采茶到制成茶,到人贡京师,只有10多天的时间,可真是急于星火啊!我们的诗人卢仝对贪官以茶害农的恶行,同样愤懑不平,嗤之以鼻,写下:“安得知百万亿苍生命,堕在颠崖受辛苦”的千钧一问。我们的诗人虽号“茶痴”,但对贡茶给茶农带来的痛苦却一点也不“痴”。  卢仝的《饮茶歌》饮茶风气的普及,茶文化的传播,起到推波助澜的作用。自宋以来,几乎成了人们吟唱茶的典故。嗜茶、擅烹茶的诗人墨客,常喜与卢仝相比,如明人胡文焕的诗句:“我今安知非卢仝,只恐卢仝相及。”品茶、赏泉、兴味酣然时,常以“七碗”、“两腋清风”代称,如宋人杨万里诗句:“不待清风生两腋,清风先向舌端生。”苏轼诗句:“何须魏帝一丸药,且尽卢仝七碗茶。”此常喜欢引用,如苏轼的《试院煎茶》诗句:“不用撑肠拄腹文字五千卷,但愿一瓯常及睡足日高时。”就是化用《饮茶歌》的诗句而成。卢仝的这首《饮茶歌》是如何受到世人的仰慕与推崇,就由此可知了。  

与茶相关的诗词

1.山泉煎茶有怀

唐·白居易

坐酌泠泠水,看煎瑟瑟尘。

无由持一碗,寄与爱茶人。

2.九日与陆处士羽饮茶

唐·皎然

九日山僧院,东篱菊也黄。

俗人多泛酒,谁解助茶香。

3.与元居士青山潭饮茶

唐·灵一

野泉烟火白云间,坐饮香茶爱此山。

岩下维舟不忍去,青溪流水暮潺潺。

4.望江南·超然台作

宋·苏轼

春未老,风细柳斜斜。试上超然台上望,半壕春水一城花。烟雨暗千家。寒食后,酒醒却咨嗟。休对故人思故国,且将新火试新茶。诗酒趁年华。

5.《饮茶歌诮崔石使君》

唐·皎然

越人遗我剡溪茗,采得金牙爨金鼎。

素瓷雪色缥沫香,何似诸仙琼蕊浆。

一饮涤昏寐,情来朗爽满天地。

再饮清我神,忽如飞雨洒轻尘。

三饮便得道,何须苦心破烦恼。

此物清高世莫知,世人饮酒多自欺。

愁看毕卓瓮间夜,笑向陶潜篱下时。

崔侯啜之意不已,狂歌一曲惊人耳。

孰知茶道全尔真,唯有丹丘得如此。

6.《饮茶歌》

唐·卢仝

一碗喉吻润,两碗破孤闷。

三碗搜枯肠,唯有文字五千卷。

四碗发轻汗,平生不平事,尽向毛孔散。五碗肌骨清,六碗通仙灵。

七碗吃不得也,唯觉两腋习习清风生。

蓬莱山,在何处。

玉川子,乘此清风欲归去。

7.《宝塔诗茶》

唐·元稹

···························茶。

····················香叶,嫩芽。

················慕诗客,爱僧家。

············碾雕白玉,罗织红纱。

········铫煎黄蕊色,碗转曲尘花。

····夜后邀陪明月,晨前命对朝霞。

洗尽古今人不倦,将至醉后岂堪夸。

8.《阮郎归·摘山初制小龙团》

北宋·黄庭坚

摘山初制小龙团。色和香味全。碾声初断夜将阑。烹时鹤避烟。消滞思,解尘烦。金瓯雪浪翻。只愁啜罢水流天。余清搅夜眠。

9.《水调歌头·咏茶》

南宋·白玉蟾

二月一番雨,昨夜一声雷。

枪旗争展,建溪春色占先魁。

采取枝头雀舌,

带露和烟捣碎,炼作紫云堆。

碾破香无限,飞起绿尘埃。

井汲新泉,烹活水、试将来,

放下兔毫瓯子,滋味舌头回。

唤醒青州从事,战退睡魔百万,

梦不到阳台,两腋清风起,我欲上蓬莱。

饮茶歌诮崔石使君的作者简介

皎然生卒年不详,唐代著名诗僧。俗姓谢,字清昼。 晚年以字行。湖州长城卞山(今浙江长兴)人。自称谢灵运十世孙,实为谢安十二世孙。安史之乱后定居湖州,颜真卿时刺湖州,召集包括皎然在内共32位文人修撰韵编类书《韵海镜源》,并以颜、皎为中心,形成一个多达95人之联唱诗人群,其唱和作品结集为《吴兴集》10卷。 皎然是他出家为僧的法号,皎然有诗名。其诗以山水、宗教为主要题材,清淡自然,多写幽境。也写过一些描写边塞和恋情的诗。文章清丽,诗名甚著,并长于诗歌理论。著作有《儒释交游传》及《内典类聚》共四十卷,《号呶子》十卷,今不见传,另有《杼山集》十卷、《皎然集》、《诗式》五卷等传世。他的《诗式》为当时诗格一类作品中较有价值的一部。其诗清丽闲淡,多为赠答送别、山水游赏之作。在《全唐诗》编其诗为815-821共7卷,事见《宋高僧传》、《唐诗纪事》卷七十三,《唐才子传》卷四。 今人贾晋华有《皎然年谱》。

特别声明

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分享:

扫一扫在手机阅读、分享本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