茶圣陆羽,为江苏文化史留下浓浓茶香_石泉_陆羽_采茶

最近,央视大型文化类节目《典籍里的中国》第二季播放了第八期《茶经》,介绍我国唐代著名的茶学家陆羽。节目中,著名演员王劲松对陆羽角色的成功演绎,给观众留下了深刻印象。陆羽被誉为“茶圣”,著有世界上第一部茶叶专著《茶经》,对中国茶业和世界茶业发展作出了卓越贡献。江苏自古以来就是产茶大省。陆羽生前走遍江苏的南京、无锡、常州、苏州、扬州等地,采茶鉴水品茗,为江苏文化史留下了浓浓的茶香。

来到被誉为“金陵第一明秀山”的南京栖霞山,喜欢品茗喝茶的游客总会去拜访一下试茶亭。“这里见证了陆羽在栖霞山采茶试茶的一段佳话”,栖霞山文史学者张军介绍,栖霞山自然环境优越,有着一千多年的产茶历史,是江南茶文化的发源地之一。公元758年,陆羽慕名来到栖霞山啜茶品泉,并与好友皇甫冉在山中相会。白天,陆羽上山采茶试茶,晚上与栖霞寺的僧人品茶聊天,乐此不疲。皇甫冉写下一首《送陆鸿渐栖霞寺采茶》:“采茶非采菉,远远上层崖。布叶春风暖,盈筐白日斜。旧知山寺路,时宿野人家。借问王孙草,何时泛碗花。”记录了陆羽在栖霞山攀崖披荆、辛苦采茶的生活。后人为纪念“茶圣”,在他试茶采茶的白乳泉附近刻“白乳泉 试茶亭”摩崖,建“试茶亭”。2001年,栖霞山景区在龙山之巅建仿唐建筑陆羽茶庄,再现陆羽与栖霞山的这段情缘。

好茶自然离不开好水。陆羽对煮茶所用之水作过评定:“其水,用山水上,江水中,井水下。”唐代文人张又新在《煎茶水记》中说,陆羽在遍访天下名泉后,曾排出他心目中煮茶之水的排行榜,排在第二的是无锡“惠山寺石泉水”,排在第五的是苏州“虎丘寺石泉水”。进入“榜单”的江苏名泉,还有扬子江南零水、丹阳县观音寺水、扬州大明寺水等。此文中又说,另一位茶学家刘伯刍,则将天下适宜煎茶的泉水分为七等,前五名都位于江苏,分别是扬子江南零水、无锡惠山寺石泉水、苏州虎丘寺石泉水、丹阳县观音寺水、扬州大明寺水。

展开全文

这两个“榜单”中,无锡的惠山寺石泉水都排名第二,惠山泉因此被誉为“天下第二泉”,古今闻名。惠山层峦叠嶂,林石幽秀,从唐代开始就以“名山胜泉”而闻名宇内。唐大历十四年(779),无锡县令敬澄开凿惠山泉,泉水清冽,甘润可口。天宝年间,陆羽来到惠山踏访游玩,写下著名的《惠山寺记》,对惠山寺石泉水颇为推崇。

在陆羽看来,无锡的惠山寺石泉水排名第二,苏州的虎丘寺石泉水则能够排到天下第五。苏州民俗学者沈建东研究员介绍,唐贞元十二年(796),陆羽来到苏州,品尝虎丘泉水,教百姓种茶品水。陆羽发现,虎丘山泉甘甜可口,遂在虎丘山上挖筑石井,用井水煮茶,将其评为“天下第五泉”。苏州人称之为“陆羽井”“陆羽泉”。虎丘泉水又被刘伯刍评为“天下第三泉”,因此,虎丘泉水遂以“天下第三泉”名立于世。经过几百年的培育,陆羽在虎丘栽的茶树也发展为“虎丘白云茶”。《吴县志》《元和县志》记载了白云茶的征状与特色:“(茶)出虎丘金粟山房,叶微带黑,不甚苍翠,烹之色白如玉,而作豌豆香,性不能耐久,宋人呼为‘白云茶’。”

《煎茶水记》中,还记载了一个陆羽近乎神奇的“评水故事”。一次,陆羽访茶来到扬州,在长江边的扬子驿遇到了湖州刺史李季卿,二人相谈甚欢。当时,陆羽品茶的名气已经天下闻名,李季卿又听说,“‘扬子南零水’”也就是扬子江(长江)江心之水,他命军士到江中取水煮茶。不久,军士取水而回。陆羽看了一眼就断定:“这并非江心的南零水,更像是岸边之水。”军士辩称,水就是从江心取来的。陆羽笑笑,将坛子里的水倒掉一半,舀起一勺水说:“剩下的才是南零水啊!”军士见瞒不过,跪下承认:“我从江心取水回来,由于船颠簸摇晃,坛子里的水洒了一半,怕您责怪,取了岸边的水把坛子盛满,没想到根本瞒不过您啊!”陆羽对煎茶之水的敏锐观察力,令李季卿等人大为敬佩。

“南零水”即镇江“中泠泉”,原在扬子江心,后由于江岸变迁,“登陆”南岸后湮没多年。清代同治年间,中泠泉的泉眼被重新发现,镇江当地官员重修了这处人文景观,现位于镇江金山景区内。清代名臣薛福成曾撰写《中泠泉真迹》,记载了这处“天下第一泉”的沧桑演变和人文佳话。

新华日报·交汇点记者 于锋

特别声明

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分享:

扫一扫在手机阅读、分享本文