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山里的科特派 | 科技守护茶香 做新时代“茶农”_苦丁茶_小叶_余庆县

科技特派员简介

骆衡,贵州省中国科学院天然产物化学重点实验室(药用植物功效与利用国家重点实验室)的研究员、博士生导师,省级科技特派团余庆县技术团长,致力于小叶苦丁茶的科技服务和研究,助力余庆小叶苦丁茶高质量发展。

小叶苦丁茶作为余庆当地的传统特色饮品,历史悠久,在当地享有“绿色金子”的美誉,余庆也因此被誉为“中国小叶苦丁茶之乡”。作为在余庆长大的骆衡,自然从小就有与苦丁茶相关的记忆,这也许冥冥之中注定骆衡将会与小叶苦丁茶结下不解之缘。

躬耕乡野 守护茶脉

夏日对于大部分普通人来说,也许是最喜欢的季节,但对于茶农来说,却是最繁忙的季节。因为此时正是园林植物旺盛生长的时节,也是病虫灾害繁衍、损害的重要时节,骆衡每天都要穿梭山林之间,亲自到中国小叶苦丁茶种质资源库,详细查看苦丁茶的生长情况。

骆衡说:“小叶苦丁茶种质资源库是中国第一个小叶苦丁茶的种质资源库,这里面我们收集四川、云南、广西、湖南、贵州几个省份的所有小叶苦丁茶品种,我们现在的古茶树120余棵,其中超过50年大概有80多棵,100年的20多棵。”

中国小叶苦丁茶种质资源库从筹建之始,骆衡就倾注了心血,选址、规划到建成,每一步都参与其中,每日奔走田间地头,最终让资源库在余庆县白泥镇桂花村落成。

科学育苗 技术助农

近年来,小叶苦丁茶作为余庆的地方特色优势产业,也是当地政府重点推进的产业之一,但由于在小叶苦丁茶种植技术、产品研发上一直没有突破,这也使得当地苦丁茶产业发展的滞缓。

骆衡说:“余庆小叶苦丁茶生长历史悠久,植物的不断变异过程,造成品种繁多,药理成分也具有较大的差距,生长环境和种植方法也有一定的差距,种苗的鉴定和种植技术的标准化非常重要。”

为了规范种植技术,骆衡非常重视种苗的选择与鉴定,亲自带领团队,从全县现有种植的小叶苦丁茶基地中鉴定了7个品种,并针对这7个品种进行系统性的成分分析,根据成分最终确定了2个优势品种,在当地茶农中进行推广种植。

展开全文

在专业的技术指导下,基于余庆小叶苦丁茶老叶片的智能化采摘技术,当地建立起小叶苦丁茶的蓬状种植技术,并按照此种植技术在余庆县白泥镇桂花村建立了标准化种植基地1000余亩,2年生的小叶苦丁茶亩产值达到10000斤/亩,实现亩产值近2万元。

在科学技术的引领下,“打开新世界”的茶农们,正在用科技“因子”激活传统农业。

科技赋能 振兴乡村

“余庆是中国小叶苦丁茶之乡,如何让余庆小叶苦丁茶产业插上科技的羽翼,紧紧围绕‘做好小叶苦丁,关爱大众健康’,始终做中国人生命质量的守护者,进一步提质增效,助农增收,这是我们科技特派员应尽的职责!”骆衡在余庆博士工作站授牌仪式上说道。

科技赋能,决不能是纸上谈兵。骆衡四处奔走,积极组织贵州省中科院天然产物化学重点实验室、贵州省农科院、遵义市农科院、贵州大学、贵州理工学院等从事农业产业的相关科研团队,形成了一支10余人专门从事余庆小叶苦丁茶的专家队伍,并牵头成立了余庆县首家综合性博士工作站,作为吸纳集聚博士、博士后、院士等高层次专家人才的创新性平台载体,紧紧围绕小叶苦丁茶的种质资源、功能产品研发、发酵产品研发、种植疫病防控技术及其专用生物肥料等方面开展研究工作。

在骆衡和团队共同努力下,一项项科技成果不断走出实验室,开发出了以小叶苦丁茶老叶片为主要原料的速溶产品6个、足疗产品5个、健康产品2个、口服液2个、酵素化产品1个,完成6项发明专利的申请,并帮助企业获得生产批文3个,助推余庆县小叶苦丁茶产业产值突破了5亿元。同时,骆衡主编的中国第一本小叶苦丁茶的专著《中国小叶苦丁茶》也即将出版。

谈及未来,骆衡信心十足地说:“下一步,我们将继续秉承‘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绿色发展理念,以服务企业、服务茶农为核心,把论文写在祖国大地上,为茶农服务,给小叶苦丁插上科技的羽翼,让科技之花绽放农家。”

———— /END/ ————

编辑丨梁姝

责编丨雷彬

编审丨万义

内容来源丨贵州省科技厅(原创)

特别声明

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分享:

扫一扫在手机阅读、分享本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