任见:西汉时期的顶级茶叶【原创】_茶叶_竹山_饮茶

任见:西汉时期的顶级茶叶【原创】

两汉茶业的发展,重要标志是茶叶种植区域的扩大和制茶方法的丰富。

历史记载,道家仙人丹丘子是个茶事爱好者。其实丹丘、丹丘山、丹丘子、丹丘生、丹丘羽士这些称谓,指的乃是修炼于大自然中的道师,并非某一实际人物。

《楚辞·远游》最早描述丹丘、丹丘子和丹丘山:“仍羽人于丹丘兮,留不死之旧乡,朝濯发于汤谷兮,夕晞余身兮九阳。吸飞泉之微液兮,怀琬琰之华英。”其中所咏“丹丘”、“飞泉”隐约有饮茶、虚静等元素闪现。

到了《神异记》等古籍,尤其是到了陆羽的《顾渚山记》即《品第书》中,丹丘仙士也成了茶人的代指。神话人物黄山君也同样。

晋人葛洪在《神仙传》卷一中说,商末有黄山君,修彭祖之术,数百岁犹有少容。治地仙,不取飞升。彭祖既去,乃追论其言,以为《彭祖经》。

商代末年的黄山君,修的是彭祖的长生不老之术,已经几百岁了,还是少年时的容貌。虽然黄山君已经修行到了长生不老地步,但他依然不愿意上天去做天仙。彭祖成仙归去之后,黄山君广泛收集彭祖的言论著述,汇编成为《彭祖经》。

《彭祖经》就是“养生大法”, 据说得到《彭祖经》的人,若能按照书中所修学,他的寿命便能如同林木中的松柏一样天长地久。

考察《神异记》和《神仙传》的记载,丹丘子和黄山君的修行生活,一在浙江东部,一在江西南部,间接显示今之长江下游的茶事茶风,如果可信,说明植茶、采茶、饮茶已在东南广大地域出现了。

汉代名士葛玄,字孝先,故籍丹阳,今属江苏,自早修习道术,饱读《太清丹经》、《九鼎丹经》、《金液丹经》等炼丹经书,擅符咒诸法,奇术甚多。他曾在江西阁皂山修道,常“辟谷不食,止服荼饮”,被道界尊称为“葛仙翁”、“太极仙公”。

葛玄晚年在浙江天台山植茶。葛玄的后人葛洪著有《抱朴子》一书,其中记述了祖先葛玄在天台山、盖竹山种茶之事。

天台山,位于浙江台州,系仙霞岭中支,由花岗岩构成,多悬岩、峭壁、瀑布。其西南与大磐山连成一体,向东北延伸入海,形成舟山群岛。天台山降水丰富,热量充足,自然景观得天独厚,奇石、幽洞、飞瀑、清泉、古木、名花、珍禽、异兽,种类繁多,天台山云雾茶久负盛名。

展开全文

天台山是道家修身炼丹佛家敬香唱经的圣地,素以“道源佛宗”著称。据南宋道士白玉蟾《天台山赋》、清康熙《天台山全志》、清史学家齐召南《台山五仙歌·葛孝先》等记载,葛玄出于养生延寿的考虑,曾在天台山华顶峰归云洞旁建设茗圃,种植茶树。其“葛仙茗圃”遗迹为当地人保留至今,已有1700余年的历史。

另在浙江临海的盖竹山也有葛玄种植茶叶的茶园。葛洪《抱朴子》载:“此山可合神丹,……旧传葛玄植茗于此。”南宋陈耆卿所撰的《嘉定赤城志》也称盖竹山上有“仙翁茶园”。清《浙江通志·物产》也载:“盖竹山,有仙翁茶园,旧传葛玄植茗于此。”

盖竹山在临海之南,满山翠竹,郁郁葱葱,又名竹叶山。山顶有两峰,一如腾龙,一若奔狮。“奔狮峰”上有一石洞,洞前翠竹覆盖,故名盖竹洞。盖竹洞有《盖竹山长耀宝光道院记》石碑一块,碑文载曰:“吴葛孝先尝营精舍,至今有仙翁植茶园。”

据考证,盖竹山盖竹洞旁的“葛仙翁植茶遗址”,与天台山华顶峰归云洞的“葛仙茗圃”一样,是江南地区种茶历史上现存较早的遗址。

两汉时期,关于“茶”的种种样样,也在蜀地之外许多地方的人文著述中出现。除了道家的修身养性之外,还有医家的健体疗病。他们盛赞茶的药用价值,认为茶类植物有解渴、化食、明目、止喘祛痰、消暑解毒、醒神益思等二十余种功效。

东汉医士华佗在他的《食论》中说:“苦荼久食,益意思。”他提出的茶叶药理功效比众医家更为深刻,长期食用苦荼,可以醒脑开窍,让人思维敏捷,意味深邃。

两汉时期最高级的茶,甚至顶级的茶,是什么样的呢?

西汉第六位皇帝汉景帝刘启,汉文帝刘恒的嫡长子,公元前157年至前141年在位,期间继承乃父与民休息政策,轻徭薄赋,恢复经济,田租由十五税一改为三十税一,此后成为汉朝定制。后世史家将其时期称为“文景之治”。 景帝谥号孝景皇帝,葬于阳陵。

阳陵又称汉阳陵,位于今陕西咸阳渭城区的塬上。公元1998年,在其墓葬区出土了一批模样清晰的茶叶。发掘的是汉阳陵11至21号外藏坑,而在陵墓封土的四周,当时发现了86座外藏坑。茶叶是在其中的15号外藏坑中发现的。

这个外藏坑分为西东两部分,以木隔断为界。西部主要放置木质车马和着衣式陶俑,出土了仓印、甘泉仓印、别臧官印共3方铜印。东部主要放置粮食,以及少量的半两钱、铁质灯具及陶塑动物俑等。粮食出土时已碳化,略呈层状,厚度在2至8厘米之间。

考古人员认为这个坑可能是象征仓储的机构,初步认定是古代的粮食,但无法确定是什么类别。

2007年8月,陕西省考古研究院委托中国科学院地理科学与资源研究所、地质与地球物理研究所、植物研究所等机构对15号外藏坑中出土的粮食遗存进行鉴定,对其中一部分物质的鉴定结果为“棕黄色层状集合体,由宽约1毫米、长约4至5毫米的细长叶组成”。 具体的植物种类,依然不能确定。

2015年,中国科学院地质与地球物理研究所利用植物微体化石和生物标志物方法对这些植物遗存重新进行鉴定。他们利用质谱法对其表面绒毛间的微小晶体进行分析,最终确定在15号外藏坑中发现的这些植物遗存是茶叶。

这些茶叶,完全由茶芽制成。茶芽是茶树上尚未展开的嫩叶,所以通常被认为比普通茶叶的品质高。进贡给皇家宫廷的茶芽,品质应该是顶级中的顶级。

汉景帝葬于公元前141年,由此可以推断,这些顶级茶叶至少距今2160多年了,这些古老茶叶,被大量埋进皇帝陵墓的外藏坑,成为祭祀、丧葬等重要活动中不可或缺的物品,说明关中的饮茶风气已经十分浓郁,茶饮已经成为备受青睐的流行活动。

西汉王朝都城所在的关中平原并非当时的茶叶主产区,皇帝饮用的“特级茶叶”究竟来自哪里?华夏茶事起源于巴蜀地区,但陕西汉中和四川广元连接古老的巴蜀茶区,因此供应皇家的茶叶主要来源地应在这一带。

早在西周时期,巴蜀“树有荔芰,蔓有辛蒟,园有芳蒻、香茗,给客橙、葵”,而“桑、蚕、麻、纻,鱼、盐、铜、铁、丹、漆、茶、蜜、灵龟、巨犀、山鸡、白雉,黄润、鲜粉,皆纳贡之”,都已进献给周朝皇室享用了。

秦始皇时期,比蜀地更远的巴地茶叶,借助巴寡妇清的运送丹砂的货船进入嬴政的宫廷,巴蜀茶叶一直是纳贡的珍品。

到了汉朝,京城长安乃至关东的洛阳等广大地区,茶风日盛,远在巴蜀的茶叶相对遥远。而汉朝的开山皇帝刘邦曾被项羽封为汉王,居于汉中谷地。汉水谷地水草丰美,农业优势得天独厚,粮食供应没有问题,米仓山以南就是天府蜀地,茶叶生产和饮茶之风也很活跃。

而且,汉文帝、汉景帝的祖先爱好和汉中记忆可能流传下来,关中皇家与汉中豪贵的交往一代一代保持密切,作为距离长安最近的优质茶叶产区,汉中通过已成通途的褒斜栈道向皇宫供茶,就是最合理的选择了。

今日,在汉景帝阳陵博物院的展室里,重见天日的古老茶叶置放在一个方形的玻璃罩中,一束追光陪伴着它,用千年之身向世人述说着“文景之治”的故事。

由于茶叶遗存物时光久远,人们的肉眼已无法辨别它的叶片。博物院在展板上张贴了放大的图片,供人们端详。放大图片可见茶叶单芽丰圆肥壮,众多叶片粘连在一起,历经两千多年光阴,已呈暗红之色,极像专门炮制的砖茶,细心的人看出底部呈现金黄色花斑,星星点点,特别漂亮。

这么优质的茶叶,西汉宫廷该会如何饮用呢?

据记载,汉代的茶叶是在饮用的时候“现烤”的。

他们预备了捣茶石舀和石杵、茶饼、陶罐和陶碗、碳炉、碳铗、火塘。先以石杵在石臼中捣碎茶叶,将陶罐置于火塘上,放入茶叶,不断翻动,烤到焦黄,香味溢出,沏入沸水,再行烹煮,此时可加入各种调料,再加葱、姜、橘皮或干果以及瓜片,成品茶饮香味十足,非常适口。

这种烤、烹、煮混合法做出来的羹汤饮料,在文献中被称作“茶粥”。

皇家和宗室贵族,有专门的茶人服务,各道工序有条不紊,佳丽、侍女殷勤备至,音乐舞蹈贯穿全场。他们把饮茶当作日常享乐,烘托风气,促进流行。

《汉书·食货志》记载,“文景之治”时期,流民还归田园,人口迅速增长,朝廷仓廪充实,百姓比较富足,粮价大大降低,文帝初年,粟每石十余钱至数十钱,甚至,粮食还因为太多导致腐烂而不可食。豪门大户均有余财,连串钱的绳子都朽断了。可以想象,如此社会,茶叶很快也会成为比较普遍的大众饮品。

汉代的文人士子,自然踊跃参与,以饮茶为美雅之选,从饮茶中获得愉悦,推动饮茶之风,用诗文形式作出记录。

司马相如的《凡将篇》,列数了鸟喙、桔梗、芫华、款冬、贝母、木檗、苓草、芍药、蒌、桂、漏芦、蜚廉、萑菌、荈诧、白敛、白芷、菖蒲、芒消、莞椒、茱萸等,其中对茶——荈诧的描述,有人称道。本为通俗读物,曾经流传时间,可惜大家保管不善,把《凡将篇》的文本弄丢啦。

杨雄在《蜀都赋》中介绍盆地风物说:“百华投春,隆隐芬芳,蔓茗荧郁,翠紫青黄。”阳春三月,日暖风香,品种繁多的蜀中茗茶,新发“苦荼”,黄绿诱人,说明当时社会的茶叶需求颇为旺盛。

扬雄在《方言》中记录了巴蜀先祖对茶的地方称谓:“蜀西南人谓茶曰蔎。”以及将茶叶“煮作羹饮”的方法:烘烤使之变红,捣作碎末,置瓷器中,浇注开水,调以姜、葱,即成茶羹,或曰茶粥。

此后,岁月漫漫,茶史悠长,文人雅士养生健体、会饮聚雅,记录切身心得和会友唱和的诗文代代多有,比比皆是。

任见,即作家后山,出身理科,中外文化比较研毕业,有《浪漫国度-法国史传》6卷本、《洛阳城》10卷本、《丝路密码》2卷本、《大唐上阳》(10卷本)《帝都传奇》(10卷本)《牡丹传奇》(10卷本)《曹操传》(大陆、台湾版)《刘禹锡传》《白居易传》《来俊臣传》《薛怀义传》《巫文化诠讲录》《学以成人》等著作及译作逾百种。

任见:《僮约》中的茶仪和日常【原创】

任见:值得圈点称道的《荈赋》【原创】

任见:秦朝时期的“出蜀茶”【原创】

任见:东方农耕民族的发现【原创】

优雅的女人和白鼬-《巴黎雷欧艺术评论》111

生命、价值观和主体性-《巴黎雷欧艺术评论》110

歌唱、旋律和自由-《巴黎雷欧艺术评论》109

特别声明

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分享:

扫一扫在手机阅读、分享本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